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月又到展览的黄金季节,“中国国际五金展-《科隆国际五金展强力推动》”如期而至。该展会是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本地号召力与科隆公司办展经验完美结合的成功体现。展会作为亚洲最大的五金和家装展会已经得到行业内的一致认可。
在备受关注的中国国际五金展上,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科隆公司的两位高管。
《进出口经理人》:请介绍一下本届“中国国际五金展-《科隆国际五金展强力推动》”展会的特点?
埃尔古:从产品方面说,这次园艺展区面积扩大,包括园艺装饰、园艺工具、园艺设备和园艺机械等。有很多中国的园艺厂商加入。其它展品比上一届也有很大的发展。
通过展会这个交流平台,许多第一次参展的亚洲厂商也能够见到国际买家。通过展会接触,他们会对买家的层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对我们也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影响,希望他们下一次能够参加科隆的展会,并认识更多的国际买家。
我们认为上海的展会与科隆五金展有很多互补优势,是一个双向的合作关系。比如现在欧洲的厂商到中国来,吸引中国的买家;将来中国的厂商同样可以到欧洲去吸引那里的买家。
《进出口经理人》:本届展会首次由德国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和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等共同主办,是什么吸引了科隆公司的目光?
德瑞:展览是双方50%与50%的合作,并且是长期合作。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市场非常大。这个展览吸引了整个中国所有最重要的企业来参加。他们在这个展会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这些企业也会去科隆参加“科隆国际五金博览会/应用天地”。
另一方面,这个展览会已经成为全球三大五金贸易盛会之一。它吸引了众多国外买家来参观,对于非中国的展商,参加这个展览也可以扩大他们的市场。
《进出口经理人》:自从“科隆国际五金博览会/应用天地”展改成两年一届后,科隆展览公司又创办了亚太采购交易会APS,2005年首届APS取得了成功。但毕竟这是第一届展会,明年该展会有哪些新的举措,在采购商邀请方面有什么新的特点?
德瑞:比起05年的展览,明年的展肯定会更大,很多中国展商在上届的展会上取得了收获,也增强了他们对这个展的信心,他们会再参加07年的展会。07年APS的特点之一,是我们有更多的展品类别,比如增加了家电类别、还有礼品、工具等都会增加。我们预计展览面积将增加60%,达到2万平方米。原来是一层,明年将增加到2层。
《进出口经理人》:今年五金展国外展商的展览面积和数量都有所增长,这些国外展商更关注哪些领域?
德瑞:这届展览吸引了很多重要的国外展商来参展,例如在汽车行业,有一个展商是给大众公司制造工具的,现在中国市场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高质量的国外展商参加这个展会,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同时,观众中也有很多是来自国外的买家。
《进出口经理人》:请您预测一下本届展会的成交量?
德瑞:这个事情很难预测,因为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成交量会非常大,在几千万美元的级别之上。
《进出口经理人》:知识产权问题在五金展上尤为突出,中国政府正在改善这方面的问题,包括科隆展览公司在内,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你们是否感到了这方面积极的变化?
德瑞:随着中国制造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自身也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不需要去抄习别人的设计。加上政府等的工作,企业更严格地遵守知识产权方面的规定。就展览会而言,这几年在展会上出现知识产权的问题越来越少了。
对于知识产权问题,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在科隆展会上,中国展团专门聘用了律师,解决展会上遇到的问题。
《进出口经理人》:中国五金行业进入国际市场有哪些优势?哪些存在的劣势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埃尔古:首先价格确实是中国产品一个很大的优势。随着市场对产品价值期望的提高,中国的产品想进入欧洲市场,除了价格之外,必须在质量上有更大的发展,更多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欧洲市场,包括德國市场,已经高度发展,没有更多的空间留给新进的企业,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光是在五金行业,在其它的行业也是一样。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通常会采取购买中型企业的方式,中国企业比较关注产品线,但我觉得,他们还应该关注销售网络和渠道。
《进出口经理人》:RoSH、Weee和EUP等指令的发布,对中国出口企业形成了挑战,请问目前这些指令在德国执行的情况如何?
