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老师们构建了许多不同的复习教学模式,有必要对这些教学模式进行反思,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复习教学效益。
【关键词】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模式
Gao San physics a round review teaching mode of introspect with again Gou
Tan Ren-he
【Abstract】As we all know,Physics teschers have built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first round of revision of Senior Three,Therefore,threr is a great need to reflect more about some of the teaching methods.Choose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s,thus we can improve our teaching more effectively.
【Key words】Gao San physics;1 review;Teaching mode
关于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老师们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大都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复习教学模式,要么整体设计不够合理,要么体系不够完备,要么方法训练不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有必要对现有复习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保留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剔除那些不适应高考要求的做法,更加注重针对性,突出实效性,重新构建新的复习教学模式。
1.对我校2009级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2009级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中,我校高三物理备课组鼓励创新,提倡张扬教学个性,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老师们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构建了不同形式的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种典型模式。
1.1向志荣老师独创的链式情境教学模式。
以某一核心知识,核心思想方法,基本物理模型为情景创设点,通过知识深化,应用扩展,模型演变与组合,大跨度,宽领域勾联,形成一个立体知识网络,一个方法系列,一个模型群落。
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是:创设情境=>搜集资料=>确定链式=>实施教学=>教学反馈=>发散拓展。教师要打破章节界限,大跨度、宽联系组织教学,要前瞻后顾,全面覆盖。在复习教学中,知识点要得利升华,应用范围要得以扩大,相似点要构成对比。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走“学习——教学——创新”三结合的循环之路,要给学生创设新的情境,展示新的视角。如概念教学链式《功》的复习教学设计,以“功”为情景创设点;功的定义→功的正负→恒力功的计算→变力功的计算→总功的计算→平衡力做功→相互作用力做功→摩擦力做功→向心力做功。习题教学链式,以母题为情景创设点设计习题串链式,如“单摆在磁场中的运动”,设计的习题串链式是:匀强有界磁场+球→匀强有界磁场+环→非匀强磁场+球→非匀强磁场+环→均匀渐变磁场+球→均匀渐变磁场+环。
1.2以杨波老师为代表的“广泛撷取,精挑细选,恰当组合,整体优化”教学模式。
教师在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中,完全不受全师生共有的复习教学用书的限制,而是根据考纲要求,苗准高考热点,全面把握高考趋势,精选教学材料,恰当剪裁,优化组合,自成体系。
这种复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备课前要充分地占有资料,我们给每位高三教师配备了三套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用书,历年高考物理试题,近两年全国各地月考试题,摸拟试题,专题精讲资料,专题试题等。
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时,教师要将近三年对应章节的高考题做完,并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列出高考的重点,热点,变化点,生长点,试题的流变与演化趋势,形成一个复习教学的坐标系,参考系,从而使我们对资料的选择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标准,使我们的复习教学更具有高考针对性。
然后广泛涉猎,博观约取,从研究高考试题得出的资料选择标准,对手头资料进行剪裁、截取,恰当地组合,排序,力争使获取的材料结构化,序列化,并按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变换着花样呈现给学生。
1.3部分教师的“一本到底,讲完练完”教学模式。
师生都用同一本第一轮总复习资料,教师把这本书上的所有内容,按照书上的排列顺序,从头到尾全部讲完,虽然对书中的部分题目也做了适当的发散,拓展,但都没有超出这一本书所限制的内容,学生就是将拥有的这本书上的全部作业做完练完,然后发一些卷子,做一张讲一张,如此持续到第一轮复习完毕。
1.4对上述三种教学模式的反思。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中,第一种教学模式创新程度最高。教师不仅要全面地,整体地,宏观地把握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能力层次,而且还要准确地把握高考要求;不仅要详细地占有资料,而且还要对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精准地分类,有机地联系,恰当地呈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彩线串珠式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在互通式高速公路上,让学生时时刻刻感觉到新鲜、有趣、有浓度、有物理味。
