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微企业一词甫登话题舞台,即被拖入一场场“倒闭潮”、“招工难”泥淖。当小微企业跌入寒冬之论调仍甚嚣尘上,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直言:小微企业寒冬论不过是以偏概全的伪命题。
近几年,从中央到部委层面,扶植中小、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继2009年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国家财政用于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逐年增加。财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28.7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当然,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的难题不可谓不多,各界亦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对于努力的结果,陈乃醒认为“总体是好的”,但其间“难免有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亟待厘清”。“其实所有问题解决之道可归结为一句话,轻装好上阵。”陈乃醒如是说。
何谓小微企业
定义小微企业,一方面关系到对一国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经济结构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关系到政府所制定的小微企业政策对象的确定。如果界定的过于宽泛,有限的政策资源和要素资源会过于分散,达不到扶持“真正”的小微企业的目的;而界定的过于狭窄,又会使本来应该受到扶持的中小企业被排除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扶持政策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所制定的。2011年,对于2003年发布的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下发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此次划型标准修订的重要突破在于新增加了微型企业的标准,并且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列为今后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
新标准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其中,微型企业为:
(1)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农、林、牧、渔业。
(2)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工业。
(3)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建筑业。
(4)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批发业。
(5)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零售业。
(6)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交通运输业。
(7)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仓储业。
(8)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邮政业。
(9)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住宿业。
(10)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餐饮业。
(11)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信息传输业。
(12)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3)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14)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物业管理业。
(15)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6)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其他未列明行业。
修订后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对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微企业的重要性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等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小微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小微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小微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小微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小微企业提供的。
第二,小微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中国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小微企业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小微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小微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由于小微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小微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基础。
第四,科技型小微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小微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
第五,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小微企业大多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小微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小微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多给”不如“少取”
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四项政策措施,其中便包括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创小型微型企业等。此议一出,迅速引发热议。
在陈乃醒看来,要保障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来自政府的扶持决策至关重要。尽管相对而言,他更认为企业自救比依靠政府等外界的“他救”重要一些。“现在政府把民众的胃口调得很高,好像政府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不可能的。”
陈乃醒说,“政府应该意识到一点,给的多不如取的少,拨款再多也无法面面俱到,但轻税薄赋与降低门槛则可以惠及尽可能多的小微企业。” 事实上,政府已不乏有此政策。去年,国家确定了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型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
陈乃醒表示:“西方有些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群体,然后根据群体特征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尽可能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和普惠。相比之下,我国很多政策内容过于宽泛,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更让陈乃醒感慨良深的,则是小微企业准入门槛过现高象。“注册个体工商户有个基本要求,申请人必须具备与经营项目相应的资金、经营场地、经营能力即业务技术,其实这都是小微企业的准入障碍。在美国,一元钱也可以投资,凭借身份证就能够注册公司;此外,国家也应该放开允许企业经营的业务范围,这个不能搞,那个不能做,种种不利于企业扩大经营的现象,都需要改革。”