埃尔古:这些规定已经开始实施,而且以后会越来越严格。将来的关注点会特别地放在产品的安全性以及产品的能量消耗上,因此我给中国企业的建议是,想进入欧洲市场首先要在这两个领域满足要求。
《进出口经理人》:相对欧洲,中国的展会市场还是初步发育,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对在中国开展业务有何计划?在业务拓展中,科隆展览公司是如何考虑本土化问题的?
德瑞:这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隆展览公司在中国举办展会始于2003年,在亚洲其它地区我们还没有举办过用科隆命名的展览会。今年我们的收入已经达到了约2500万欧元,对于这个成绩,我们还是满意的。科隆展览公司将保持一个高速发展的战略,而且我们相信,我们会把中国的业务发展得更好。当然我们也希望在亚洲其它地方拓展市场,但中国仍将是我们的发展重点。如果有新展在亚洲推广的话,肯定首选在中国。同时我们将尽我们的所能,将中国这个刚刚发育起来的市场培育得更加成熟。
对于本土化的问题,不光是我们,包括其它成功的企业,都相当关注。作为会展公司,我们不可能把一个德国举办的展会,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或者是其它地方,必须要适应当地的文化标准和需要。我们非常注重这一点,每次展会都会有当地的合作伙伴。在中国,我们与中国的很多机构和组织合作。比如我们在广州的展会就跟CFT合作,而在上海我们和中国贸促会和上海贸促会合作,包括这次五金展是我们跟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合作,我们在泰国的展会主要是跟泰国政府合作的。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把主办者的名字加到报纸和广告里,实质上我们能够从合作者那里获得非常积极的帮助。因此,科隆公司高度重视本土化,并且已经做到本土化,这也是在当地能够成功的唯一方法。
《进出口经理人》:科隆展览公司是怎样看待中国展会市场的?
埃尔古:根据每年展商和参观者的统计,我们发现,每年参观人数都会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参观者,显示出中国出口需求很大。现在,我们也会为我们的德国客户提供进入亚洲市场的机会,通过这样双向的交流,一方面我们能够让中国的客户进入欧洲市场,另一方面,又让欧洲的客户离中国的市场越来越近,这就是为什么公司把大量的展会集中到中国来举行,把中国作为亚洲发展的第一个重要平台。
在备受关注的中国国际五金展上,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科隆公司的两位高管。
《进出口经理人》:请介绍一下本届“中国国际五金展-《科隆国际五金展强力推动》”展会的特点?
埃尔古:从产品方面说,这次园艺展区面积扩大,包括园艺装饰、园艺工具、园艺设备和园艺机械等。有很多中国的园艺厂商加入。其它展品比上一届也有很大的发展。
通过展会这个交流平台,许多第一次参展的亚洲厂商也能够见到国际买家。通过展会接触,他们会对买家的层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对我们也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影响,希望他们下一次能够参加科隆的展会,并认识更多的国际买家。
我们认为上海的展会与科隆五金展有很多互补优势,是一个双向的合作关系。比如现在欧洲的厂商到中国来,吸引中国的买家;将来中国的厂商同样可以到欧洲去吸引那里的买家。
《进出口经理人》:本届展会首次由德国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和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等共同主办,是什么吸引了科隆公司的目光?
德瑞:展览是双方50%与50%的合作,并且是长期合作。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市场非常大。这个展览吸引了整个中国所有最重要的企业来参加。他们在这个展会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这些企业也会去科隆参加“科隆国际五金博览会/应用天地”。
另一方面,这个展览会已经成为全球三大五金贸易盛会之一。它吸引了众多国外买家来参观,对于非中国的展商,参加这个展览也可以扩大他们的市场。
《进出口经理人》:自从“科隆国际五金博览会/应用天地”展改成两年一届后,科隆展览公司又创办了亚太采购交易会APS,2005年首届APS取得了成功。但毕竟这是第一届展会,明年该展会有哪些新的举措,在采购商邀请方面有什么新的特点?
