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清水县苹果黑星病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此病在清水县发病率极高,主要为害果实、叶片、新梢等,5月下旬有少量发生,6月中下旬较明显,7—8月进入发病高峰期。防治的最佳方案是秋季清除病枝病叶,隔离烧毁,深埋处理。萌芽前全园喷洒10%尿素或5%硫酸铵水溶液,或树上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病菌。5月中旬到6月上旬,每隔15 d全园喷施1次杀菌剂,可选择25%腈菌唑乳油3 000倍液、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几种药剂轮换使用,可达到全园防治的目的。
关键词:苹果黑星病;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8-001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6.611.19 文献标志码: B
苹果黑星病(Fusicladium dendriticum(Waur)Fuck),原为国内检疫对象,1980年后全国各地的苹果产区都有局部发生[1]。1993年、2011年、2018年清水县永清镇西关村、苏屲村,贾川乡董湾村,丰望乡柏树村个别果农对此病束手无策。该病可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导致树体衰弱,加快果园老化,缩短经济寿命。若防治不及时,会连年发病造成减产,两三年内便可毁灭,极大地减少了果农的经济收入。
为了掌握苹果黑星病在清水县的发病规律,设点调查,统计分析,希望总结出一套科學的防治措施加以预防。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选择清水县永清镇西关村、苏屲村,贾川乡董湾村,丰望乡柏树村4个苹果主产村,海拔分别为1 360 m、1 390 m、1 450 m、1 520 m,代表清水县川区、塬地和山地3个不同地形苹果主产地。在4个村设点调查时,选择果树连片相对集中、果园管理好、生长旺盛,能代表本村平均水平的样本果园,每个调查村分别选择7~8年生、15~18年生和18~20年生初果期、盛果期和结果后期3块果园,共调查12个果园采样点,分别调查天汪一号、俄矮二号等元帅系苹果果园两个和长富2号等富士系苹果果园1个。
1.2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依据清水县苹果物候期决定,调查以发生黑星病初期、盛期、后期为主。分别在发病初期的4月中旬、下旬各1次,5月上旬、中旬各1次;在发病盛期的5月下旬1次,6月上旬、中旬、下旬各1次,7月中旬、下旬各1次;在发病后期的8月中旬、下旬各1次,9月中旬1次,10月中旬1次,共设调查观察统计次数14次。
1.3 调查采样
1.3.1 调查采样的方法
调查采样时,选择果园集中区域中间地带3 m×4 m栽植的疏散分层整形管理的1 334 m2为一个样方。用对角线法沿直线每间隔两棵树确定1棵调查果树,悬挂编好号的调查牌,便于每次调查均在同一棵果树进行。每块果园选取20棵果树作为调查果树,并在每棵果树的东南西北四周、上中下和内膛外围等方位采摘病叶样本,分别贴上标签,用不同的采样箱收集带回实验室备测;用同样的方法每次采集发病新梢备测。8月以后用同样的方法采集病果备测。
1.3.2 采集样本
采集样本,每块果园的每棵果树采摘病叶10片,20棵果树随机采集200片叶作为调查样本。每个调查点采集20枝发病新梢样本、20个病果样本。为防止采集的样本失水变干、振动变形和碎裂,需做到当天采集,当天试验分析统计。
1.4 数据统计比对分析
在清水县4个点进行外业采样后,利用显微镜、游标卡尺等工具认真细致地观察测量后造册,进行统计并填写数据。分别记录病叶发病的病斑大小、病斑量、霉层厚度、菌丝密度、分生孢子数据,以及病叶的颜色变化程度、失水程度、干裂程度等。用同样方法试验,统计病梢和病果病斑发病数据等。同时,统计表中均填写记录调查时果园中果树的品种、树龄、前一年产量、除草、施肥、施药、浇水和果园温湿度、土壤干湿度、风力等数据。所有调查试验统计结束后,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数据计算。按病叶发病情况,分0级0片叶片不感病、1级45片叶片感病、2级100片叶片感病、3级150片叶片感病、4级200片叶片全感病进行比对分析;病梢按0级0片新叶感病、1级2片新叶感病生长减缓、2级5片新叶感病停止生长、3级新梢所有叶片感染停止生长并萎蔫对比分析;果实按0级0果无感病、1级1~2果感病、2级3~5果感病、3级5~10果感病并连接融合对比分析。进行比对综合分析后,寻找病情第次加重的规律和程度,并结合当年果园产量分析病情对果园产量的影响。
2 结果分析
2.1 发病规律
经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清水县苹果黑星病的发病规律。苹果黑星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严重时也为害叶柄和枝条。叶片在染病时正背面都可以出现圆形或放射状病斑,直径3~6 mm,发病初为浅褐色,后期在叶片上形成绒毛状黑色霉层,逐渐变为黑色。发病果树整体失绿发黄,色泽暗淡,似覆盖油状污染物,感染发展极快。
