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选择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乳腺等手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布托啡诺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均为24例患者。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40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g/kg。同时根据患者状态,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按需追加适量肌松药,使麻醉达到适宜深度。结果B组患者停药后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略少于F组;B组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以及寒战等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F组。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全凭静脉麻醉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布托啡诺;芬太尼;静脉麻醉;临床比较
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现代麻醉不仅仅限于意识消失、没有疼痛和肌肉松弛等传统的观念,追求更为理想的麻醉状态。理想麻醉状态除了保障病人安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外,还应该有效调节机体应激状态,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尽量减小麻醉手术对病人造成的影响。在当前临床麻醉中,芬太尼是最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而布托啡诺是用于临床外科的新型阿片类镇痛药,主要用于中、重度疼痛的治疗。本文研究选取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进行的手术,与使用芬太尼相比较,以探讨布托啡诺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在临床麻醉中更广泛地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择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乳腺等手术的患者48例,年龄在25岁至55岁之间,术前检查心、肝、肺、肾功能未见异常,无药物过敏史,无支气管哮喘、重症肌无力、颅脑肿瘤或外伤引起昏迷的患者,无孕妇、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者。将上述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布托啡诺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均为24例患者。
1.2 麻醉方法
(1)麻醉诱导
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40g/kg,5分钟后靶控输注异丙酚至患者意识消失,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mg/kg,3分钟后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机械通气。
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g/kg,2分钟后靶控输注异丙酚至患者意识消失,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mg/kg,3分钟后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机械通气。
(2)麻醉维持
根据患者状态,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按需追加适量肌松药,使麻醉达到适宜深度。收缩压升高幅度不大于基础值10%、下降幅度不大于基础值20%;心率50~100次/min;麻醉过程平稳、术中无流泪、出汗和体动反应发生。
2 结果
B组患者停药后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分别是:12.12.7(min)、13.73.0(min)。F组患者停药后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分别是:12.53.3(min)、14.22.8(min)。另针对术后24小时的不良反应,B组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以及寒战等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F组。
3 讨论
在国内,布托啡诺主要用于中、重度疼痛的治疗。本研究选取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乳腺手术患者,旨在探讨布托啡诺在中等创伤手术中的确切临床效果,并与使用芬太尼相比较,以期布托啡诺在临床麻醉中能够更广泛地应用。
作为传统的一线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普遍应用于临床麻醉诱导中。它与中枢阿片1受体结合产生强的镇痛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同时还与中枢阿片2受体结合产生呼吸抑制作用,静脉注射过快引起的胸腹壁肌肉僵直也会影响肺的通气,具有蓄积作用,反复或大量注射后3~4h会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甚至患者意识恢复后呼吸中枢仍可以被抑制,即产生呼吸遗忘现象;它尚能兴奋延髓迷走神经核,导致心脏迷走神经张力升高,从而引起心率下降。
与之不同的是,布托啡诺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可以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与抗寒战效应;对受体有部分拮抗作用,不会明显影响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呼吸抑制作用小,持续时间不超過7min,且在30~60g/kg剂量范围内,呼吸抑制程度没有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即布托啡诺对呼吸的影响存在封顶效应,使用中不产生欣快感,基本上无药物依赖性。由于布托啡诺在不引起明显致幻效应的剂量下,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且呼吸抑制作用小,药物依赖性低,于是在临床镇静、镇痛中有着非常好的使用前景。
综上所述,在全麻诱导时与使用芬太尼相比较,布托啡诺能减少镇静药物用量,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术后镇痛、镇静、不良反应等总体评价更好,因此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中。
参考文献
[1]饶艳,王焱林,柯建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29(3):279-280.
[2]沈国容,王东明,赵志斌等.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应用于全麻诱导期间呼吸循环变化的临床对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0,10:1241-1243.
[3]陈潭,刘景和.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2010,20(6):103-104.
【关键词】 布托啡诺;芬太尼;静脉麻醉;临床比较
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现代麻醉不仅仅限于意识消失、没有疼痛和肌肉松弛等传统的观念,追求更为理想的麻醉状态。理想麻醉状态除了保障病人安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外,还应该有效调节机体应激状态,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尽量减小麻醉手术对病人造成的影响。在当前临床麻醉中,芬太尼是最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而布托啡诺是用于临床外科的新型阿片类镇痛药,主要用于中、重度疼痛的治疗。本文研究选取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进行的手术,与使用芬太尼相比较,以探讨布托啡诺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在临床麻醉中更广泛地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择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乳腺等手术的患者48例,年龄在25岁至55岁之间,术前检查心、肝、肺、肾功能未见异常,无药物过敏史,无支气管哮喘、重症肌无力、颅脑肿瘤或外伤引起昏迷的患者,无孕妇、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者。将上述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布托啡诺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均为24例患者。
1.2 麻醉方法
(1)麻醉诱导
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40g/kg,5分钟后靶控输注异丙酚至患者意识消失,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mg/kg,3分钟后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机械通气。
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g/kg,2分钟后靶控输注异丙酚至患者意识消失,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mg/kg,3分钟后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机械通气。
(2)麻醉维持
根据患者状态,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按需追加适量肌松药,使麻醉达到适宜深度。收缩压升高幅度不大于基础值10%、下降幅度不大于基础值20%;心率50~100次/min;麻醉过程平稳、术中无流泪、出汗和体动反应发生。
2 结果
B组患者停药后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分别是:12.12.7(min)、13.73.0(min)。F组患者停药后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分别是:12.53.3(min)、14.22.8(min)。另针对术后24小时的不良反应,B组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以及寒战等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F组。
3 讨论
在国内,布托啡诺主要用于中、重度疼痛的治疗。本研究选取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乳腺手术患者,旨在探讨布托啡诺在中等创伤手术中的确切临床效果,并与使用芬太尼相比较,以期布托啡诺在临床麻醉中能够更广泛地应用。
作为传统的一线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普遍应用于临床麻醉诱导中。它与中枢阿片1受体结合产生强的镇痛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同时还与中枢阿片2受体结合产生呼吸抑制作用,静脉注射过快引起的胸腹壁肌肉僵直也会影响肺的通气,具有蓄积作用,反复或大量注射后3~4h会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甚至患者意识恢复后呼吸中枢仍可以被抑制,即产生呼吸遗忘现象;它尚能兴奋延髓迷走神经核,导致心脏迷走神经张力升高,从而引起心率下降。
与之不同的是,布托啡诺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可以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与抗寒战效应;对受体有部分拮抗作用,不会明显影响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呼吸抑制作用小,持续时间不超過7min,且在30~60g/kg剂量范围内,呼吸抑制程度没有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即布托啡诺对呼吸的影响存在封顶效应,使用中不产生欣快感,基本上无药物依赖性。由于布托啡诺在不引起明显致幻效应的剂量下,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且呼吸抑制作用小,药物依赖性低,于是在临床镇静、镇痛中有着非常好的使用前景。
综上所述,在全麻诱导时与使用芬太尼相比较,布托啡诺能减少镇静药物用量,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术后镇痛、镇静、不良反应等总体评价更好,因此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中。
参考文献
[1]饶艳,王焱林,柯建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29(3):279-280.
[2]沈国容,王东明,赵志斌等.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应用于全麻诱导期间呼吸循环变化的临床对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0,10:1241-1243.
[3]陈潭,刘景和.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2010,20(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