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巴中市从2006年被省委确定为全省首批常委分工负责制改革试点市以来,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试行党代会年会制,使权力回归党代表和党员
2010年1月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巴中市代表大会举行第三次年会,大会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对市委工作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和对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同志进行年度民主测评。在发出测评表1小时后,工作人员当场公布了市委工作报告满意度测评结果和李仲彬民主测评结果。“我非常珍惜这次投票机会,这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体现,实现了权力与责任的对等。”市党代表鲜光宗激动地告诉记者。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家生介绍:“市委书记连续3次公开接受党员代表的民主测评,在全市形成了人心稳定、人心思变、人心思干的良好氛围。”
针对常委会、全委会、党代会三者的权责设定不够清晰、相关程序不够规范和制约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巴中市构建了以党代会(年会)作为最高决策和监督机关的领导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每年在人大、政协例会前,先行召开党代会,让全体代表围绕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问题作出决策,为人代会、政协会的召开定下了调子。
闭会期间,代表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重点赋予其10多项权利,其中包括对党委的重点工作和重大建设项目、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视察调研;对各级党组织的重大决定、重要人事任免和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监督;对党委、纪委的年度工作,部门及其党组织负责人,拟任重要领导岗位的干部进行评议或测评等。
实行全委会常态制使决策更加民主科学
3年,召开13次全委会,平均每季度召开1次。这在巴中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现在我们的‘二传手’现象比较严重,‘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比较突出,就是常委会、全委会的职能职责不清晰,责任主体没有落到人头。要充分发挥常委会、全委会的作用,把重要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逐步由人数较少的常委会决定,扩大为人数较多的全委会决定,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市委书记李仲彬提出了新的构想。
为了理顺市委全委会与常委会之间的关系,实现党内权力的科学配置,巴中市制订了市委全委会议事与决策规则,将每年两次的市委全委会调整为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通过增加市委全委会次数来强化其决策功能。2007年以来,市委召开了13次全委会,平均每季度1次以上。
在全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上,着重建立了重要干部任免票决制、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全委会票决制、全委会事先征求党代表意见制度和党代表列席全委会制度。通过健全和完善全委会有关制度,理顺了党员——党代表——代表大会——委员会——常委会这一党内权力运行链条,充分发挥了全委会作用,完善以党代会、全委会为最高领导机关的领导体制。
推行常委分工负责制,使决策执行更加有力
2007年,巴中市市委专门下发正式文件,要求所有的市委常委会、县(区)委常委会必须扩大参会人员范围,邀请四大班子成员、民主党派负责人列席,涉及干部人事安排的常委会也不例外。
常委扩大会上,书记作为主持人,先听取各位常委、列席会议人员的意见,不得抢先定调子。市政协副主席曹华说起第一次列席市委常委会的情形, “我心里直打鼓,不知道该说真话还是说套话。”
常委会上,李仲彬为了打消列席会议人员的顾虑,多次开门见山地说:“请大家来,就是要听大家的意见,如果都说套话,不说真实意见,那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3年来,巴中市为适应常委分工负责制的新要求,全面理顺党内常委会、全委会、党代会的权责关系链条,从制度上和机制上保证了地方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党代会的有效运转,进一步创新党员行权制度,充分发挥了党员的主体作用。如今,巴中市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理顺,一个全新的党内决策与监督架构初步形成。
试行党代会年会制,使权力回归党代表和党员
2010年1月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巴中市代表大会举行第三次年会,大会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对市委工作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和对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同志进行年度民主测评。在发出测评表1小时后,工作人员当场公布了市委工作报告满意度测评结果和李仲彬民主测评结果。“我非常珍惜这次投票机会,这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体现,实现了权力与责任的对等。”市党代表鲜光宗激动地告诉记者。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家生介绍:“市委书记连续3次公开接受党员代表的民主测评,在全市形成了人心稳定、人心思变、人心思干的良好氛围。”
针对常委会、全委会、党代会三者的权责设定不够清晰、相关程序不够规范和制约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巴中市构建了以党代会(年会)作为最高决策和监督机关的领导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每年在人大、政协例会前,先行召开党代会,让全体代表围绕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问题作出决策,为人代会、政协会的召开定下了调子。
闭会期间,代表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重点赋予其10多项权利,其中包括对党委的重点工作和重大建设项目、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视察调研;对各级党组织的重大决定、重要人事任免和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监督;对党委、纪委的年度工作,部门及其党组织负责人,拟任重要领导岗位的干部进行评议或测评等。
实行全委会常态制使决策更加民主科学
3年,召开13次全委会,平均每季度召开1次。这在巴中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现在我们的‘二传手’现象比较严重,‘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比较突出,就是常委会、全委会的职能职责不清晰,责任主体没有落到人头。要充分发挥常委会、全委会的作用,把重要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逐步由人数较少的常委会决定,扩大为人数较多的全委会决定,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市委书记李仲彬提出了新的构想。
为了理顺市委全委会与常委会之间的关系,实现党内权力的科学配置,巴中市制订了市委全委会议事与决策规则,将每年两次的市委全委会调整为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通过增加市委全委会次数来强化其决策功能。2007年以来,市委召开了13次全委会,平均每季度1次以上。
在全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上,着重建立了重要干部任免票决制、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全委会票决制、全委会事先征求党代表意见制度和党代表列席全委会制度。通过健全和完善全委会有关制度,理顺了党员——党代表——代表大会——委员会——常委会这一党内权力运行链条,充分发挥了全委会作用,完善以党代会、全委会为最高领导机关的领导体制。
推行常委分工负责制,使决策执行更加有力
2007年,巴中市市委专门下发正式文件,要求所有的市委常委会、县(区)委常委会必须扩大参会人员范围,邀请四大班子成员、民主党派负责人列席,涉及干部人事安排的常委会也不例外。
常委扩大会上,书记作为主持人,先听取各位常委、列席会议人员的意见,不得抢先定调子。市政协副主席曹华说起第一次列席市委常委会的情形, “我心里直打鼓,不知道该说真话还是说套话。”
常委会上,李仲彬为了打消列席会议人员的顾虑,多次开门见山地说:“请大家来,就是要听大家的意见,如果都说套话,不说真实意见,那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3年来,巴中市为适应常委分工负责制的新要求,全面理顺党内常委会、全委会、党代会的权责关系链条,从制度上和机制上保证了地方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党代会的有效运转,进一步创新党员行权制度,充分发挥了党员的主体作用。如今,巴中市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理顺,一个全新的党内决策与监督架构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