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主流意识形态偏离、思想道德修养缺失、贪图享受理念高涨的现象。究其原因,与多元文化的摩擦、育人理念的僵化、个人素质的不齐密切相关。因此,高校必须通过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氛围;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能力,增强育人实效来改变这一现状,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
1.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面临的挑战
1.1主流意识形态的偏离
新时代,互联网蓬勃发展并融入生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非主流意识形态充斥其中,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施加影响,耦合思潮侵蚀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认同,致使其出现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倾向。娱乐与意识形态的结合使互联网不再是单纯放松身心的场所,逐渐成为一种蕴含价值指向的表达方式,西方国家借助娱乐外衣肆意传播其主流价值观念,网络媒体也成为帮凶,内容逐渐向娱乐化方向转变,导致学生忽视具有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反而崇拜娱乐明星,偏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
1.2思想道德修养的缺失
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指出:“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其道德品行至关重要,但近年来,一些网络媒体、微博微信平台为了制造噱头、吸引流量无所不为,恶搞经典颠覆基本道德标准,肆意散布诱导性、失真性的信息,“戏说”历史,“戏说”英雄,对其任意戏谑、调侃,传递错误的道德理念,将道德伦理肆意践踏,污染网络环境,使得学生道德信仰坍塌,失去敬仰之心。
1.3贪图享受的理念高涨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大公无私、爱国如家等优秀品质遭受严重地冲击,学生思想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今,快手、抖音等网络直播平台出现并快速流行,加上影像技术、图片修改技术以及商家和网络水军的推波助澜,网红以极快的速度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过在网上恶搞、哗众取宠谋取利益,世俗而奢华的成功刺激着广大青年学生,导致贪图享受的思想迅速传播开来,使其发愤图强的精神日益淡薄,对这一轻松、享受式的行为肆意追捧,并将之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
2.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歪曲的缘由
2.1多元文化的摩擦
新时代,技术水平呈跨越式增长,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走进生活、学习当中,信息海量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使得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多元文化的冲突是学生思想扭曲的重要成因。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文化作为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各种有悖于我国主流文化的思想观念通过网络急速蔓延,意图挑战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部分学生的认知,导致其出现文化信仰迷茫、文化理念缺失的状况,对自身文化认同的情感流失,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挑战。
2.2育人理念的僵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主流价值为内容的课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高等院校,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兴趣不高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与教师的育人理念有着密切关联。大多数教师的媒介素养不高,习惯于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灌输,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数据技术高度融合,而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时空限制,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造成教师教与学生相脱节,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的缺失也导致互联网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为学生转变思想平增阻力。
2.3个人素质的迥异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关乎个人知识及素养,“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之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成就一番事业。但近年来扩招的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虽然整体教育水平因此而有所改善,但也使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意识,极易受到西方各种糖衣炮弹的侵袭,存在学习动机不纯的情况,将重心放在讨好老师、投机取巧之中,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显,学生思想行为的转变仍颇具挑战。
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转变的路径
3.1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氛围
网络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和便捷的活动舞台,也带来了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困境,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认知错位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高校必须依托大数据技术建构全新的监督机制和监管体系,完成对校园网络信息的清洗及筛选,剔除各种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营造符合主流价值取向的校园舆论环境。另一方面,高校须改变以往单一评价模式,以科学严谨的测评方法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认知、情感变化等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将之与评优评先挂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形成人人争先的育人环境。
3.2转变育人理念,加强师生互动
“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增加师生情感、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校应充分利用数据技术打造网络互动平台,加强师生沟通交流,打破师生时间和空间上的隔离状态,做到实时学习互动,提升教育实效。与此同时,强化监督管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教师的教学信息,对其教育过程、教育效果进行实时分析,并将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薪酬挂钩,提高其对育人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承擔起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
3.3提升教学能力,增强育人实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要和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相适应,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一方面,高校应精心制定培训方案,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促使其适应数据化时代背景,主动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努力掌握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完成高效率教学。另一方面,实践是学习探索的重要一环。“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高校应构建实践内化的平台,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培育时代新人的根本保证,关乎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更好应对盘根错节网络环境带来的挑战,推动立德树人这一神圣使命的完成,高校必须瞄准未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为目标,正确引导其思想行为,打造对党忠诚、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3.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简介:王向阳(1996-),男,河南商水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
