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复杂多变、对抗性较强的项目,心理训练因素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比较大。为此,本文结合中学乒乓球运动员实际,分析如何提高其心理训练能力。
关键词:中学;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
现阶段,中学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理表现和心理水平,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中学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有效分析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一、中学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
(一)中学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运动员处于中学时代,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在此年龄段的运动员却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与思想认知,因此其明确选择的目的性、情绪具有稳定性。其对未知事物充满兴趣、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其在训练的过程中对新颖化、多样化、独特化的方法更感兴趣,但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注意力。与此同时,此年龄段的运动员情感变化较多、情感丰富,往往会因比赛的输赢而影响训练进展,会因输赢而有大喜大悲的情绪变动,因此对其情感要多予以关注,要注意此阶段的运动员有较弱的情感、神经抑制力。
(二)中学运动员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
根据对实际训练的观察及比赛经验的总结,训练员往往缺乏对中学运动员心理的重视度,训练过程缺乏对心理训练的规划与安排,往往是通过习惯与经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临时处置,这就导致中学运动员难以正确的对待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因比赛而过渡兴奋或紧张,也会因受到失败的打击一阵不起,难以实现良好的自我情绪调节与控制,难以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球赛,遇到挫折难以面对,因此常会因心理变化影响比赛成绩。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一)预见性训练
通过预见性训练,深入预测与分析比赛过程,同时结合反复的训练,提升中学运动员的反应灵活性,进而提升运动员作战过程中的应变力。在一场比赛中,对运动员存在诸多心理考验,如节奏混乱、出擊误判、不公正判决等。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运动员如何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冷静面对心理干扰都是在赛前需要考虑的内容。针对此类问题,教练员要在日常训练中予以重视,进行赛前的科学的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较好的比赛心态。在日常训练中,要注意利用混乱噪音进行模拟训练,或是有意将分数报错等方式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训练,通过此类训练模式,提升运动的心理应对能力,增强其抗压力、强化其心理抗挫力。
(二)暗示训练
在激烈的赛场上,球员的竞争意识可经过积极的暗示被激发出来,进而将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然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对运动员带来心理干扰,使其丧失信心、丧失气势,进而缺乏战斗力。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要结合运动员的具体状态进行合理的训练,制定目标对运动员进行积极自我暗示的指导,鼓励运动员经常对自己说“不要担心,我是最棒的,下一个球挽救回来”“我一定可以赢”等,通过此类积极暗示,引导运动员忽略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过程中并将集中思想思考战术动作。
(三)提升乒乓球运动员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
运动员临场发挥能力的测试可通过其心理控制力进行判断。因此,为了增强运动员的临场发挥能力可通过强化运动的心理控制力来实现,对此可在日常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使其在比赛竞争中拥有稳定的心态。对于心理强化训练,尤其要重视对运动员消极心理状态的指导。进行心理训练时,教练员首先要对运动员阐述比赛的重要意义及价值,使运动员形成良性竞争意识,正确对待比赛中的输赢,使其意识到比赛仅是检测自己能力水平的平台,虽输也有重要性,但是通过比赛正式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提升自己,才是最终目的。通过比赛,完善自己的训练计划,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保证此类问题不再出现,才将比赛效果实现最大化的发挥。
(四)重点训练运动员在比赛竞技中的意志力
乒乓球运动中充满策略的对弈与技巧的博弈,常常在快节奏的击球回拍中,使得对抗气氛充满紧张感,因此便会存在契机使对手有可乘之机,压制自己。由此可见,在乒乓球比赛中稳定的意志力同出色的球技同等重要。教练员要在日常训练中重视对比赛氛围的营造,通过对运动员进行感官刺激,激发其产生竞争的情绪与意识,并在此过程中增加运动员的意志力。在比赛完成后,教练员还可组织运动员对比赛视频进行回看,集体分析,帮助运动员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正,准备充分面对下场比赛,通过制定合理的战术策略、调节运动员心态、综合自我暗示等方法增强运动员的意志力。
(五)提高运动员在比赛竞技中心理把控能力
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应掌握的基本技巧为将神状态的控制力。在每场比赛中,运动员的自控力往往会直接影响比赛结果。乒乓球比赛过程,是运动员不断的和枯燥训练、场上对手、场边观众等进行抗衡的过程,若运动员难以正确把握个人情绪、难以控制心理状态其心理波动状况将干扰比赛结果。因此,对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要通过模拟比赛环境等方式,强化运动员的自我控制力训练,通过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变化的观察进行及时评价,不断的调整训练方案,进而增强训练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之,在乒乓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加强对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从而确保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稳定性,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从而进一步提高乒乓球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小坤.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研究[J].武术研究,2018,3(01):155-156.
