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妹夫的奶奶活到104岁。2020年9月,台风“美莎克”来袭,紧接着台风“海神”跟进,两场台风之间三天平歇,奶奶出殡那天,晴天丽日,白云飘飘。寒冬时节,奶奶曾经卧床一周,昏迷了两天,大家以为她快不行了,轻轻给她穿上装老寿衣。结果她自己坐了起来,说“饿了”,想吃东西,还说“天气不好,怕你们遭罪。”
我不知道奶奶是否已经通灵,反正她仿佛能预知自己的大限和掌控自己的生死。
过了百岁,奶奶就不说人间话了,她叫着她爷爷的名字,满世界过她小时候的日子。她每天在山东老家的窗棂上玩耍,天真地笑。她们全家人说话、吃饭、过活,为一些日常琐事争执,我们听不懂。似乎有风声浸透百年的阳光,裹携数不尽的温热和寒流,顽强照拂和眷顾子孙的屋堂。
奶奶百岁的时候,我专程去看望她。奶奶拉着我的手,我们翻转手背摊开手心,我无比惊讶地发现,奶奶的手掌纹路和我的惊人相似,这份巧合鼓励和感动了我。关于生命的短长、悲欣和福气,冥冥中安排着每一个人。我们合影,奶奶的眼神总躲避镜头,我可以直接看向她灰色模糊的眼底、依然闪着光泽的眼膜,她分辨着我,但她永远不会让我在照片里见到她的眼神,这是她自持的保守之处。也许她认为眼睛是她的魂魄,不能随意给摄了去。她的皱纹已经凝固,化不开,体格往小里缩。她大多时间躺着,偶尔坐起来,不太下炕活动。她吃流食,把酥饼、槽子糕用热牛奶泡了吃。她还吃鸡蛋羹和其它软的小饭菜、小零食。她很爱吃,家人不敢给她多吃,奶奶就经常做梦晚间睡在灶台上,吃很多好东西。
我买了红布,费了很大的周折,请百岁奶奶在我的红布上躺了躺,这红布便沾染了“长命百岁”的吉祥,将来留用和祝福我的后代。
我始终看不透奶奶的眼神,看不到她的内心,她收拢了一百年,不让你窥见。她像微微的存在,不碍事,年复一年。当然,她的儿媳和儿子得常年为她付出实质性劳作。
生命的奇迹,怎样地柔韧,能支撑和跨越度过一个世纪。
奶奶从出生地山东来到东北安家落户,儿媳18岁嫁过来,跟她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一熬就是五十年,白花花的日子像头发熬白了。奶奶半路没了丈夫,她把儿孙奉为手心里的宝、心尖上的肉,她继续忙忙碌碌地帮衬着大儿子一家。奶奶的大儿子巧,当兵复员回来后,他自己动手做瓦工活,垒仓房、抹地面,码花坛,修整家里大田园、立整院落、宽敞砖瓦房水泥罩面,让奶奶心里亮堂。奶奶的小孙子出生时,我的妹夫还未满周岁,妹夫是奶奶搂在怀里,用米汤一口一口喂大。
孙子和重孙子全赖奶奶看护。80岁以前,奶奶什么活都干,种地、跑山、挖野菜、刨中药材。她把刨来的中药材晒干,卖钱,贴补家用。妹妹结婚那年回婆家,攀在后院的树上摘果子,奶奶手搭凉棚,眯着眼睛,笑啧啧地:“这双修长的大腿,好看”。妹妹听了,宛似阳光洒了一脸。妹妹小夫妻俩每次回家将别,奶奶都把准备好的鸡蛋、鸭蛋、鹅蛋往兜里揣,热乎乎地传达:“锅底坑给焖着地瓜呢,熟了。天亮走,不得贪黑走夜路。”
两个小孩儿湿了心怀,觉得奶奶怎么像遮风避雨的大伞,像炉火,千丝万缕地织缀着家的诱惑。
奶奶的孙子和重孙子最爱过大年。家里的“老神仙”每年初一变戏法——“开仓放粮”。他们一顺水地挨个跪地下,给盘腿坐炕上的“老神仙”叩头,比着谁的祝福话讨人高兴,讨年岁喜欢。奶奶把事先包好的零钱散了出去。奶奶越老,家里过年的气息越浓,邻里的孩子跟着来凑热闹、沾福气。大家平日孝敬给奶奶的钱她攒着用,过了90岁,政府还按月给奶奶“开资”呢。“老神仙”挺富足。
妹夫跟我叨叨奶奶的几个传奇,满天空的星星闪烁钻石的光芒,我在心海里倚着月亮看,幽深而简单的奶奶捧着一个世纪的光,神秘而璀璨。
