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路,都是一条心理成长、成熟之路,有的孩子心理阳光、开朗大方,对学习、生活充满了乐趣,勇于面对困难;有的孩子厌学、考试焦虑甚至自伤自残;有的孩子对周围的人们充满怨恨,甚至与父母成了“敌人”。怎样才能为孩子心灵的困惑找到答案?怎样才能让关切的父母和老师与敏感的孩子达成心灵的共鸣?怎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积极向上心理的孩子?《短程心理咨询与督导实录:亲子教育篇》一书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该书作者、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精神系的华人心理学专家张道龙,现任美国芝加哥一所医院的精神系行为健康部主管医师,同时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精神系临床助理教授,也是极少数获得美国ABPN证书(美国精神、神经学院文凭),并从事心理咨询的华人精神科医生。他从事临床丁作20多年,咨询案例达1.8万个,其中约1/3为家庭亲子教育类。自2004年起,他应邀为国内心理咨询疑难案例进行督导,本书案例即来自这部分实践。
对中美教育理念差异的认识和多年心理咨询实践使作者深刻认识到,儿童、青少年时期需要的不仅仅是基于书本知识的应试教育,更需要接于入文情怀、因势利导的心理咨询。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心理的成熟,而不是是把他们当作一个容器,往里边灌输知识,教育远远不止这些、而家长和老师,天然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和心理咨询师,学习、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及技能就显得非常重要。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心理素质好与差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因素——没有良好心理素养的人,他的生活和工作就没有幸福的“基础”。
做孩子的心理咨询师应从何处入手?张道龙提出智慧父母、智慧教师需要遵循的“八大黄金法则”。
法则一:借助“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独具个性,不能用一个固定的公式套用所有孩子的心理教育,必须实事求是,因材施教。
法则二:孩子的早期问题并不等于天然缺陷,不能以负面的认识反复强调。
法则三: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会对孩子的人际关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孩子在与陌生人、同学和老师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与自己的关系模式和相处方式。孩子在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中成长,就能够为孩子的人际关系和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法则四: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心理咨询师”。今日之教育,更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家长的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其基础就是善于倾听、善于理解。倾听孩子讲述自己的问题,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孩子的错误,从一味纠正孩子过去的错误转向关注孩子未来的成长。那么,父母与孩子无论是彼此沟通还是改正错误,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法则五:改变命令式,给予孩子建设性的建议。这是家长和老师最需要关注的。
法则六:危机也是教育的良机。此时,老师、家长如果能够把握危机,与孩子共同设计解决方案,孩子的记忆会更深,改变的动力会更强。
法则七:理解和接纳孩子在改变过程中的情绪反应——不要认为心理改变会一蹴而就,能够一劳永逸。孩子在改变一个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时,也会有反复,老师、家长需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戒断性情绪反应,给予孩子支持和力量。
法则八:明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重点培养目标。
睿智的咨询师不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是拥有火眼金睛的问题发现者和解决策略的引导者。如果你读完案例只是感到精彩却抓不住要点,那么每个案例后的点评会为你提炼了咨询的思路与关键点,让你可以据此反思与学习。父母与孩子,本具有天然的亲密关系,亲子沟通本应是最有爰的交流,再加上智慧与幽默,成长路上的问题,自可轻松应对。
该书作者、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精神系的华人心理学专家张道龙,现任美国芝加哥一所医院的精神系行为健康部主管医师,同时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精神系临床助理教授,也是极少数获得美国ABPN证书(美国精神、神经学院文凭),并从事心理咨询的华人精神科医生。他从事临床丁作20多年,咨询案例达1.8万个,其中约1/3为家庭亲子教育类。自2004年起,他应邀为国内心理咨询疑难案例进行督导,本书案例即来自这部分实践。
对中美教育理念差异的认识和多年心理咨询实践使作者深刻认识到,儿童、青少年时期需要的不仅仅是基于书本知识的应试教育,更需要接于入文情怀、因势利导的心理咨询。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心理的成熟,而不是是把他们当作一个容器,往里边灌输知识,教育远远不止这些、而家长和老师,天然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和心理咨询师,学习、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及技能就显得非常重要。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心理素质好与差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因素——没有良好心理素养的人,他的生活和工作就没有幸福的“基础”。
做孩子的心理咨询师应从何处入手?张道龙提出智慧父母、智慧教师需要遵循的“八大黄金法则”。
法则一:借助“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独具个性,不能用一个固定的公式套用所有孩子的心理教育,必须实事求是,因材施教。
法则二:孩子的早期问题并不等于天然缺陷,不能以负面的认识反复强调。
法则三: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会对孩子的人际关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孩子在与陌生人、同学和老师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与自己的关系模式和相处方式。孩子在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中成长,就能够为孩子的人际关系和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法则四: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心理咨询师”。今日之教育,更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家长的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其基础就是善于倾听、善于理解。倾听孩子讲述自己的问题,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孩子的错误,从一味纠正孩子过去的错误转向关注孩子未来的成长。那么,父母与孩子无论是彼此沟通还是改正错误,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法则五:改变命令式,给予孩子建设性的建议。这是家长和老师最需要关注的。
法则六:危机也是教育的良机。此时,老师、家长如果能够把握危机,与孩子共同设计解决方案,孩子的记忆会更深,改变的动力会更强。
法则七:理解和接纳孩子在改变过程中的情绪反应——不要认为心理改变会一蹴而就,能够一劳永逸。孩子在改变一个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时,也会有反复,老师、家长需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戒断性情绪反应,给予孩子支持和力量。
法则八:明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重点培养目标。
睿智的咨询师不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是拥有火眼金睛的问题发现者和解决策略的引导者。如果你读完案例只是感到精彩却抓不住要点,那么每个案例后的点评会为你提炼了咨询的思路与关键点,让你可以据此反思与学习。父母与孩子,本具有天然的亲密关系,亲子沟通本应是最有爰的交流,再加上智慧与幽默,成长路上的问题,自可轻松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