改革,一个国人再熟悉不过的词汇,近段时间以来成为多方人士争辩的焦点。
陈乃醒的说法代表了这场辩论中不少人士的观点:实践证明,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改革必须循序渐进。“现在互联网上充斥着不少消极的言论,他们没有看到之前俄罗斯采用一步到位的改革模式,最终吃到了苦头。”
不要盲目融资
当“融资难”似乎成为小微企业特有的标签,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也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课题。
中国银监会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近日表示,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银监会对小微企业贷款有“两个不低于”的要求:贷款的增量和增速都不能低于上年的总体平均水平。
过去3年,我国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比平均贷款增速高出近10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已超15万亿元,占整个银行贷款的27%以上。
势头向好,但仍难如人意。
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陈乃醒基本赞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的看法:中小企业不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本途径是放松金融管制,允许更多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进入市场,为中小企业服务。不能强迫大型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因为成本太高;而是要培育众多的中小型的、民营的、草根的金融机构进入到市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
“我过去有句话,‘大人和大人玩,小孩和小孩玩’,大银行对大企业,小银行对小企业。小额贷款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里的毛细血管,资金不多,大企业看不上,但小微企业很急需。”
当然,理论与实践总会有一些偏差。当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截止2010年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614家—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似乎没有太大起色。
有学者甚至认为“不但没有解决,而且越来越难,因为很多旨在服务中小微型企业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从事高利贷、非法集资去了”。
陈乃醒其实对融资还有着更宽泛的理解。“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等途径融到资金,这只是侠义的‘融资’。”陈乃醒说,“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广义的融资—融社会生产力。”
一年前,一位集装箱厂商老板找到陈乃醒做咨询,称他们考察到了一款极有市场前景的设备,遂计划为此贷款4亿元,将现有厂房规模扩大3~4倍,人员增加2000人。陈乃醒看完这位老板带来的计划书后想到:无论贷款还是征地,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况且三四年之后才能见到产品,谁能保证那时的市场需求不会变化?他给出的建议是:不要融资,只建立一个组装车间,所有零部件到社会采购。“他回去之后,一年不到,设备就已投放市场,收到了可观的效益,最终核算下来,仅花费了2000万元。”
实际上,陈乃醒所说的“融社会生产力”,便是近年来日益火爆的“外包”概念。在信息化大势所趋的今天,外包已是常态。
不过,尽管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和普及,信息化在小微企业核心业务上的应用却仍然较低,大部分信息化项目只建立在企业宣传(网站)、内部管理、无纸化办公(OA)、进销存管理等方面;而且很多小微企业既想独立投资、独立受益,却不甘承担高额的信息化费用。此时,将IT服务外包自然是上佳之选。当然,云计算的出现为小微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深受小微企业青睐的“按需付费”模式正成为越来越多云计算厂商最好的广告招牌。
“外包归根结底旨在有效降低公司经营成本。用得好,便是一副良药。企业应该寻找最适合、最经济的模式,不要盲目融资。”陈乃醒说,“小微企业尤该如此。”
曾经有位来自大连的医药代理公司总经理找陈乃醒帮忙,他想贷款几亿元买几条船,做远洋外贸生意。陈乃醒认真地参观了他们公司之后,跟他说:不要买船,先租一条试试。租金往往是季付,完全可以赚到钱以后再付费。
在一次中粮集团的内部培训中,应邀指导的陈乃醒向参加培训的基层粮店老板表示:融资分为内延性和外延性两种形式。前者多指职工凑钱,增资扩股;后者则是最大限度扩大利润来源。陈乃醒更看重后者。他认为,不要通过贷款一下子大量进货,要小批量,快运转,尽可能降低风险,这对于相对稳定的粮食市场格外重要。
做自己熟悉的事
任何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最绕不开的便是创新。“不要认为‘创新’是件花钱的奢侈玩意儿,或者认为它有多么高深。想要创新,首先应该对自身能力有清晰的认识,从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事情做起。”陈乃醒如是说。
“前几年,我到江南大学讲完课之后,有个学服装设计的学生问我,自己很想创业,但苦于没有资金。我跟他说,服装设计不就是你的一技之长吗?你可以从卖服装样式起步。那名学生很快就拉来了两名同学,创办了一个工作室。他们考虑到很多企业的职业装都是千篇一律的黑西装,便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设计出了各式各样的套装,其中有一款样式被一家房地产公司看中,赚了第一桶金5万元。后来他们又通过不断学习潮流服装款式,赚了个盆满钵满。”
“我们企业有个口号,做大做强。对于小微企业,我认为不要把摊子铺得太大,小而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陈乃醒认为,小微企业实力、资金、人力都相对有限,必须集中优势火力,做自己最强势、最有潜力的事。 陈乃醒举例说,南京有一家汽车配件厂,主要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各种配件。多年后,他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什么都做,但什么都做得不是太好,是不是可以专攻某一部分呢?后来,他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汽车冷气机技术。几年下来,收效非常明显。“他们厂虽然产品品类收缩了,但销量迅速提高,成为全世界多家知名汽车厂家的供应商。所以突出优势,道理就在这里。”
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扶持小微企业的方式也在不断调整,其基本方向是:从选择性政策为主向普惠性政策为主转变;从直接扶持为主向间接扶持为主转变;从行政性操作为主向市场化操作为主转变。
促进我市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我们认为,各区县和相关部门以市委、市政府《意见》为指导,进一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第一,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2011年有关部门进一步降低微型企业税负,据测算惠及全国924万个个体工商户,但这些政策仍只覆盖部分微型企业,如新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上限为年收入24万元,远低于微型企业上限标准;新的所得税优惠门槛从年所得额3万元提高到6万元,标准仍然偏低。对微型企业减税可促进就业,减少社会管理成本,培养长期税源,减税的长期效果反而是减轻政府负担。根据中央提出的“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要求,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同时扩大所得税的优惠面,争取将所有微型企业和部分小型企业纳入结构性减税的覆盖范围。
第二,继续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我们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小微企业的重要意义,不能仅考虑短期财政支出的“小账”,还要考虑社保支出、社会稳定、长期经济发展的“大账”。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财政扶持政策应坚持普惠性原则,尽量发挥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建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的担保基金。
