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标的内涵,以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导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情感上帮助、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和再应用,使数学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高效课堂;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1003801
多年的农村教学经历,让我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普遍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在目前追求优质教育的背景下,要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通过优质高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建构高效课堂。所谓高效,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情感上,让学生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我认为,在高效课堂中,培养学生积极主观的学习态度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一、情感培养的前提是让学生喜欢老师
让学生喜欢老师是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前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课堂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作为教师,首先要有吸引学生的本事,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的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一定的威信。很多教师认为威信就是让学生见了害怕,这样学生才会守纪律、认真学习,其实并非如此。教师如果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渐渐地,学生就不与老师亲近了,甚至害怕老师。如课堂上学生一个个看似认真听讲,实际上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只有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这种课堂氛围反过来又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导致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提不起精神,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既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又能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所以,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心中的榜样,那么教师说的话、讲授的内容,学生自然会听得进去,这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前提。
二、情感培养的关键是让学生爱上老师的课
很多教师经常抱怨学生上课打瞌睡,不认真听课,可一到下课却生龙活虎。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他们告诉我:“一听到下课铃声就不困了,课上我听老师讲啊讲就犯困!”因此,教师要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生动,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数学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可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真实、更自然,更与实际生活相贴近,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快速集中到课堂学习中,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对字母一开始不能接受和理解,我就创设情境,准备几个信封,其中放了数量不等的粉笔。在学生拆了三个信封(里面分别有1、3、6支粉笔)后,让学生表示一个信封里的粉笔数量,学生自然说出1、3、6支粉笔。然后我再拿出一个信封,让学生说出其中的数量,很多学生都在猜测。于是我引导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表达出信封里面有粉笔的数量,这时会有预习过的学生说用字母a来表示,因为字母a可以表示无数个不同的数字。我给予肯定后,强调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更深刻。因此,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
2.让知识在游戏中深化
心理学研究表示,一个成人对沉闷的说话只能维持最多十分钟的注意力(有意注意),一个青少年维持注意的时间则更短。因此,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教师还要通过其他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玩是每一个学生都喜欢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将所学知识融入游戏之中,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和规律的总结。如开展小组解题比赛,哪个小组回答得最快、最准确,就给哪个小组加分,最后评选出一二三名。这样表面上是开展游戏,实际上是知識的进一步巩固和内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情感培养的动力是让学生感知、体验生活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学生只有体验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才会更积极地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数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情感。例如,教学“数与数的乘法”时,教师提出问题:“一个小区有26幢楼,每幢楼有136户人家,这个小区一共多少户人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学,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明白数学就在他们身邊,让他们倍感亲切。
总之,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标的内涵,以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导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情感上帮助、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和再应用,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特约编辑木清)
[关键词]高效课堂;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1003801
多年的农村教学经历,让我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普遍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在目前追求优质教育的背景下,要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通过优质高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建构高效课堂。所谓高效,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情感上,让学生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我认为,在高效课堂中,培养学生积极主观的学习态度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一、情感培养的前提是让学生喜欢老师
让学生喜欢老师是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前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课堂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作为教师,首先要有吸引学生的本事,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的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一定的威信。很多教师认为威信就是让学生见了害怕,这样学生才会守纪律、认真学习,其实并非如此。教师如果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渐渐地,学生就不与老师亲近了,甚至害怕老师。如课堂上学生一个个看似认真听讲,实际上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只有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这种课堂氛围反过来又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导致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提不起精神,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既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又能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所以,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心中的榜样,那么教师说的话、讲授的内容,学生自然会听得进去,这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前提。
二、情感培养的关键是让学生爱上老师的课
很多教师经常抱怨学生上课打瞌睡,不认真听课,可一到下课却生龙活虎。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他们告诉我:“一听到下课铃声就不困了,课上我听老师讲啊讲就犯困!”因此,教师要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生动,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数学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可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真实、更自然,更与实际生活相贴近,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快速集中到课堂学习中,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对字母一开始不能接受和理解,我就创设情境,准备几个信封,其中放了数量不等的粉笔。在学生拆了三个信封(里面分别有1、3、6支粉笔)后,让学生表示一个信封里的粉笔数量,学生自然说出1、3、6支粉笔。然后我再拿出一个信封,让学生说出其中的数量,很多学生都在猜测。于是我引导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表达出信封里面有粉笔的数量,这时会有预习过的学生说用字母a来表示,因为字母a可以表示无数个不同的数字。我给予肯定后,强调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更深刻。因此,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
2.让知识在游戏中深化
心理学研究表示,一个成人对沉闷的说话只能维持最多十分钟的注意力(有意注意),一个青少年维持注意的时间则更短。因此,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教师还要通过其他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玩是每一个学生都喜欢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将所学知识融入游戏之中,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和规律的总结。如开展小组解题比赛,哪个小组回答得最快、最准确,就给哪个小组加分,最后评选出一二三名。这样表面上是开展游戏,实际上是知識的进一步巩固和内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情感培养的动力是让学生感知、体验生活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学生只有体验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才会更积极地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数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情感。例如,教学“数与数的乘法”时,教师提出问题:“一个小区有26幢楼,每幢楼有136户人家,这个小区一共多少户人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学,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明白数学就在他们身邊,让他们倍感亲切。
总之,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标的内涵,以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导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情感上帮助、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和再应用,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特约编辑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