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可以促进语文教学,使语文课堂焕发新的活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真正意义上实现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过程,发挥他们的智慧与潜能,提高他们在语文知识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思维 语文学习 想象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获得的新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创造出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形象,从而使认识和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
今天,我就以《天鹅的故事》为例,谈谈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 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氛围,诱发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全方位、多角度、跨时空地展示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图片、音效、视频等资源,使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在受到视、听觉的强烈冲击后,他们很快就能进入情境,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思维也呈活跃状态。
上课伊始,在圣桑的名曲《天鹅》那悠扬的旋律中,学生欣赏着一幅幅表现天鹅迷人身姿的画面:有的调皮地啄理着羽毛,有的两两追逐嬉戏,有的恬静地沐浴着阳光……随着画面的转换,展示在学生视野中的天鹅形象多变,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维,他们用“高贵优雅、悠然自得、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爱吃鱼虾、惹人喜爱”等美丽的字眼形容这作为善良化身的鸟儿,可见一束束创新思维的火焰在跳动,而对天鹅的喜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学生有了的表达欲望和情感的初步体验,就等于是创新思维迈出了的第一步。
二、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激活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教师能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能缩短学生认识上与客观事物的距离,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演示,让学生的脑海里浮现出鲜明的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强烈的真实感,降低理解的难度并产生感情的共鸣,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实现思维创新。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分析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是促进分析的重要手段。老天鹅扑冰的场景是课文的难点。而在“拍打”和“扑打”的词语比较中,老师利用视频,从视觉上引领学生认真观看老天鹅一次又一次用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的画面,从听觉上引领学生仔细聆听那老天鹅反复撞击冰面时发出的“咚咚”的声音,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思维进行了激烈的撞击,他们完全体会到了“扑打”比 “拍打”更有力,更全力以赴,老天鹅的勇敢拼搏的精神深深地烙在他们心灵的深处。
信息技术在此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悟,激活思维,也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感悟式朗读,发展创新思维
利用信息技术音频、视频并茂的特点,可以为朗读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主动学习的环境,也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激发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具有创新的模式下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能力。
在课堂中,我演示了老天鹅撞击冰面的flash动画片段,学生看着坚硬无比的冰面,听着耳际传来的“呼呼”的寒风声,伴着录音中老师娓娓道来的朗读,那老天鹅用血肉之躯撞击冰面时“咚咚”的声音,反复撞击着学生的心灵。朗读反馈中有的学生抓住“像石头似的、重重地”等重点词语的模仿朗读,深情演绎了老天鹅的聪明与勇敢。也有的同学创造性地抓住“腾空而起”一次大做文章,因為他知道只有腾空越高,才能获得更大的“下落的冲力”;更有同学抓住了“接着,又是第二次,第三次……”一句,深入研究省略号背后的深层含义,思维的火花再次迸发……无论哪一种,都是学生们极具个性的朗读体验。
四、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想象的情境,深化创新思维
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信息技术能动能静的特点,优美画面,配上音乐,配上朗读,再现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情感被唤醒,思维被击活,灵感被激发,创新思维的翅膀——想象也如出闸之水奔腾而来。所以,将信息技术恰当地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将有助于推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天鹅的故事》一文中出现了三次天鹅的啼叫声,老师先播放了第一段音频,无助的叫声伴着寒风呼啸的背景音乐,天鹅失望地叫着,学生们急天鹅所急,冰封湖面,没有吃的,怎么办?受到老天鹅壮举的鼓舞,天鹅们又整齐的叫声伴着《劳动号子》响彻天空,学生和天鹅们一起加油助威。他们干得齐心,干得欢快,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这时,湖面上欢畅淋漓的叫声传递着胜利的喜悦:“克鲁——克里——克里”。当天鹅们沉醉于破冰成功后的欢乐氛围时,学生们伴着《欢乐颂》尽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音频媒体带来的听觉体验,学生情感得到了共鸣。
五、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阅读的延伸,推进创新思维
可以说,语文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最终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增加阅读量的,利用信息技术可大大扩充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的诸多优势来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鼓励标新立异,使学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在课的最后教师讲述了斯杰潘老人亲眼目睹的这个真实故事的经过,学生知道老人从此再也没有拿起过猎枪后都流露出了惊讶、不可思议的表情,这时教师适时地推出了拓展性作业《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习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阅读文本语言的同时,还能观看有关图像资料,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多渠道地充实学生的阅读感受,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条件。
信息技术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果说网上大量的相关信息资源是一匹匹缤纷绚丽的绸缎的话,那么我们老师就应该做一个巧手裁缝,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知的特点选择恰当的音频、视频片段,整合成能推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资源,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火把被现代信息技术一次次点燃,发出绚丽的火光,也让培养创新个性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参考文献