[2]阮湘平.浅析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2):75+79.
关键词:中学;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
现阶段,中学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理表现和心理水平,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中学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有效分析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一、中学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
(一)中学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运动员处于中学时代,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在此年龄段的运动员却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与思想认知,因此其明确选择的目的性、情绪具有稳定性。其对未知事物充满兴趣、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其在训练的过程中对新颖化、多样化、独特化的方法更感兴趣,但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注意力。与此同时,此年龄段的运动员情感变化较多、情感丰富,往往会因比赛的输赢而影响训练进展,会因输赢而有大喜大悲的情绪变动,因此对其情感要多予以关注,要注意此阶段的运动员有较弱的情感、神经抑制力。
(二)中学运动员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
根据对实际训练的观察及比赛经验的总结,训练员往往缺乏对中学运动员心理的重视度,训练过程缺乏对心理训练的规划与安排,往往是通过习惯与经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临时处置,这就导致中学运动员难以正确的对待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因比赛而过渡兴奋或紧张,也会因受到失败的打击一阵不起,难以实现良好的自我情绪调节与控制,难以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球赛,遇到挫折难以面对,因此常会因心理变化影响比赛成绩。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一)预见性训练
通过预见性训练,深入预测与分析比赛过程,同时结合反复的训练,提升中学运动员的反应灵活性,进而提升运动员作战过程中的应变力。在一场比赛中,对运动员存在诸多心理考验,如节奏混乱、出擊误判、不公正判决等。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运动员如何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冷静面对心理干扰都是在赛前需要考虑的内容。针对此类问题,教练员要在日常训练中予以重视,进行赛前的科学的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较好的比赛心态。在日常训练中,要注意利用混乱噪音进行模拟训练,或是有意将分数报错等方式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训练,通过此类训练模式,提升运动的心理应对能力,增强其抗压力、强化其心理抗挫力。
(二)暗示训练
在激烈的赛场上,球员的竞争意识可经过积极的暗示被激发出来,进而将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然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对运动员带来心理干扰,使其丧失信心、丧失气势,进而缺乏战斗力。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要结合运动员的具体状态进行合理的训练,制定目标对运动员进行积极自我暗示的指导,鼓励运动员经常对自己说“不要担心,我是最棒的,下一个球挽救回来”“我一定可以赢”等,通过此类积极暗示,引导运动员忽略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过程中并将集中思想思考战术动作。
(三)提升乒乓球运动员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
运动员临场发挥能力的测试可通过其心理控制力进行判断。因此,为了增强运动员的临场发挥能力可通过强化运动的心理控制力来实现,对此可在日常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使其在比赛竞争中拥有稳定的心态。对于心理强化训练,尤其要重视对运动员消极心理状态的指导。进行心理训练时,教练员首先要对运动员阐述比赛的重要意义及价值,使运动员形成良性竞争意识,正确对待比赛中的输赢,使其意识到比赛仅是检测自己能力水平的平台,虽输也有重要性,但是通过比赛正式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提升自己,才是最终目的。通过比赛,完善自己的训练计划,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保证此类问题不再出现,才将比赛效果实现最大化的发挥。
(四)重点训练运动员在比赛竞技中的意志力
乒乓球运动中充满策略的对弈与技巧的博弈,常常在快节奏的击球回拍中,使得对抗气氛充满紧张感,因此便会存在契机使对手有可乘之机,压制自己。由此可见,在乒乓球比赛中稳定的意志力同出色的球技同等重要。教练员要在日常训练中重视对比赛氛围的营造,通过对运动员进行感官刺激,激发其产生竞争的情绪与意识,并在此过程中增加运动员的意志力。在比赛完成后,教练员还可组织运动员对比赛视频进行回看,集体分析,帮助运动员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正,准备充分面对下场比赛,通过制定合理的战术策略、调节运动员心态、综合自我暗示等方法增强运动员的意志力。
(五)提高运动员在比赛竞技中心理把控能力
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应掌握的基本技巧为将神状态的控制力。在每场比赛中,运动员的自控力往往会直接影响比赛结果。乒乓球比赛过程,是运动员不断的和枯燥训练、场上对手、场边观众等进行抗衡的过程,若运动员难以正确把握个人情绪、难以控制心理状态其心理波动状况将干扰比赛结果。因此,对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要通过模拟比赛环境等方式,强化运动员的自我控制力训练,通过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变化的观察进行及时评价,不断的调整训练方案,进而增强训练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之,在乒乓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加强对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从而确保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稳定性,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从而进一步提高乒乓球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小坤.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研究[J].武术研究,2018,3(01):155-156.
[2]阮湘平.浅析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