德瑞:比起05年的展览,明年的展肯定会更大,很多中国展商在上届的展会上取得了收获,也增强了他们对这个展的信心,他们会再参加07年的展会。07年APS的特点之一,是我们有更多的展品类别,比如增加了家电类别、还有礼品、工具等都会增加。我们预计展览面积将增加60%,达到2万平方米。原来是一层,明年将增加到2层。
《进出口经理人》:今年五金展国外展商的展览面积和数量都有所增长,这些国外展商更关注哪些领域?
德瑞:这届展览吸引了很多重要的国外展商来参展,例如在汽车行业,有一个展商是给大众公司制造工具的,现在中国市场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高质量的国外展商参加这个展会,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同时,观众中也有很多是来自国外的买家。
《进出口经理人》:请您预测一下本届展会的成交量?
德瑞:这个事情很难预测,因为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成交量会非常大,在几千万美元的级别之上。
《进出口经理人》:知识产权问题在五金展上尤为突出,中国政府正在改善这方面的问题,包括科隆展览公司在内,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你们是否感到了这方面积极的变化?
德瑞:随着中国制造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自身也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不需要去抄习别人的设计。加上政府等的工作,企业更严格地遵守知识产权方面的规定。就展览会而言,这几年在展会上出现知识产权的问题越来越少了。
对于知识产权问题,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在科隆展会上,中国展团专门聘用了律师,解决展会上遇到的问题。
《进出口经理人》:中国五金行业进入国际市场有哪些优势?哪些存在的劣势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埃尔古:首先价格确实是中国产品一个很大的优势。随着市场对产品价值期望的提高,中国的产品想进入欧洲市场,除了价格之外,必须在质量上有更大的发展,更多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欧洲市场,包括德國市场,已经高度发展,没有更多的空间留给新进的企业,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光是在五金行业,在其它的行业也是一样。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通常会采取购买中型企业的方式,中国企业比较关注产品线,但我觉得,他们还应该关注销售网络和渠道。
《进出口经理人》:RoSH、Weee和EUP等指令的发布,对中国出口企业形成了挑战,请问目前这些指令在德国执行的情况如何?
埃尔古:这些规定已经开始实施,而且以后会越来越严格。将来的关注点会特别地放在产品的安全性以及产品的能量消耗上,因此我给中国企业的建议是,想进入欧洲市场首先要在这两个领域满足要求。
《进出口经理人》:相对欧洲,中国的展会市场还是初步发育,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对在中国开展业务有何计划?在业务拓展中,科隆展览公司是如何考虑本土化问题的?
德瑞:这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隆展览公司在中国举办展会始于2003年,在亚洲其它地区我们还没有举办过用科隆命名的展览会。今年我们的收入已经达到了约2500万欧元,对于这个成绩,我们还是满意的。科隆展览公司将保持一个高速发展的战略,而且我们相信,我们会把中国的业务发展得更好。当然我们也希望在亚洲其它地方拓展市场,但中国仍将是我们的发展重点。如果有新展在亚洲推广的话,肯定首选在中国。同时我们将尽我们的所能,将中国这个刚刚发育起来的市场培育得更加成熟。
对于本土化的问题,不光是我们,包括其它成功的企业,都相当关注。作为会展公司,我们不可能把一个德国举办的展会,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或者是其它地方,必须要适应当地的文化标准和需要。我们非常注重这一点,每次展会都会有当地的合作伙伴。在中国,我们与中国的很多机构和组织合作。比如我们在广州的展会就跟CFT合作,而在上海我们和中国贸促会和上海贸促会合作,包括这次五金展是我们跟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合作,我们在泰国的展会主要是跟泰国政府合作的。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把主办者的名字加到报纸和广告里,实质上我们能够从合作者那里获得非常积极的帮助。因此,科隆公司高度重视本土化,并且已经做到本土化,这也是在当地能够成功的唯一方法。
《进出口经理人》:科隆展览公司是怎样看待中国展会市场的?
埃尔古:根据每年展商和参观者的统计,我们发现,每年参观人数都会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参观者,显示出中国出口需求很大。现在,我们也会为我们的德国客户提供进入亚洲市场的机会,通过这样双向的交流,一方面我们能够让中国的客户进入欧洲市场,另一方面,又让欧洲的客户离中国的市场越来越近,这就是为什么公司把大量的展会集中到中国来举行,把中国作为亚洲发展的第一个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