第三,大力发展微型金融。首先要改革金融监管,大力发展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专业化经营模式。应鼓励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建立大规模的微型信贷网络,利用市场化手段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实践表明,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监管部门应在适当控制风险条件下进一步鼓励这些机构发展。其次,以市场化的微型金融为基础,政府还要利用财政资金分担微型金融的风险,如扶持担保公司、分担银行贷款损失等等,进一步撬动社会资金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第四,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经过10年建设取得了重要成绩,但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主要表现在:网络覆盖面低,区域差异大,机构能力弱,服务质量低,公益性服务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商业化服务“不敢用、用不起”。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不断增加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原则,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发展模式。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应提供培训、咨询、维权等免费服务,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增值服务。
第五,依法行政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一方面应加强行政部门的自身建设,规范行政执法,增加政策法规透明度,加强行政监督,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另一方面,应建立有效的企业维权机制,如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在政府部门设立小微企业便捷申诉通道,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权方面的作用,为小微企业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等。
根据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的通知,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等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另据财政部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应年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的小型微型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除此之外,在财税以及金融支持方面,财政部、国税总局等有关部门于2011年先后出台了包括大幅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免征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印花税、延长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税优惠政策,以及延长金融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等一系列扶植小微企业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近日公开表示,受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融资环境紧等多重因素影响,2012年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但不会出现大面积的资金断裂和倒闭问题;小微型企业将迎难而上,实现平稳增长。(据财经网、《西安日报》《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链接:黄守宏:加快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小型微型企业这个概念,实际上从2011年才出现,过去一直讲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划分的面不够全面,导致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出台后,受益的大多是中型企业。针对这一状况,2011年6月份,国务院有关部门特意增加了一个微型企业的类型。
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黄守宏认为,小微企业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重要,现在还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是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可以概括为五六七八九,五是指中小企业税收贡献占整个税收的50%,六是指占GDP的60%,七是指占进出口的70%,八是指承担就业80%,九是指数量上占整个企业数量的99%。小微企业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就业方面,过去说中小企业占城镇就业的80%,其中主要是小微企业。
2012年,我们调低了经济增长速度,所以今年的就业压力可能是这几年最大的。当前扩大就业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就业容量大、潜力大那部分,而中小企业恰恰是扩大就业的潜力所在,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在就业方面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在中小企业中就业的这些人,基本上是我国居民收入中处于中下收入的人群,稳住了小微企业,保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就稳住了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而他们的收入是目前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最具潜力的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就业,关系到民生,关系到扩大内需,同时也关系到结构调整。小微企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经营管理粗放,如果把小微企业的发展方式转变了,技术含量、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了,我国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有一个大提升。
小微企业在我国当前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既然如此重要,《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从财政、货币、产业结构等多方面提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是要落实。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也出台了不少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两大块:一是财税方面,二是金融方面。对于财税方面政策的落实,如保证增加财政支持,减少税收负担,取消收费等,我是比较乐观的。目前忧虑的是小微企业能不能得到应有的金融支持。
今年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总体上趋紧。从过去看,在信贷趋紧的情况下,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会更弱、更差。所以,今年金融部门如何保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到位,是很重要的。首先,各有关金融机构应该克服困难,严格遵守国务院提出的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要求。另外,还要加快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从我国过去的经验看,大银行对大企业,小银行对小企业,才能更加适应发展的需要。(据《光明日报》)
