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乃语文中的重头戏。如何进行高中作文教学,许多同仁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和思考。但“学生作文烦,教师批改难,反馈周期长,提高效率慢”等老大难问题,依旧未能得到根本解决。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立体式”作文教学,以求学生能有所受益。
一、构建“立体式”作文训练体系
迄今为止,应该说还没有一套完整独立的中学作文教材。现行的高中作文教材也仅是作为语文课本的写作部分,分散在各册之中。而许多教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亦随心所欲,根本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重难点。有的甚至高一就练习话题作文,如此纯粹应试性的训练只能扼杀学生原有的写作天分,只能让其在写作路上愈走愈窄。再则,国家统一编写的写作教材,虽说是遵循了学生写作心理规律,但如此完整系统的写作体系,在中学六年实践应用中,往往会因各地区教育教学差异及学生变动,而出现参差不齐的“写作断层”。如有的学生在初中写作基础尚未扎实,甚至连起码的描写都不会,而到了高中又依旧按照原有的写作体系进行训练,其结果是这部分学生谈“文”色变,更不要说激发他们写作兴趣了。因此,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可以通过建立“立体式”作文训练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作文教学。
1、重建训练序列,厚实写作基础。教师应具体研究学生写作基础,新的教学起点应定位于班级中等写作群体现有的写作水平上,然后将作文教学重新编排调整为“1-3-2”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科学系统地进行序列性训练,从而递进性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即第一学期作为初高中的过度期,主要就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基本写作素养进行厚实强化,同时建立学生写作“两极”档案(总结每个学生原有的写作基础与存在不足,将其分类为“上-中-下”三等,其中“中”等水平者为本班主体写作群体);第二至第四学期这三个学期教师就本班主体写作群体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针对性专项训练,当然,训练形式可多元化。(如写自传、新闻、广告词、导游词、解说词、小小说、填歌词、读书札记、产品说明书、科技小论文、改编课本剧、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等);最后两个学期主要针对高考作文强化提高(包括创新性的谋篇布局,个性化的语言运用,个性化的审题立意等)。
2、“随笔——活动”方式,拓展作文空间。作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文的话题就是生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情感,永远是写作的原动力。新课标亦指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也要求我们在写作训练的实践中,积极拓展学生作文的空间。因此,笔者在常规写作教学之余,经常组织学生节假日接触社会,亲近自然,练情景作文,做社会调查;要求学生至少两人订阅一份报刊,每周写读书笔记,定期举行文学笔会,并择优编成校园文学期刊;特别是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积极鼓励他们投稿,如参加“语文报杯”、“新世纪杯”等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等。如此,通过“随笔性、活动式”作文教学,积极为学生创造能够展示个性、推销自我的途径与平台,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养分,让他们在收获成功中体验作文的喜悦。
二、构建“立体式”作文课堂教学体系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行文、轻过程,每次作文只是“知识——命题——行文”的简单循环,既没有行文前对学生写作情感的激发,又割断了学生反复修改习作的再创造机会,如此作文课堂教学,只能是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哪能谈得上写作能力的提高?鉴于此,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五位一体”式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1)“听——听学生解说文题”(5分钟)当锁定一个作文专项训练,教师都要求学生提前一周完成诸如观察、阅读、积累等系列准备活动,课堂上组织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写作构想。五分钟虽微不足道,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疑间接地扩大了其他学生的生活领域。
(2)“说——说教师指导意见”(5分钟)在进行作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也将搜集相关资料,最好是自己写“下水作文”,在整合学生及自己的写作构想之后,阐述教师的指导意见。应该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但这种指导不是“禁锢”而是“火把”,且方式灵活,如结合课文教学的指导,针对个性问题的个别指导,面对共性问题的共同指导等,形式多样,穿插使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写——写自己初稿设想”(20分钟)“作文开头难。”其实难就难在写作主题的定位及思路的理顺上,当完成了行文前的写作准备之后,即刻要求学生取舍整合,快速作文。既可以是整体内容的概览,也可以是写作提纲的综述。
(4)“评——评他人习作灵感”(15分钟)在完成初稿构想之后,要求学生交流讨论,推荐有创新意识的习作并当堂朗读,如若其未写完,也可以将自己接下来的写作思路说之。师生之间相互评议比较,取长补短,激发灵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取一举两得之功效。
(5)“练——练趁热打铁之作”(一节课时间)这是最后环节,学生在完成上述准备后,应该说既激发了创作欲望,又拓展了思维空间,更主要的是作者有了自己的写作心理构想与草稿习作,剩下的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生成,加工完善。