1.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的整合 顾全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 颜光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思维 语文学习 想象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获得的新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创造出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形象,从而使认识和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
今天,我就以《天鹅的故事》为例,谈谈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 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氛围,诱发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全方位、多角度、跨时空地展示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图片、音效、视频等资源,使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在受到视、听觉的强烈冲击后,他们很快就能进入情境,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思维也呈活跃状态。
上课伊始,在圣桑的名曲《天鹅》那悠扬的旋律中,学生欣赏着一幅幅表现天鹅迷人身姿的画面:有的调皮地啄理着羽毛,有的两两追逐嬉戏,有的恬静地沐浴着阳光……随着画面的转换,展示在学生视野中的天鹅形象多变,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维,他们用“高贵优雅、悠然自得、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爱吃鱼虾、惹人喜爱”等美丽的字眼形容这作为善良化身的鸟儿,可见一束束创新思维的火焰在跳动,而对天鹅的喜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学生有了的表达欲望和情感的初步体验,就等于是创新思维迈出了的第一步。
二、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激活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教师能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能缩短学生认识上与客观事物的距离,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演示,让学生的脑海里浮现出鲜明的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强烈的真实感,降低理解的难度并产生感情的共鸣,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实现思维创新。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分析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是促进分析的重要手段。老天鹅扑冰的场景是课文的难点。而在“拍打”和“扑打”的词语比较中,老师利用视频,从视觉上引领学生认真观看老天鹅一次又一次用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的画面,从听觉上引领学生仔细聆听那老天鹅反复撞击冰面时发出的“咚咚”的声音,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思维进行了激烈的撞击,他们完全体会到了“扑打”比 “拍打”更有力,更全力以赴,老天鹅的勇敢拼搏的精神深深地烙在他们心灵的深处。
信息技术在此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悟,激活思维,也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感悟式朗读,发展创新思维
利用信息技术音频、视频并茂的特点,可以为朗读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主动学习的环境,也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激发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具有创新的模式下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能力。
在课堂中,我演示了老天鹅撞击冰面的flash动画片段,学生看着坚硬无比的冰面,听着耳际传来的“呼呼”的寒风声,伴着录音中老师娓娓道来的朗读,那老天鹅用血肉之躯撞击冰面时“咚咚”的声音,反复撞击着学生的心灵。朗读反馈中有的学生抓住“像石头似的、重重地”等重点词语的模仿朗读,深情演绎了老天鹅的聪明与勇敢。也有的同学创造性地抓住“腾空而起”一次大做文章,因為他知道只有腾空越高,才能获得更大的“下落的冲力”;更有同学抓住了“接着,又是第二次,第三次……”一句,深入研究省略号背后的深层含义,思维的火花再次迸发……无论哪一种,都是学生们极具个性的朗读体验。
四、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想象的情境,深化创新思维
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信息技术能动能静的特点,优美画面,配上音乐,配上朗读,再现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情感被唤醒,思维被击活,灵感被激发,创新思维的翅膀——想象也如出闸之水奔腾而来。所以,将信息技术恰当地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将有助于推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天鹅的故事》一文中出现了三次天鹅的啼叫声,老师先播放了第一段音频,无助的叫声伴着寒风呼啸的背景音乐,天鹅失望地叫着,学生们急天鹅所急,冰封湖面,没有吃的,怎么办?受到老天鹅壮举的鼓舞,天鹅们又整齐的叫声伴着《劳动号子》响彻天空,学生和天鹅们一起加油助威。他们干得齐心,干得欢快,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这时,湖面上欢畅淋漓的叫声传递着胜利的喜悦:“克鲁——克里——克里”。当天鹅们沉醉于破冰成功后的欢乐氛围时,学生们伴着《欢乐颂》尽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音频媒体带来的听觉体验,学生情感得到了共鸣。
五、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阅读的延伸,推进创新思维
可以说,语文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最终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增加阅读量的,利用信息技术可大大扩充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的诸多优势来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鼓励标新立异,使学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在课的最后教师讲述了斯杰潘老人亲眼目睹的这个真实故事的经过,学生知道老人从此再也没有拿起过猎枪后都流露出了惊讶、不可思议的表情,这时教师适时地推出了拓展性作业《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习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阅读文本语言的同时,还能观看有关图像资料,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多渠道地充实学生的阅读感受,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条件。
信息技术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果说网上大量的相关信息资源是一匹匹缤纷绚丽的绸缎的话,那么我们老师就应该做一个巧手裁缝,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知的特点选择恰当的音频、视频片段,整合成能推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资源,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火把被现代信息技术一次次点燃,发出绚丽的火光,也让培养创新个性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参考文献
1.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的整合 顾全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 颜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