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细细品味文章清楚的条理、细致的描写、生动的语言。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边放课件(兵马俑图片)教师边导入:请你们看一幅图片,谁能猜出这是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秦兵马俑。
2.谁知道这些秦兵马俑的主人是谁?(秦始皇)你了解秦始皇吗?
3.谁知道什么是俑?俑是怎么出现的呢?
(二)初步感知,了解兵马俑
1.秦始皇距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这些兵马俑也随着他沉寂在地底下两千多年了,这就是秦始皇的古墓(请同学们欣赏秦始皇古墓),这个古墓是怎么发现的呢?
2.你们知道兵马俑在哪吗?
3.你们看完这段影片有什么想说的吗?
(三)品读课文,具体感知兵马俑
秦兵马俑到底具有多么珍贵的历史价值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全文围绕“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这句话在文中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也是一种巧妙的写作方法,我们要学会运用。
3.用不仅……而且……造句
4.全班朗读这句话
(四)研读“规模宏大”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好方法呢?
(1)列数字:那么多的数字展现在你面前,有什么好处呢?
(2)作比较。
(3)作者围绕哪句话写的?这一段作者还采取总分的结构。
2.分析一号坑的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被发现的三个俑坑中,作者介绍了哪一个?(1号)这种方法叫举例子。作者是站在怎样的角度去看一号坑(鸟瞰)你知道“鸟瞰”的意思吗?(站在高处往下看)你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规模宏大呢?看看图片,再次感受一号坑的规模宏大。(课件出示)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吧!
(五)研读“类型众多”
1.课文除了写“规模宏大”外,还写了什么?(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读读课文的4~7段,课文描写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找出你最喜欢的兵马俑(学生汇报俑的特点)。
这6种兵马俑各有各的特点,你会连一连吗?(课件出示)
3.这类型众多的兵马俑只有这6种吗?老师再来介绍几种。
(六)研读“个性鲜明”
1.下面我们一起再进一步靠近秦兵马俑,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出秦兵马俑的“个性鲜明”特点的?默读第10自然段。
2.作者介绍了几种兵马俑的神态呢?(4种)发现有什么特点吗?(有的……好像……分号,排比句)作者先写兵马俑的什么?(神态)
听老师读读:有点颔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有的紧握双拳;有的凝视远方……如果作者仅仅只是把神态写出来,能写得生动逼真吗?后面还写了(作者的联想)。让我们结合兵马俑,一起读一读。
3.我们看看图片,一眼看感觉都差不多,但你仔细看发现怎样(都不一样)都个都有每个的样子啊,近八千个啊,一个个做,说明了什么?(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苦,细心,智慧)是呀,不然能创造出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吗?
这句话以省略号结尾,在这里是什么作用?(列举的省略)作者省略了什么?现在,假想我们已经到了拱形大厅,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兵马俑,让我们接过作者的笔,也来用“有的……好像……”写写我们眼中的兵马俑。(课堂练笔)
4.通过作者描写,让我们又进一步走近兵马俑,“似乎能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你从这体会到什么?(逼真、栩栩如生)难怪作者说,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七)研读首尾段
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最后一自然段又说它绝无仅有,那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我们先来看第一段,写了兵马俑的什么呢?(地理位置、世界地位)作者一开始就怎样称赞它?(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珍贵历史文物)“举世无双”是什么意思呢?(独一无二)谁能通过读把秦兵马俑的“享誉世界”的地位读出来。
2.我们再来看看第11自然段。第11自然段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
从“举世无双、绝无仅有”这两个词语中你读到了什么?(珍贵、非常少有)
为什么说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绝无仅有呢?(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吧!
3.这两段有什么联系呢?(前后呼应)
4.你发现课文的结构了吗?(总分总)
老师总结:这样美妙绝伦,无与能比的兵马俑是谁制造的,是古代的中国人民。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此而自豪吗,让我们一起用自豪的语气来赞美一下兵马俑吧。齐读第11自然段。
(八)总结升华
1.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作者说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吗?如果不是“极为精美”,怎能展示中华民族的而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秦始皇兵马俑自1974年发现,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迎来了几千万中外游客来参观,其中有200多国家领导人,他们纷纷题词(课件出示)
2.升华感情,赞美兵马俑
同学们,你们欣赏完兵马俑,有什么感想?
