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应答”是新课程改革后占课堂教学比例最大的教学行为。研究围绕重要概念开展“提问—应答”的教学行为,文章通过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应答,掌握生物学重要概念并构建合理知识框架,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提问—应答”;教学行为;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27
作者简介:蔡丽涵,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文献中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根据一些公开课上的数据统计,教师的独白式见解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课堂终于告别“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但又遭遇了“满堂问”,学生或成为课堂的“应声虫”,或疲于回答杂乱繁多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核心应该是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重要概念并构建合理知识框架,发展思维,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显然,上述的课堂教学状况令人担忧!研究占课题教学比例最大的教学行为——“提问—应答”如何实现有效的概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物学概念分类及其教学
生物学概念是对一类“生物学事物”的概括,反映物质在生命现象中特有或本质的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构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完整的生物学概念由概念名称、概念例证、概念内涵和外延三部分组成[2]。学习概念,先要明确本质内涵,再借助概念的例证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的外延。
二、教学行为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结构的“细胞”是“教学行为”,包括教的行为、学的行为,两者相互关联。 教师行为主要包括4类:讲解、 提问、看听、反馈。学生行为包括听、看、读、回答问题、讨论、主动提问、操作、当众表现等[3]。这些行为共同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课堂中,教师的行为是前提,对学的行为起引导作用,对各项学的行为的生成起到关键性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课堂中哪些是重要概念?生物学概念的形成是否有足够的材料支撑?课堂提问频率为多少是合适的?提怎样的问题才是有效服务于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的应答,教师是否采取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三、教师提问与学生应答行为对应关系
“提问—应答”是课堂教学中最直接的一种师生双边活动,好的课堂提问、对话交流、教师持续的关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还能帮助学生维持兴趣,促进更深层次的思维,有效服务于概念教学。根据课堂观察分析,教师可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①所提的问题是否太简单、太浅,学生基本无需动脑或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即可。②所提的问题是否太大,学生没能迅速理出思考和回答的方向。③当学生的应答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时,教师及时分析、分解问题,进行适当的铺设和引导。④是否主要关注正确的应答,是否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⑤是否持续关注缺乏自信的学生,积极思考如何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获得自信的机会和途径。
四、有效概念教学中的“提问—应答”教学行为
以冀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组成》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思考改进“提问—应答”教学行为,来激发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主建构重要概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1.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导入概念教学
师:教师的邻居小朋友图图在小摊上买了一只小乌龟回家养,养了几天后热情逐渐下降,也担心把小乌龟养死,于是图图想放生小乌龟,可是图图想知道,小乌龟需要怎样的一个家?这附近有适合小乌龟生活的家吗?生活中你们遇到疑问都是怎么解决的?
生:上网百度或问朋友……
师:嗯,图图就在网上发了帖子,向大家求助。很快有网友给他回帖,建议图图把小乌龟放生到池塘里。池塘这个家怎么样呢?就让我们一起來帮小乌龟探究一下吧!
教师设置了“图图的烦恼”这个情境,有很强的生活感和时代感,学生以帮助者的角色进入,积极参与,再利用发帖和回帖这一贴近生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我们发现学生对回帖的关注和应答是很积极的,通过师生的“提问—应答”互动,非常自然巧妙地引入池塘生态系统,达成了本节课题“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无痕引出,激发了学生对池塘生态系统的探究热情。
2.坚持循序渐进,设计阶梯式的问题,引导探究应答,直击概念内涵
在创设了“图图的烦恼”这个情境引出“池塘”这个生态系统后,教师播放了一个精心挑选的“池塘”录像,通过问题串“池塘中有哪些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尝试对池塘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生物和生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其中的生物种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学生可以发现,一个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各种生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共同构建生态系统的概念,准确理解生态系统这个重要概念的内涵。
池塘的录像能为概念教学形成扎实的感性基础,再根据实际将问题进行细化,设计出阶梯式的小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解决,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就有了思考的方向和吸收的阶梯,顺利完成问题,同时构建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
3.体现学生主体,清晰表述问题,明确概念外延
教师如何深化学生对“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理解,如何明确“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外延也至关重要。如果教师这样表述和提问:“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千差万别,所有生态系统也多种多样,那么生态系统的类型分为哪些呢?”学生对“类型”没有很深的理解,“生态环境”这个范围也很大,就会显得问题模糊不清,学生很难快速有思维和讨论的方向。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能从学生的已有认知——池塘生态系统出发,让学生列举和分析身边常见的生态系统,引出“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从外延角度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师让学生列举和分析身边常见的生态系统,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概念,从而丰富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4.提供思考时间,积极评价应答,多方辨析例证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应用,只有通过对所学概念的具体迁移和应用,才能实现概念内化,实现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因此,在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教师还需设计一些正例、反例和特例等问题,比如“海洋、莆田南少林寺的油菜花、土壤……,它们分别是生态系统吗?分析并说明原因。”在学生充分思考或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出提示,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应答,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地展现自己,教师还可尊重学生各式各样的应答,以此来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只有促进学生积极应答,才能反馈重要概念的应用情况,同时促进教师提出更拓展的问题。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贯穿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在课改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记录和反思占比最大的“提问—应答”教学行为,剖析概念的各个层次,适时向学生提出能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完善的、有建设性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观点,通过“提问—应答”的教学行为,深入追问,与学生讨论,提出建议,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挑战,对于重要问题及时澄清答案,提供有良好组织的叙述,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自主建构重要概念,把握生物科学的本质,提升生物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使教育教学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树虎.生物学概念的分类及甄别策略[J].生物学通报,2015(2):24-27.
