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在过去一年里,美国的政治家们在直接针对亚洲的外交政策和金融争端中的强硬姿态日益增强。一种新思路正在形成,就是如何显示出与充满活力的亚洲经济及其伴随着庞大贸易赤字的螺旋上升的贸易增长的关系,这种美国政治思维新浪潮如何形成,威胁着美国在APEC关系中的合作精神。这种对APEC主要成员国坚决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行动的强硬化。如此轻柔地示意公众和私营业主转向欧洲、中美洲和拉丁美洲那些美国了解的、信赖的或亲密的贸易伙伴。 随着美国全球军事力量的收缩,美国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过去一年里,美国的政治家们在直接针对亚洲的外交政策和金融争端中的强硬姿态日益增强。一种新思路正在形成,就是如何显示出与充满活力的亚洲经济及其伴随着庞大贸易赤字的螺旋上升的贸易增长的关系,这种美国政治思维新浪潮如何形成,威胁着美国在APEC关系中的合作精神。这种对APEC主要成员国坚决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行动的强硬化。如此轻柔地示意公众和私营业主转向欧洲、中美洲和拉丁美洲那些美国了解的、信赖的或亲密的贸易伙伴。 随着美国全球军事力量的收缩,美国公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江泽民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多次访问中东。如何认识这些访问的现实意义,对加深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认为,世纪之交的世界局势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思想和立足点没有改变。随着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形势的复杂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运动的发展,全面加强和巩固同中东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中国当前的安全和经济利益,而且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2002年4月27日至28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倡议,由山西大学政治学系承办的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筹)年会在山西太原山西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所高校的70余名代表以及教育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本人多年来关心台湾、也研究台湾的问题,在台湾结交了许多好朋友,也一直以台湾的成就为荣。但是,最近几年来,有一个现象令人担忧。
“9·11”事件后,亚太地区的范围迅速扩大到南亚、中亚、甚至西亚。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亚太地区处于世界各类矛盾的焦点和战略重心部位,其中中美矛盾是各大国矛盾中最为突出的矛盾;美国的战略重点正在向亚太方向转移,由“欧洲第一、亚洲第二”向“亚洲第一、欧洲第二”过渡;亚太地区已构成世界安全最危险地带,其南部是该地区矛盾与冲突集中地带,亚太地区也是军备增长和核武装发展最快的地区。
时代问题属于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是我们认识国际形势和制定外交战略的基本依据。本文认为,“时代”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时代”概念主要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列宁所创立的时代学说。依据列宁的时代学说,当今大的时代仍然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但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早已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
越南抗法战争的过程,我把它分为两个阶段来谈:第一个阶段是从越南抗法战争开始,到中国直接援助越南以前;第二个阶段是中国援助越南以后,这一时期越南抗战形势有了新的变化。
<正> 一、从“甩包袱”到俄罗斯的“门罗主义” 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政策,与其对外总政策一样,在1992—1995年间也有很大变化。 1992年初到1995年,在俄罗斯如何对待独联体国家的态度问题上,俄罗斯国内先后出现了4种影响较大的思潮。 第一种是“恐苏症”。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苏联时代俄罗斯虽然是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老大哥”,但实际上俄罗斯并没有从这种优越地位中得到任何实惠,俄罗斯成了
<正> 日本国会众议院,1995年6月9日,在不到半数人赞成的情况下,通过了“战后50年决议”。其中谈到对殖民地统治等侵略行径表示“深刻的反省”,但是,反省的主体不明确,并且没有表示向亚洲各国人民谢罪。相反,又是一篇片面强调“历史观的差异”的莫名其妙的决议。战争已过去了50年,日本始终采取的是这种毫无诚意的态度。 关于“战后50周年”的议题,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问题不能并列。有重要的,不
<正> 最近参加一些讨论,听专家学者们分析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感到很有趣。有趣的原因倒不是众所周知的在国内外引起热烈讨论的“遏制”与“参与”,而是自己从中发现,研究生时学的一点理论终于用的上了,这就是关于外交决策的几个模式。 我的印象中,好象学过不少政策史方面的知识,但对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却不甚清楚。记得只有一个老师的课程,比较系统地涉及了决策。大致记得决策是复杂的过程,各种信息输入到决策机构,决策者往往在不公开的情况下作出决定,而产生政策就是政治
<正> 早在70年代,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就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在迅猛发展的相互依赖的作用下“世界政治的性质在变化”,人们需要分析“经济甚至生态相互依赖在竞争性的国际政治中的问题”。 到如今,冷战已成为历史,但冷战后的历史却并未终结。值得注意的是,冷战结束前后全球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六、七十年代的新因素,早期相互依存理论所赖以存在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