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有家长逐渐认识到亲子互动于幼儿的重要性,愿意牺牲一定的时间陪伴儿童,时刻注意幼儿在园表现及成长。但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对周边生活的观察发现,学前教育阶段出现了类似于中小学阶段的“家庭作业家长化”现象。而幼儿园存在的“家庭作业”被定义为“幼儿园家庭亲子任务”:是指以教师布置的幼儿任务为前提,家长被动的协助幼儿功课,以家长为主、幼儿为辅的亲子任务。在研究中也发现家长存在参与积极性不高;准备不充足;教师布置任务重;缺少沟通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家长;家庭亲子任务;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7-0014-02
前一段时间,在各种自媒体平台,许多中小学生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家庭作业的视频接踵而来。在视频中呈现出家长们面对孩子的作业、“神回复”时往往处于一种措手不及、被动的局面,让人苦笑不得。在社会中,家长辅导孩子不断成为吐槽的“爆点”。这样类似的问题不仅仅只存在于中小学,在学前教育阶段仍然有这样的趋势。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中存在问题,值得审视。
1.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教育不是教师一个群体的责任,父母是第一教育者,也应该承担教育此大任,不仅仅是把孩子交给教师就了事,这是明显的推卸责任型教育观。据调查,92.9%的家长都承认,幼儿教师所布置的家庭亲子任务是有必要的,只有7.1%的家长认为此项家庭亲子任务无用。可见,幼儿家长对幼儿教师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凸显出一定的思想觉悟。但事实上,幼儿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两部分:
首先,家长认为布置的幼儿“作业”是负担。家庭作业的主旨是要培养孩子们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和自主完成的内在素质,家长的任务只能是指导与配合。家庭作业成“家长作业”是因有部分作业远超孩子们能力所及的剑走偏锋,也不排除一些家长出于心疼与溺爱心理的越俎代庖。要知道,快节奏发展的社会,作为父母为了给孩更好的生活和未来,朝九晚五。每天上班回来往往疲惫不堪,尤其是作为母性这一角色更要做家务,让这样的态度与孩子一起完成某些复杂的工作,会让父母觉得是很大的负担。
其次,家长期望与教师一同参与家庭亲子任务的布置,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由教师进行独裁。有66.7%的家长要求与教师共同参与家庭亲子任务的安排,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活动或是进行活动的延伸,直接给幼儿布置任务,而非与家长进行讨论与沟通。导致家长在参与活动之前可能会存在不太高的积极性,影响参与的效果。
2.家长参与准备不足
家长在进行参与家庭亲子任务之前准备较少,或是即便是知道要参加幼儿的活动,也不知从哪个方面进行准备。据研究调查,有86.9%的家长都愿意选择去做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活动,但实际上在操作过程之中,可能家长并没有该方面的知识储备或是理论储备,在实际操作活动过程之中,往往会出现不耐烦的情绪。比如,在一个访谈之中,存在这样一个案例:家长A说有次教师要求幼儿回家之后用家里的废弃产品做一把迷你椅子。有前瞻性的家长就会利用储备好的家里的奶瓶、纸筒等一些产品作为主要辅助材料,而这位家长则是在家里捣鼓了许久,才找出一些废旧的材料来帮助孩子完成作业。这位家长话语幽默,但可以体现出对于家长而言,材料准备不足,也是参与不足的一种表现。
3.家长在参与过程中态度不好
据调查,有98%的家长都认为幼儿在这样一种活动之中能够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且孩子在家长带领之下都基本能展示出自己积极参与活动的一面。但实际上。任何事物的量变都会引起一定的质变,对于难度大或是操作复杂难耐的任务,在与幼儿完成活动过程之中,家长会出现态度不好的一面。比如,在与幼儿进行家庭亲子任务的制作中,无法准确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在出现幼儿制作某一环节表现不好的时候,就会态度不好,或直接帮助幼儿完成任务。也正是家长“代做”的现象越来越多,导致教师不能准确的掌握幼儿学习情况。
4.家长参与幼儿园家庭亲子任务的互动质量不佳
术业有专攻,教育当合力。防止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需要尊重和凸显孩子的作业“主体”地位 。在研究中发现家长辅导幼儿参与家庭亲子任务中,有多种因素会影响家长参与任务的质量:
(1)教师所布置任务的量,影响着家长参与的质量
在教育中应杜绝要求把家庭作业作为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只有科学地设置幼儿回家之后要进行的家庭亲子任务,才能够真正做到为家长减负,为孩子减负,以量的改变来促成质的飞跃。
(2)家长的学历影响着参与质量
据调查,大部分家长都在大学学历及以上,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有了更多的自己的思考和教育模式,对孩子的教育质量还是层出不穷。在参与这样的亲子活动中,幼儿较为主动的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么想要在活动中达到更好的教育影响,就需要花更多的心思。
(3)家长的沟通意识薄弱
在家庭亲子任务当中,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家长要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陪伴、启发幼儿,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3-6岁的幼儿,无论是思维还是行为都具有可塑性,要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提升自己,学会举一反三,慢慢减少家长的越俎代庖。另外,家长还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孩子游戏时,家长应当为孩子留出足够多的独立操作空间,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组合材料、拼装材料等,孩子可以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大胆进行操作,这对于孩子动手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比如,许多家长都会和孩子一起组合积木,在组装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多动手,家长多看,让孩子多动,多玩,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指导。这不仅仅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为完成素日里较为复杂的幼儿“作业”奠定基础。
