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5年,张伯简编纂了《社会进化简史》一书,给毛泽东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同志说:“这是一本人民需要的书,革命需要的书”。1926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筹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时,聘请张伯简为教员。同时他编纂的《社会进化简史》,被列为“授课以外之理论”的十种读物之一,发给学员学习。
1943年12月20日,毛泽东同志曾给秘书胡乔木写了一张便条,要胡乔木去查找张伯简撰写的《社会进化简史》,在百忙中寻来再次阅读。
1950年,毛泽东主席曾经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读书要博览中外,不能光读翻译的外国人的书,中国人写的马列主义的书一定要看。谈话要求中提到的三个人的著作,除去李达、艾思奇,还有一个就是张伯简的著作《社会进化简史》。
张伯简(公元1898年——1926年),云南省剑川县金华镇桥头街人,白族。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与一批风云人物发生不同寻常的关系,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与赵世炎、李立三在法国接受马克思主义
1919年,为匡时济世和追求真理,张伯简辞去滇军中的军需官职务,赴法国勤工俭学,并结识了李立三、赵世炎等人。1921年2月,巴黎“二·二八”运动前后,他与赵世炎、李立三、刘伯坚等在学生中成立了“劳工学会”和“勤工俭学学会”,他是学会的中坚分于之一,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周恩来亲自为张伯简填写牺牲干部登记表
1921年冬,张伯简转赴德国柏林,继续勤工俭学,并在德国加入了共产党,他和当时在德国的周恩来、萧子璋、张申府、刘清扬等联名写信给在法国的赵世炎,促组“全欧大组织即青年团”,望“于‘五一’告成”。
1922年6月3日,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在巴黎组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赵世炎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周恩来、张伯简分别被选为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
在张伯简牺牲19年后的1945年4月1日,周恩来亲自为张伯简填写了一份“内战时期牺牲干部登记表”,牺牲时职务为“中共两广区委军委书记”,此表存在中央档案馆。
——被瞿秋白聘为上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1924年秋,张伯简从苏联回到阔别五年的祖国,受党指派,负责领导上海和京汉铁路一带的工人运动,被任命为中央罢工委员会书记,公开身份是应瞿秋白的邀请,担任上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五卅”运动中,他投身到斗争最激烈的沪西小沙渡的纱厂工人的战斗行列,并负责瞿秋白主编的《热血日报》的筹办及租赁房屋、布置编辑、日报出版等工作。
——在陈独秀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1925年8月,陈独秀的儿子、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从广州来到上海,要向党中央汇报和请示工作,可是找不到中央已经迁址的地点,与党中央失去联系,便在《国民日报》上刊登了寻人启示,广告栏内刊登一则广告说,马道甫兄:我已来上海等内容,署名是林林。“林林”是陈延年的笔名。在中央宣传部工作的张伯简首先看到这则寻人启事,张伯简急忙告知也是在中央宣传部工作的旅法同学郑超麟说:“马道甫不是你的俄文名吗?”郑超麟说:“这是陈延年刊登的广告”。根据广告提供的线索,郑超麟和张伯简把陈延年接到了中央宣传部,然后,陈延年才见到了陈独秀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
1925年1月26日至30日,团中央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张伯简和陈独秀、张太雷等被大会指定为特请列席人。会上,张伯简被选为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并代理团中央农工部主任兼《平民之友》编辑,
1925年1月,在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期间,张伯简受党的委托,负责租赁、布置会场和文书保卫等事务工作,当时的总书记是陈独秀同志。
——与鲍罗廷等领导省港大罢工期间病逝
