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城市建设呈现出生态化发展的趋势,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绿化,是建设和谐美好城市的重要体现,其在未来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将显著提高。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也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居民的关注。本文对园林绿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园林绿化 城市景观 之间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绿化应遵循的原则
1、 整体优先原则
在整个社会生态中,都有各自要遵守的定律,城市中园林绿化也不例外,这样可以有利于植物的合理配置,增添美感。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各种历史文化景观,这样才能保证物种的多样性,城市和自然才能和谐发展,当置身在城市建设中更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充分研究和借鉴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在科学合理的基礎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更具人性化和亲近感。
2、 生态优先原则
园林绿化首先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在选择植被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一个地方的植被来美化另一个地方的环境为目的,要做到同等、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也应该尽量多地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创造出稳定地植物群落。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合理配置植物,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3、文化原则
在植物配置中坚持文化原则,可以使城市园林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使不断演变起伏的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在城市园林中得到体现。在城市园林中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形成具有特色地城市园林景观。
4、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按照生态学原理,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特l生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植物种和谐共存,群落稳定发展,达到调节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关系,在城市中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园林绿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1、 美化市容
城市景观涵盖很多的要素,绿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构成要素。很多指标的不一样的形态和优美的外在,使得生活氛围中的空间性有着很大的变动。植被的各种形态,不一样的树木形状,树冠的不一样等,可以使得城市建筑的单调模式中融入一些灵活的要素,此时城市的总体样貌更加的生动,更为多样化。由于时节在不断的改变,此时各种植被可以展示出非常显著的季相颜色的差异性,像是各种枫树在秋天的时候就会变为红色。到了冬天的时候,像是忍冬等都会有满树的果实,其生成一种非常优美独特的景致。
2、提供很好的城市景观
园林绿化能够为城市的景观增添生态美,绿化为城市净化了空气,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环境。在一尘不变的过程中往往使人乏味,感觉没有新意,所以在园林绿化中同样需要变化的存在。变化增加了趣味性,使绿化的基调得以控制。通过园林中形态、质感和色彩的不断变化,避免了千篇一律,给游人提供更多的景色。在城市景观中,园林绿化渗透优美的城市景观中,这样就使城市的广场、街道、名胜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3、园林绿化对环境的改善
1)调节温度
绿地可以有效地调节温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当今,城市中各种生产活动和市民生活所散发的大量热源提高了城市的温度。研究表明,市区气温通常比有大量植被覆盖的郊区气温高2~5 ℃,出现“城市热岛”效应。而园林绿化能够有效地调节气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植被利用叶面来蒸发水分,不但可以降低自身的温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周围的空气湿度。因此,夏季绿地附近的气温比没有植被覆盖的地区低3~5 ℃,植被覆盖区内的建筑物气温可降低10 ℃左右。因此,园林绿化好的地方让人感到空气清新,夏季可为人们提供一个防暑纳凉、消暑降温的美好环境。到了寒冷的冬季,有大量植被覆盖的公园、庭院地区,受到树木降低风速、阻挡冷空气侵入的影响,这些地区可比没有大量植被覆盖的区域温度高1~2 ℃。
2)调节湿度
园林植被是空气湿度的“调节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把大量的水分从地下释放到空气中,可以明显地提高空气中的湿度。据调查,有森林覆盖区域的空气湿度比城市地区可高30%左右。树木永不停息的蒸腾作用,能使周围水汽大量增加,空气变得湿润,因而城市绿化区域内的空气湿度比没有绿化的区域高10%~20%,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清新的生活、生产气候环境。
3)减弱城市噪音
现代城市中分布着大量工厂,存在着很多建筑工地,在工厂生产和工地施工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噪音;此外,大量的汽车、人类的生活也会产生大量的噪音。这些噪音,不但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而且对人们的健康也造成极大的损害,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导致出现各种不良的精神反应,如精神不振、极度疲劳、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不良症状。而树木等植被利用其茂密的树冠和枝干,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隔离噪音。研究表明,在没有植被覆盖的嘈杂的街道上,噪音强度比很好地覆盖了树木的街道的噪音强度高5倍以上。在沿街建筑与街道之间,修建一个宽5~7 m的树林带,能够明显减轻车辆发出的噪音。测定表明,在一个结构合理的9 m宽周围,噪音实际可以有效降低11~13 dB,而35 m宽的绿带能够让噪音降低25~29 dB。因此,园林绿化是减弱噪音的“消声器”,可以减弱和避免噪音对居民的干扰。
