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护理敏感指标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地三家综合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包含60例患者,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敏感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落实率、健康知识知晓率等指标情况。结果: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落实率、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更高,且患者的健康状态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将护理敏感指标加入到护理工作中,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在临床中可推广运用。
关键词:护理敏感指标;脑卒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00-02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1-2]。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常见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有些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早期肢体康复是指患者脑卒中后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以及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即可进行肢体康复训练[3]。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治疗开始较早,可在病后3~5d开始,出血性脑卒中则相对较晚,多选择病后2~3周[4]。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痛苦与沉重的负担。当前对脑卒中患者早日康复护理的时机分析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在早期更加系统的进行康复护理[5]。护理敏感指标能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护理敏感指标能够发现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6]。因此护理敏感指标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7-8]。本研究为分析护理敏感指标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运用效果,现选取1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期望为临床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借鉴,现将研究资料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地三家综合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包含60例患者。在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龄均在60岁至74岁间,平均年龄为(67.12±6.45)岁。在常规组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均在61岁至76岁间,平均年龄为(69.13±6.51)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0.05,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患者选取标准:①患者未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或失语症,可与研究人员正常交流;②患者正在康复期,病情并无剧烈波动,较为稳定;③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患者篩除标准:①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存在问题,无法与研究人员进行正常交流;②患者存在精神系统疾病,且病情较为严重;③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内科疾病,内脏功能存在异常;④其他可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内容以定期随访、上门常规检查等为主;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上护理敏感指标,并将肢体功能锻炼落实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指标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评估标准,具体内容为:①建立护理小组。由专业的护理科老师和康复科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②培训。依据敏感指标和操作规范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并增加护理敏感指标的培训,并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增强护理人员对敏感指标的认识,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专业性。③资料评估和护理改进。护理人员将肢体功能锻炼落实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作为护理质量评估指标,并围绕二者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护理人员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1.3观察指标
运用本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状态调查问卷,统计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统计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落实率、健康知识知晓率。肢体功能锻炼落实率:统计周期内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锻炼落实人数/统计周期内住院脑卒中患者总人数×100%;健康知识知晓率:统计周期内脑卒中患者和/或陪护知晓相关内容人数/统计周期内脑卒中住院患者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作为本次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软件,其中利用均值±标准差(`x±s)的方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资料的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n(%)],检验方式为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肢体功能锻炼落实率与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对比
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落实率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水平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1。
2.2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评分的对比
分析两组患者健康状况评分情况可知,相对常规组,研究组患者健康状态评分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2。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类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问题的疾病,脑部血液不足和出血性的损伤都是脑卒中的重要疾病症状,且该病的死亡人数和致残概率都非常的高。脑卒中的类型有: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11]。在我国,超过千万的脑卒中患者丧失基本的生活能力,需要家属的照看,沉重的家庭照顾不仅增加其家属的负担,同时也会影响其自身的心身应激反应,从而降低健康促进生活质量。工作质量会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也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而对于医院质量而言,护理质量是一种重要影响因素,能够满足患者疾病治疗的需求,同时还可保证医生的治疗效果,达到提升医院形象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今后的护理质量管理进程中,建议将护理敏感指标纳入各科室护理质量管理考核指标内,并对存在的问题不断的进行改进。通过持续监测护理敏感指标,能够降低脑卒中患者继发性并发症与二次残疾的发生率,具有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作用,在临床中可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淑丽.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7,21(10):1717-1718.
[2]焦尹暄.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9,15(14):15-16.
[3]王莹娜,何小俊.言语康复训练工具在脑卒中失语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9,11(3):58-63.
[4]马延爱,朱春燕,刘璐璐,等.自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26(23):9-10.
[5]闫玮娟,代新年,刘杰,等.康复护理评估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任务导向法训练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1(8):15.
[6]任俊翠,袁修银,李娟,等.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18(1):99-100.
作者简介:梁仕凤,女,1979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茂名;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急诊护理和耳鼻喉科护理研究;职称:主管护师。
关键词:护理敏感指标;脑卒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00-02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1-2]。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常见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有些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早期肢体康复是指患者脑卒中后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以及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即可进行肢体康复训练[3]。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治疗开始较早,可在病后3~5d开始,出血性脑卒中则相对较晚,多选择病后2~3周[4]。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痛苦与沉重的负担。当前对脑卒中患者早日康复护理的时机分析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在早期更加系统的进行康复护理[5]。护理敏感指标能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护理敏感指标能够发现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6]。因此护理敏感指标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7-8]。本研究为分析护理敏感指标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运用效果,现选取1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期望为临床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借鉴,现将研究资料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地三家综合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包含60例患者。在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龄均在60岁至74岁间,平均年龄为(67.12±6.45)岁。在常规组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均在61岁至76岁间,平均年龄为(69.13±6.51)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0.05,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患者选取标准:①患者未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或失语症,可与研究人员正常交流;②患者正在康复期,病情并无剧烈波动,较为稳定;③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患者篩除标准:①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存在问题,无法与研究人员进行正常交流;②患者存在精神系统疾病,且病情较为严重;③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内科疾病,内脏功能存在异常;④其他可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内容以定期随访、上门常规检查等为主;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上护理敏感指标,并将肢体功能锻炼落实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指标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评估标准,具体内容为:①建立护理小组。由专业的护理科老师和康复科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②培训。依据敏感指标和操作规范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并增加护理敏感指标的培训,并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增强护理人员对敏感指标的认识,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专业性。③资料评估和护理改进。护理人员将肢体功能锻炼落实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作为护理质量评估指标,并围绕二者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护理人员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1.3观察指标
运用本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状态调查问卷,统计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统计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落实率、健康知识知晓率。肢体功能锻炼落实率:统计周期内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锻炼落实人数/统计周期内住院脑卒中患者总人数×100%;健康知识知晓率:统计周期内脑卒中患者和/或陪护知晓相关内容人数/统计周期内脑卒中住院患者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作为本次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软件,其中利用均值±标准差(`x±s)的方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资料的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n(%)],检验方式为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肢体功能锻炼落实率与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对比
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落实率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水平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1。
2.2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评分的对比
分析两组患者健康状况评分情况可知,相对常规组,研究组患者健康状态评分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2。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类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问题的疾病,脑部血液不足和出血性的损伤都是脑卒中的重要疾病症状,且该病的死亡人数和致残概率都非常的高。脑卒中的类型有: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11]。在我国,超过千万的脑卒中患者丧失基本的生活能力,需要家属的照看,沉重的家庭照顾不仅增加其家属的负担,同时也会影响其自身的心身应激反应,从而降低健康促进生活质量。工作质量会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也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而对于医院质量而言,护理质量是一种重要影响因素,能够满足患者疾病治疗的需求,同时还可保证医生的治疗效果,达到提升医院形象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今后的护理质量管理进程中,建议将护理敏感指标纳入各科室护理质量管理考核指标内,并对存在的问题不断的进行改进。通过持续监测护理敏感指标,能够降低脑卒中患者继发性并发症与二次残疾的发生率,具有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作用,在临床中可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淑丽.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7,21(10):1717-1718.
[2]焦尹暄.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9,15(14):15-16.
[3]王莹娜,何小俊.言语康复训练工具在脑卒中失语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9,11(3):58-63.
[4]马延爱,朱春燕,刘璐璐,等.自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26(23):9-10.
[5]闫玮娟,代新年,刘杰,等.康复护理评估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任务导向法训练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1(8):15.
[6]任俊翠,袁修银,李娟,等.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18(1):99-100.
作者简介:梁仕凤,女,1979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茂名;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急诊护理和耳鼻喉科护理研究;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