1.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面临的挑战
1.1主流意识形态的偏离
新时代,互联网蓬勃发展并融入生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非主流意识形态充斥其中,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施加影响,耦合思潮侵蚀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认同,致使其出现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倾向。娱乐与意识形态的结合使互联网不再是单纯放松身心的场所,逐渐成为一种蕴含价值指向的表达方式,西方国家借助娱乐外衣肆意传播其主流价值观念,网络媒体也成为帮凶,内容逐渐向娱乐化方向转变,导致学生忽视具有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反而崇拜娱乐明星,偏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
1.2思想道德修养的缺失
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指出:“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其道德品行至关重要,但近年来,一些网络媒体、微博微信平台为了制造噱头、吸引流量无所不为,恶搞经典颠覆基本道德标准,肆意散布诱导性、失真性的信息,“戏说”历史,“戏说”英雄,对其任意戏谑、调侃,传递错误的道德理念,将道德伦理肆意践踏,污染网络环境,使得学生道德信仰坍塌,失去敬仰之心。
1.3贪图享受的理念高涨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大公无私、爱国如家等优秀品质遭受严重地冲击,学生思想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今,快手、抖音等网络直播平台出现并快速流行,加上影像技术、图片修改技术以及商家和网络水军的推波助澜,网红以极快的速度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过在网上恶搞、哗众取宠谋取利益,世俗而奢华的成功刺激着广大青年学生,导致贪图享受的思想迅速传播开来,使其发愤图强的精神日益淡薄,对这一轻松、享受式的行为肆意追捧,并将之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
2.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歪曲的缘由
2.1多元文化的摩擦
新时代,技术水平呈跨越式增长,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走进生活、学习当中,信息海量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使得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多元文化的冲突是学生思想扭曲的重要成因。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文化作为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各种有悖于我国主流文化的思想观念通过网络急速蔓延,意图挑战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部分学生的认知,导致其出现文化信仰迷茫、文化理念缺失的状况,对自身文化认同的情感流失,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挑战。
2.2育人理念的僵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主流价值为内容的课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高等院校,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兴趣不高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与教师的育人理念有着密切关联。大多数教师的媒介素养不高,习惯于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灌输,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数据技术高度融合,而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时空限制,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造成教师教与学生相脱节,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的缺失也导致互联网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为学生转变思想平增阻力。
2.3个人素质的迥异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关乎个人知识及素养,“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之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成就一番事业。但近年来扩招的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虽然整体教育水平因此而有所改善,但也使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意识,极易受到西方各种糖衣炮弹的侵袭,存在学习动机不纯的情况,将重心放在讨好老师、投机取巧之中,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显,学生思想行为的转变仍颇具挑战。
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转变的路径
3.1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氛围
网络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和便捷的活动舞台,也带来了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困境,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认知错位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高校必须依托大数据技术建构全新的监督机制和监管体系,完成对校园网络信息的清洗及筛选,剔除各种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营造符合主流价值取向的校园舆论环境。另一方面,高校须改变以往单一评价模式,以科学严谨的测评方法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认知、情感变化等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将之与评优评先挂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形成人人争先的育人环境。
3.2转变育人理念,加强师生互动
“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增加师生情感、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校应充分利用数据技术打造网络互动平台,加强师生沟通交流,打破师生时间和空间上的隔离状态,做到实时学习互动,提升教育实效。与此同时,强化监督管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教师的教学信息,对其教育过程、教育效果进行实时分析,并将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薪酬挂钩,提高其对育人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承擔起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
3.3提升教学能力,增强育人实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要和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相适应,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一方面,高校应精心制定培训方案,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促使其适应数据化时代背景,主动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努力掌握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完成高效率教学。另一方面,实践是学习探索的重要一环。“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高校应构建实践内化的平台,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培育时代新人的根本保证,关乎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更好应对盘根错节网络环境带来的挑战,推动立德树人这一神圣使命的完成,高校必须瞄准未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为目标,正确引导其思想行为,打造对党忠诚、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3.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简介:王向阳(1996-),男,河南商水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