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色建筑设计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基础。阐述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和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
当前,我国很多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浪费十分严重。根据2009年9月有关数据, 我国现有430亿平方米建筑总量,其中95%属于高能耗建筑, 我国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仅占16%。根据我国现实国情,2005年7月1日我国颁布施行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006年月1日我国颁布施行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1月15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细则》发布,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和标识开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为了推进建筑节能,2011年全国两会上,民建中央建议将发展节能建筑纳入“十二五”规划,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普及,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成为现代色建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基础。在建筑设计策略上充分挖掘,给使用者创造一个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
1. 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策略
节地方面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建筑用地适度密集,适当提高公共建的建筑密度,住宅建筑立足创造宜居环境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高效利用土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环境方面减少建筑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利用园林绿化和建外部设计以减少热岛效应, 采用雨水回渗措施, 维持土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环境优先种植乡土植物和耐候性强的植物;绿地配置合理,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音的目的。室外环境的整体组织与利用是决定着建筑环境的质量及其关系协调。例如:顺德一中高中部的设计要点是2300平方米的线性人工湖,将新建筑与邻近建筑连接起来,成为一新的“绿肺”。通过建筑边缘的水渠对雨水进行自然的回收利用。通过培养水生动植物去带动水体的生态循环,减小人工保养费用。将人工湖与桂畔海衔接起来,互相渗透。另一方面就是如何通过建筑的空间组织,有效利用这一环境资源,这是最基本的生态设计手段,也是最有效简单易行的。优化建筑物朝向以获最大的对风源与日照。教学楼通过中庭的设置,在建筑内形成“风道”。夏季时,主导风经过桂畔海得到自然的冷却;在冬季时,邻近的树林则成为有效的风屏障。
2. 节能与能源利用策略
建筑设计时要降低能耗,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和楼距,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自然光和自然风的是体现可持续性与生态设计的重要方面。例如:诺曼·褔斯特在改建德国议会大厦的设计中,议会大厦的圆形穹顶对大厦的采光照明和通风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核心是一个称之为“光线雕刻家”的倒锥体光反射装置,锥体上的反射可以将水平光线反射成柔和的漫射光线,照亮整个会议大厅。在天气晴朗的日子,白天绝大部分时间都不需要人工照明。此外,一个360度转动的舌形遮阳板装置可根据一天内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旋转,以遮挡过强的太阳光照射和刺眼光线。夜幕降临的时,这一过程便会颠倒过来。锥体上的反射板将大厅内的灯光反射进玻璃穹顶,穹顶变成美丽的灯塔,也达到了减少人工照明的目的。另外,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由高效保温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也可达到节能的目的;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以及通过热泵等先进技术取自自然环境(如大气、地表水、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等)的能量。以太阳能为例: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太阳能光发电,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通风降温以及可控自然采光等高新技术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还有风力发电,生物物质的高效清洁作用,这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能源紧张的现状,并为将来的多种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策略
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节水规划方案,如中水、雨水回用等,保证方案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提高用水效率: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采用节水的景观和绿化灌设计,如景观尽量利用河湖水、收集的雨水或再生水绿化浇灌采用微灌、滴灌等节水措施。雨污水综合利用: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有利于污水处理和雨水的回收再利用。对于小区道路和人行通道应尽可能采用透水性路面结构,使得雨水不断补充地下水,有效平衡城市地面的生态系统;这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省投资,节约能源。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策略
采用新型建筑体系,应用高性能、低材耗、可循环、可回用和可再生的新型节能建材。如采用降低内外热交换的外墙保温材料,采用带有冷热桥隔断的新型窗框、低辐射保温性能高的中空玻璃、有效的遮阳措施;另外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成品,减少现场作业。
5. 室内环境质量设计策略
声环境方面: 采取动静分区的原则进行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如办公、居住空间不与空调机房、电梯间等设备用房相邻,减少对有安静要求房间的噪声干扰;合理选用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保证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的要求;光环境方面:设计采光性能最佳的建筑朝向,发挥天井、庭院、中庭的采光作用,使天然光线能照亮人员经常停留的室内空间;室内空气品质:对有自然通风要求的建筑,人员经常停留的工作和居住空间应能自然通风。可结合建筑设计提高自然通风效率,如采用可开启窗扇自然通风、利用穿堂风、竖向拔风作用通风等;热环境方面:优化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防止因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过高低、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等引起的不舒适感;设置室内温度和湿度调控系统,使室内的热舒适度能得到有效的调控,建筑物内的加湿和除湿系统能得到有效调节;以面是节能建筑范例:荷兰泰尔讷曾交通厅办公楼位于荷兰西南部泽兰省泰尔讷曾,所在地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太阳能资源一般,属于多风地区。建筑平面为弧形设计, 建筑内部高度呈梯级上升,根据建筑的具体条件, 建筑的中庭采用全玻璃屋顶设计,太阳光可以通过屋顶进入建筑中心区域。为了满足冬季被动式供热以及减少夏季太阳辐射得热,建筑的窗地比控制在30%,通过中庭、屋顶天窗和外窗可以提供一定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该建筑夏季空调方案建筑的夏季空调方案尽量利用被动方式或再生能源进行空调制冷,减少主动式的机械制冷需要。为了增加建筑的蓄热能力,在建筑的外墙内侧、内墙和天花板附加了厚度30mm的石膏板。此外,建筑材料全部为环保材料,建筑的高温保温性能、日光照明设计、自然通风等措施使建筑尽量减少主动或电驱动设备系统,这些措施的应用使得此建筑成为世界优秀的节能建筑范例。
6. 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使用空间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建设绿色建筑,不仅是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城乡建设方式、提高城乡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社会的设资源节约型重要内容。积极落实建设绿色建筑各项工作,共同促进城乡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