三、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引入科学性的分析
国家一直强调各方面要遵循科学性的发展,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植被的选择和引入是一个科学的工程,并要附带实验分析等等。植被的引入对城市生物环境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对城市以及城市周边区域的生物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引入必须慎之又慎,要以严谨的态度、科学分析为基础,以地域气候与环境为依据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
四、造林树种选择和配置应考虑的因素
1树种的适应性
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应考虑满足的基本要求适用于种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选择的种类和配置,它应该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是否适合,不要作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规划和思路。在一般情况下,当地乡土树种经过长期自然选择,适应性强,其本身也有一个更高的整体价值。因此,在大多数造林工程实践中,应首选当地乡土树种。只要各种乡土树种,充分发挥优势和潜力,科学配置,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并形成地方特色。当然,用于园林绿化美化或其他特殊性质造林项目,引进外来物种不应该被排除在外,但它应该是引进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气候和场地条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慎重的选择,要看它能否生存取决于它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协调环境
一般来说,人工造林是被人为调整生物种群和生态环境的工程措施。因此,在选择品种和配置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调整各种生态因素,尤其是树木和环境,树木之间的兼容性和协调性;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最大化,但也应该是种避免和减少不当选择或配置不合理的负面效应。在树种的选择和配置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做到兴利除弊,实现与环境的协调与互补。
3布局的艺术性
这不仅限于园林绿化,也不能简单地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而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生物工程造林,从一个大园林的角度提升到这个更高层次的艺术和文化规划,从美学角度的造林和造景一起结合。国内外许多知名景区如香山红叶,日本樱花,九寨沟风光,等等,一些人有意或无意地创造出来的森林景观。因此不应該被看作是一个单纯的植树造林“打造绿色”的行为,更应在布局上以荒山为纸,以不同的树种为素材,运用其形态美、自然美、色彩美及群体美等各种原素,配置与当地景观通过学配置,从而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森林景观;提供了多种经济,生态产品,生态文化衍生产品的基础上,努力创建一个独立的生态文化产品。因此,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不仅做有知识的科学家,也应该做有素质的艺术家,这样才能满足现代林业发展形势的需要。
4持续发展
从自然再生的树木,森林演替,并充分考虑到发展前景,努力实现青山常,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来看。一种常见的树种,一些自然再生能力强,一些弱。这是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没被重视的,规划和设计时只专注于目前的一个生产周期,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的发展和演替,不加考虑。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之初,应该仔细考虑计划好一代甚至许多代的发展前景,站在相同的功能和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天然再生能力强的品种,力争达到前人种植,几代盈利。这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经营的多效性
任何营林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好处,无论是经济,生态,社会,或多个综合效益。造林树种的选择是基础,也是造林规划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合理与否,关系到造林的成败和质量,也关乎造林的综合效益。对周期较长、又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多种生态产品的林业生产来说显得尤为关键。关于造林树种选择,许多教科书中多侧重于从生物学角度来论述,较少顾及经济及艺术等方面。而在生产实践中,多数经营者或出于成本或其它原因,往往没有统筹兼顾,使其营造林的内在质量和综合效益不高,甚至造成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浪费。 结束语: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城市建设呈现出生态化发展的趋势,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绿化,是建设和谐美好城市的重要体现,其在未来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将显著提高。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也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居民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严玲璋,陶康华.城市绿化生态学问题的思考(上)[J].上海建设科技,1999(5):24-25.
[2] 李洪远.对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园林,2000,16(6):19-22.