奶奶的厨艺,是从山东带过来的,东北没有。比如正月十五敬灯,灯座用白面做,入锅前,奶奶三下五除二把它们捏成十二生肖的模样,每个有三拳头那么大,肚子口捏出凹巢,大龙灯身形长放大锅中间,蒸熟了,大龙的鳞一片一片支棱着。把豆油放面灯凹巢里,棉花捻成线绳做灯芯,点燃了,神氣活现。
奶奶的山东大薄饼堪称一绝,擀面杖不够长,她就用手抛,一张大薄饼立马铺满大铁锅,香、薄、软、脆。
奶奶的手工活也和东北不一样。奶奶80岁趁着自己能干,做了很多白净的鞋垫,送给我们晚辈,上面用细绒线缝了漂亮的凤凰、步步升高的花朵和蝴蝶。我一直不舍得用,留作纪念了。
二月二,奶奶在院子里画“粮囤”,那是她老家的习俗,那种祈福的线条图案,大圈套小圈地开出石榴的如意花口,粮满仓,有余粮,生活美满且绵长。奶奶老去后,此种仪式失传。
奶奶既善良又要强,儿子给买了龙头拐杖,她始终不用,她一定要自己走,能自己走意味着生命的活力、身体的硬朗。奶奶90多岁的时候还能到户外走动,有一次,她一个人慢慢走到了邻村,村民看见了问她干什么去?她说“看女儿去”。在她的记忆里,她的女儿生活在某个令她牵挂的地方,许久未见,她有必要过去看看了。村民马上给奶奶的家人打电话,大家把她接回来。
奶奶若有个小疾,附近的大夫会上门来瞧病,这大夫给奶奶瞧了半辈子的病,挺了解奶奶的状况,药理很到位。老大夫去世以后,他五十多岁的儿子接着来给奶奶看病。爷俩乐意保“老神仙”健康,贴心贴肝的,那情义像岁月停不下来了。
80岁,奶奶自觉一道坎儿,儿孙大了,她该退居“二线”了。她用自己攒下的钱,亲自挑选布料,自己动手做好装老寿衣,绣花鞋都是自己做的,放那儿备着。儿孙的孝带布也给准备好了。主事的女人当年40多岁,奶奶相中她,面对面一桩一件地谈好事项。这位女子60多岁,妥帖如愿地给奶奶张罗了一场预计了二十多年的后事。
奶奶心中一定有大悲悯、大欢喜。她百岁的时候拉着我的手不舍得我走,小孩子一样央着泣着抓住我:“再坐一会儿,晚上睡这儿。”我打心眼里视她为奇迹,我们的渊源上溯千百年,老天爷知道些什么吧。
我们都是祖先遗落在大地上的奇迹。
我不知道奶奶是否已经通灵,反正她仿佛能预知自己的大限和掌控自己的生死。
过了百岁,奶奶就不说人间话了,她叫着她爷爷的名字,满世界过她小时候的日子。她每天在山东老家的窗棂上玩耍,天真地笑。她们全家人说话、吃饭、过活,为一些日常琐事争执,我们听不懂。似乎有风声浸透百年的阳光,裹携数不尽的温热和寒流,顽强照拂和眷顾子孙的屋堂。
奶奶百岁的时候,我专程去看望她。奶奶拉着我的手,我们翻转手背摊开手心,我无比惊讶地发现,奶奶的手掌纹路和我的惊人相似,这份巧合鼓励和感动了我。关于生命的短长、悲欣和福气,冥冥中安排着每一个人。我们合影,奶奶的眼神总躲避镜头,我可以直接看向她灰色模糊的眼底、依然闪着光泽的眼膜,她分辨着我,但她永远不会让我在照片里见到她的眼神,这是她自持的保守之处。也许她认为眼睛是她的魂魄,不能随意给摄了去。她的皱纹已经凝固,化不开,体格往小里缩。她大多时间躺着,偶尔坐起来,不太下炕活动。她吃流食,把酥饼、槽子糕用热牛奶泡了吃。她还吃鸡蛋羹和其它软的小饭菜、小零食。她很爱吃,家人不敢给她多吃,奶奶就经常做梦晚间睡在灶台上,吃很多好东西。
我买了红布,费了很大的周折,请百岁奶奶在我的红布上躺了躺,这红布便沾染了“长命百岁”的吉祥,将来留用和祝福我的后代。
我始终看不透奶奶的眼神,看不到她的内心,她收拢了一百年,不让你窥见。她像微微的存在,不碍事,年复一年。当然,她的儿媳和儿子得常年为她付出实质性劳作。
生命的奇迹,怎样地柔韧,能支撑和跨越度过一个世纪。
