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和美国农业部副部长沃泰奇共同发起的“中美养殖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交流会”于2011年5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原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先生主持开幕式,中美双方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环保部等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致辞。会议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物质能源领域的政策管理、产业指导、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等领域展开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进入21世纪,化石资源迅速消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世界能源产业发展将面向清洁化、低碳化,而随着全球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畜牧业废弃物在给环境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清洁能源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能源生态处的郝先荣调研员向中外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沼气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她指出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染也日益严重。目前,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情况为:化学需氧量1268.26万吨,总氮102.48万吨,总磷16.04万吨,铜2397.23吨,锌4756.94吨。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按照“分散的粪便分散处理,因地制宜,宜小则小,宜大则大”的原则及有关农村沼气发展的政策法规,中国开展了户用沼气工程、小型沼气工程、中型沼气工程和大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并探索形成了适宜中国不同地区的沼气建设推广模式。目前全国农村沼气建设成效显著,全国沼气用户逾4000万,沼气工程7.27万处,其中:大型沼气工程4631处(单体装置容积300m3以上),中型沼气工程2.28万处(单体装置容积50~300m3),小型沼气工程4.53万处(单体装置容积20~50m3),原料除以畜禽粪便为主,还有农作物秸秆与蔬菜废弃物等。上述设施年节能能力相当于2400多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5000多万吨,减少COD排放76万吨。
郝先荣强调,随着管理推广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农村沼气标准的逐步完成,资金投入的显著增加和国际合作的广泛开展,中国沼气工程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此也对中国农村沼气技术推广与新技术开发、建设速度与管理服务、地区平衡发展、国家政策与资金配套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按照“巩固成果、优化结构,建管并重、强化服务,综合利用、提高水平”的思路,按照“因地制宜 业主自愿 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优化布局 集中连片 保证质量 注重效益 科技创新 强化服务”的建设原则,以增加沼气用户为目标,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创新机制,重点建设户用沼气、小型沼气、大中型沼气、沼气服务与科技支撑体系,试点开展沼气高值利用,推进农村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国际交流,充分开发利用中国丰富的农业废弃物、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大力发展沼气等生物质能源、新能源产业,推进节能减排。
会议期间,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秦世平副研究员、环境保护部的孔源博士、美国西部乳业联合会环境署的Paul Martin主任分别从政策研究的角度介绍了中美两国在沼气产业未来发展、中美两国在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方面所做的应对措施。
“生物质原料的年产出量为11.71亿吨标煤,49.2%来自有机废弃物,缓解中国能源困境的基本途径就是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而以动物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能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大学石元春院士从战略家的角度就中国生物质能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生动详实的报告,并同与会代表分享他的新作《决胜生物质》。石院士介绍国家最近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其中新能源的10个鼓励发展项目中5项是生物质能源,5项中2项是沼气。“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将有一个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大型沼气开发工程和成型燃料对中小锅炉的燃煤替代工程。近年发展较快的是产业沼气,已有多处沼气发电上网,利用高浓度有机废水经净化压缩的车用生物燃气也已上市运行。”他呼吁我国政府调整能源结构和政策,大力扶持生物质产业发展;更多的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科技界同仁,走与民营中小企业相结合的道路;全社会行动起来,推动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实现从碳氢化合物的“烃经济”到碳水化合物的“糖经济”的战略转型,进而进入“能源农业”这一崭新的时代。
