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计二季度居民消费物价将达42%,三、四季度居民消费物价将分别上涨35%和2%,全年平均居民消费物价上涨32%,略高于全年物价预定调控目标02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
一季度物价上涨传导、扩散速度快于预期
居民消费物价涨幅基本在调控范围内。国家将2004年物价调控目标预定在3%。今年1、2、3月居民消费物价分别上涨32%、21%和3%,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一季度居民消费物价涨幅低于预期,基本在调控范围内。这是因为从物价上涨的惯性因素看,一季度的惯性因素应该最大,但物价涨幅没有明显提高,前三个月物价涨幅均没有超过去年12月,反而有所降低。从物价上涨的翘尾因素看,去年一季度物价水平是全年最低水平,今年一季度的翘尾因素应该最为显著,物价涨幅较大,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一季度物价涨幅较低,为实现全年调控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粮食价格上涨在意料之中。一季度粮食价格同比上涨207%,粮食上涨带动肉禽蛋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57%、134%和67%,导致食品价格上涨71%,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个百分点。今年粮价进一步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连续四年产不足需,供给减少是粮价上涨的主因;二是春节后由于大量民工返城、各高校陆续开学等原因,导致粮食采购过于集中,价格再次提升;三是中央一号文件颁布,今年进一步放开粮食采购价格,并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制度,以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四是去年底粮价上涨以后,农民、商贩囤积居奇、惜售以及观望的心理普遍存在,从而加大粮价的上涨空间。
生产资料涨价向消费物价传导速度明显加快。今年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上涨37%,涨幅大大高于去年三、四季度,且呈现逐月加速的增长态势。其中,钢材、有色金属等主要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最大。一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上涨217%,中型钢材和线材上涨34%以上;受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需求增加的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上涨149%。其中镍和锡上涨40%以上。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生产资料需求旺盛,加上我国单位产出能源原材料消耗较高,使得原材料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这是拉动工业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也有助长作用。
今年前3个月商品零售物价分别上涨17%、09%和16%,一季度累计上涨14%,这是1998年以来我国零售物价上涨的最高水平。工业消费品价格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居民消费价格由工业消费品价格和服务价格两部分构成,最近几年均是服务价格涨幅高于消费品价格,消费品一般在负增长或微弱正增长之间徘徊。但今年以来,消费品价格涨幅明显加大,前4个月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32%、23%、34%和43%,比服务价格涨幅高约1-2个多百分点,是三项物价中涨幅最大的物价,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上述分析表明,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等上游产品的涨价,已经和正在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而且传导速度比预期要快,传导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长此以往,物价上涨的连锁反应将出现,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投资超快增长和投资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为价格上涨的最大威胁。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比上年同期加快152个百分点,一季度投资品价格指数为75%,扣除价格因素,投资实际增长33%,而我国投资增长最快的1993年投资实际增长是278%,也就是说目前的投资增速是我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在投资如此高增速的背景下,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58%,而第一产业仅增长0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二者在去年分别增长966%、1219%的基础上(500万元以上项目),今年一季度再度成倍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072%和1014%;电解铝投资虽比去年的929%有所放缓,但仍达到39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特别是一些行业和地区的低水平扩张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这种状况持续发展,势必超出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重要原材料和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加剧主要原材料、能源、运输等的瓶颈制约和物价上涨压力。投资快速增长直接推动了投资品价格的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投资品价格上涨7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商品价格统计,3月份投资品价格同比上涨88%,环比上升14%。不论哪种口径的统计,都说明投资品价格达到1995年以来的最高涨幅,投资品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下游产品和消费品价格上涨将不可避免。
由此可以说,目前农副产品涨价对此轮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已退居次要地位,因为它具有季节性和局部性,而物价上涨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投资品价格的快速增长,投资品价格上涨将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是最具杀伤力的导致物价全面上涨的因素。
下一阶段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农副产品是本次物价上涨的导火索,一季度粮食价格及食品等相关产品价格依然上涨很快。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倾力解决“三农”问题,但粮价上涨的关键是供给不足,而粮食生产具有较长的周期性,在夏粮播种面积基本没有增加、夏粮减产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整个二季度粮食价格将进一步上涨。
可喜的是,今年秋粮播种面积增加了2700万亩,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今年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因而秋粮丰收的可能性极大。此外,据国际粮农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谷物产量将可能比上年增加2亿多吨,贸易量可能增加近3000万吨。国内外粮食供给增加将成为平抑国内粮食价格的有利因素。所以,到秋粮上市时粮食价格将可能出现回落。因而,三季度粮食价格涨幅将低于一、二季度,四季度由于去年高基数,粮食价格涨幅将进一步下降。