近几年,从中央到部委层面,扶植中小、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继2009年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国家财政用于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逐年增加。财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28.7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当然,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的难题不可谓不多,各界亦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对于努力的结果,陈乃醒认为“总体是好的”,但其间“难免有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亟待厘清”。“其实所有问题解决之道可归结为一句话,轻装好上阵。”陈乃醒如是说。
何谓小微企业
定义小微企业,一方面关系到对一国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经济结构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关系到政府所制定的小微企业政策对象的确定。如果界定的过于宽泛,有限的政策资源和要素资源会过于分散,达不到扶持“真正”的小微企业的目的;而界定的过于狭窄,又会使本来应该受到扶持的中小企业被排除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扶持政策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所制定的。2011年,对于2003年发布的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下发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此次划型标准修订的重要突破在于新增加了微型企业的标准,并且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列为今后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
新标准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其中,微型企业为:
(1)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农、林、牧、渔业。
(2)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工业。
(3)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建筑业。
(4)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批发业。
(5)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零售业。
(6)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交通运输业。
(7)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仓储业。
(8)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邮政业。
(9)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住宿业。
(10)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餐饮业。
(11)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信息传输业。
(12)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3)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14)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物业管理业。
(15)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6)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其他未列明行业。
修订后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对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微企业的重要性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等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小微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小微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小微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小微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小微企业提供的。
第二,小微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中国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小微企业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小微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小微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由于小微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小微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基础。
第四,科技型小微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小微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
第五,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小微企业大多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小微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小微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多给”不如“少取”
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四项政策措施,其中便包括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创小型微型企业等。此议一出,迅速引发热议。
在陈乃醒看来,要保障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来自政府的扶持决策至关重要。尽管相对而言,他更认为企业自救比依靠政府等外界的“他救”重要一些。“现在政府把民众的胃口调得很高,好像政府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不可能的。”
陈乃醒说,“政府应该意识到一点,给的多不如取的少,拨款再多也无法面面俱到,但轻税薄赋与降低门槛则可以惠及尽可能多的小微企业。” 事实上,政府已不乏有此政策。去年,国家确定了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型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
陈乃醒表示:“西方有些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群体,然后根据群体特征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尽可能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和普惠。相比之下,我国很多政策内容过于宽泛,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更让陈乃醒感慨良深的,则是小微企业准入门槛过现高象。“注册个体工商户有个基本要求,申请人必须具备与经营项目相应的资金、经营场地、经营能力即业务技术,其实这都是小微企业的准入障碍。在美国,一元钱也可以投资,凭借身份证就能够注册公司;此外,国家也应该放开允许企业经营的业务范围,这个不能搞,那个不能做,种种不利于企业扩大经营的现象,都需要改革。”
改革,一个国人再熟悉不过的词汇,近段时间以来成为多方人士争辩的焦点。