Kyoung Ro博士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的环境工程师。他从生物化学和热化学转化技术人手,介绍了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前景。该技术可将动物粪便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和其他高价值产品,而通过热化学技术转化得到的固体产品一生物碳,可提高土壤的质量,螯合碳,提供营养物质,还可作为活性炭的来源,进而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目前已使用这些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同样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廖伟教授、伊利诺伊大学的张源辉教授,带来了新型环保型的动物废弃物利用综合体系研究成果。廖伟教授开发的系统包括厌氧发酵、藻类培养和生产生物燃气三个部分。厌氧发酵过程将会对农业废弃物中的纤维质进行预处理已备用做生物精炼的原料。厌氧发酵后的流体物用于培养藻类从而进一步减少臭气和多余养分对环境的污染。最终生物质燃气的生产过程将利用厌氧发酵对纤维质处理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和藻类生物质而产生的乙醇,整个过程显著增强了厌氧发酵预处理纤维素转变成糖的效率,提高了液态厌氧发酵产物中藻类生长的效率,过程的整合是一条有效解决废弃物资源化的可持续途径。张源辉教授介绍了自己利用生物垃圾和藻类生产生物原油的研究探索。他认为生物垃圾和藻类是唯一有可能最终取代石油的丰富资源。E2-Energy首先将动物、人和食品垃圾的有机固体通过热液化处理转化为生物原油,然后在热液化的废水中种植快速生长的藻类,并从大气中俘获二氧化碳,最后藻类生物质作为唯一的原料或作为一个添加物被返回热液化过程中,用以转化成额外的生物原油。目前这种使用热化学技术将含油低而产量高的微藻高效转化成原有的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藻类柴油的思路和技术,为大规模生物油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百年百项成果之一的厌氧分步固体发酵系统(APS发酵器)的研发者张瑞红教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该技术结合批量和连续生物生产工艺于单一的生物系统,将各种有机残余物转化成生物燃料和其他有价值的产品,实现了高效、稳定地生产氢气和沼气。目前这个新的APS发酵器技术已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成功示范,并被两个公司商业化,成为了大学创新、技术转让和公共教育的典范,被各种新闻媒体和杂志广泛报道。
其他来自中美两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精英也就养殖场的废水管理、畜禽场粪便的循环利用、新型厌氧发酵技术、生物甲烷技术等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会议代表参观了会议承办单位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延庆的合力清源沼气发电示范工程,该工程将200多万只蛋鸡的每年近8万吨鸡粪变成了1400万度绿色电力和500户村民用来蒸炸烤煮的清洁燃气。
主办单位农业部国际合作司谢建民副司长、韦正林处长以及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的代表等还同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一致认为通过各种高新技术,完全可以将养殖场产生的动物废弃物成功转变为生物燃气、生物能源和生物制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生物质能源,成为解决环保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会议将对有效促成两国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政策立法,技术转移和商业合作,以及共同为两国节能减排、促进生物质能源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化石资源迅速消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世界能源产业发展将面向清洁化、低碳化,而随着全球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畜牧业废弃物在给环境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清洁能源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能源生态处的郝先荣调研员向中外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沼气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她指出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染也日益严重。目前,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情况为:化学需氧量1268.26万吨,总氮102.48万吨,总磷16.04万吨,铜2397.23吨,锌4756.94吨。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按照“分散的粪便分散处理,因地制宜,宜小则小,宜大则大”的原则及有关农村沼气发展的政策法规,中国开展了户用沼气工程、小型沼气工程、中型沼气工程和大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并探索形成了适宜中国不同地区的沼气建设推广模式。目前全国农村沼气建设成效显著,全国沼气用户逾4000万,沼气工程7.27万处,其中:大型沼气工程4631处(单体装置容积300m3以上),中型沼气工程2.28万处(单体装置容积50~300m3),小型沼气工程4.53万处(单体装置容积20~50m3),原料除以畜禽粪便为主,还有农作物秸秆与蔬菜废弃物等。上述设施年节能能力相当于2400多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5000多万吨,减少COD排放76万吨。
郝先荣强调,随着管理推广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农村沼气标准的逐步完成,资金投入的显著增加和国际合作的广泛开展,中国沼气工程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此也对中国农村沼气技术推广与新技术开发、建设速度与管理服务、地区平衡发展、国家政策与资金配套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按照“巩固成果、优化结构,建管并重、强化服务,综合利用、提高水平”的思路,按照“因地制宜 业主自愿 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优化布局 集中连片 保证质量 注重效益 科技创新 强化服务”的建设原则,以增加沼气用户为目标,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创新机制,重点建设户用沼气、小型沼气、大中型沼气、沼气服务与科技支撑体系,试点开展沼气高值利用,推进农村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国际交流,充分开发利用中国丰富的农业废弃物、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大力发展沼气等生物质能源、新能源产业,推进节能减排。
