毛细支气管炎演变为哮喘的相关因素研究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ug_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哮喘是威胁儿童健康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之一.毛细支气管炎显著增加了儿童哮 喘的发病风险,研究毛细支气管炎向哮喘发展的相关因素是近年研究热点,它有助于深入认识哮喘发生、发展的机制,为哮喘提供新的防治措施.目前研究认为,毛细支气管炎在遗传学、免疫学、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等方面影响着哮喘的发展,而毛细支气管炎是否直接导致儿童哮喘的发展,通过预防毛细支气管炎能否降低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儿科急诊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儿科学亚专科,多数国家的儿科急诊医师可以处理儿科全科疾病,只有在急诊室里处理不了或者复杂的问题才会将患儿转诊到相应的专家门诊或相应的科室住院治疗.目前我国的儿科急诊医师实际上仅能处理小儿内科的疾病,对于其他问题都是由相应的小儿专科医生处理.国外的全科急诊儿科模式在处理灾难等突发卫生事件时有较好的应急处理能力.本人有幸参加了中国-加拿大高级儿科急救培训班,撰此文将所见所闻与
期刊
卡他莫拉菌的菌体结构较简单,存活力较强,近年发现它在呼吸系统感染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该菌的分离率不断增加,其携带和感染与年龄及季节有关,而且存在地区差异.由于该菌产β内酰胺酶率的增高,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渐增加.目前尚无卡他莫拉菌的疫苗,因此国外对其免疫学的研究较多,但仍仅限于动物实验.该文就卡他莫拉菌的生物学特性、感染、耐药及其机制和免疫学进展进行综述。
人乳是新生儿喂养的最佳选择。人乳除了含乳糖、乳清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还含有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维生素等有效成分,但人乳库的保存和消毒等处理过程对人乳中的有效成分产生影响。许多研究对不同保存和消毒条件下人乳库中人乳的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希望能找到影响最小的保存和消毒方法,尽可能的保留人乳中的有效成分。
综述类文章的摘要,应包括综述的主要目的、资料来源、综述时所选择的文献量和依据、数据提炼的规则和应用方法、数据综合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切忌笼统,不必列出本学科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重复文题中已有的信息,一般使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除了公知公认者外,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代号等须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
期刊
目前,介入治疗已逐渐取代外科开胸手术成为房间隔缺损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各种类型封堵器植入均有血栓形成报道,并引起脑栓塞、心肌梗死、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封堵器相关血栓形成主要与心房颤动、房间隔膨胀瘤、封堵器类型、凝血功能激活、封堵器内皮化过程等密切相关.该文总结了封堵器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目前房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各种血栓预防方案,为介入封堵术后血栓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
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如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过敏性疾病等.近年来黏蛋白( mucin,MUC)基因在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MUC是消化道黏液主要成分,是形成消化道屏障主要因素,与胃肠道上皮、肠道微生物、炎症因子紧密相关.此外消化道MUC基因,尤其是MUC1、MUC2基因异常表达与消化道炎症、肿瘤有关.目前认为消化道MUC基因表达有助于消
期刊
无创性产前诊断是目前妇产科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存在应用的局限性.该文综述近年来应用母血循环中发现的胎儿RNA进行某些疾病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表明该方法比应用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及胎儿DNA进行产前诊断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该方法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患儿,男,15岁,因"体检发现双侧睾丸小"就诊.既往史无异常,遗精2个月,父母31岁生子,无遗传病家族史.查体:身高 172.4 cm,体质量 49 kg,智力基本正常,皮肤细腻,无喉结及胡须,双侧乳房未发育,外阴未见阴毛(阴毛P2期),阴茎短小,双侧睾丸体积约5 m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