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研究

来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i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相关意义.方法 招募西藏那曲地区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含量高于210 g/L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2人,对照组(170 g/L<HB<210 g/L)42人,采集粪便、血液等样本.从中选取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9人,对照组16人粪便样本提取DNA,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肠道菌群整体结构改变不明显,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粪便菌群出现厚壁菌门中梭状芽胞杆菌BB60属、纺锤链杆菌属、厌氧棒杆菌属、霍氏真杆菌,变形菌门中假单胞菌属,拟杆菌门中副拟杆菌属丰度的显著增高.这些菌属改变经KEGG预测分析显示与代谢紊乱相关.斯皮尔曼分析显示多种菌群改变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比容正相关.结论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肠道菌群出现紊乱,菌群变化与代谢紊乱和红细胞增多相关.
其他文献
选取了新疆、韩国和青海三个不同产地的和田玉样品,同时选取了三种仿真和田玉样品,在0.1~2.5 THz频段进行太赫兹光谱数据采集.不同地区和田玉在太赫兹频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吸收峰,并且每个样品在相对高频和低频的吸收量不同,随频率的增加,样品在相对低频处的折射率呈增加趋势,在高频处呈缓慢下降趋势,不同样品的变化趋势不同.仿真样品与和田玉在0.1~2.5 THz波段的吸收系数、折射率、相对介电常数相差很大.实验结果初步表明,用太赫兹波段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来鉴别和田玉及仿真品是可行的,能够区分不同地区和田玉及仿真
药效是药物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药物能否发挥治疗作用、保护人体生命健康的关键,在医药研究与应用领域一直是受关注的焦点.从药物来源及性质来看,现代药物主要可以划分为天然药物、生物药物和化学药物,其中由无机物或有机物合成的化学药物,其化学结构不仅对药物的功效有着明显的影响,还关系到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而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化学药物》(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2版)一书由芦金荣、周萍编著,该书立足于化学、医药专业的教学需求,以指导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基础知识为目标,重点阐述了化学药物的现状、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