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一是4月11日央行第二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防止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引发通货膨胀;二是4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加大价格监管力度努力降低农资零售价格的通知》,强调对磷酸二铵外的其他化肥品种出厂价格实行上限控制。企业生产的各品种化肥出厂价格,一律要以4月20日实际价格水平为准,只许下降、不得提高;三是5月9日国家发改委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严控出台涨价项目。
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一是自3月份以来,国家9个部委先后派出多个工作组,对重点地区和行业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的情况进行查处;二是提高四大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国务院决定钢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三是国家发改委部署严厉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重点清理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以及2004年以来所有新开工项目。项目进行清理后,要分类作出处理。
在国家政策作用下,预计二季度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有所减慢,投资品价格也将适度回落。3月中旬以来国内钢材特别是建筑钢材价格出现明显回落,表明国家宏观调控初见成效,并将进一步发挥作用。
投资热、消费不热的新特征,决定了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本次经济增长较之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投资热,消费并不热。今年一季度全社会投资实际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高达33%,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仅为92%,两者相差238个百分点。如果说消费有所增长,仅仅是少数城市人口汽车、住房消费有所增加,由于消费量有限,并没有带动整体消费的较快增长。投资一头热,消费不旺盛,生产价格上涨的向消费物价传导就不具有持续性,因而不会出现物价大幅上涨。
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告别短缺,进入买方市场阶段。目前我国有95%以上的商品供过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生产能力明显大于消费能力,特别是在纺织、家电等行业产品过剩较为严重,短期内这种格局不会改变。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以及一旦有需求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转产、投产新领域,从而增加有效供给,填补空缺,决定了我国目前不会出现商品短缺、人们争相抢购,进而引发物价大幅上涨的局面。
经济运行中亦存在不利于价格回落的因素
目前投资高增长主要是民间资本投资过快,政府宏观调控见效慢。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今年1-3月,资金来源的大头是企业自筹资金,国内贷款次之,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最小。一季度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和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分别为526%、229%和3%,自筹资金所占比重比去年提高51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和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则比去年降低06和25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的新增量来看,自筹资金增长速度也远远快于其他资金。一季度企业自筹资金增长596%,国内贷款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分别增长574%和108%。
民营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且对自己的资金有自主支配权,投资目标一旦确定,投资的热情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短期可以压下去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给宏观调控增加了难度,因而投资增速或许不会像前几次那样很快降下来,投资品价格的上涨也将维持一段时间的高位,这是不利于控制物价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也是防止经济过热的难点所在。
受需求拉动影响电力、原油等主要资源价格仍将看涨。今年一季度发电量增长157%,但是全国用电同比增长164%,24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比去年有所增加,专家预计2004年我国总体上电力缺口超过2000万千瓦。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出台电力调价措施不足为奇。
原油涨价主要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由于我国石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石油产量很难大幅度增长,进口量较大,国际市场价格高企将直接推动国内油价的提高。
上述表明,短缺能源、原材料的涨价不可避免,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排除还会有个别产品价格需要上调,这将一定程度增加抑制投资品价格过快上涨的难度。
全年价格走势的初步判断
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在一季度较高的基础上,还可能有所加快。但进入三季度以后,在各种调控政策的作用下,经济增长有望出现回落。物价走势也将基本保持这样一个运行轨迹。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在农产品供给没有增加、控制投资措施尚未见效、投资品价格依然高位运行和去年价格基数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二季度价格涨幅应是全年的最高点。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2%左右(4月份居民消费物价上涨38%),商品零售物价上涨18%,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8%,投资品价格上涨7%,粮食价格上涨20%。
进入三季度,随着秋粮丰产,粮食供给明显增加,农副产品价格将出现趋稳或略降的局面,增幅预计仍将保持在15%左右。四季度农副产品价格由于去年的高基数将会出现明显下降,粮食价格涨幅有可能回落到10%以下。进入三季度以后,国务院、央行、发改委出台的一系列为投资降温的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投资品价格将有所回落,经济增长也将有所减慢,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投资品价格将进一步走低。预计三、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将回落为20%左右,投资品价格平均增幅将维持在45%左右,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约上涨55%左右。生产物价向消费物价的传导将有一个持续过程,而且商品零售物价有恢复性增长的需要,因而三、四季度零售物价上涨应在15%~2%之间。
