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悲剧美学之我见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悲剧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对主体悲剧精神的张扬,而悲剧精神的精髓是美学悲剧性,悲剧体现了实践主体在必然性的苦难与毁灭面前所具有的独立意志与人格。从某种程度上说,悲剧精神就是公民精神,悲剧,促使人的意识觉醒和人格解放,呼唤社会的文明进步,要求司法公正和民主政治的建立,一个缺乏悲剧精神的社会是不能建立起真正公民社会的。因此,悲剧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社会、对于现实还是未来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悲剧美学;悲剧人物;《红楼梦》
  1 悲剧在中国的发展
  “美在自身,而不在其外”,悲剧是非常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美学中既复杂又富有研究价值的范畴,是与喜剧美相对的特殊表现形态。悲剧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是源于一种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仪式。我们经常把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视为人类文艺史上悲剧美学诞生标志。
  中国悲剧艺术的发展历程主要通过悲剧人物的转变体现出来。随着文化的变迁,中国的悲剧性人物经历了从英雄向平民的发展,尤其是反映女性苦难的悲剧,是中国中后期封建社会的重头戏。悲剧人物大多是有德的弱者,他们总是处于被压迫、被欺凌的地位,他们的命运总是受邪恶力量的影响。到唐宋以后,悲剧人物逐步走向了世俗化、女性化和柔性化。中国对于悲剧人物的一般理解是,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们看”,自身相当完美的人物由于恶势力的迫害落入悲剧。例如,在悲剧《窦娥冤》中,窦娥守节尽孝,面对强暴和酷刑,忍受剧痛、屈辱和不公,不得不含冤招认,刑前她慷慨激昂痛斥天地日月,诅咒赃官酷吏。面对屠刀,窦娥以凄厉和凛然向苍天发下三桩誓愿:一是血溅三尺白练,二是六月飞雪天地寒,三是楚州无雨旱三年,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冤屈和对神权大胆的谴责。
  "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厌阅者之心难矣”。与中国传统美学观点追求“和乐、团圆”“乐天”精神的审美传统相反,排斥在主流审美形态下的悲剧给人影响更深刻,意蕴更深远。
  2 《红楼梦》的悲剧美学的表现
  曹雪芹把《红楼梦》悲剧看作是人生的悲剧,作者采用当时被排除在高雅艺术之外的市井体裁,却依然难掩其“壮美”悲剧意味的本质。他一方面真实地描绘了生活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贾宝玉和社会所造成的爱情婚姻悲剧,另一方面却又把这一切最后归结为人生的苦痛和无常。例如在小说开头描写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神话、主宰人间风情月债的太虚幻境、似有若无的甄宝玉和来去无踪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给《红楼梦》悲剧蒙上一层感伤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红楼梦》不是孤立地描写爱情婚姻事件,而是在这中心事件的周围配置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如在著作中环绕着贾宝玉描写了以晴雯为代表的女奴们,为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争取平等的生活权利而进行的悲剧性的抗争。晴雯和贾府中的所有丫鬟一样有着自己的悲苦的身世,但她敢于顶撞摆主子嘴脸的贾宝玉,随时抨击那些表现奴性的丫鬟,一贯地尖锐地和媚主求荣的袭人对峙。直到她被赶出大观园即将告别人世时,她仍怀着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极度悲忿地抗议残酷的现实。在《红楼梦》中,更大的悲剧体现在宝黛之间的爱情中,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代表独立与自由的典型形象,由于处于封建社会的特殊环境中,人物性格以及命运不同,为了追求生命的价值,他们毅然选择了对个体自由的向往,但是,最后在命运的压迫下,他们只好放弃了最初的追求,选择了解脱的道路,最终都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贾宝玉的解脱就是一种悲壮和悲剧的解脱,他目睹了大观园中的生命走向痛苦与绝望,并深刻感受到个体在悲剧命运中的渺小,最终他在悲剧性的人生中寻找到解脱的方式,放弃了世俗的享乐与美好,最终成就人世的解脱。。
  纵览整部《红楼梦》,十恶不赦的大恶人并不多见,但之中因普通人物普通境遇而导致的人物悲剧比比皆是,宝玉、黛玉周围一干人等,并没有真正罪无可恕的大恶人,无论贾母、贾政还是熙凤,他们的用意均出自其自以为是的"善念”,他们为宝黛勾勒的人生轨迹虽违背当事人意愿,但确旨在为宝黛及家族筹划最合理的路径,是长辈的所谓良苦用心。只是合理不等于合情,恰是这“善念”造成了宝玉、黛玉无可挽回的人生悲剧,所以这种“善良人”带给“善良人”的悲剧才是“最悲剧”。
  《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作为一部反其道而行,展现人生和社会苦痛真相的作品,《红楼梦》从人物遭际到家族兴衰均弥漫着苦痛的情绪,方成其为“悲剧中之悲剧”。《红楼梦》之中各色人物“除主人公不计外,凡此书中之人,有与生活之欲相关系者,无不与苦痛相终始”。
  3 总结
  中国古典悲剧始终表现为对善恶的伦理批判,它寻求的是现实缺憾的弥补与化解,是善与正义的最终实现,它的价值在于对现实人生的慰藉。中国古典悲剧常常不是西方意义上那种纯粹的悲剧,即在巨大的毁灭中,揭示某种无法逆转的必然,显示出人性的尊严和力量可能达到的高度,追求人性的超越。通过对悲剧的了解,使民族避免浅薄而带来的危害。悲剧,使我们超越平庸,体验崇高;悲剧,使我们奋起反抗,获得崇高;悲剧,促使人的意识觉醒和人格解放,同时,呼唤社会的文明进步,要求司法公正和民主政治的建立,这正是悲剧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司娟.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中的悲剧美学与学术价值[J].作家,2012.