随着病情发展,病斑向上逐渐凸起,中部变成灰黑色或黑色。严重时病叶上多个病斑连接融合,油污加重,叶片失水干枯、出现开裂,造成早期落叶。果实染病病斑多发生在肩部或胴部,初期为黄绿色,圆形病斑表面的黑色霉层渐变为黑褐色或黑色。随着果实长大,病斑增多增大并凹陷龟裂,无商品价值。枝条新梢易染病,病斑易快速融合,形成整条新梢感病,停止生长,变脆变硬,甚至干枯萎蔫。 经调查,清水县苹果黑星病在落叶和病枝上越冬,第2年春天病孢子作为初侵染源以风雨的方式进行传播,叶片和果实发病后,形成分生孢子作为再侵染源进行传播,可以多次侵染。
调查结果显示,4个调查点6月中上旬叶片均开始发病,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入病源感染盛期。郁闭严重的果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发病早、发病快,红元帅系、富士苹果均易感病。易发病日均温为20~22 ℃、空气湿度为60%以上,多雨和多风能加快病菌传播速度。
2.2 防治方法和效果
在西关村、苏屲村、董湾村、柏树村4个点,每个点选3个果园进行喷药防治试验,每个果园有3次不同的喷药处理,每次用药的间隔时间为15 d,并计算病情指数,对照每667 m2用药成本,选择出成本最低、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处理。
2.2.1 第1种处理
第1次用药,代森锰锌1 000倍液,病情指数60%;第2次用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病情指数8%;第3次用药,50%退菌特1 000倍液,病情指数5%。3次用药成本共计60元。
2.2.2 第2种处理
第1次用药,25%腈菌唑悬浮剂3 000倍液,病情指数60%;第2次用药,代森锰锌1 000倍液,病情指数5%;第3次用药,50%退菌特1 000倍液,病情指数2%。3次用药成本共计63.5元。
2.2.3 第3种处理
第1次用药,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病情指数60%;第2次用药,25%腈菌唑悬浮剂3 000倍液,病情指数0;第3次用药,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病情指数为0。3次用药成本共计60元。
2.2.4 第4種处理
第1次用药,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病情指数60%;第2次用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病情指数0;第3次用药,25%腈菌唑悬浮剂3 000倍液,病情指数0。3次用药成本共计60元。
2.2.5 第5种处理
第1次用药,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病情指数为60%;第2次用药,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病情指数为0;第3次用药,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病情指数为0。3次用药成本共计60元。
上述5种处理方式,第1种、第2种处理对清水县苹果黑星病不能完全杀灭,在以后生产中不建议采用;第3种、第4种、第5种处理方法能够完全杀灭苹果黑星病病菌,成本基本相同,防治效果好,可选择这3种处理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防治或3种方法轮换使用。
3 结论
苹果黑星病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2]。首先要做好苗木检疫工作,严防带病苗木、接穗和果实从病区传入。其次要进行清园,扫除落叶。剪掉病枝进行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越冬病源的基数;早春进行土壤深翻,深埋病原菌[3]。再次是药物防治,萌芽前全园喷洒10%尿素或5%硫酸铵水溶液,树上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病菌。新梢生长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可选择25%腈菌唑乳油3 000倍液、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药剂,每隔15 d喷施1次,每年喷施3次,药剂轮换施用,全园苹果黑星病在当年可基本得到控制。次年连续做好预防工作,达到彻底根除病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 张沛强,薛永发,蒲利萍.苹果黑星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果农之友,2019(5):23-24.