[3] 李锋,王如松.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J].中国城市林业,2004,2(5):4-8.
关键词: 园林绿化 城市景观 之间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绿化应遵循的原则
1、 整体优先原则
在整个社会生态中,都有各自要遵守的定律,城市中园林绿化也不例外,这样可以有利于植物的合理配置,增添美感。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各种历史文化景观,这样才能保证物种的多样性,城市和自然才能和谐发展,当置身在城市建设中更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充分研究和借鉴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在科学合理的基礎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更具人性化和亲近感。
2、 生态优先原则
园林绿化首先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在选择植被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一个地方的植被来美化另一个地方的环境为目的,要做到同等、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也应该尽量多地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创造出稳定地植物群落。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合理配置植物,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3、文化原则
在植物配置中坚持文化原则,可以使城市园林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使不断演变起伏的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在城市园林中得到体现。在城市园林中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形成具有特色地城市园林景观。
4、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按照生态学原理,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特l生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植物种和谐共存,群落稳定发展,达到调节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关系,在城市中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园林绿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1、 美化市容
城市景观涵盖很多的要素,绿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构成要素。很多指标的不一样的形态和优美的外在,使得生活氛围中的空间性有着很大的变动。植被的各种形态,不一样的树木形状,树冠的不一样等,可以使得城市建筑的单调模式中融入一些灵活的要素,此时城市的总体样貌更加的生动,更为多样化。由于时节在不断的改变,此时各种植被可以展示出非常显著的季相颜色的差异性,像是各种枫树在秋天的时候就会变为红色。到了冬天的时候,像是忍冬等都会有满树的果实,其生成一种非常优美独特的景致。
2、提供很好的城市景观
园林绿化能够为城市的景观增添生态美,绿化为城市净化了空气,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环境。在一尘不变的过程中往往使人乏味,感觉没有新意,所以在园林绿化中同样需要变化的存在。变化增加了趣味性,使绿化的基调得以控制。通过园林中形态、质感和色彩的不断变化,避免了千篇一律,给游人提供更多的景色。在城市景观中,园林绿化渗透优美的城市景观中,这样就使城市的广场、街道、名胜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3、园林绿化对环境的改善
1)调节温度
绿地可以有效地调节温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当今,城市中各种生产活动和市民生活所散发的大量热源提高了城市的温度。研究表明,市区气温通常比有大量植被覆盖的郊区气温高2~5 ℃,出现“城市热岛”效应。而园林绿化能够有效地调节气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植被利用叶面来蒸发水分,不但可以降低自身的温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周围的空气湿度。因此,夏季绿地附近的气温比没有植被覆盖的地区低3~5 ℃,植被覆盖区内的建筑物气温可降低10 ℃左右。因此,园林绿化好的地方让人感到空气清新,夏季可为人们提供一个防暑纳凉、消暑降温的美好环境。到了寒冷的冬季,有大量植被覆盖的公园、庭院地区,受到树木降低风速、阻挡冷空气侵入的影响,这些地区可比没有大量植被覆盖的区域温度高1~2 ℃。
2)调节湿度
园林植被是空气湿度的“调节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把大量的水分从地下释放到空气中,可以明显地提高空气中的湿度。据调查,有森林覆盖区域的空气湿度比城市地区可高30%左右。树木永不停息的蒸腾作用,能使周围水汽大量增加,空气变得湿润,因而城市绿化区域内的空气湿度比没有绿化的区域高10%~20%,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清新的生活、生产气候环境。
3)减弱城市噪音
现代城市中分布着大量工厂,存在着很多建筑工地,在工厂生产和工地施工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噪音;此外,大量的汽车、人类的生活也会产生大量的噪音。这些噪音,不但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而且对人们的健康也造成极大的损害,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导致出现各种不良的精神反应,如精神不振、极度疲劳、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不良症状。而树木等植被利用其茂密的树冠和枝干,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隔离噪音。研究表明,在没有植被覆盖的嘈杂的街道上,噪音强度比很好地覆盖了树木的街道的噪音强度高5倍以上。在沿街建筑与街道之间,修建一个宽5~7 m的树林带,能够明显减轻车辆发出的噪音。测定表明,在一个结构合理的9 m宽周围,噪音实际可以有效降低11~13 dB,而35 m宽的绿带能够让噪音降低25~29 dB。因此,园林绿化是减弱噪音的“消声器”,可以减弱和避免噪音对居民的干扰。