(九)布置作业,向人介绍兵马俑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细细品味文章清楚的条理、细致的描写、生动的语言。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边放课件(兵马俑图片)教师边导入:请你们看一幅图片,谁能猜出这是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秦兵马俑。
2.谁知道这些秦兵马俑的主人是谁?(秦始皇)你了解秦始皇吗?
3.谁知道什么是俑?俑是怎么出现的呢?
(二)初步感知,了解兵马俑
1.秦始皇距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这些兵马俑也随着他沉寂在地底下两千多年了,这就是秦始皇的古墓(请同学们欣赏秦始皇古墓),这个古墓是怎么发现的呢?
2.你们知道兵马俑在哪吗?
3.你们看完这段影片有什么想说的吗?
(三)品读课文,具体感知兵马俑
秦兵马俑到底具有多么珍贵的历史价值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全文围绕“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这句话在文中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也是一种巧妙的写作方法,我们要学会运用。
3.用不仅……而且……造句
4.全班朗读这句话
(四)研读“规模宏大”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好方法呢?
(1)列数字:那么多的数字展现在你面前,有什么好处呢?
(2)作比较。
(3)作者围绕哪句话写的?这一段作者还采取总分的结构。
2.分析一号坑的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被发现的三个俑坑中,作者介绍了哪一个?(1号)这种方法叫举例子。作者是站在怎样的角度去看一号坑(鸟瞰)你知道“鸟瞰”的意思吗?(站在高处往下看)你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规模宏大呢?看看图片,再次感受一号坑的规模宏大。(课件出示)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吧!
(五)研读“类型众多”
1.课文除了写“规模宏大”外,还写了什么?(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读读课文的4~7段,课文描写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找出你最喜欢的兵马俑(学生汇报俑的特点)。
这6种兵马俑各有各的特点,你会连一连吗?(课件出示)
3.这类型众多的兵马俑只有这6种吗?老师再来介绍几种。
(六)研读“个性鲜明”
1.下面我们一起再进一步靠近秦兵马俑,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出秦兵马俑的“个性鲜明”特点的?默读第10自然段。
2.作者介绍了几种兵马俑的神态呢?(4种)发现有什么特点吗?(有的……好像……分号,排比句)作者先写兵马俑的什么?(神态)
听老师读读:有点颔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有的紧握双拳;有的凝视远方……如果作者仅仅只是把神态写出来,能写得生动逼真吗?后面还写了(作者的联想)。让我们结合兵马俑,一起读一读。
3.我们看看图片,一眼看感觉都差不多,但你仔细看发现怎样(都不一样)都个都有每个的样子啊,近八千个啊,一个个做,说明了什么?(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苦,细心,智慧)是呀,不然能创造出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吗?
这句话以省略号结尾,在这里是什么作用?(列举的省略)作者省略了什么?现在,假想我们已经到了拱形大厅,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兵马俑,让我们接过作者的笔,也来用“有的……好像……”写写我们眼中的兵马俑。(课堂练笔)
4.通过作者描写,让我们又进一步走近兵马俑,“似乎能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你从这体会到什么?(逼真、栩栩如生)难怪作者说,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七)研读首尾段
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最后一自然段又说它绝无仅有,那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我们先来看第一段,写了兵马俑的什么呢?(地理位置、世界地位)作者一开始就怎样称赞它?(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珍贵历史文物)“举世无双”是什么意思呢?(独一无二)谁能通过读把秦兵马俑的“享誉世界”的地位读出来。
2.我们再来看看第11自然段。第11自然段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
从“举世无双、绝无仅有”这两个词语中你读到了什么?(珍贵、非常少有)
为什么说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绝无仅有呢?(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吧!
3.这两段有什么联系呢?(前后呼应)
4.你发现课文的结构了吗?(总分总)
老师总结:这样美妙绝伦,无与能比的兵马俑是谁制造的,是古代的中国人民。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此而自豪吗,让我们一起用自豪的语气来赞美一下兵马俑吧。齐读第11自然段。
(八)总结升华
1.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作者说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吗?如果不是“极为精美”,怎能展示中华民族的而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秦始皇兵马俑自1974年发现,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迎来了几千万中外游客来参观,其中有200多国家领导人,他们纷纷题词(课件出示)
2.升华感情,赞美兵马俑
同学们,你们欣赏完兵马俑,有什么感想?
(九)布置作业,向人介绍兵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