综合多种因素,初步预计,三、四季度居民消费物价将分别上涨35%和2%,全年平均居民消费物价上涨32%,略高于全年物价预定调控目标02个百分点。全年物价上涨仍属于温和的通货膨胀。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
一季度物价上涨传导、扩散速度快于预期
居民消费物价涨幅基本在调控范围内。国家将2004年物价调控目标预定在3%。今年1、2、3月居民消费物价分别上涨32%、21%和3%,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一季度居民消费物价涨幅低于预期,基本在调控范围内。这是因为从物价上涨的惯性因素看,一季度的惯性因素应该最大,但物价涨幅没有明显提高,前三个月物价涨幅均没有超过去年12月,反而有所降低。从物价上涨的翘尾因素看,去年一季度物价水平是全年最低水平,今年一季度的翘尾因素应该最为显著,物价涨幅较大,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一季度物价涨幅较低,为实现全年调控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粮食价格上涨在意料之中。一季度粮食价格同比上涨207%,粮食上涨带动肉禽蛋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57%、134%和67%,导致食品价格上涨71%,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个百分点。今年粮价进一步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连续四年产不足需,供给减少是粮价上涨的主因;二是春节后由于大量民工返城、各高校陆续开学等原因,导致粮食采购过于集中,价格再次提升;三是中央一号文件颁布,今年进一步放开粮食采购价格,并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制度,以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四是去年底粮价上涨以后,农民、商贩囤积居奇、惜售以及观望的心理普遍存在,从而加大粮价的上涨空间。
生产资料涨价向消费物价传导速度明显加快。今年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上涨37%,涨幅大大高于去年三、四季度,且呈现逐月加速的增长态势。其中,钢材、有色金属等主要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最大。一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上涨217%,中型钢材和线材上涨34%以上;受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需求增加的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上涨149%。其中镍和锡上涨40%以上。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生产资料需求旺盛,加上我国单位产出能源原材料消耗较高,使得原材料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这是拉动工业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也有助长作用。
今年前3个月商品零售物价分别上涨17%、09%和16%,一季度累计上涨14%,这是1998年以来我国零售物价上涨的最高水平。工业消费品价格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居民消费价格由工业消费品价格和服务价格两部分构成,最近几年均是服务价格涨幅高于消费品价格,消费品一般在负增长或微弱正增长之间徘徊。但今年以来,消费品价格涨幅明显加大,前4个月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32%、23%、34%和43%,比服务价格涨幅高约1-2个多百分点,是三项物价中涨幅最大的物价,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上述分析表明,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等上游产品的涨价,已经和正在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而且传导速度比预期要快,传导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长此以往,物价上涨的连锁反应将出现,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投资超快增长和投资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为价格上涨的最大威胁。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比上年同期加快152个百分点,一季度投资品价格指数为75%,扣除价格因素,投资实际增长33%,而我国投资增长最快的1993年投资实际增长是278%,也就是说目前的投资增速是我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在投资如此高增速的背景下,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58%,而第一产业仅增长0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二者在去年分别增长966%、1219%的基础上(500万元以上项目),今年一季度再度成倍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072%和1014%;电解铝投资虽比去年的929%有所放缓,但仍达到39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特别是一些行业和地区的低水平扩张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这种状况持续发展,势必超出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重要原材料和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加剧主要原材料、能源、运输等的瓶颈制约和物价上涨压力。投资快速增长直接推动了投资品价格的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投资品价格上涨7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商品价格统计,3月份投资品价格同比上涨88%,环比上升14%。不论哪种口径的统计,都说明投资品价格达到1995年以来的最高涨幅,投资品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下游产品和消费品价格上涨将不可避免。
由此可以说,目前农副产品涨价对此轮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已退居次要地位,因为它具有季节性和局部性,而物价上涨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投资品价格的快速增长,投资品价格上涨将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是最具杀伤力的导致物价全面上涨的因素。
下一阶段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农副产品是本次物价上涨的导火索,一季度粮食价格及食品等相关产品价格依然上涨很快。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倾力解决“三农”问题,但粮价上涨的关键是供给不足,而粮食生产具有较长的周期性,在夏粮播种面积基本没有增加、夏粮减产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整个二季度粮食价格将进一步上涨。
可喜的是,今年秋粮播种面积增加了2700万亩,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今年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因而秋粮丰收的可能性极大。此外,据国际粮农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谷物产量将可能比上年增加2亿多吨,贸易量可能增加近3000万吨。国内外粮食供给增加将成为平抑国内粮食价格的有利因素。所以,到秋粮上市时粮食价格将可能出现回落。因而,三季度粮食价格涨幅将低于一、二季度,四季度由于去年高基数,粮食价格涨幅将进一步下降。