三、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引入科学性的分析
国家一直强调各方面要遵循科学性的发展,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植被的选择和引入是一个科学的工程,并要附带实验分析等等。植被的引入对城市生物环境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对城市以及城市周边区域的生物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引入必须慎之又慎,要以严谨的态度、科学分析为基础,以地域气候与环境为依据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
四、造林树种选择和配置应考虑的因素
1树种的适应性
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应考虑满足的基本要求适用于种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选择的种类和配置,它应该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是否适合,不要作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规划和思路。在一般情况下,当地乡土树种经过长期自然选择,适应性强,其本身也有一个更高的整体价值。因此,在大多数造林工程实践中,应首选当地乡土树种。只要各种乡土树种,充分发挥优势和潜力,科学配置,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并形成地方特色。当然,用于园林绿化美化或其他特殊性质造林项目,引进外来物种不应该被排除在外,但它应该是引进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气候和场地条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慎重的选择,要看它能否生存取决于它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协调环境
一般来说,人工造林是被人为调整生物种群和生态环境的工程措施。因此,在选择品种和配置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调整各种生态因素,尤其是树木和环境,树木之间的兼容性和协调性;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最大化,但也应该是种避免和减少不当选择或配置不合理的负面效应。在树种的选择和配置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做到兴利除弊,实现与环境的协调与互补。
3布局的艺术性
这不仅限于园林绿化,也不能简单地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而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生物工程造林,从一个大园林的角度提升到这个更高层次的艺术和文化规划,从美学角度的造林和造景一起结合。国内外许多知名景区如香山红叶,日本樱花,九寨沟风光,等等,一些人有意或无意地创造出来的森林景观。因此不应該被看作是一个单纯的植树造林“打造绿色”的行为,更应在布局上以荒山为纸,以不同的树种为素材,运用其形态美、自然美、色彩美及群体美等各种原素,配置与当地景观通过学配置,从而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森林景观;提供了多种经济,生态产品,生态文化衍生产品的基础上,努力创建一个独立的生态文化产品。因此,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不仅做有知识的科学家,也应该做有素质的艺术家,这样才能满足现代林业发展形势的需要。
4持续发展
从自然再生的树木,森林演替,并充分考虑到发展前景,努力实现青山常,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来看。一种常见的树种,一些自然再生能力强,一些弱。这是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没被重视的,规划和设计时只专注于目前的一个生产周期,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的发展和演替,不加考虑。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之初,应该仔细考虑计划好一代甚至许多代的发展前景,站在相同的功能和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天然再生能力强的品种,力争达到前人种植,几代盈利。这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经营的多效性
任何营林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好处,无论是经济,生态,社会,或多个综合效益。造林树种的选择是基础,也是造林规划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合理与否,关系到造林的成败和质量,也关乎造林的综合效益。对周期较长、又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多种生态产品的林业生产来说显得尤为关键。关于造林树种选择,许多教科书中多侧重于从生物学角度来论述,较少顾及经济及艺术等方面。而在生产实践中,多数经营者或出于成本或其它原因,往往没有统筹兼顾,使其营造林的内在质量和综合效益不高,甚至造成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浪费。 结束语: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城市建设呈现出生态化发展的趋势,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绿化,是建设和谐美好城市的重要体现,其在未来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将显著提高。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也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居民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严玲璋,陶康华.城市绿化生态学问题的思考(上)[J].上海建设科技,1999(5):24-25.
[2] 李洪远.对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园林,2000,16(6):19-22.
[3] 李锋,王如松.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J].中国城市林业,2004,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