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最初始于初中、高中阶段,目前部分地区在小学中进行了新课改,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素养。区别于过去,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数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灵活的数学思维,还需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以便于更快更好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进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本文以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作为研究对象,试探讨实践操作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实践操作;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重要作用
G623.5
小学生的年龄仅有6~12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其思维依然停留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虽然有部分学生具备了抽象思维,但是大部分人仍处于前者向后者的过渡阶段,在课堂上为其安排实践操作活动,可以丰富其知识储备、推动其思维向着抽象思维更快地发展、为未来的中等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需要培养出科学的思维和强大的实践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更应该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做合一,若要实现“教得好”、“做得好”这两项目标,就必须要“做得好”。小学生处于知识形成的重要阶段,无论是知识的记忆还是知识的理解,都需要建立直观的操作之上,日常的教学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精心设计并合理安排实践操作活动,教师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引领,使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获得更多的感悟。通过亲身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将知识根深蒂固地储藏中脑海中,在面对习题时再从脑海中翻出相应的知识点,用其进行解题。
以梯形的学习为例,此图形要求上下底必须平行且上底长度必须小于下长度,如片面强调这一特性,小学生通常无法深刻记忆,其具象思维的思维特点也使其难以理解这一特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两对长度相等的小棒,令其进行任意拼接,学生将会发现最终拼接出的图形只会是“矩形”,随后教师再次发放长度不等的4个小棒,学生拼接后发现,平行的上下底长度不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深刻认识到梯形的重要特性。
(二)实践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源,学生只有对一些生活情境或事物感兴趣,才会积极去学习与其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数学作为一种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许多知识点与解题技能均与生活密切相关,若能使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联系,必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进行数学的学习。而实践操作活动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投身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
以“乘法”的学习为例,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计数,其数学知识尚无法应付较大数目的计算,可为其传授“九九乘法表”,并安排其动手实践。教师首先提出9x9=81这一结论,随后解释其中蕴含的规律,即9x9即为9个9相叠加,小学生借助其学习过的加减法来计算9+9+9+9+9+9+9+9+9,所获得的结果为81,与教师之前的结论相符,随后学生再对7x8、6x6等乘法口诀进行验证,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兴趣,学生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性的学习中去。
(三)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养成
抽象概念对小学生来说依然是一个较难的问题,为其安排实践操作,可以加深其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解题能力。以“长度”和“时间”为例,教师在进行时间的教学时,可以安排学生在60秒内跳绳,在10秒内数数,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具体的时间概念;在进行长度的教学时,可带领学生前往操场,从此端走向彼端,使学生感受到“米”的概念,或是令学生使用皮尺丈量同学的腰围,使学生深刻理解“厘米”的概念。在这样的实践操作之中,学生不仅养成了更强的探究意识,更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实践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乐于实践、勤于思考,而这都是创新的基础,在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皮质得到了活化,负责创造的区域具有更高的活性,学生自然会产生创新的思维,总结出新的解题方法。
二、如何提高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景,选择最适宜的操作方法
前文提及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因此为了提高实践操作有效性,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更浓厚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注意力被吸引之后,将会针对问题采取更加积极的思考,其思维将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完美的转变。以“圆锥”的教学为例,在进行圆锥体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1个和空心圆锥1个,由于圆柱先于圆锥被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扩展。学生已经了解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式,在实践活动中按照教师的要求将细沙倒入空心圆锥中,再将圆锥中的细沙倒入圆柱中,学生经过三次操作发现圆柱装满了细沙,这样学生便可以推断出圆锥体积=1/3圆柱体积的结论,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情境中通过自身的思考与操作推出了正确的结论,其印象必将更加深刻,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采取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不断形成的重要时期,若给予其过多的否定评价,将会其打消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必须给予其及时的激励性评价,对其实践能力进行引导与培养。当然,除了教师的点评之外,同学之间的互评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互评,由学生的同龄人点出其优点,对其实践结果给予巩固,从而激发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以g与kg的换算为例,教师为学生提供称量的仪器,由学生选择不同物品进行重量的称量,随后在市场交易的模拟情境中,同学间使用仿真货币进行物品的交易。教师在随后给予学生以鼓励,认同其实践操作能力,同学认同其承重结果的准确,学生将会产生成就感,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的印象。
三、结语
实践操作有助于培养和巩固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使其可以灵活使用解题技能进行解题,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推行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新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1).
[2]杨秀贞.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强实践操作的重要性[J].赤子(上中旬),2015(08).
