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待工作无怨无悔,对待群众,姜瑞华则是充满真情。
“姜教和岗组成员数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戴婆婆的事迹,已传为佳话。”3月13日上午,渝中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临江门岗组组长邹昌杰告诉记者,首任组长姜瑞华带出来的“爱民如亲”光荣传统一直没有丢,岗组至今还在帮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儿童。
邹昌杰说,他已是第八任组长,只是在岗组纪念大会上见过姜瑞华。问到他对姜瑞华的印象,他直言既陌生又熟悉:“熟悉是因为他创下了‘爱岗敬业、爱民如亲’的临江门岗组传统,25年来一直传承不息。”
“戴婆婆名叫戴素华。”曾经跟姜瑞华一起战斗在临江门岗组的事故与预防大队副大队长曲经云告诉记者,孤寡老人戴婆婆家住渝中区放牛巷社区,长期无人照料,生活比较困难。
在一次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中,姜瑞华和曲经云来到了戴婆婆家。
破旧的房屋、空落的厨房、昏暗的光线……曲经云至今记得当时的景象。“大家看得见的马路需要光鲜亮丽的警察,看不见的地方就不需要真情了吗?”姜瑞华被深深地触动了。
从此,姜瑞华每月都会和同事上门看望,并为戴婆婆购置药品、食物等。“只要老人有事,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老人有什么不适,他就是再远再累,也要赶到老人家中,带她就医,喂她吃药。”曲经云说。
“工作之余,他还陪着腿脚不便的老人乘坐公交车,看一看城市的变化,每次老人都乐得合不拢嘴。”曲经云回忆道,后来,岗组的同事知道了戴婆婆的事情,便主动加入进来,“久而久之,帮扶孤寡老人成了临江门岗组的传统。”
2008年,戴婆婆因病离世。姜瑞华和同事亲手为老人穿上寿衣,为老人收拾屋子,送老人最后一程。群众的感慨,曲经云至今牢记心底:“真的比親儿子还亲!”
记者采访中得知,姜瑞华的帮扶对象远不止戴婆婆,张永强便是其中之一。
2月26日,张永强也因突发脑溢血病逝。
尽管已过去一月有余,但1月17日张永强特地来到殡仪馆吊唁的镜头,仍清晰地烙印在渝北区公安分局政治处民警霍枫的脑海。
当天傍晚6点,一辆出租车驶进渝北区殡仪馆,从副驾驶位置下来一位拄着拐杖的男子,颤颤巍巍地走向姜瑞华的灵堂。“哥哥,一路走好!”站在灵前,男子喃喃地说。
他正是张永强,54岁,比姜瑞华略小,虽然称呼姜瑞华为“哥”,可两人并不是亲兄弟。但对于张永强来说,姜瑞华比亲哥还亲。
1986年,刚到主城区工作的姜瑞华到渝中区临江门找同学玩,在这里,跟同学的邻居张永强相识。
随后,张永强成为重庆冠生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驾驶员,时常会很早起床送货。姜瑞华在张永强的公司附近培训,在这期间,两人常打招呼,不过也只是点头之交。
真正让张永强认下这位“哥哥”,是在2013年。
那一年,张永强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人也昏迷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没有想到,这个萍水相逢的警察会来医院看他,更没想到,在此后的5年里,姜瑞华会成为他生活里最重要的角色。
在张永强住院的近半年时间里,姜瑞华每周都会到医院照顾他两三次,帮他擦身、翻身……甚至端屎倒尿。
出院回家后,张永强卧床休养,姜瑞华仍然时常去看望他。
张永强说很久没见到阳光了,姜瑞华就半抱半扶着他下楼到院坝晒太阳。
尚在恢复期的张永强嘴角歪斜,会不由自主地流口水,有时还会滴在姜瑞华的肩上、背上。姜瑞华不但不嫌弃,还会小心翼翼地帮张永强擦拭干净。
病退后,张永强每个月仅有1000多元收入,家里还供着大学生,妻子虽在外打工,但家庭生活仍是捉襟见肘。姜瑞华知道后,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困难直接跟我讲。”
姜瑞华经常自掏腰包给张永强买去药品,逢年过节,会送去年货、粽子、月饼,还有红包,有时500元,有时1000元。
在张永强的印象中,姜瑞华本人很节俭,没见他买过什么贵重东西,穿着也很朴素。
后期恢复得不错,生活基本能自理,张永强告诉姜瑞华,不用经常给他送东西,多给自己添置点生活用品,可姜瑞华总是跟他说:“等你儿子能顶家的时候就不送了。”
1月17日下午,得知姜瑞华殉职的消息,张永强立即从南岸区南坪镇回龙湾社区拦了一辆出租车来到渝北区殡仪馆,送“哥哥”最后一程。