可以说“听——说——写——评——练”“五位一体”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感官,消除了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因而符合写作心理规律,在实践过程中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它还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三、构建“立体式”作文评改反馈体系
“作文难改”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心声。目前,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全批全改”方式,但这种方式因批改负担过重而造成反馈周期长。而且是教师“以一对百”,易造成教师审美疲劳,批语多用套话,不能多角度地指出作文中的优缺点,也不可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学校作业检查,则用“阅”或“分数”代替点评。如此批阅对作文教学则毫无用处。长此以往,作文将成为师生之“鸡肋”,食之无昧,弃之不可!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能师生互动、以生为主的“立体式”作文评改反馈体系:
步骤1:小组交互评。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组成文学小组。每次作文完成之后,改变以往“教师第一读者”的习惯,而是先同组交互评阅,小组内可以自由交换意见,也可以集体讨论或个别交流,但都要求写下评语,且由组长汇总。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发现得失,弥补不足。同时,写作者因为知道习作要与同伴看,就会激发自己写作的自尊心;评阅者因为看的是同伴文章,就会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感受,在感受中启发。
步骤2:教师指导评。小组交互评议后还需交与教师点评把关,否则难以落实。但此时上交的作文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文了,应该说它是由原文本及“点评”再创造生成的“反馈文”。通过此“文”,教师既可以就学生原作及“点评”进行评判指导,又可总结本次作文共同优点,分析共性的不足。另外,教师应按A—B—C等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文进行客观分类评价,这样既可呵护学生的个性表达,又使学生明确了自身不足,从而追求了规范与创新的统一。
步骤3:自我反思评。作文批阅发下后,还务必要求学生重读点评过的习作,写自我反思后记。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作文评改反馈最终还要回归落实到作者本身。此时作者再次阅读修改自己的文章,就等于重新进行一次再创造。因为有针对性评价的对照,学生每次可纠止自己一点错误,每次都可在反馈中前进一步。如此作文反馈,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写作新起点。
其实,“立体式”作文教学并非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否定而标新立异,也不等同于当前流行的所谓开放式作文。它是反思传统作文教学基础上的扬长避短,其整合的是一动态系统,强调的是一有机体系。它只有在实践应用中才能得到更好地完善。
单位:浙江温州二中国际部
一、构建“立体式”作文训练体系
迄今为止,应该说还没有一套完整独立的中学作文教材。现行的高中作文教材也仅是作为语文课本的写作部分,分散在各册之中。而许多教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亦随心所欲,根本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重难点。有的甚至高一就练习话题作文,如此纯粹应试性的训练只能扼杀学生原有的写作天分,只能让其在写作路上愈走愈窄。再则,国家统一编写的写作教材,虽说是遵循了学生写作心理规律,但如此完整系统的写作体系,在中学六年实践应用中,往往会因各地区教育教学差异及学生变动,而出现参差不齐的“写作断层”。如有的学生在初中写作基础尚未扎实,甚至连起码的描写都不会,而到了高中又依旧按照原有的写作体系进行训练,其结果是这部分学生谈“文”色变,更不要说激发他们写作兴趣了。因此,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可以通过建立“立体式”作文训练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作文教学。
1、重建训练序列,厚实写作基础。教师应具体研究学生写作基础,新的教学起点应定位于班级中等写作群体现有的写作水平上,然后将作文教学重新编排调整为“1-3-2”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科学系统地进行序列性训练,从而递进性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即第一学期作为初高中的过度期,主要就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基本写作素养进行厚实强化,同时建立学生写作“两极”档案(总结每个学生原有的写作基础与存在不足,将其分类为“上-中-下”三等,其中“中”等水平者为本班主体写作群体);第二至第四学期这三个学期教师就本班主体写作群体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针对性专项训练,当然,训练形式可多元化。(如写自传、新闻、广告词、导游词、解说词、小小说、填歌词、读书札记、产品说明书、科技小论文、改编课本剧、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等);最后两个学期主要针对高考作文强化提高(包括创新性的谋篇布局,个性化的语言运用,个性化的审题立意等)。
2、“随笔——活动”方式,拓展作文空间。作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文的话题就是生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情感,永远是写作的原动力。新课标亦指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也要求我们在写作训练的实践中,积极拓展学生作文的空间。因此,笔者在常规写作教学之余,经常组织学生节假日接触社会,亲近自然,练情景作文,做社会调查;要求学生至少两人订阅一份报刊,每周写读书笔记,定期举行文学笔会,并择优编成校园文学期刊;特别是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积极鼓励他们投稿,如参加“语文报杯”、“新世纪杯”等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等。如此,通过“随笔性、活动式”作文教学,积极为学生创造能够展示个性、推销自我的途径与平台,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养分,让他们在收获成功中体验作文的喜悦。
