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行教材增加了探究试验,想想议议等新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增多,广大物理教师在新教材面前曾困惑、徘徊。新的教材要求突破以往只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在新的教学方式中要敢想、敢做、敢创,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集合化,达到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探究 合作 交流 创新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科学探究的本意是指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以寻找事物规律和本质,是对一个未知领域的探索。”而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及基本环节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尽量使科学知识的传授过程接近知识最初获取的过程。在课堂中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式研究,这种探索式研究直接采用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即“设定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分析结果、最后得出结论”的程序来设计整堂课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授,教学效果好,学习效率高,又利于科学方法的教育,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也渗透着科学态度的教育,这是一种比较高效的、科学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设计探究活动情景,组织指导活动过程,引导进行科学的观察、实验,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三、探究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式过程,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学科的探究式教学。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
“想象力是思维的翅膀,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疑问,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例如:在探究“物体内能的变化”的教学时采用以下演示实验。压缩厚玻璃筒中的空气,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使筒内易燃物着火。实验中明亮的火花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而实验过后,不少学生提出: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压缩时筒内空气的温度到底是否变化?如何判断它是否变化?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在没有判断出筒内空气的温度是否变化而事先就放入易燃物来显示气温的升高,似乎不符合科学的探究过程。我们改变教材一举成功的做法,实验时在厚玻璃筒内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筒内的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筒内空气的内能有无增加,这时,学生感到困惑了:空气内能增加与否怎能看得见?此时便可自然地引出一个实验设计时的问题情境:如何判断筒内空气内能是否变化?如何变“看不见”为“可见”?顺着这个思路展开过程并组织学生上讲台实际操作,由于实验是学生主动参与设计的,设计目的明确,实验后学生无论是对实验所揭示的结论还是实验的设计思想均留下了深刻认识,实验情景的设计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学生对自己能控制实验过程的科学经历感到兴奋,在实验中能解决问题可以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
2、科学探索,逐步深入
探究式教学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但是探究活动的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在实验探索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在探索中敢想、敢做、敢创,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探究式教学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例如:我在同学生探究第九册第十六章第三节《比热容》时,采用书本以外的一种实验进行教学,因为教材中“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探究实验用沙子和水进行对比,课堂效果不好,所以我用水和食用油比较进行探究。
探究时把两个质量、形状、大小都相同的试管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一个酒精灯通过石棉网同时对两试管加热(由于灯是通过石棉网时对两试管加热的,在相等的时间内,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是相等的)。观察插在水和食用油中的温度计,看在相等的时间内谁的温度升得高?要升高相同的温度对谁加热的时间长?
探究过程:
⑴猜想: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
⑵进行实验探索
要求:分成四个组,记录每个试验步骤的数据。
①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下加热前水和食用油的温度;
②点燃酒精灯,将灯的火焰对准两试管底的中间位置,对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加热3至4分钟左右;
③停止加热,同时读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记下加热后水和食用油的温度;
④算出加热过程中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各升高多少摄氏度;
⑤实验数据的处理。
⑶合作、交流
把四个组的数据整理后分组进行汇报:①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②相互传阅探究纪录;③主动征求别人的意见;④既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把交流情况简要记录下来。
⑷评估
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在吸收了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是不同的。再进一步分析得出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必须继续给水加热一段时间。这说明了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在此基础上可以推广到其他物质,得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将科学探究的环节渗透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每一次探究活动,学生重点学习某一个环节涉及的有关方法。以便在完成一阶段学习之后达到对探究方法的整体了解。在此基础之上不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总之,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合作等能力与各种技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锻炼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探究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无章可循,要不断学习业务,提高自身素质,认真领会教材变动的目的,才能把握探究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慧君:科学探究课的旨趣及对探究课中的两个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8.3
2、段培养:论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学物理,2008.4
3、宰小霞: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微[J],教师,2009.1
【组稿编辑:张外良】
(作者单位:655003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越州一中)
【关键词】探究 合作 交流 创新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科学探究的本意是指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以寻找事物规律和本质,是对一个未知领域的探索。”而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及基本环节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尽量使科学知识的传授过程接近知识最初获取的过程。在课堂中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式研究,这种探索式研究直接采用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即“设定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分析结果、最后得出结论”的程序来设计整堂课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授,教学效果好,学习效率高,又利于科学方法的教育,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也渗透着科学态度的教育,这是一种比较高效的、科学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设计探究活动情景,组织指导活动过程,引导进行科学的观察、实验,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三、探究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式过程,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学科的探究式教学。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
“想象力是思维的翅膀,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疑问,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例如:在探究“物体内能的变化”的教学时采用以下演示实验。压缩厚玻璃筒中的空气,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使筒内易燃物着火。实验中明亮的火花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而实验过后,不少学生提出: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压缩时筒内空气的温度到底是否变化?如何判断它是否变化?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在没有判断出筒内空气的温度是否变化而事先就放入易燃物来显示气温的升高,似乎不符合科学的探究过程。我们改变教材一举成功的做法,实验时在厚玻璃筒内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筒内的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筒内空气的内能有无增加,这时,学生感到困惑了:空气内能增加与否怎能看得见?此时便可自然地引出一个实验设计时的问题情境:如何判断筒内空气内能是否变化?如何变“看不见”为“可见”?顺着这个思路展开过程并组织学生上讲台实际操作,由于实验是学生主动参与设计的,设计目的明确,实验后学生无论是对实验所揭示的结论还是实验的设计思想均留下了深刻认识,实验情景的设计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学生对自己能控制实验过程的科学经历感到兴奋,在实验中能解决问题可以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
2、科学探索,逐步深入
探究式教学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但是探究活动的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在实验探索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在探索中敢想、敢做、敢创,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探究式教学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例如:我在同学生探究第九册第十六章第三节《比热容》时,采用书本以外的一种实验进行教学,因为教材中“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探究实验用沙子和水进行对比,课堂效果不好,所以我用水和食用油比较进行探究。
探究时把两个质量、形状、大小都相同的试管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一个酒精灯通过石棉网同时对两试管加热(由于灯是通过石棉网时对两试管加热的,在相等的时间内,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是相等的)。观察插在水和食用油中的温度计,看在相等的时间内谁的温度升得高?要升高相同的温度对谁加热的时间长?
探究过程:
⑴猜想: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
⑵进行实验探索
要求:分成四个组,记录每个试验步骤的数据。
①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下加热前水和食用油的温度;
②点燃酒精灯,将灯的火焰对准两试管底的中间位置,对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加热3至4分钟左右;
③停止加热,同时读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记下加热后水和食用油的温度;
④算出加热过程中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各升高多少摄氏度;
⑤实验数据的处理。
⑶合作、交流
把四个组的数据整理后分组进行汇报:①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②相互传阅探究纪录;③主动征求别人的意见;④既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把交流情况简要记录下来。
⑷评估
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在吸收了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是不同的。再进一步分析得出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必须继续给水加热一段时间。这说明了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在此基础上可以推广到其他物质,得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将科学探究的环节渗透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每一次探究活动,学生重点学习某一个环节涉及的有关方法。以便在完成一阶段学习之后达到对探究方法的整体了解。在此基础之上不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总之,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合作等能力与各种技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锻炼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探究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无章可循,要不断学习业务,提高自身素质,认真领会教材变动的目的,才能把握探究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慧君:科学探究课的旨趣及对探究课中的两个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8.3
2、段培养:论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学物理,2008.4
3、宰小霞: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微[J],教师,2009.1
【组稿编辑:张外良】
(作者单位:655003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越州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