1926年6月,张伯简时任中央罢工委员会书记和中共两广区委军委书记,他和鲍罗廷、陈延年、张太雷、邓中夏、苏兆征等同志一道,投入到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中。在领导群众开展罢工期间,他不幸肺病发作,积劳成疾。但他不肯在斗争最激烈时离开岗位,依然带病坚持工作,最终因病重难医,于1926年8月中旬在广州病逝,年仅28岁。张伯简可惜英年早逝,否则将为中国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1943年12月20日,毛泽东同志曾给秘书胡乔木写了一张便条,要胡乔木去查找张伯简撰写的《社会进化简史》,在百忙中寻来再次阅读。
1950年,毛泽东主席曾经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读书要博览中外,不能光读翻译的外国人的书,中国人写的马列主义的书一定要看。谈话要求中提到的三个人的著作,除去李达、艾思奇,还有一个就是张伯简的著作《社会进化简史》。
张伯简(公元1898年——1926年),云南省剑川县金华镇桥头街人,白族。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与一批风云人物发生不同寻常的关系,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与赵世炎、李立三在法国接受马克思主义
1919年,为匡时济世和追求真理,张伯简辞去滇军中的军需官职务,赴法国勤工俭学,并结识了李立三、赵世炎等人。1921年2月,巴黎“二·二八”运动前后,他与赵世炎、李立三、刘伯坚等在学生中成立了“劳工学会”和“勤工俭学学会”,他是学会的中坚分于之一,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周恩来亲自为张伯简填写牺牲干部登记表
1921年冬,张伯简转赴德国柏林,继续勤工俭学,并在德国加入了共产党,他和当时在德国的周恩来、萧子璋、张申府、刘清扬等联名写信给在法国的赵世炎,促组“全欧大组织即青年团”,望“于‘五一’告成”。
1922年6月3日,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在巴黎组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赵世炎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周恩来、张伯简分别被选为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
在张伯简牺牲19年后的1945年4月1日,周恩来亲自为张伯简填写了一份“内战时期牺牲干部登记表”,牺牲时职务为“中共两广区委军委书记”,此表存在中央档案馆。
——被瞿秋白聘为上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1924年秋,张伯简从苏联回到阔别五年的祖国,受党指派,负责领导上海和京汉铁路一带的工人运动,被任命为中央罢工委员会书记,公开身份是应瞿秋白的邀请,担任上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五卅”运动中,他投身到斗争最激烈的沪西小沙渡的纱厂工人的战斗行列,并负责瞿秋白主编的《热血日报》的筹办及租赁房屋、布置编辑、日报出版等工作。
——在陈独秀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1925年8月,陈独秀的儿子、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从广州来到上海,要向党中央汇报和请示工作,可是找不到中央已经迁址的地点,与党中央失去联系,便在《国民日报》上刊登了寻人启示,广告栏内刊登一则广告说,马道甫兄:我已来上海等内容,署名是林林。“林林”是陈延年的笔名。在中央宣传部工作的张伯简首先看到这则寻人启事,张伯简急忙告知也是在中央宣传部工作的旅法同学郑超麟说:“马道甫不是你的俄文名吗?”郑超麟说:“这是陈延年刊登的广告”。根据广告提供的线索,郑超麟和张伯简把陈延年接到了中央宣传部,然后,陈延年才见到了陈独秀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
1925年1月26日至30日,团中央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张伯简和陈独秀、张太雷等被大会指定为特请列席人。会上,张伯简被选为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并代理团中央农工部主任兼《平民之友》编辑,
1925年1月,在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期间,张伯简受党的委托,负责租赁、布置会场和文书保卫等事务工作,当时的总书记是陈独秀同志。
——与鲍罗廷等领导省港大罢工期间病逝
1926年6月,张伯简时任中央罢工委员会书记和中共两广区委军委书记,他和鲍罗廷、陈延年、张太雷、邓中夏、苏兆征等同志一道,投入到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中。在领导群众开展罢工期间,他不幸肺病发作,积劳成疾。但他不肯在斗争最激烈时离开岗位,依然带病坚持工作,最终因病重难医,于1926年8月中旬在广州病逝,年仅28岁。张伯简可惜英年早逝,否则将为中国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