二、构建“立体式”作文课堂教学体系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行文、轻过程,每次作文只是“知识——命题——行文”的简单循环,既没有行文前对学生写作情感的激发,又割断了学生反复修改习作的再创造机会,如此作文课堂教学,只能是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哪能谈得上写作能力的提高?鉴于此,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五位一体”式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1)“听——听学生解说文题”(5分钟)当锁定一个作文专项训练,教师都要求学生提前一周完成诸如观察、阅读、积累等系列准备活动,课堂上组织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写作构想。五分钟虽微不足道,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疑间接地扩大了其他学生的生活领域。
(2)“说——说教师指导意见”(5分钟)在进行作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也将搜集相关资料,最好是自己写“下水作文”,在整合学生及自己的写作构想之后,阐述教师的指导意见。应该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但这种指导不是“禁锢”而是“火把”,且方式灵活,如结合课文教学的指导,针对个性问题的个别指导,面对共性问题的共同指导等,形式多样,穿插使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写——写自己初稿设想”(20分钟)“作文开头难。”其实难就难在写作主题的定位及思路的理顺上,当完成了行文前的写作准备之后,即刻要求学生取舍整合,快速作文。既可以是整体内容的概览,也可以是写作提纲的综述。
(4)“评——评他人习作灵感”(15分钟)在完成初稿构想之后,要求学生交流讨论,推荐有创新意识的习作并当堂朗读,如若其未写完,也可以将自己接下来的写作思路说之。师生之间相互评议比较,取长补短,激发灵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取一举两得之功效。
(5)“练——练趁热打铁之作”(一节课时间)这是最后环节,学生在完成上述准备后,应该说既激发了创作欲望,又拓展了思维空间,更主要的是作者有了自己的写作心理构想与草稿习作,剩下的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生成,加工完善。
可以说“听——说——写——评——练”“五位一体”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感官,消除了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因而符合写作心理规律,在实践过程中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它还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三、构建“立体式”作文评改反馈体系
“作文难改”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心声。目前,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全批全改”方式,但这种方式因批改负担过重而造成反馈周期长。而且是教师“以一对百”,易造成教师审美疲劳,批语多用套话,不能多角度地指出作文中的优缺点,也不可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学校作业检查,则用“阅”或“分数”代替点评。如此批阅对作文教学则毫无用处。长此以往,作文将成为师生之“鸡肋”,食之无昧,弃之不可!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能师生互动、以生为主的“立体式”作文评改反馈体系:
步骤1:小组交互评。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组成文学小组。每次作文完成之后,改变以往“教师第一读者”的习惯,而是先同组交互评阅,小组内可以自由交换意见,也可以集体讨论或个别交流,但都要求写下评语,且由组长汇总。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发现得失,弥补不足。同时,写作者因为知道习作要与同伴看,就会激发自己写作的自尊心;评阅者因为看的是同伴文章,就会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感受,在感受中启发。
步骤2:教师指导评。小组交互评议后还需交与教师点评把关,否则难以落实。但此时上交的作文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文了,应该说它是由原文本及“点评”再创造生成的“反馈文”。通过此“文”,教师既可以就学生原作及“点评”进行评判指导,又可总结本次作文共同优点,分析共性的不足。另外,教师应按A—B—C等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文进行客观分类评价,这样既可呵护学生的个性表达,又使学生明确了自身不足,从而追求了规范与创新的统一。
步骤3:自我反思评。作文批阅发下后,还务必要求学生重读点评过的习作,写自我反思后记。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作文评改反馈最终还要回归落实到作者本身。此时作者再次阅读修改自己的文章,就等于重新进行一次再创造。因为有针对性评价的对照,学生每次可纠止自己一点错误,每次都可在反馈中前进一步。如此作文反馈,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写作新起点。
其实,“立体式”作文教学并非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否定而标新立异,也不等同于当前流行的所谓开放式作文。它是反思传统作文教学基础上的扬长避短,其整合的是一动态系统,强调的是一有机体系。它只有在实践应用中才能得到更好地完善。
单位:浙江温州二中国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