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岁时,贾樟柯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去了离家108公里的省会太原。在太原,贾樟柯进了山西大学学习绘画。这期间,贾樟柯第一次发现了电影的力量,有一次他碰巧走进一家正在放映《黄土地》(1984)的电影院。与贾樟柯成长的环境相似的电影背景,还有电影那强烈的视觉风格,立即触动了他。正如贾樟柯后来回忆的:“那时候也不知道谁是陈凯歌,也不知道《黄土地》是怎么回事儿,但是一看就改变了我的人生。看完《黄土地》我就决定要拍电影,我要当一个导演。这样就开始对电影感兴趣。”
这一次的电影顿悟促使贾樟柯报考电影学校,并于1993年他23岁的时候,进了著名的北京电影学院。在北京就学的第二年,他和一群同班同学成立了一个电影小组,不久之后,贾樟柯与这群人合作,执导了他的第一部短片《有一天,在北京》(1994)。
乡愁主题的由来
接下来的一年,贾樟柯导演了一部更为重要的短片,这部短片标志着他签名式的美学风格,还有许多他在几部早期剧情片中将会继续挖掘的核心主题的形成。《小山回家》(1995)截取了一个北京外来民工生活中的几天。1995年春节临近,王小山,一个失业的餐馆厨师,决定回家探亲。58分钟长的电影追踪了小山游走于北京的行程,而不是他的回乡之旅,他请求许多从河南安阳来京的同乡,包括一个大学生、一个票贩子以及一个妓女,与他同行。然而到最后,小山的所有同乡都选择留在北京过节,他没有找到愿意和他一起回家乡河南的同伴。
老友们对小山一同返乡的邀请的拒绝和漠然,指向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小山的多数朋友选择留在北京,目的是趁春节加班挣更多的钱,这标志着从传统的家庭价值到新的经济价值的一种转变。在这个新的社会秩序中,农历新年——传统上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此时一家人团聚,生意和商业活动都会停下来——为给中国的经济引擎加油而被牺牲掉了。
在肉身不能回家乡的背后,有着一种深深的心理的乡愁,正是这种没有回报的思念成了贾樟柯电影的真正主题。他最早的三部长片——《小武》《站台》和《任逍遥》同样关注这个话题。
独立电影人
贾樟柯始终将他自己定位为毫不妥协的独立电影人。对于独立电影制作者这种经常显得危险的身份,贾樟柯曾经在作品中进行思考。那是在2001年,贾樟柯执导了一部名为《狗的状态》的五分钟短片,电影记录了一群小狗在市场上被出卖的命运。
电影描绘一群被捆绑在麻袋里的小狗,缓慢的摇镜耐心地跟拍这些动物在袋中蠕动的情形。慢慢地,有一只小狗从麻袋的小口里挣扎着探出它的鼻子,然后将鼻子伸得更远,到能够在这个口子里挪动整个头部,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贾樟柯以这部短片强有力地描绘了这些艺术家的艰难生存现状。
贾樟柯经常被人称为“第六代”的一员,他的电影手法避开了情节剧、幻想电影、喜剧和其他商业电影的诱惑,倾向强调普通人生存困境的现代主义美学。
2006年贾樟柯决定在张艺谋的武打巨制《满城尽带黄金甲》公映的当日上映他的获奖艺术电影《三峡好人》。贾樟柯在公开场合对这位资深导演面对商业诱惑时的艺术失败所作的一系列抨击更是火上浇油。这样的交锋是贾樟柯进一步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冲破麻布袋的小狗”的另一种方式。然而,我们不能忽略,这种对张艺谋的公开批评,以及在《满城尽带黄金甲》公映的同一天公映自己电影的坦率手法,同样受到他自己的商业欲望的刺激。尽管甚至在浮出地表同国内电影制片厂合作拍片后,贾樟柯仍然异常忠于自己的艺术理想,但就算是他也不能免疫于商业主义的诱惑,2007年他为福特汽车公司所拍的短片以及为玉兰油等公司所拍的电视广告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一次的电影顿悟促使贾樟柯报考电影学校,并于1993年他23岁的时候,进了著名的北京电影学院。在北京就学的第二年,他和一群同班同学成立了一个电影小组,不久之后,贾樟柯与这群人合作,执导了他的第一部短片《有一天,在北京》(1994)。
乡愁主题的由来
接下来的一年,贾樟柯导演了一部更为重要的短片,这部短片标志着他签名式的美学风格,还有许多他在几部早期剧情片中将会继续挖掘的核心主题的形成。《小山回家》(1995)截取了一个北京外来民工生活中的几天。1995年春节临近,王小山,一个失业的餐馆厨师,决定回家探亲。58分钟长的电影追踪了小山游走于北京的行程,而不是他的回乡之旅,他请求许多从河南安阳来京的同乡,包括一个大学生、一个票贩子以及一个妓女,与他同行。然而到最后,小山的所有同乡都选择留在北京过节,他没有找到愿意和他一起回家乡河南的同伴。
老友们对小山一同返乡的邀请的拒绝和漠然,指向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小山的多数朋友选择留在北京,目的是趁春节加班挣更多的钱,这标志着从传统的家庭价值到新的经济价值的一种转变。在这个新的社会秩序中,农历新年——传统上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此时一家人团聚,生意和商业活动都会停下来——为给中国的经济引擎加油而被牺牲掉了。
在肉身不能回家乡的背后,有着一种深深的心理的乡愁,正是这种没有回报的思念成了贾樟柯电影的真正主题。他最早的三部长片——《小武》《站台》和《任逍遥》同样关注这个话题。
独立电影人
贾樟柯始终将他自己定位为毫不妥协的独立电影人。对于独立电影制作者这种经常显得危险的身份,贾樟柯曾经在作品中进行思考。那是在2001年,贾樟柯执导了一部名为《狗的状态》的五分钟短片,电影记录了一群小狗在市场上被出卖的命运。
电影描绘一群被捆绑在麻袋里的小狗,缓慢的摇镜耐心地跟拍这些动物在袋中蠕动的情形。慢慢地,有一只小狗从麻袋的小口里挣扎着探出它的鼻子,然后将鼻子伸得更远,到能够在这个口子里挪动整个头部,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贾樟柯以这部短片强有力地描绘了这些艺术家的艰难生存现状。
贾樟柯经常被人称为“第六代”的一员,他的电影手法避开了情节剧、幻想电影、喜剧和其他商业电影的诱惑,倾向强调普通人生存困境的现代主义美学。
2006年贾樟柯决定在张艺谋的武打巨制《满城尽带黄金甲》公映的当日上映他的获奖艺术电影《三峡好人》。贾樟柯在公开场合对这位资深导演面对商业诱惑时的艺术失败所作的一系列抨击更是火上浇油。这样的交锋是贾樟柯进一步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冲破麻布袋的小狗”的另一种方式。然而,我们不能忽略,这种对张艺谋的公开批评,以及在《满城尽带黄金甲》公映的同一天公映自己电影的坦率手法,同样受到他自己的商业欲望的刺激。尽管甚至在浮出地表同国内电影制片厂合作拍片后,贾樟柯仍然异常忠于自己的艺术理想,但就算是他也不能免疫于商业主义的诱惑,2007年他为福特汽车公司所拍的短片以及为玉兰油等公司所拍的电视广告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