奶奶从出生地山东来到东北安家落户,儿媳18岁嫁过来,跟她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一熬就是五十年,白花花的日子像头发熬白了。奶奶半路没了丈夫,她把儿孙奉为手心里的宝、心尖上的肉,她继续忙忙碌碌地帮衬着大儿子一家。奶奶的大儿子巧,当兵复员回来后,他自己动手做瓦工活,垒仓房、抹地面,码花坛,修整家里大田园、立整院落、宽敞砖瓦房水泥罩面,让奶奶心里亮堂。奶奶的小孙子出生时,我的妹夫还未满周岁,妹夫是奶奶搂在怀里,用米汤一口一口喂大。
孙子和重孙子全赖奶奶看护。80岁以前,奶奶什么活都干,种地、跑山、挖野菜、刨中药材。她把刨来的中药材晒干,卖钱,贴补家用。妹妹结婚那年回婆家,攀在后院的树上摘果子,奶奶手搭凉棚,眯着眼睛,笑啧啧地:“这双修长的大腿,好看”。妹妹听了,宛似阳光洒了一脸。妹妹小夫妻俩每次回家将别,奶奶都把准备好的鸡蛋、鸭蛋、鹅蛋往兜里揣,热乎乎地传达:“锅底坑给焖着地瓜呢,熟了。天亮走,不得贪黑走夜路。”
两个小孩儿湿了心怀,觉得奶奶怎么像遮风避雨的大伞,像炉火,千丝万缕地织缀着家的诱惑。
奶奶的孙子和重孙子最爱过大年。家里的“老神仙”每年初一变戏法——“开仓放粮”。他们一顺水地挨个跪地下,给盘腿坐炕上的“老神仙”叩头,比着谁的祝福话讨人高兴,讨年岁喜欢。奶奶把事先包好的零钱散了出去。奶奶越老,家里过年的气息越浓,邻里的孩子跟着来凑热闹、沾福气。大家平日孝敬给奶奶的钱她攒着用,过了90岁,政府还按月给奶奶“开资”呢。“老神仙”挺富足。
妹夫跟我叨叨奶奶的几个传奇,满天空的星星闪烁钻石的光芒,我在心海里倚着月亮看,幽深而简单的奶奶捧着一个世纪的光,神秘而璀璨。
奶奶的厨艺,是从山东带过来的,东北没有。比如正月十五敬灯,灯座用白面做,入锅前,奶奶三下五除二把它们捏成十二生肖的模样,每个有三拳头那么大,肚子口捏出凹巢,大龙灯身形长放大锅中间,蒸熟了,大龙的鳞一片一片支棱着。把豆油放面灯凹巢里,棉花捻成线绳做灯芯,点燃了,神氣活现。
奶奶的山东大薄饼堪称一绝,擀面杖不够长,她就用手抛,一张大薄饼立马铺满大铁锅,香、薄、软、脆。
奶奶的手工活也和东北不一样。奶奶80岁趁着自己能干,做了很多白净的鞋垫,送给我们晚辈,上面用细绒线缝了漂亮的凤凰、步步升高的花朵和蝴蝶。我一直不舍得用,留作纪念了。
二月二,奶奶在院子里画“粮囤”,那是她老家的习俗,那种祈福的线条图案,大圈套小圈地开出石榴的如意花口,粮满仓,有余粮,生活美满且绵长。奶奶老去后,此种仪式失传。
奶奶既善良又要强,儿子给买了龙头拐杖,她始终不用,她一定要自己走,能自己走意味着生命的活力、身体的硬朗。奶奶90多岁的时候还能到户外走动,有一次,她一个人慢慢走到了邻村,村民看见了问她干什么去?她说“看女儿去”。在她的记忆里,她的女儿生活在某个令她牵挂的地方,许久未见,她有必要过去看看了。村民马上给奶奶的家人打电话,大家把她接回来。
奶奶若有个小疾,附近的大夫会上门来瞧病,这大夫给奶奶瞧了半辈子的病,挺了解奶奶的状况,药理很到位。老大夫去世以后,他五十多岁的儿子接着来给奶奶看病。爷俩乐意保“老神仙”健康,贴心贴肝的,那情义像岁月停不下来了。
80岁,奶奶自觉一道坎儿,儿孙大了,她该退居“二线”了。她用自己攒下的钱,亲自挑选布料,自己动手做好装老寿衣,绣花鞋都是自己做的,放那儿备着。儿孙的孝带布也给准备好了。主事的女人当年40多岁,奶奶相中她,面对面一桩一件地谈好事项。这位女子60多岁,妥帖如愿地给奶奶张罗了一场预计了二十多年的后事。
奶奶心中一定有大悲悯、大欢喜。她百岁的时候拉着我的手不舍得我走,小孩子一样央着泣着抓住我:“再坐一会儿,晚上睡这儿。”我打心眼里视她为奇迹,我们的渊源上溯千百年,老天爷知道些什么吧。
我们都是祖先遗落在大地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