陈乃醒的说法代表了这场辩论中不少人士的观点:实践证明,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改革必须循序渐进。“现在互联网上充斥着不少消极的言论,他们没有看到之前俄罗斯采用一步到位的改革模式,最终吃到了苦头。”
不要盲目融资
当“融资难”似乎成为小微企业特有的标签,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也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课题。
中国银监会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近日表示,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银监会对小微企业贷款有“两个不低于”的要求:贷款的增量和增速都不能低于上年的总体平均水平。
过去3年,我国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比平均贷款增速高出近10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已超15万亿元,占整个银行贷款的27%以上。
势头向好,但仍难如人意。
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陈乃醒基本赞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的看法:中小企业不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本途径是放松金融管制,允许更多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进入市场,为中小企业服务。不能强迫大型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因为成本太高;而是要培育众多的中小型的、民营的、草根的金融机构进入到市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
“我过去有句话,‘大人和大人玩,小孩和小孩玩’,大银行对大企业,小银行对小企业。小额贷款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里的毛细血管,资金不多,大企业看不上,但小微企业很急需。”
当然,理论与实践总会有一些偏差。当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截止2010年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614家—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似乎没有太大起色。
有学者甚至认为“不但没有解决,而且越来越难,因为很多旨在服务中小微型企业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从事高利贷、非法集资去了”。
陈乃醒其实对融资还有着更宽泛的理解。“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等途径融到资金,这只是侠义的‘融资’。”陈乃醒说,“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广义的融资—融社会生产力。”
一年前,一位集装箱厂商老板找到陈乃醒做咨询,称他们考察到了一款极有市场前景的设备,遂计划为此贷款4亿元,将现有厂房规模扩大3~4倍,人员增加2000人。陈乃醒看完这位老板带来的计划书后想到:无论贷款还是征地,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况且三四年之后才能见到产品,谁能保证那时的市场需求不会变化?他给出的建议是:不要融资,只建立一个组装车间,所有零部件到社会采购。“他回去之后,一年不到,设备就已投放市场,收到了可观的效益,最终核算下来,仅花费了2000万元。”
实际上,陈乃醒所说的“融社会生产力”,便是近年来日益火爆的“外包”概念。在信息化大势所趋的今天,外包已是常态。
不过,尽管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和普及,信息化在小微企业核心业务上的应用却仍然较低,大部分信息化项目只建立在企业宣传(网站)、内部管理、无纸化办公(OA)、进销存管理等方面;而且很多小微企业既想独立投资、独立受益,却不甘承担高额的信息化费用。此时,将IT服务外包自然是上佳之选。当然,云计算的出现为小微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深受小微企业青睐的“按需付费”模式正成为越来越多云计算厂商最好的广告招牌。
“外包归根结底旨在有效降低公司经营成本。用得好,便是一副良药。企业应该寻找最适合、最经济的模式,不要盲目融资。”陈乃醒说,“小微企业尤该如此。”
曾经有位来自大连的医药代理公司总经理找陈乃醒帮忙,他想贷款几亿元买几条船,做远洋外贸生意。陈乃醒认真地参观了他们公司之后,跟他说:不要买船,先租一条试试。租金往往是季付,完全可以赚到钱以后再付费。
在一次中粮集团的内部培训中,应邀指导的陈乃醒向参加培训的基层粮店老板表示:融资分为内延性和外延性两种形式。前者多指职工凑钱,增资扩股;后者则是最大限度扩大利润来源。陈乃醒更看重后者。他认为,不要通过贷款一下子大量进货,要小批量,快运转,尽可能降低风险,这对于相对稳定的粮食市场格外重要。
做自己熟悉的事
任何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最绕不开的便是创新。“不要认为‘创新’是件花钱的奢侈玩意儿,或者认为它有多么高深。想要创新,首先应该对自身能力有清晰的认识,从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事情做起。”陈乃醒如是说。
“前几年,我到江南大学讲完课之后,有个学服装设计的学生问我,自己很想创业,但苦于没有资金。我跟他说,服装设计不就是你的一技之长吗?你可以从卖服装样式起步。那名学生很快就拉来了两名同学,创办了一个工作室。他们考虑到很多企业的职业装都是千篇一律的黑西装,便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设计出了各式各样的套装,其中有一款样式被一家房地产公司看中,赚了第一桶金5万元。后来他们又通过不断学习潮流服装款式,赚了个盆满钵满。”
“我们企业有个口号,做大做强。对于小微企业,我认为不要把摊子铺得太大,小而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陈乃醒认为,小微企业实力、资金、人力都相对有限,必须集中优势火力,做自己最强势、最有潜力的事。 陈乃醒举例说,南京有一家汽车配件厂,主要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各种配件。多年后,他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什么都做,但什么都做得不是太好,是不是可以专攻某一部分呢?后来,他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汽车冷气机技术。几年下来,收效非常明显。“他们厂虽然产品品类收缩了,但销量迅速提高,成为全世界多家知名汽车厂家的供应商。所以突出优势,道理就在这里。”
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扶持小微企业的方式也在不断调整,其基本方向是:从选择性政策为主向普惠性政策为主转变;从直接扶持为主向间接扶持为主转变;从行政性操作为主向市场化操作为主转变。
促进我市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我们认为,各区县和相关部门以市委、市政府《意见》为指导,进一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第一,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2011年有关部门进一步降低微型企业税负,据测算惠及全国924万个个体工商户,但这些政策仍只覆盖部分微型企业,如新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上限为年收入24万元,远低于微型企业上限标准;新的所得税优惠门槛从年所得额3万元提高到6万元,标准仍然偏低。对微型企业减税可促进就业,减少社会管理成本,培养长期税源,减税的长期效果反而是减轻政府负担。根据中央提出的“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要求,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同时扩大所得税的优惠面,争取将所有微型企业和部分小型企业纳入结构性减税的覆盖范围。
第二,继续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我们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小微企业的重要意义,不能仅考虑短期财政支出的“小账”,还要考虑社保支出、社会稳定、长期经济发展的“大账”。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财政扶持政策应坚持普惠性原则,尽量发挥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建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的担保基金。