5.作业难度高、辅导难度大
如今确实有不少学前幼儿家长吐糟孩子幼儿园的作业太烧脑,难度系数太高,做手工、画画、手抄报、剪纸等内容复杂,项目繁多,已经不是单单一个孩子可以在家长简单的指导下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基本上全部由家长来做。一些学校家庭作業剑走偏锋、忽略孩子实际的情况并不鲜见,家庭作业渐渐成为“家长”作业。这虽然是小学教育中出现的教育“错位”,但与幼儿园的任务难度提高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处。教师布置家庭亲子任务,起初是为了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或者是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发展。据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家长就曾经直接帮助幼儿完成作业。可见幼儿教师布置家庭亲子任务的好意被作业的难度或其他因素所打破。
6.幼儿教师对家长参与的结果缺少反馈
在幼儿园里,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教师布置了较多的家庭亲子任务,家长与幼儿努力完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完整的拿到幼儿园进行展示和分享过程中,教师可能只是一笔带过,不做评价,不做打分,让人不得不深刻的反思,教师要求幼儿回家之后能够完成作业或能够与家长进行亲子互动,但在教师这里并得不到反馈,很难有积极的作用。据调查发现,家长群体主动联系教师,询问自己孩子表现的家长比例并不高。这就使得幼儿的作品得不到反馈,不仅仅会影响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影响家长的积极性。家长参与幼儿园家庭亲子任务表面上是一份家庭责任,实则也是一种家园合作。家园合作能有效的开展教育工作,教师应该在家长完成任务后给予相应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家长。家长不关注、教师不反馈,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家长参与幼儿园家庭亲子任务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互动,而是因为在亲子互动中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现今,家长参与中存在问题就要正视教育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茜.小学生“家庭作业家长化”现象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2]尹芳,杨晓萍.对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09):21-23
关键词:家长;家庭亲子任务;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7-0014-02
前一段时间,在各种自媒体平台,许多中小学生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家庭作业的视频接踵而来。在视频中呈现出家长们面对孩子的作业、“神回复”时往往处于一种措手不及、被动的局面,让人苦笑不得。在社会中,家长辅导孩子不断成为吐槽的“爆点”。这样类似的问题不仅仅只存在于中小学,在学前教育阶段仍然有这样的趋势。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中存在问题,值得审视。
1.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教育不是教师一个群体的责任,父母是第一教育者,也应该承担教育此大任,不仅仅是把孩子交给教师就了事,这是明显的推卸责任型教育观。据调查,92.9%的家长都承认,幼儿教师所布置的家庭亲子任务是有必要的,只有7.1%的家长认为此项家庭亲子任务无用。可见,幼儿家长对幼儿教师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凸显出一定的思想觉悟。但事实上,幼儿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两部分:
首先,家长认为布置的幼儿“作业”是负担。家庭作业的主旨是要培养孩子们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和自主完成的内在素质,家长的任务只能是指导与配合。家庭作业成“家长作业”是因有部分作业远超孩子们能力所及的剑走偏锋,也不排除一些家长出于心疼与溺爱心理的越俎代庖。要知道,快节奏发展的社会,作为父母为了给孩更好的生活和未来,朝九晚五。每天上班回来往往疲惫不堪,尤其是作为母性这一角色更要做家务,让这样的态度与孩子一起完成某些复杂的工作,会让父母觉得是很大的负担。
其次,家长期望与教师一同参与家庭亲子任务的布置,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由教师进行独裁。有66.7%的家长要求与教师共同参与家庭亲子任务的安排,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活动或是进行活动的延伸,直接给幼儿布置任务,而非与家长进行讨论与沟通。导致家长在参与活动之前可能会存在不太高的积极性,影响参与的效果。
2.家长参与准备不足
家长在进行参与家庭亲子任务之前准备较少,或是即便是知道要参加幼儿的活动,也不知从哪个方面进行准备。据研究调查,有86.9%的家长都愿意选择去做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活动,但实际上在操作过程之中,可能家长并没有该方面的知识储备或是理论储备,在实际操作活动过程之中,往往会出现不耐烦的情绪。比如,在一个访谈之中,存在这样一个案例:家长A说有次教师要求幼儿回家之后用家里的废弃产品做一把迷你椅子。有前瞻性的家长就会利用储备好的家里的奶瓶、纸筒等一些产品作为主要辅助材料,而这位家长则是在家里捣鼓了许久,才找出一些废旧的材料来帮助孩子完成作业。这位家长话语幽默,但可以体现出对于家长而言,材料准备不足,也是参与不足的一种表现。