[ 2 ] 蒲建霞.甘肃天水苹果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2(7):32-33.
[ 3 ] 王田利.苹果黑星病的发生及防治[J].果农之友,2018(10):27,44.
关键词:苹果黑星病;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8-001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6.611.19 文献标志码: B
苹果黑星病(Fusicladium dendriticum(Waur)Fuck),原为国内检疫对象,1980年后全国各地的苹果产区都有局部发生[1]。1993年、2011年、2018年清水县永清镇西关村、苏屲村,贾川乡董湾村,丰望乡柏树村个别果农对此病束手无策。该病可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导致树体衰弱,加快果园老化,缩短经济寿命。若防治不及时,会连年发病造成减产,两三年内便可毁灭,极大地减少了果农的经济收入。
为了掌握苹果黑星病在清水县的发病规律,设点调查,统计分析,希望总结出一套科學的防治措施加以预防。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选择清水县永清镇西关村、苏屲村,贾川乡董湾村,丰望乡柏树村4个苹果主产村,海拔分别为1 360 m、1 390 m、1 450 m、1 520 m,代表清水县川区、塬地和山地3个不同地形苹果主产地。在4个村设点调查时,选择果树连片相对集中、果园管理好、生长旺盛,能代表本村平均水平的样本果园,每个调查村分别选择7~8年生、15~18年生和18~20年生初果期、盛果期和结果后期3块果园,共调查12个果园采样点,分别调查天汪一号、俄矮二号等元帅系苹果果园两个和长富2号等富士系苹果果园1个。
1.2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依据清水县苹果物候期决定,调查以发生黑星病初期、盛期、后期为主。分别在发病初期的4月中旬、下旬各1次,5月上旬、中旬各1次;在发病盛期的5月下旬1次,6月上旬、中旬、下旬各1次,7月中旬、下旬各1次;在发病后期的8月中旬、下旬各1次,9月中旬1次,10月中旬1次,共设调查观察统计次数14次。
1.3 调查采样
1.3.1 调查采样的方法
调查采样时,选择果园集中区域中间地带3 m×4 m栽植的疏散分层整形管理的1 334 m2为一个样方。用对角线法沿直线每间隔两棵树确定1棵调查果树,悬挂编好号的调查牌,便于每次调查均在同一棵果树进行。每块果园选取20棵果树作为调查果树,并在每棵果树的东南西北四周、上中下和内膛外围等方位采摘病叶样本,分别贴上标签,用不同的采样箱收集带回实验室备测;用同样的方法每次采集发病新梢备测。8月以后用同样的方法采集病果备测。
1.3.2 采集样本
采集样本,每块果园的每棵果树采摘病叶10片,20棵果树随机采集200片叶作为调查样本。每个调查点采集20枝发病新梢样本、20个病果样本。为防止采集的样本失水变干、振动变形和碎裂,需做到当天采集,当天试验分析统计。
1.4 数据统计比对分析
在清水县4个点进行外业采样后,利用显微镜、游标卡尺等工具认真细致地观察测量后造册,进行统计并填写数据。分别记录病叶发病的病斑大小、病斑量、霉层厚度、菌丝密度、分生孢子数据,以及病叶的颜色变化程度、失水程度、干裂程度等。用同样方法试验,统计病梢和病果病斑发病数据等。同时,统计表中均填写记录调查时果园中果树的品种、树龄、前一年产量、除草、施肥、施药、浇水和果园温湿度、土壤干湿度、风力等数据。所有调查试验统计结束后,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数据计算。按病叶发病情况,分0级0片叶片不感病、1级45片叶片感病、2级100片叶片感病、3级150片叶片感病、4级200片叶片全感病进行比对分析;病梢按0级0片新叶感病、1级2片新叶感病生长减缓、2级5片新叶感病停止生长、3级新梢所有叶片感染停止生长并萎蔫对比分析;果实按0级0果无感病、1级1~2果感病、2级3~5果感病、3级5~10果感病并连接融合对比分析。进行比对综合分析后,寻找病情第次加重的规律和程度,并结合当年果园产量分析病情对果园产量的影响。
2 结果分析
2.1 发病规律
经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清水县苹果黑星病的发病规律。苹果黑星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严重时也为害叶柄和枝条。叶片在染病时正背面都可以出现圆形或放射状病斑,直径3~6 mm,发病初为浅褐色,后期在叶片上形成绒毛状黑色霉层,逐渐变为黑色。发病果树整体失绿发黄,色泽暗淡,似覆盖油状污染物,感染发展极快。
随着病情发展,病斑向上逐渐凸起,中部变成灰黑色或黑色。严重时病叶上多个病斑连接融合,油污加重,叶片失水干枯、出现开裂,造成早期落叶。果实染病病斑多发生在肩部或胴部,初期为黄绿色,圆形病斑表面的黑色霉层渐变为黑褐色或黑色。随着果实长大,病斑增多增大并凹陷龟裂,无商品价值。枝条新梢易染病,病斑易快速融合,形成整条新梢感病,停止生长,变脆变硬,甚至干枯萎蔫。 经调查,清水县苹果黑星病在落叶和病枝上越冬,第2年春天病孢子作为初侵染源以风雨的方式进行传播,叶片和果实发病后,形成分生孢子作为再侵染源进行传播,可以多次侵染。
