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改革给中学物理“讨论式”教学法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讨论式”教学法,合理设计课堂讨论式,通过提问促进课堂上的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讨论式”教学法成为师生共同发现、理解和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物理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 问题意识
研究表明,教师通过课堂讨论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讨论的功能,重视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功能
“讨论式”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困境,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且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概括而言,具有以下教学功能:
(一)促进课堂上的思想交流
课堂上必须保证师生之间有充分的互动和交流,而课堂讨论是实现课堂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设定的讨论问题可以使学生“畅所欲言”,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这不仅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思维状态和真实想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二)发展学生高水平的思维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重视的是对知识的回忆、复述和简单应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产生,思维过程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取头脑中的相关信息,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在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整合和推论,来分析和解决当前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二、“讨论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是课堂讨论的基础,是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关键,而且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要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梯度,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问题。
(一)确定问题的层次
教师可以把问题设计得非常具体、琐碎,使学生容易获得标准答案;也可以把问题设计得使学生调动起自己的经验、意志和创造力,通过或发现、或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形成答案。也就是说,不同的问题所引起的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培养学生能力上的作用也不同。
低水平的问题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再认和简单应用,高水平的问题则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低水平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高水平的问题有利于摆脱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课堂提问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师的提问要注意先易后难,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二)将“讨论”置入教学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物理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直接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而且实验能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同时参与,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暂时联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师把问题置于实验情景中,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探究知识和高效地解决问题。
(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大信息传输的容量,提高信息的可信度,而且还能把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的结构和运动模拟出来。例如,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分子结构以及一些化学反应过程、化学实验现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动态模拟出来。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呈现问题,使抽象枯燥的问题变得具体、鲜活,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可以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
教师包揽提问,学生讨论答问,而很少有让学生自己提问的。长期以来,这一模式被认为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其实这一过程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应体现在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发问并展开讨论。人类认识的发展表明: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具有意义。因此,在“讨论式”教学法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由提出问题的学生来指定其他学生甚至老师回答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提问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而深入的讨论。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关键词]物理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 问题意识
研究表明,教师通过课堂讨论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讨论的功能,重视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功能
“讨论式”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困境,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且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概括而言,具有以下教学功能:
(一)促进课堂上的思想交流
课堂上必须保证师生之间有充分的互动和交流,而课堂讨论是实现课堂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设定的讨论问题可以使学生“畅所欲言”,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这不仅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思维状态和真实想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二)发展学生高水平的思维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重视的是对知识的回忆、复述和简单应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产生,思维过程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取头脑中的相关信息,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在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整合和推论,来分析和解决当前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二、“讨论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是课堂讨论的基础,是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关键,而且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要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梯度,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问题。
(一)确定问题的层次
教师可以把问题设计得非常具体、琐碎,使学生容易获得标准答案;也可以把问题设计得使学生调动起自己的经验、意志和创造力,通过或发现、或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形成答案。也就是说,不同的问题所引起的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培养学生能力上的作用也不同。
低水平的问题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再认和简单应用,高水平的问题则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低水平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高水平的问题有利于摆脱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课堂提问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师的提问要注意先易后难,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二)将“讨论”置入教学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物理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直接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而且实验能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同时参与,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暂时联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师把问题置于实验情景中,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探究知识和高效地解决问题。
(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大信息传输的容量,提高信息的可信度,而且还能把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的结构和运动模拟出来。例如,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分子结构以及一些化学反应过程、化学实验现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动态模拟出来。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呈现问题,使抽象枯燥的问题变得具体、鲜活,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可以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
教师包揽提问,学生讨论答问,而很少有让学生自己提问的。长期以来,这一模式被认为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其实这一过程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应体现在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发问并展开讨论。人类认识的发展表明: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具有意义。因此,在“讨论式”教学法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由提出问题的学生来指定其他学生甚至老师回答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提问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而深入的讨论。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