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形势下赋予高校辅导员的新职责。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并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对于大学生来说,来自社会的压力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成了保证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环节。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处于与学生沟通接触的第一线,熟悉学生情况,便于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并且思想政治辅导与心理辅导工作具有相关性,这也便于高校辅导员充分发挥原有宣传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形势下赋予高校辅导员的新职责。
一、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生理上逐渐成熟,心理状况总体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这些问题如果不妥当处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如下:
1.新生的角色转换和适应障碍
新生都要经历角色转换与适应环境的过程,往往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首先是对大学生活期望过高,然而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一些学生在理想的学校与现实的学校、理想的专业与现实的专业的落差间失去了内心的平衡;其次是对新环境、新人际关系等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
2.学业压力
中学和大学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部分学生仍沿用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疲于被动应付,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佳,心理压力随之加大,久而久之就出现焦虑、紧张、厌学等情绪和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不协调
高校作为社会的缩影,为学生提供了众多人际交往的平台。但是学生在个人生活习惯、性格、经历、教育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一部分学生由于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缺乏经验表现出人际交往问题。现代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人际交往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学生人际适应不良,进而影响学生的心境,阻碍学习和发展。
4.情感困惑和危机
学生的在校生活正处于青春期中后期,性发育成熟阶段,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对异性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都是学生无法回避的现实。但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恋爱中出现的挫折,不能正确处理恋爱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大量个案表明,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5.择业和就业带来的焦虑心理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择业和就业问题。随着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岗位要求和标准的日益提高,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足够而必要的就业心理准备,在刚毕业甚至未毕业时就出现了严重的就业心理压力,如不及时排解、调适,往往会导致心理崩溃,造成消极、负面的后果。
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性质可以看到,如何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联系,如何与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相结合,充分发挥辅导员优势地位,是做好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重要因素。在此前提之下,需要辅导员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求,也需要辅导员在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采用合适、创新的策略和技巧充分调动手中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健康成才服务。
(一)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掌握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就必须尊重学生,真正把他们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价值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要义。因此,辅导员的育人理念一定要符合这种培养目标,真正以每个学生的健康成才、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良性养成,并自觉以其作为育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本职责任。
(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条件
辅导员要发挥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优势。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教育管理工作,从教室到宿舍到食堂到运动场所,对学生的接触是全方面、全天候的。再加上大多数辅导员是刚从本科生或研究生毕业就参加工作,年龄与大学生相仿,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与大学生接近,有较多相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语言,这大大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辅导员既当老师,更当朋友,学生就愿意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向辅导员倾诉,愿意接受辅导员的建议和意见。辅导员可以从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交流中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情况和问题。辅导员可以从学生心理信息反馈员、学生干部等多种途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教育专家等等,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又可以对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或治疗。同时将这些信息及时与家长沟通,获得社会支持与帮助,借助心理专家、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力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2.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级需要层次开展教育
大学四年中,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侧重点是随着学业、生活目标的转换,大学生面临着的环境尤其是内部心理环境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因此,辅导员应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年级层次需要特点,把握好工作的侧重点,恰如其分地因势利导,加强教育、管理,逐步巩固、强化合理需要,陶冶情操、增长才干,在心理上促进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3.采用多样化的工作方法,积极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有关心理知识的讲座、专题报告;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社会活动,活跃人际关系,增强适应能力;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有的放矢的开展专项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对于有明显障碍的学生,鼓励和陪伴去专业心理健康机构求助。辅导员要在深入班级、宿舍的基础上,开展有关心理问题的调研工作,寻找心理活动的内在规律,总结经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辅导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的心理学手段,创造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心理咨询师配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辅导员承担了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探讨其在工作中的素质要求及工作策略,将有助于发挥辅导员特有优势,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对于大学生来说,来自社会的压力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成了保证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环节。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处于与学生沟通接触的第一线,熟悉学生情况,便于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并且思想政治辅导与心理辅导工作具有相关性,这也便于高校辅导员充分发挥原有宣传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形势下赋予高校辅导员的新职责。
一、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生理上逐渐成熟,心理状况总体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这些问题如果不妥当处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如下:
1.新生的角色转换和适应障碍
新生都要经历角色转换与适应环境的过程,往往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首先是对大学生活期望过高,然而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一些学生在理想的学校与现实的学校、理想的专业与现实的专业的落差间失去了内心的平衡;其次是对新环境、新人际关系等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
2.学业压力
中学和大学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部分学生仍沿用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疲于被动应付,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佳,心理压力随之加大,久而久之就出现焦虑、紧张、厌学等情绪和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不协调
高校作为社会的缩影,为学生提供了众多人际交往的平台。但是学生在个人生活习惯、性格、经历、教育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一部分学生由于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缺乏经验表现出人际交往问题。现代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人际交往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学生人际适应不良,进而影响学生的心境,阻碍学习和发展。
4.情感困惑和危机
学生的在校生活正处于青春期中后期,性发育成熟阶段,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对异性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都是学生无法回避的现实。但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恋爱中出现的挫折,不能正确处理恋爱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大量个案表明,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5.择业和就业带来的焦虑心理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择业和就业问题。随着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岗位要求和标准的日益提高,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足够而必要的就业心理准备,在刚毕业甚至未毕业时就出现了严重的就业心理压力,如不及时排解、调适,往往会导致心理崩溃,造成消极、负面的后果。
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性质可以看到,如何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联系,如何与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相结合,充分发挥辅导员优势地位,是做好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重要因素。在此前提之下,需要辅导员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求,也需要辅导员在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采用合适、创新的策略和技巧充分调动手中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健康成才服务。
(一)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掌握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就必须尊重学生,真正把他们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价值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要义。因此,辅导员的育人理念一定要符合这种培养目标,真正以每个学生的健康成才、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良性养成,并自觉以其作为育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本职责任。
(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条件
辅导员要发挥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优势。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教育管理工作,从教室到宿舍到食堂到运动场所,对学生的接触是全方面、全天候的。再加上大多数辅导员是刚从本科生或研究生毕业就参加工作,年龄与大学生相仿,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与大学生接近,有较多相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语言,这大大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辅导员既当老师,更当朋友,学生就愿意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向辅导员倾诉,愿意接受辅导员的建议和意见。辅导员可以从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交流中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情况和问题。辅导员可以从学生心理信息反馈员、学生干部等多种途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教育专家等等,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又可以对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或治疗。同时将这些信息及时与家长沟通,获得社会支持与帮助,借助心理专家、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力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2.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级需要层次开展教育
大学四年中,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侧重点是随着学业、生活目标的转换,大学生面临着的环境尤其是内部心理环境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因此,辅导员应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年级层次需要特点,把握好工作的侧重点,恰如其分地因势利导,加强教育、管理,逐步巩固、强化合理需要,陶冶情操、增长才干,在心理上促进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3.采用多样化的工作方法,积极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有关心理知识的讲座、专题报告;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社会活动,活跃人际关系,增强适应能力;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有的放矢的开展专项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对于有明显障碍的学生,鼓励和陪伴去专业心理健康机构求助。辅导员要在深入班级、宿舍的基础上,开展有关心理问题的调研工作,寻找心理活动的内在规律,总结经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辅导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的心理学手段,创造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心理咨询师配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辅导员承担了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探讨其在工作中的素质要求及工作策略,将有助于发挥辅导员特有优势,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