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外科感染是危及外科患者健康并引起死亡的常见原因,腹腔内感染在外科感染中最常见,也是院内感染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胃肠外科的感染包括急性阑尾炎、结肠炎、坏死性小肠炎及盲肠炎等.腹腔内感染常用的治疗方法 包括外科手段和抗菌药物的应用,而后者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熟悉腹腔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能及早做出正确的病原学诊断,往往导致抗菌药物选择错误进而引起治疗
【机 构】
: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科感染是危及外科患者健康并引起死亡的常见原因,腹腔内感染在外科感染中最常见,也是院内感染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胃肠外科的感染包括急性阑尾炎、结肠炎、坏死性小肠炎及盲肠炎等.腹腔内感染常用的治疗方法 包括外科手段和抗菌药物的应用,而后者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熟悉腹腔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能及早做出正确的病原学诊断,往往导致抗菌药物选择错误进而引起治疗失败.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病原菌耐药性产生的风险,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制定了一些诊疗的规范性文件.综合各项研究来看,腹腔内感染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引发特定部位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基于两者治疗方案的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直肠癌远端移形黏膜COX-2及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判断直肠癌远端移形黏膜是否为癌前病变.方法 应用高铁二胺-阿辛蓝染色检测54例直肠癌远端2 cm处黏膜,将远端黏膜分为移形黏膜(TM)组及非移形黏膜(NTM)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M中COX-2和BCL-2蛋白的表达,比较TM与NTM、肿瘤组织以及正常黏膜组织(20例直肠良性息肉旁肠黏膜组织)内BCL-2以及COX-2的表达
目的 对比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和传统开腹技术在乙状结肠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围手术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施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性手术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辅助腔镜(HALS组)62例,开腹组53例,对比两组手术的安全性及围手术期疗效.结果 HALS组与开腹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分别为(15.1±4.6)枚和(16.8±6.4)枚(P=0.16
小肠是腹部外伤中最易受伤的器官.尽管大部分小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并不困难,但仍存在误诊、延迟诊断及处理不当的情况,并由此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0-2010年共诊治外伤性小肠破裂171例,现报道如下。
近年来,残胃癌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研究显示,残胃癌的发生与最初疾病手术时消化道重建方式有关,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胆汁、胰液、肠道内容物的反流,在幽门螺杆菌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影响术后残胃癌的发生率[1].为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残胃癌的发生,首次手术胃肠道重建方式应按照病变的大小、累及的范围、病变性质及患者个体情况等,力求选取最佳的吻合方式。
目前,虽然以手术和细胞毒药物联合生物靶向药物的多学科标准治疗方案使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疗效得到改善,但盲目治疗仍然较普遍,无效化疗、过度化疗各占1/3左右[1].尽管做了"根治性手术"和"严格规范"放化疗,但仍有25%~35%的Ⅱ期CRC发生复发和转移,而40%~44%的Ⅲ期CRC,单纯行根治性手术后5年内也没有复发和转移[2-3].同时,即使有效的治疗方案,也
外科脓毒症(sepsis)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如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静脉导管感染、肠源性感染和原有免疫功能下降的患者如糖尿病、尿毒症等.脓毒症感染的入侵部位主要有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创伤创面等.脓毒症如得不到控制,可因炎性介质失控,发生级联或网络反应,导致因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脏器受损和
腹部外科感染的肺部并发症包括肺不张、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呼吸功能衰竭、慢性肺部疾病的恶化以及支气管痉挛等.一旦出现肺部并发症,并因此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显著增加,住院时间相应延长.因此,了解腹部外科感染患者呼吸生理的变化,合理设置机械通气参数,避免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已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