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深化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实践的角度谈谈笔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粗浅认识。
一、认识:何谓“整合”
何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同的学者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对此持不同的观点。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以“双主”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综观上述观点,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两种观点:一类是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这里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即所谓“大整合论”。一类则是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即所谓“小整合论”。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特别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二、路径:何以“整合”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华罗庚曾经说过,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脱离实际。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不仅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而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由传承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转变。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制作成视频上传到班级博客,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完成新知的学习,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这样,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安排学习的进度,学习的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通过网络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困难所在,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提醒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更契合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求。学生和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这种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使他们的学习具有传统学习无法比拟的优点。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时,可让学生运用电子书包的拍摄功能,四人一组拍摄,从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通过教师机终端,教师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学生个体的答题情况,也可以获得班级整体答题情况,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同时,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
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合,让个性化、自主性及交互式的学习变成可能。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时,教材只是向学生提供了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直观图。而对于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教材没有给出直观图,只是提供结论性语句“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然后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的思维只限于课本的提示,没有通过操作或电脑直观演示而获得经验。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运行速度快及转换方便快捷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128份、512份等,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同时,通过旋转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圆柱侧面积的一半为底面),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近似长方体和圆柱体之间的联系。这样,既沟通了体积计算公式间的联系,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在操作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题。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我们必须革新传统的单一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整合观出发,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高层次的融合,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责编 黄春香)
一、认识:何谓“整合”
何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同的学者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对此持不同的观点。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以“双主”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综观上述观点,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两种观点:一类是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这里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即所谓“大整合论”。一类则是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即所谓“小整合论”。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特别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二、路径:何以“整合”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华罗庚曾经说过,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脱离实际。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不仅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而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由传承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转变。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制作成视频上传到班级博客,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完成新知的学习,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这样,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安排学习的进度,学习的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通过网络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困难所在,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提醒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更契合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求。学生和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这种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使他们的学习具有传统学习无法比拟的优点。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时,可让学生运用电子书包的拍摄功能,四人一组拍摄,从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通过教师机终端,教师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学生个体的答题情况,也可以获得班级整体答题情况,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同时,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
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合,让个性化、自主性及交互式的学习变成可能。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时,教材只是向学生提供了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直观图。而对于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教材没有给出直观图,只是提供结论性语句“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然后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的思维只限于课本的提示,没有通过操作或电脑直观演示而获得经验。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运行速度快及转换方便快捷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128份、512份等,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同时,通过旋转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圆柱侧面积的一半为底面),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近似长方体和圆柱体之间的联系。这样,既沟通了体积计算公式间的联系,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在操作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题。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我们必须革新传统的单一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整合观出发,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高层次的融合,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