会议期间,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秦世平副研究员、环境保护部的孔源博士、美国西部乳业联合会环境署的Paul Martin主任分别从政策研究的角度介绍了中美两国在沼气产业未来发展、中美两国在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方面所做的应对措施。
“生物质原料的年产出量为11.71亿吨标煤,49.2%来自有机废弃物,缓解中国能源困境的基本途径就是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而以动物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能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大学石元春院士从战略家的角度就中国生物质能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生动详实的报告,并同与会代表分享他的新作《决胜生物质》。石院士介绍国家最近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其中新能源的10个鼓励发展项目中5项是生物质能源,5项中2项是沼气。“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将有一个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大型沼气开发工程和成型燃料对中小锅炉的燃煤替代工程。近年发展较快的是产业沼气,已有多处沼气发电上网,利用高浓度有机废水经净化压缩的车用生物燃气也已上市运行。”他呼吁我国政府调整能源结构和政策,大力扶持生物质产业发展;更多的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科技界同仁,走与民营中小企业相结合的道路;全社会行动起来,推动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实现从碳氢化合物的“烃经济”到碳水化合物的“糖经济”的战略转型,进而进入“能源农业”这一崭新的时代。
Kyoung Ro博士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的环境工程师。他从生物化学和热化学转化技术人手,介绍了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前景。该技术可将动物粪便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和其他高价值产品,而通过热化学技术转化得到的固体产品一生物碳,可提高土壤的质量,螯合碳,提供营养物质,还可作为活性炭的来源,进而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目前已使用这些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同样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廖伟教授、伊利诺伊大学的张源辉教授,带来了新型环保型的动物废弃物利用综合体系研究成果。廖伟教授开发的系统包括厌氧发酵、藻类培养和生产生物燃气三个部分。厌氧发酵过程将会对农业废弃物中的纤维质进行预处理已备用做生物精炼的原料。厌氧发酵后的流体物用于培养藻类从而进一步减少臭气和多余养分对环境的污染。最终生物质燃气的生产过程将利用厌氧发酵对纤维质处理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和藻类生物质而产生的乙醇,整个过程显著增强了厌氧发酵预处理纤维素转变成糖的效率,提高了液态厌氧发酵产物中藻类生长的效率,过程的整合是一条有效解决废弃物资源化的可持续途径。张源辉教授介绍了自己利用生物垃圾和藻类生产生物原油的研究探索。他认为生物垃圾和藻类是唯一有可能最终取代石油的丰富资源。E2-Energy首先将动物、人和食品垃圾的有机固体通过热液化处理转化为生物原油,然后在热液化的废水中种植快速生长的藻类,并从大气中俘获二氧化碳,最后藻类生物质作为唯一的原料或作为一个添加物被返回热液化过程中,用以转化成额外的生物原油。目前这种使用热化学技术将含油低而产量高的微藻高效转化成原有的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藻类柴油的思路和技术,为大规模生物油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百年百项成果之一的厌氧分步固体发酵系统(APS发酵器)的研发者张瑞红教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该技术结合批量和连续生物生产工艺于单一的生物系统,将各种有机残余物转化成生物燃料和其他有价值的产品,实现了高效、稳定地生产氢气和沼气。目前这个新的APS发酵器技术已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成功示范,并被两个公司商业化,成为了大学创新、技术转让和公共教育的典范,被各种新闻媒体和杂志广泛报道。
其他来自中美两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精英也就养殖场的废水管理、畜禽场粪便的循环利用、新型厌氧发酵技术、生物甲烷技术等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会议代表参观了会议承办单位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延庆的合力清源沼气发电示范工程,该工程将200多万只蛋鸡的每年近8万吨鸡粪变成了1400万度绿色电力和500户村民用来蒸炸烤煮的清洁燃气。
主办单位农业部国际合作司谢建民副司长、韦正林处长以及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的代表等还同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一致认为通过各种高新技术,完全可以将养殖场产生的动物废弃物成功转变为生物燃气、生物能源和生物制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生物质能源,成为解决环保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会议将对有效促成两国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政策立法,技术转移和商业合作,以及共同为两国节能减排、促进生物质能源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