“真的比亲儿子还亲”
“姜教和岗组成员数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戴婆婆的事迹,已传为佳话。”3月13日上午,渝中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临江门岗组组长邹昌杰告诉记者,首任组长姜瑞华带出来的“爱民如亲”光荣传统一直没有丢,岗组至今还在帮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儿童。
邹昌杰说,他已是第八任组长,只是在岗组纪念大会上见过姜瑞华。问到他对姜瑞华的印象,他直言既陌生又熟悉:“熟悉是因为他创下了‘爱岗敬业、爱民如亲’的临江门岗组传统,25年来一直传承不息。”
“戴婆婆名叫戴素华。”曾经跟姜瑞华一起战斗在临江门岗组的事故与预防大队副大队长曲经云告诉记者,孤寡老人戴婆婆家住渝中区放牛巷社区,长期无人照料,生活比较困难。
在一次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中,姜瑞华和曲经云来到了戴婆婆家。
破旧的房屋、空落的厨房、昏暗的光线……曲经云至今记得当时的景象。“大家看得见的马路需要光鲜亮丽的警察,看不见的地方就不需要真情了吗?”姜瑞华被深深地触动了。
从此,姜瑞华每月都会和同事上门看望,并为戴婆婆购置药品、食物等。“只要老人有事,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老人有什么不适,他就是再远再累,也要赶到老人家中,带她就医,喂她吃药。”曲经云说。
“工作之余,他还陪着腿脚不便的老人乘坐公交车,看一看城市的变化,每次老人都乐得合不拢嘴。”曲经云回忆道,后来,岗组的同事知道了戴婆婆的事情,便主动加入进来,“久而久之,帮扶孤寡老人成了临江门岗组的传统。”
2008年,戴婆婆因病离世。姜瑞华和同事亲手为老人穿上寿衣,为老人收拾屋子,送老人最后一程。群众的感慨,曲经云至今牢记心底:“真的比親儿子还亲!”
“哥哥,一路走好”
记者采访中得知,姜瑞华的帮扶对象远不止戴婆婆,张永强便是其中之一。
2月26日,张永强也因突发脑溢血病逝。
尽管已过去一月有余,但1月17日张永强特地来到殡仪馆吊唁的镜头,仍清晰地烙印在渝北区公安分局政治处民警霍枫的脑海。
当天傍晚6点,一辆出租车驶进渝北区殡仪馆,从副驾驶位置下来一位拄着拐杖的男子,颤颤巍巍地走向姜瑞华的灵堂。“哥哥,一路走好!”站在灵前,男子喃喃地说。
他正是张永强,54岁,比姜瑞华略小,虽然称呼姜瑞华为“哥”,可两人并不是亲兄弟。但对于张永强来说,姜瑞华比亲哥还亲。
1986年,刚到主城区工作的姜瑞华到渝中区临江门找同学玩,在这里,跟同学的邻居张永强相识。
随后,张永强成为重庆冠生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驾驶员,时常会很早起床送货。姜瑞华在张永强的公司附近培训,在这期间,两人常打招呼,不过也只是点头之交。
真正让张永强认下这位“哥哥”,是在2013年。
那一年,张永强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人也昏迷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没有想到,这个萍水相逢的警察会来医院看他,更没想到,在此后的5年里,姜瑞华会成为他生活里最重要的角色。
在张永强住院的近半年时间里,姜瑞华每周都会到医院照顾他两三次,帮他擦身、翻身……甚至端屎倒尿。
出院回家后,张永强卧床休养,姜瑞华仍然时常去看望他。
张永强说很久没见到阳光了,姜瑞华就半抱半扶着他下楼到院坝晒太阳。
尚在恢复期的张永强嘴角歪斜,会不由自主地流口水,有时还会滴在姜瑞华的肩上、背上。姜瑞华不但不嫌弃,还会小心翼翼地帮张永强擦拭干净。
病退后,张永强每个月仅有1000多元收入,家里还供着大学生,妻子虽在外打工,但家庭生活仍是捉襟见肘。姜瑞华知道后,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困难直接跟我讲。”
姜瑞华经常自掏腰包给张永强买去药品,逢年过节,会送去年货、粽子、月饼,还有红包,有时500元,有时1000元。
在张永强的印象中,姜瑞华本人很节俭,没见他买过什么贵重东西,穿着也很朴素。
后期恢复得不错,生活基本能自理,张永强告诉姜瑞华,不用经常给他送东西,多给自己添置点生活用品,可姜瑞华总是跟他说:“等你儿子能顶家的时候就不送了。”
1月17日下午,得知姜瑞华殉职的消息,张永强立即从南岸区南坪镇回龙湾社区拦了一辆出租车来到渝北区殡仪馆,送“哥哥”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