调查结果显示,4个调查点6月中上旬叶片均开始发病,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入病源感染盛期。郁闭严重的果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发病早、发病快,红元帅系、富士苹果均易感病。易发病日均温为20~22 ℃、空气湿度为60%以上,多雨和多风能加快病菌传播速度。
2.2 防治方法和效果
在西关村、苏屲村、董湾村、柏树村4个点,每个点选3个果园进行喷药防治试验,每个果园有3次不同的喷药处理,每次用药的间隔时间为15 d,并计算病情指数,对照每667 m2用药成本,选择出成本最低、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处理。
2.2.1 第1种处理
第1次用药,代森锰锌1 000倍液,病情指数60%;第2次用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病情指数8%;第3次用药,50%退菌特1 000倍液,病情指数5%。3次用药成本共计60元。
2.2.2 第2种处理
第1次用药,25%腈菌唑悬浮剂3 000倍液,病情指数60%;第2次用药,代森锰锌1 000倍液,病情指数5%;第3次用药,50%退菌特1 000倍液,病情指数2%。3次用药成本共计63.5元。
2.2.3 第3种处理
第1次用药,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病情指数60%;第2次用药,25%腈菌唑悬浮剂3 000倍液,病情指数0;第3次用药,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病情指数为0。3次用药成本共计60元。
2.2.4 第4種处理
第1次用药,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病情指数60%;第2次用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病情指数0;第3次用药,25%腈菌唑悬浮剂3 000倍液,病情指数0。3次用药成本共计60元。
2.2.5 第5种处理
第1次用药,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病情指数为60%;第2次用药,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病情指数为0;第3次用药,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病情指数为0。3次用药成本共计60元。
上述5种处理方式,第1种、第2种处理对清水县苹果黑星病不能完全杀灭,在以后生产中不建议采用;第3种、第4种、第5种处理方法能够完全杀灭苹果黑星病病菌,成本基本相同,防治效果好,可选择这3种处理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防治或3种方法轮换使用。
3 结论
苹果黑星病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2]。首先要做好苗木检疫工作,严防带病苗木、接穗和果实从病区传入。其次要进行清园,扫除落叶。剪掉病枝进行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越冬病源的基数;早春进行土壤深翻,深埋病原菌[3]。再次是药物防治,萌芽前全园喷洒10%尿素或5%硫酸铵水溶液,树上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病菌。新梢生长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可选择25%腈菌唑乳油3 000倍液、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药剂,每隔15 d喷施1次,每年喷施3次,药剂轮换施用,全园苹果黑星病在当年可基本得到控制。次年连续做好预防工作,达到彻底根除病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 张沛强,薛永发,蒲利萍.苹果黑星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果农之友,2019(5):23-24.
[ 2 ] 蒲建霞.甘肃天水苹果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2(7):32-33.
[ 3 ] 王田利.苹果黑星病的发生及防治[J].果农之友,2018(10):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