第二种复习教学模式体现了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它不拘泥一种教学资料,自成体系,自成风格。上述两种复习教学模式,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种模式,教师完全失去了教学个性,完全跟着资料编写者走。事实上,我们把几本不同的复习资料对照起来看,虽然感觉大致差不多,但是,它们之间,无论是体系,题型,方法,讲述重点,训练题都仍有相当的差别。每本书也都有自己优点,亮点,但比较会发现,也都有自己的弱点,侧重点,对一些知识的应用范围,对一些模型的分析深浅,对一些方法归纳整理,也都有所不同,从高考的范围和要求来看,它们各自都有不够完备的地方,因此,“一本到底”的复习教学模式,其复习效果十分平平。二诊考试结果,前两种模式,平行班班平在100分左右,而第二种模式,平行班班平在80分左右,相差达20分之巨。
2.构建“问题——方法——模型”三位一体的复习教学模式
今年针对我校2010级学生实际,以及我们预测到的调考试题的可能变化趋势,在认真分析总结上一年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模式及其效果的基础上,在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李相春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我们试图重新构建一个新的高效的复习教学模式,即“问题——方法——模型”三位一体的复习教学模式。
在对基础知识进行重温,强记,结网,深化及升华的基础上,对物理知识的应用部分按问题、方法、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形成三个系列,然后交叉组合组织教学的模式。
例如《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教学,这三个系列是这样分列的。
“问题”系列:(1)力和加速度的瞬时性问题,(2)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3)连结体问题,(4)超重和失重问题,(5)临界和极值问题,(6)多过程问题,(7)流体(空气)阻力问题,(8)图象问题,(9)体育运动问题。
“方法”系列:(1)正交分解法,(2)二力合解法,(3)整体法和隔离法,(4)程序法。
“模型”系列:(1)加速度的动态变化模型,(2)光滑滑槽模型,(3)传送带模型,(4)弹簧模型,(5)水平外力作用下的板块滑动模型。
写到这里,有些老师就会说,我们也是这样分类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是的,仅从上述分类确实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我们的设想是更贴近高考,更关注热点,更逼近趋势。比如说,就连结体而言,仅泛泛地讲几个例题,简单地给出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物理学习水平是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的,也离贴近高考的要求相去甚远。我们认为对连结体应更进一步地研究,找出共性中的个性,挖出精细的地方来,给学生展示出更加具体的解题程序。从连结体内部相互作用来看,可以分为绳子弹力连结体,杆弹力连结体,弹簧弹力连结体,接触面弹力连结体,静摩擦力连结体,滑动摩擦力连结体,根据连结体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总结出解题时的特别注意点、差别点。对于又叠放连结体,应着重分析,水平叠放连结体的临界问题和倾斜叠放连结体的临界问题这两个方面,做贴近高考的强化训练,近年来的某些高考题正在从这两个方面生长出来,发展开去。
对方法的传授要具体、实用;体现方法的实例要典型、简单;要寓方法传授予问题和模型教学之中。
关于模型,我们以为主要注意模型演变,组合,扩展。如摆的演变,固定悬点摆=>可动悬点摆,单线摆=>双线摆,固定悬点摆=>阻挡摆,摆线摆=>轨道摆,小球摆=>小环摆。从摆所处的环境的演变:重力场中的摆=>电场中的摆=>磁场中的摆=>g、E复合场中的摆=>gBE复合场中的摆。
将基本模型放到不同环境中去的应用,实现范围的扩展。如板块滑动模型,这个模型最初是从动量和能量中提炼出来的。但是,就目前的高考题和模拟题而言,其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力和运动中有水平外力作用下的板块滑动模型,主要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来解决,动量和能量中的板块滑动模型,主要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功能关系,四个规律求解。电场中,磁场中,复合场中的板块滑动模型,涉及电场力,磁场力等,那就更复杂一些。
问题、方法、模型三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交叉融合在具体的物理问题之中的。所以,在实际组织教学中,应当恰当整合,融合成一个教学整体,当然,就每一节课而言,应有所侧重,要么着重解决某个问题,要么着重阐明某种方法,要么着重整理某个物理模型,做到有序有度,重点突出,自然融合。这就是我们提倡的“问题——方法——模型”三位一体的复习教学模式。
收稿日期:2009-12-16
【关键词】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模式
Gao San physics a round review teaching mode of introspect with again Gou
Tan Ren-he
【Abstract】As we all know,Physics teschers have built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first round of revision of Senior Three,Therefore,threr is a great need to reflect more about some of the teaching methods.Choose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s,thus we can improve our teaching more effectively.