3.家长在参与过程中态度不好
据调查,有98%的家长都认为幼儿在这样一种活动之中能够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且孩子在家长带领之下都基本能展示出自己积极参与活动的一面。但实际上。任何事物的量变都会引起一定的质变,对于难度大或是操作复杂难耐的任务,在与幼儿完成活动过程之中,家长会出现态度不好的一面。比如,在与幼儿进行家庭亲子任务的制作中,无法准确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在出现幼儿制作某一环节表现不好的时候,就会态度不好,或直接帮助幼儿完成任务。也正是家长“代做”的现象越来越多,导致教师不能准确的掌握幼儿学习情况。
4.家长参与幼儿园家庭亲子任务的互动质量不佳
术业有专攻,教育当合力。防止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需要尊重和凸显孩子的作业“主体”地位 。在研究中发现家长辅导幼儿参与家庭亲子任务中,有多种因素会影响家长参与任务的质量:
(1)教师所布置任务的量,影响着家长参与的质量
在教育中应杜绝要求把家庭作业作为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只有科学地设置幼儿回家之后要进行的家庭亲子任务,才能够真正做到为家长减负,为孩子减负,以量的改变来促成质的飞跃。
(2)家长的学历影响着参与质量
据调查,大部分家长都在大学学历及以上,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有了更多的自己的思考和教育模式,对孩子的教育质量还是层出不穷。在参与这样的亲子活动中,幼儿较为主动的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么想要在活动中达到更好的教育影响,就需要花更多的心思。
(3)家长的沟通意识薄弱
在家庭亲子任务当中,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家长要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陪伴、启发幼儿,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3-6岁的幼儿,无论是思维还是行为都具有可塑性,要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提升自己,学会举一反三,慢慢减少家长的越俎代庖。另外,家长还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孩子游戏时,家长应当为孩子留出足够多的独立操作空间,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组合材料、拼装材料等,孩子可以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大胆进行操作,这对于孩子动手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比如,许多家长都会和孩子一起组合积木,在组装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多动手,家长多看,让孩子多动,多玩,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指导。这不仅仅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为完成素日里较为复杂的幼儿“作业”奠定基础。
5.作业难度高、辅导难度大
如今确实有不少学前幼儿家长吐糟孩子幼儿园的作业太烧脑,难度系数太高,做手工、画画、手抄报、剪纸等内容复杂,项目繁多,已经不是单单一个孩子可以在家长简单的指导下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基本上全部由家长来做。一些学校家庭作業剑走偏锋、忽略孩子实际的情况并不鲜见,家庭作业渐渐成为“家长”作业。这虽然是小学教育中出现的教育“错位”,但与幼儿园的任务难度提高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处。教师布置家庭亲子任务,起初是为了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或者是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发展。据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家长就曾经直接帮助幼儿完成作业。可见幼儿教师布置家庭亲子任务的好意被作业的难度或其他因素所打破。
6.幼儿教师对家长参与的结果缺少反馈
在幼儿园里,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教师布置了较多的家庭亲子任务,家长与幼儿努力完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完整的拿到幼儿园进行展示和分享过程中,教师可能只是一笔带过,不做评价,不做打分,让人不得不深刻的反思,教师要求幼儿回家之后能够完成作业或能够与家长进行亲子互动,但在教师这里并得不到反馈,很难有积极的作用。据调查发现,家长群体主动联系教师,询问自己孩子表现的家长比例并不高。这就使得幼儿的作品得不到反馈,不仅仅会影响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影响家长的积极性。家长参与幼儿园家庭亲子任务表面上是一份家庭责任,实则也是一种家园合作。家园合作能有效的开展教育工作,教师应该在家长完成任务后给予相应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家长。家长不关注、教师不反馈,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家长参与幼儿园家庭亲子任务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互动,而是因为在亲子互动中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现今,家长参与中存在问题就要正视教育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茜.小学生“家庭作业家长化”现象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2]尹芳,杨晓萍.对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09):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