第三,大力发展微型金融。首先要改革金融监管,大力发展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专业化经营模式。应鼓励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建立大规模的微型信贷网络,利用市场化手段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实践表明,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监管部门应在适当控制风险条件下进一步鼓励这些机构发展。其次,以市场化的微型金融为基础,政府还要利用财政资金分担微型金融的风险,如扶持担保公司、分担银行贷款损失等等,进一步撬动社会资金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第四,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经过10年建设取得了重要成绩,但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主要表现在:网络覆盖面低,区域差异大,机构能力弱,服务质量低,公益性服务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商业化服务“不敢用、用不起”。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不断增加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原则,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发展模式。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应提供培训、咨询、维权等免费服务,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增值服务。
第五,依法行政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一方面应加强行政部门的自身建设,规范行政执法,增加政策法规透明度,加强行政监督,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另一方面,应建立有效的企业维权机制,如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在政府部门设立小微企业便捷申诉通道,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权方面的作用,为小微企业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等。
根据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的通知,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等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另据财政部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应年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的小型微型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除此之外,在财税以及金融支持方面,财政部、国税总局等有关部门于2011年先后出台了包括大幅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免征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印花税、延长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税优惠政策,以及延长金融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等一系列扶植小微企业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近日公开表示,受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融资环境紧等多重因素影响,2012年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但不会出现大面积的资金断裂和倒闭问题;小微型企业将迎难而上,实现平稳增长。(据财经网、《西安日报》《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链接:黄守宏:加快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小型微型企业这个概念,实际上从2011年才出现,过去一直讲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划分的面不够全面,导致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出台后,受益的大多是中型企业。针对这一状况,2011年6月份,国务院有关部门特意增加了一个微型企业的类型。
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黄守宏认为,小微企业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重要,现在还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是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可以概括为五六七八九,五是指中小企业税收贡献占整个税收的50%,六是指占GDP的60%,七是指占进出口的70%,八是指承担就业80%,九是指数量上占整个企业数量的99%。小微企业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就业方面,过去说中小企业占城镇就业的80%,其中主要是小微企业。
2012年,我们调低了经济增长速度,所以今年的就业压力可能是这几年最大的。当前扩大就业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就业容量大、潜力大那部分,而中小企业恰恰是扩大就业的潜力所在,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在就业方面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在中小企业中就业的这些人,基本上是我国居民收入中处于中下收入的人群,稳住了小微企业,保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就稳住了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而他们的收入是目前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最具潜力的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就业,关系到民生,关系到扩大内需,同时也关系到结构调整。小微企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经营管理粗放,如果把小微企业的发展方式转变了,技术含量、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了,我国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有一个大提升。
小微企业在我国当前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既然如此重要,《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从财政、货币、产业结构等多方面提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是要落实。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也出台了不少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两大块:一是财税方面,二是金融方面。对于财税方面政策的落实,如保证增加财政支持,减少税收负担,取消收费等,我是比较乐观的。目前忧虑的是小微企业能不能得到应有的金融支持。
今年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总体上趋紧。从过去看,在信贷趋紧的情况下,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会更弱、更差。所以,今年金融部门如何保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到位,是很重要的。首先,各有关金融机构应该克服困难,严格遵守国务院提出的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要求。另外,还要加快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从我国过去的经验看,大银行对大企业,小银行对小企业,才能更加适应发展的需要。(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