当前,我国很多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浪费十分严重。根据2009年9月有关数据, 我国现有430亿平方米建筑总量,其中95%属于高能耗建筑, 我国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仅占16%。根据我国现实国情,2005年7月1日我国颁布施行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006年月1日我国颁布施行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1月15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细则》发布,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和标识开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为了推进建筑节能,2011年全国两会上,民建中央建议将发展节能建筑纳入“十二五”规划,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普及,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成为现代色建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基础。在建筑设计策略上充分挖掘,给使用者创造一个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
1. 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策略
节地方面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建筑用地适度密集,适当提高公共建的建筑密度,住宅建筑立足创造宜居环境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高效利用土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环境方面减少建筑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利用园林绿化和建外部设计以减少热岛效应, 采用雨水回渗措施, 维持土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环境优先种植乡土植物和耐候性强的植物;绿地配置合理,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音的目的。室外环境的整体组织与利用是决定着建筑环境的质量及其关系协调。例如:顺德一中高中部的设计要点是2300平方米的线性人工湖,将新建筑与邻近建筑连接起来,成为一新的“绿肺”。通过建筑边缘的水渠对雨水进行自然的回收利用。通过培养水生动植物去带动水体的生态循环,减小人工保养费用。将人工湖与桂畔海衔接起来,互相渗透。另一方面就是如何通过建筑的空间组织,有效利用这一环境资源,这是最基本的生态设计手段,也是最有效简单易行的。优化建筑物朝向以获最大的对风源与日照。教学楼通过中庭的设置,在建筑内形成“风道”。夏季时,主导风经过桂畔海得到自然的冷却;在冬季时,邻近的树林则成为有效的风屏障。
2. 节能与能源利用策略
建筑设计时要降低能耗,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和楼距,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自然光和自然风的是体现可持续性与生态设计的重要方面。例如:诺曼·褔斯特在改建德国议会大厦的设计中,议会大厦的圆形穹顶对大厦的采光照明和通风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核心是一个称之为“光线雕刻家”的倒锥体光反射装置,锥体上的反射可以将水平光线反射成柔和的漫射光线,照亮整个会议大厅。在天气晴朗的日子,白天绝大部分时间都不需要人工照明。此外,一个360度转动的舌形遮阳板装置可根据一天内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旋转,以遮挡过强的太阳光照射和刺眼光线。夜幕降临的时,这一过程便会颠倒过来。锥体上的反射板将大厅内的灯光反射进玻璃穹顶,穹顶变成美丽的灯塔,也达到了减少人工照明的目的。另外,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由高效保温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也可达到节能的目的;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以及通过热泵等先进技术取自自然环境(如大气、地表水、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等)的能量。以太阳能为例: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太阳能光发电,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通风降温以及可控自然采光等高新技术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还有风力发电,生物物质的高效清洁作用,这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能源紧张的现状,并为将来的多种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策略
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节水规划方案,如中水、雨水回用等,保证方案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提高用水效率: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采用节水的景观和绿化灌设计,如景观尽量利用河湖水、收集的雨水或再生水绿化浇灌采用微灌、滴灌等节水措施。雨污水综合利用: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有利于污水处理和雨水的回收再利用。对于小区道路和人行通道应尽可能采用透水性路面结构,使得雨水不断补充地下水,有效平衡城市地面的生态系统;这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省投资,节约能源。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策略
采用新型建筑体系,应用高性能、低材耗、可循环、可回用和可再生的新型节能建材。如采用降低内外热交换的外墙保温材料,采用带有冷热桥隔断的新型窗框、低辐射保温性能高的中空玻璃、有效的遮阳措施;另外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成品,减少现场作业。
5. 室内环境质量设计策略
声环境方面: 采取动静分区的原则进行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如办公、居住空间不与空调机房、电梯间等设备用房相邻,减少对有安静要求房间的噪声干扰;合理选用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保证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的要求;光环境方面:设计采光性能最佳的建筑朝向,发挥天井、庭院、中庭的采光作用,使天然光线能照亮人员经常停留的室内空间;室内空气品质:对有自然通风要求的建筑,人员经常停留的工作和居住空间应能自然通风。可结合建筑设计提高自然通风效率,如采用可开启窗扇自然通风、利用穿堂风、竖向拔风作用通风等;热环境方面:优化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防止因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过高低、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等引起的不舒适感;设置室内温度和湿度调控系统,使室内的热舒适度能得到有效的调控,建筑物内的加湿和除湿系统能得到有效调节;以面是节能建筑范例:荷兰泰尔讷曾交通厅办公楼位于荷兰西南部泽兰省泰尔讷曾,所在地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太阳能资源一般,属于多风地区。建筑平面为弧形设计, 建筑内部高度呈梯级上升,根据建筑的具体条件, 建筑的中庭采用全玻璃屋顶设计,太阳光可以通过屋顶进入建筑中心区域。为了满足冬季被动式供热以及减少夏季太阳辐射得热,建筑的窗地比控制在30%,通过中庭、屋顶天窗和外窗可以提供一定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该建筑夏季空调方案建筑的夏季空调方案尽量利用被动方式或再生能源进行空调制冷,减少主动式的机械制冷需要。为了增加建筑的蓄热能力,在建筑的外墙内侧、内墙和天花板附加了厚度30mm的石膏板。此外,建筑材料全部为环保材料,建筑的高温保温性能、日光照明设计、自然通风等措施使建筑尽量减少主动或电驱动设备系统,这些措施的应用使得此建筑成为世界优秀的节能建筑范例。
6. 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使用空间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建设绿色建筑,不仅是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城乡建设方式、提高城乡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社会的设资源节约型重要内容。积极落实建设绿色建筑各项工作,共同促进城乡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