[3]侯亚敏.论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先期培养[J].成功(教育),2012(20).
[4]楊再锋.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1(04).
关键词:实践操作;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重要作用
G623.5
小学生的年龄仅有6~12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其思维依然停留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虽然有部分学生具备了抽象思维,但是大部分人仍处于前者向后者的过渡阶段,在课堂上为其安排实践操作活动,可以丰富其知识储备、推动其思维向着抽象思维更快地发展、为未来的中等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需要培养出科学的思维和强大的实践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更应该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做合一,若要实现“教得好”、“做得好”这两项目标,就必须要“做得好”。小学生处于知识形成的重要阶段,无论是知识的记忆还是知识的理解,都需要建立直观的操作之上,日常的教学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精心设计并合理安排实践操作活动,教师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引领,使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获得更多的感悟。通过亲身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将知识根深蒂固地储藏中脑海中,在面对习题时再从脑海中翻出相应的知识点,用其进行解题。
以梯形的学习为例,此图形要求上下底必须平行且上底长度必须小于下长度,如片面强调这一特性,小学生通常无法深刻记忆,其具象思维的思维特点也使其难以理解这一特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两对长度相等的小棒,令其进行任意拼接,学生将会发现最终拼接出的图形只会是“矩形”,随后教师再次发放长度不等的4个小棒,学生拼接后发现,平行的上下底长度不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深刻认识到梯形的重要特性。
(二)实践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源,学生只有对一些生活情境或事物感兴趣,才会积极去学习与其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数学作为一种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许多知识点与解题技能均与生活密切相关,若能使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联系,必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进行数学的学习。而实践操作活动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投身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
以“乘法”的学习为例,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计数,其数学知识尚无法应付较大数目的计算,可为其传授“九九乘法表”,并安排其动手实践。教师首先提出9x9=81这一结论,随后解释其中蕴含的规律,即9x9即为9个9相叠加,小学生借助其学习过的加减法来计算9+9+9+9+9+9+9+9+9,所获得的结果为81,与教师之前的结论相符,随后学生再对7x8、6x6等乘法口诀进行验证,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兴趣,学生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性的学习中去。
(三)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养成
抽象概念对小学生来说依然是一个较难的问题,为其安排实践操作,可以加深其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解题能力。以“长度”和“时间”为例,教师在进行时间的教学时,可以安排学生在60秒内跳绳,在10秒内数数,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具体的时间概念;在进行长度的教学时,可带领学生前往操场,从此端走向彼端,使学生感受到“米”的概念,或是令学生使用皮尺丈量同学的腰围,使学生深刻理解“厘米”的概念。在这样的实践操作之中,学生不仅养成了更强的探究意识,更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实践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乐于实践、勤于思考,而这都是创新的基础,在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皮质得到了活化,负责创造的区域具有更高的活性,学生自然会产生创新的思维,总结出新的解题方法。
二、如何提高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景,选择最适宜的操作方法
前文提及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因此为了提高实践操作有效性,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更浓厚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注意力被吸引之后,将会针对问题采取更加积极的思考,其思维将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完美的转变。以“圆锥”的教学为例,在进行圆锥体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1个和空心圆锥1个,由于圆柱先于圆锥被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扩展。学生已经了解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式,在实践活动中按照教师的要求将细沙倒入空心圆锥中,再将圆锥中的细沙倒入圆柱中,学生经过三次操作发现圆柱装满了细沙,这样学生便可以推断出圆锥体积=1/3圆柱体积的结论,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情境中通过自身的思考与操作推出了正确的结论,其印象必将更加深刻,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采取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不断形成的重要时期,若给予其过多的否定评价,将会其打消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必须给予其及时的激励性评价,对其实践能力进行引导与培养。当然,除了教师的点评之外,同学之间的互评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互评,由学生的同龄人点出其优点,对其实践结果给予巩固,从而激发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以g与kg的换算为例,教师为学生提供称量的仪器,由学生选择不同物品进行重量的称量,随后在市场交易的模拟情境中,同学间使用仿真货币进行物品的交易。教师在随后给予学生以鼓励,认同其实践操作能力,同学认同其承重结果的准确,学生将会产生成就感,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的印象。
三、结语
实践操作有助于培养和巩固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使其可以灵活使用解题技能进行解题,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推行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新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1).
[2]杨秀贞.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强实践操作的重要性[J].赤子(上中旬),2015(08).
[3]侯亚敏.论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先期培养[J].成功(教育),2012(20).
[4]楊再锋.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