  [2]杨宁巍.中西悲剧美学的基本特征与差异[J].理论与创作,2011.
  [3]林平.论美学悲剧的价值与意义[J].时代文学,2010.
  [4]张莹.<从<红楼梦>评论>看王国维的悲剧美学[J].新乡学院学报,2013.
  作者简介
  郑雨(1994-),女,河南省鹤壁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学本科学生,所学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
其他文献
摘 要大数据时代携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席卷而来,一部部智能手机已俨然成为了人们身体的一部分。只要有了网络,一部小小的手机便可包罗万象,上至宇宙天文,下达世界历史、地理,电子阅读的触角遍及时空的每一角落。阅读界正在被前所未有的巨大浪潮撼动,纸质阅读不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电子阅读正在以迅猛的势头兴起。本文旨在运用分析法从人们阅读习惯的颠覆、对获取即时新闻的要求以及节约成本、吸引投资三个方面分析为何大数
期刊
摘 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怎样用真情帮助孩子直面困难,找回自我。认真快乐的享受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真情;真诚;自信  马年刚刚开始,新的学期如约而至,这一学期对于我所执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而言是不寻常的,马上他们即将面临的是小升初。这是他们人生当中所面临的一个小小的转折。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我和大家分享了一个问题:小学六年我认真过没?  1 用爱的语言感化孩子幼小
期刊
摘 要  这是我班主任生涯的第四年,当然,时间不能证明一切,只有付出艰辛与汗水才会有收获,才会在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付出的价值。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故事  我不是一个喜欢去挖掘孩子优点的好老师,我总是容易看到孩子的不好面。显然,四年的带班生活,让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很大一部分是课堂、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让我深深地明白了这一点,这也是作为一个年轻班主任的不足,更是需要去修炼和深造的。  1 唐
期刊
摘 要所谓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读者就会手不释卷;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亲近。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与其他大学生有许多不同。高职生文化程度偏低,自我约束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差,依赖性较强,要想让他们对班主任心服口服,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感受到班主任阳光般的温暖与爱抚,他们的心灵才会象花朵盛开,完成知识的吸收和道德的完善过程。  【关键
期刊
摘 要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专业技能训练越来越被重视,以致国家提出“武有技能大赛,文有文明风采”的口号。在金融会计等财经类专业中,点钞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专业技术课,在机械化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点钞机充斥着各个角落,以致于手工点钞这项传统的基本技能常常被人忽视。职业学校中,很多财经类学校毕业的学生,手工点钞水平较低,达不到作为财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本文就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
期刊
摘 要纵观中国古代,朱元璋可以说是历代统治者当中惩治腐败力度最大的一位皇帝。朱元璋在建立一个崭新的朝代时,面临着政治腐败,政权不稳等诸多的问题。由此,他“重典治吏”,采用“严刑峻法”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减少了官员腐败所带来的动荡,稳定了明王朝的统治。而这对于我们今天社会来说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朱元璋;重典;严刑;治理  朱元璋作为一位从社会最底层起家,经过起义造反而逐步获得皇位的皇帝,深知百
期刊
摘 要《合并法案》实现了英国吞并爱尔兰的目标,但对爱尔兰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当今的北爱尔兰问题形成的肇端。  【关键词】合并法案;爱尔兰;政治影响;经济影响  1 合并的经济影响  合并所带来经济影响更为复杂。事实证明,这是一件令人感到失望的事情。爱尔兰被吸收进自由贸易区,但是,由于爱尔兰的经济不发达,它不可避免地处于竞争劣势。1815年后农业普遍衰退,再加上英国快速增长的工业经济,使
期刊
摘 要《呼啸山庄》被称做“斯芬克斯”之谜,直到今天,仍然吸引着不同的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解读。本文尝试从流散批评视角解读《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勃朗特隐藏的民族情结。  【关键词】流散族裔批评;民族情结;《呼啸山庄》  民族情结指的是作家有意或无意地在自己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意识。民族意识主要体现在人们对于自己属于某一民族共同体的意识,这种意识是本族人民的一种本能,是源自血脉的天然的意识和感情
期刊
摘 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新写实主义小说呈现给世人一种延续与思索。文学评论界将池莉誉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那么,池莉与“新写实”邂逅浸透出怎样的生活气息?透过写实的文字,我们又可以感知怎样的生活内涵?带着疑问,对此类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期待更进一步走入女作家的内心世界,纯粹地去感受她独特的文学人生。  【关键词】池莉;新写实;生活;婚姻  对于文学,池莉有这样明确的表述:“文学从根本上来说应
期刊
摘 要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是一部描述生命真谛的作品,它让我们领悟到苦难的客观存在性,明白活着的无目的性,看到了生命的坚强和韧性,懂得主人公福贵生命所能承受之重,即使面对亲人的惨死,生活的贫困,隐忍的独活,依然坚持生命至上的真理。  【关键词】苦难;存在主义;活着  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绝对称得上是一篇文学经典,作者用倾听者的身份向我们娓娓道来主人公福贵人生的巨大转变,由败光家产的浪子,到真挚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