[2]谭永平,李金花.新课改后中学生物公开课教与学的行为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4):71-74,54.
关键词:“提问—应答”;教学行为;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27
作者简介:蔡丽涵,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文献中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根据一些公开课上的数据统计,教师的独白式见解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课堂终于告别“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但又遭遇了“满堂问”,学生或成为课堂的“应声虫”,或疲于回答杂乱繁多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核心应该是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重要概念并构建合理知识框架,发展思维,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显然,上述的课堂教学状况令人担忧!研究占课题教学比例最大的教学行为——“提问—应答”如何实现有效的概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物学概念分类及其教学
生物学概念是对一类“生物学事物”的概括,反映物质在生命现象中特有或本质的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构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完整的生物学概念由概念名称、概念例证、概念内涵和外延三部分组成[2]。学习概念,先要明确本质内涵,再借助概念的例证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的外延。
二、教学行为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结构的“细胞”是“教学行为”,包括教的行为、学的行为,两者相互关联。 教师行为主要包括4类:讲解、 提问、看听、反馈。学生行为包括听、看、读、回答问题、讨论、主动提问、操作、当众表现等[3]。这些行为共同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课堂中,教师的行为是前提,对学的行为起引导作用,对各项学的行为的生成起到关键性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课堂中哪些是重要概念?生物学概念的形成是否有足够的材料支撑?课堂提问频率为多少是合适的?提怎样的问题才是有效服务于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的应答,教师是否采取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三、教师提问与学生应答行为对应关系
“提问—应答”是课堂教学中最直接的一种师生双边活动,好的课堂提问、对话交流、教师持续的关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还能帮助学生维持兴趣,促进更深层次的思维,有效服务于概念教学。根据课堂观察分析,教师可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①所提的问题是否太简单、太浅,学生基本无需动脑或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即可。②所提的问题是否太大,学生没能迅速理出思考和回答的方向。③当学生的应答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时,教师及时分析、分解问题,进行适当的铺设和引导。④是否主要关注正确的应答,是否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⑤是否持续关注缺乏自信的学生,积极思考如何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获得自信的机会和途径。
四、有效概念教学中的“提问—应答”教学行为
以冀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组成》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思考改进“提问—应答”教学行为,来激发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主建构重要概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1.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导入概念教学
师:教师的邻居小朋友图图在小摊上买了一只小乌龟回家养,养了几天后热情逐渐下降,也担心把小乌龟养死,于是图图想放生小乌龟,可是图图想知道,小乌龟需要怎样的一个家?这附近有适合小乌龟生活的家吗?生活中你们遇到疑问都是怎么解决的?
生:上网百度或问朋友……
师:嗯,图图就在网上发了帖子,向大家求助。很快有网友给他回帖,建议图图把小乌龟放生到池塘里。池塘这个家怎么样呢?就让我们一起來帮小乌龟探究一下吧!
教师设置了“图图的烦恼”这个情境,有很强的生活感和时代感,学生以帮助者的角色进入,积极参与,再利用发帖和回帖这一贴近生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我们发现学生对回帖的关注和应答是很积极的,通过师生的“提问—应答”互动,非常自然巧妙地引入池塘生态系统,达成了本节课题“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无痕引出,激发了学生对池塘生态系统的探究热情。
2.坚持循序渐进,设计阶梯式的问题,引导探究应答,直击概念内涵
在创设了“图图的烦恼”这个情境引出“池塘”这个生态系统后,教师播放了一个精心挑选的“池塘”录像,通过问题串“池塘中有哪些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尝试对池塘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生物和生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其中的生物种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学生可以发现,一个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各种生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共同构建生态系统的概念,准确理解生态系统这个重要概念的内涵。
池塘的录像能为概念教学形成扎实的感性基础,再根据实际将问题进行细化,设计出阶梯式的小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解决,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就有了思考的方向和吸收的阶梯,顺利完成问题,同时构建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
3.体现学生主体,清晰表述问题,明确概念外延
教师如何深化学生对“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理解,如何明确“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外延也至关重要。如果教师这样表述和提问:“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千差万别,所有生态系统也多种多样,那么生态系统的类型分为哪些呢?”学生对“类型”没有很深的理解,“生态环境”这个范围也很大,就会显得问题模糊不清,学生很难快速有思维和讨论的方向。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能从学生的已有认知——池塘生态系统出发,让学生列举和分析身边常见的生态系统,引出“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从外延角度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师让学生列举和分析身边常见的生态系统,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概念,从而丰富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4.提供思考时间,积极评价应答,多方辨析例证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应用,只有通过对所学概念的具体迁移和应用,才能实现概念内化,实现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因此,在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教师还需设计一些正例、反例和特例等问题,比如“海洋、莆田南少林寺的油菜花、土壤……,它们分别是生态系统吗?分析并说明原因。”在学生充分思考或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出提示,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应答,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地展现自己,教师还可尊重学生各式各样的应答,以此来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只有促进学生积极应答,才能反馈重要概念的应用情况,同时促进教师提出更拓展的问题。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贯穿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在课改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记录和反思占比最大的“提问—应答”教学行为,剖析概念的各个层次,适时向学生提出能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完善的、有建设性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观点,通过“提问—应答”的教学行为,深入追问,与学生讨论,提出建议,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挑战,对于重要问题及时澄清答案,提供有良好组织的叙述,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自主建构重要概念,把握生物科学的本质,提升生物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使教育教学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树虎.生物学概念的分类及甄别策略[J].生物学通报,2015(2):24-27.
[2]谭永平,李金花.新课改后中学生物公开课教与学的行为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4):71-7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