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一是4月11日央行第二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防止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引发通货膨胀;二是4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加大价格监管力度努力降低农资零售价格的通知》,强调对磷酸二铵外的其他化肥品种出厂价格实行上限控制。企业生产的各品种化肥出厂价格,一律要以4月20日实际价格水平为准,只许下降、不得提高;三是5月9日国家发改委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严控出台涨价项目。
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一是自3月份以来,国家9个部委先后派出多个工作组,对重点地区和行业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的情况进行查处;二是提高四大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国务院决定钢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三是国家发改委部署严厉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重点清理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以及2004年以来所有新开工项目。项目进行清理后,要分类作出处理。
在国家政策作用下,预计二季度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有所减慢,投资品价格也将适度回落。3月中旬以来国内钢材特别是建筑钢材价格出现明显回落,表明国家宏观调控初见成效,并将进一步发挥作用。
投资热、消费不热的新特征,决定了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本次经济增长较之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投资热,消费并不热。今年一季度全社会投资实际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高达33%,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仅为92%,两者相差238个百分点。如果说消费有所增长,仅仅是少数城市人口汽车、住房消费有所增加,由于消费量有限,并没有带动整体消费的较快增长。投资一头热,消费不旺盛,生产价格上涨的向消费物价传导就不具有持续性,因而不会出现物价大幅上涨。
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告别短缺,进入买方市场阶段。目前我国有95%以上的商品供过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生产能力明显大于消费能力,特别是在纺织、家电等行业产品过剩较为严重,短期内这种格局不会改变。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以及一旦有需求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转产、投产新领域,从而增加有效供给,填补空缺,决定了我国目前不会出现商品短缺、人们争相抢购,进而引发物价大幅上涨的局面。
经济运行中亦存在不利于价格回落的因素
目前投资高增长主要是民间资本投资过快,政府宏观调控见效慢。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今年1-3月,资金来源的大头是企业自筹资金,国内贷款次之,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最小。一季度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和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分别为526%、229%和3%,自筹资金所占比重比去年提高51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和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则比去年降低06和25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的新增量来看,自筹资金增长速度也远远快于其他资金。一季度企业自筹资金增长596%,国内贷款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分别增长574%和108%。
民营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且对自己的资金有自主支配权,投资目标一旦确定,投资的热情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短期可以压下去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给宏观调控增加了难度,因而投资增速或许不会像前几次那样很快降下来,投资品价格的上涨也将维持一段时间的高位,这是不利于控制物价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也是防止经济过热的难点所在。
受需求拉动影响电力、原油等主要资源价格仍将看涨。今年一季度发电量增长157%,但是全国用电同比增长164%,24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比去年有所增加,专家预计2004年我国总体上电力缺口超过2000万千瓦。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出台电力调价措施不足为奇。
原油涨价主要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由于我国石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石油产量很难大幅度增长,进口量较大,国际市场价格高企将直接推动国内油价的提高。
上述表明,短缺能源、原材料的涨价不可避免,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排除还会有个别产品价格需要上调,这将一定程度增加抑制投资品价格过快上涨的难度。
全年价格走势的初步判断
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在一季度较高的基础上,还可能有所加快。但进入三季度以后,在各种调控政策的作用下,经济增长有望出现回落。物价走势也将基本保持这样一个运行轨迹。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在农产品供给没有增加、控制投资措施尚未见效、投资品价格依然高位运行和去年价格基数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二季度价格涨幅应是全年的最高点。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2%左右(4月份居民消费物价上涨38%),商品零售物价上涨18%,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8%,投资品价格上涨7%,粮食价格上涨20%。
进入三季度,随着秋粮丰产,粮食供给明显增加,农副产品价格将出现趋稳或略降的局面,增幅预计仍将保持在15%左右。四季度农副产品价格由于去年的高基数将会出现明显下降,粮食价格涨幅有可能回落到10%以下。进入三季度以后,国务院、央行、发改委出台的一系列为投资降温的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投资品价格将有所回落,经济增长也将有所减慢,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投资品价格将进一步走低。预计三、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将回落为20%左右,投资品价格平均增幅将维持在45%左右,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约上涨55%左右。生产物价向消费物价的传导将有一个持续过程,而且商品零售物价有恢复性增长的需要,因而三、四季度零售物价上涨应在15%~2%之间。
综合多种因素,初步预计,三、四季度居民消费物价将分别上涨35%和2%,全年平均居民消费物价上涨32%,略高于全年物价预定调控目标02个百分点。全年物价上涨仍属于温和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