【Key words】Gao San physics;1 review;Teaching mode
关于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老师们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大都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复习教学模式,要么整体设计不够合理,要么体系不够完备,要么方法训练不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有必要对现有复习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保留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剔除那些不适应高考要求的做法,更加注重针对性,突出实效性,重新构建新的复习教学模式。
1.对我校2009级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2009级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中,我校高三物理备课组鼓励创新,提倡张扬教学个性,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老师们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构建了不同形式的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种典型模式。
1.1向志荣老师独创的链式情境教学模式。
以某一核心知识,核心思想方法,基本物理模型为情景创设点,通过知识深化,应用扩展,模型演变与组合,大跨度,宽领域勾联,形成一个立体知识网络,一个方法系列,一个模型群落。
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是:创设情境=>搜集资料=>确定链式=>实施教学=>教学反馈=>发散拓展。教师要打破章节界限,大跨度、宽联系组织教学,要前瞻后顾,全面覆盖。在复习教学中,知识点要得利升华,应用范围要得以扩大,相似点要构成对比。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走“学习——教学——创新”三结合的循环之路,要给学生创设新的情境,展示新的视角。如概念教学链式《功》的复习教学设计,以“功”为情景创设点;功的定义→功的正负→恒力功的计算→变力功的计算→总功的计算→平衡力做功→相互作用力做功→摩擦力做功→向心力做功。习题教学链式,以母题为情景创设点设计习题串链式,如“单摆在磁场中的运动”,设计的习题串链式是:匀强有界磁场+球→匀强有界磁场+环→非匀强磁场+球→非匀强磁场+环→均匀渐变磁场+球→均匀渐变磁场+环。
1.2以杨波老师为代表的“广泛撷取,精挑细选,恰当组合,整体优化”教学模式。
教师在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中,完全不受全师生共有的复习教学用书的限制,而是根据考纲要求,苗准高考热点,全面把握高考趋势,精选教学材料,恰当剪裁,优化组合,自成体系。
这种复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备课前要充分地占有资料,我们给每位高三教师配备了三套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用书,历年高考物理试题,近两年全国各地月考试题,摸拟试题,专题精讲资料,专题试题等。
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时,教师要将近三年对应章节的高考题做完,并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列出高考的重点,热点,变化点,生长点,试题的流变与演化趋势,形成一个复习教学的坐标系,参考系,从而使我们对资料的选择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标准,使我们的复习教学更具有高考针对性。
然后广泛涉猎,博观约取,从研究高考试题得出的资料选择标准,对手头资料进行剪裁、截取,恰当地组合,排序,力争使获取的材料结构化,序列化,并按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变换着花样呈现给学生。
1.3部分教师的“一本到底,讲完练完”教学模式。
师生都用同一本第一轮总复习资料,教师把这本书上的所有内容,按照书上的排列顺序,从头到尾全部讲完,虽然对书中的部分题目也做了适当的发散,拓展,但都没有超出这一本书所限制的内容,学生就是将拥有的这本书上的全部作业做完练完,然后发一些卷子,做一张讲一张,如此持续到第一轮复习完毕。
1.4对上述三种教学模式的反思。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中,第一种教学模式创新程度最高。教师不仅要全面地,整体地,宏观地把握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能力层次,而且还要准确地把握高考要求;不仅要详细地占有资料,而且还要对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精准地分类,有机地联系,恰当地呈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彩线串珠式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在互通式高速公路上,让学生时时刻刻感觉到新鲜、有趣、有浓度、有物理味。
第二种复习教学模式体现了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它不拘泥一种教学资料,自成体系,自成风格。上述两种复习教学模式,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种模式,教师完全失去了教学个性,完全跟着资料编写者走。事实上,我们把几本不同的复习资料对照起来看,虽然感觉大致差不多,但是,它们之间,无论是体系,题型,方法,讲述重点,训练题都仍有相当的差别。每本书也都有自己优点,亮点,但比较会发现,也都有自己的弱点,侧重点,对一些知识的应用范围,对一些模型的分析深浅,对一些方法归纳整理,也都有所不同,从高考的范围和要求来看,它们各自都有不够完备的地方,因此,“一本到底”的复习教学模式,其复习效果十分平平。二诊考试结果,前两种模式,平行班班平在100分左右,而第二种模式,平行班班平在80分左右,相差达20分之巨。
2.构建“问题——方法——模型”三位一体的复习教学模式
今年针对我校2010级学生实际,以及我们预测到的调考试题的可能变化趋势,在认真分析总结上一年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模式及其效果的基础上,在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李相春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我们试图重新构建一个新的高效的复习教学模式,即“问题——方法——模型”三位一体的复习教学模式。
在对基础知识进行重温,强记,结网,深化及升华的基础上,对物理知识的应用部分按问题、方法、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形成三个系列,然后交叉组合组织教学的模式。
例如《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教学,这三个系列是这样分列的。
“问题”系列:(1)力和加速度的瞬时性问题,(2)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3)连结体问题,(4)超重和失重问题,(5)临界和极值问题,(6)多过程问题,(7)流体(空气)阻力问题,(8)图象问题,(9)体育运动问题。
“方法”系列:(1)正交分解法,(2)二力合解法,(3)整体法和隔离法,(4)程序法。
“模型”系列:(1)加速度的动态变化模型,(2)光滑滑槽模型,(3)传送带模型,(4)弹簧模型,(5)水平外力作用下的板块滑动模型。
写到这里,有些老师就会说,我们也是这样分类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是的,仅从上述分类确实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我们的设想是更贴近高考,更关注热点,更逼近趋势。比如说,就连结体而言,仅泛泛地讲几个例题,简单地给出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物理学习水平是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的,也离贴近高考的要求相去甚远。我们认为对连结体应更进一步地研究,找出共性中的个性,挖出精细的地方来,给学生展示出更加具体的解题程序。从连结体内部相互作用来看,可以分为绳子弹力连结体,杆弹力连结体,弹簧弹力连结体,接触面弹力连结体,静摩擦力连结体,滑动摩擦力连结体,根据连结体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总结出解题时的特别注意点、差别点。对于又叠放连结体,应着重分析,水平叠放连结体的临界问题和倾斜叠放连结体的临界问题这两个方面,做贴近高考的强化训练,近年来的某些高考题正在从这两个方面生长出来,发展开去。
对方法的传授要具体、实用;体现方法的实例要典型、简单;要寓方法传授予问题和模型教学之中。
关于模型,我们以为主要注意模型演变,组合,扩展。如摆的演变,固定悬点摆=>可动悬点摆,单线摆=>双线摆,固定悬点摆=>阻挡摆,摆线摆=>轨道摆,小球摆=>小环摆。从摆所处的环境的演变:重力场中的摆=>电场中的摆=>磁场中的摆=>g、E复合场中的摆=>gBE复合场中的摆。
将基本模型放到不同环境中去的应用,实现范围的扩展。如板块滑动模型,这个模型最初是从动量和能量中提炼出来的。但是,就目前的高考题和模拟题而言,其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力和运动中有水平外力作用下的板块滑动模型,主要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来解决,动量和能量中的板块滑动模型,主要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功能关系,四个规律求解。电场中,磁场中,复合场中的板块滑动模型,涉及电场力,磁场力等,那就更复杂一些。
问题、方法、模型三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交叉融合在具体的物理问题之中的。所以,在实际组织教学中,应当恰当整合,融合成一个教学整体,当然,就每一节课而言,应有所侧重,要么着重解决某个问题,要么着重阐明某种方法,要么着重整理某个物理模型,做到有序有度,重点突出,自然融合。这就是我们提倡的“问题——方法——模型”三位一体的复习教学模式。
收稿日期:200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