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学活历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LONG1987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理念下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愉快,从而愿学历史、好学历史,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穿插历史小故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
  历史是丰富的,有很多鲜活生动的人和事,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例如在讲述国共十年对峙时,学生对“左右”倾错误容易混淆,搞不清楚陈独秀、王明到底犯了左倾还是右倾错误。教师可讲述其历史起源,古代雅典城邦政治中,有一个机构叫“长老会议”,在讨论或决定重大问题时,站在长老右边的人观点比较保守;站在长老左边的人观点激进。因此,“右”代表保守、“左”象征激进。这样,学生理解此问题就轻松愉悦。
  二、设置探究小专题,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山西大槐树移民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为什么?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发,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据记载,晋南洪洞是当时山西人口最多的县。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通过对这一小专题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去探究历史知识,提高概括能力、从历史事实中得到自己的结论。
  2.巧妙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小专题,引导学生去探索研究
  完成相应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如红西路军的探讨;哈密红西路军入疆纪念碑的由来;朝鲜战争中国该不该出兵等。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求知欲
  直观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促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更容易地领会和接受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电影、电视、录像、录音、投影、图示、实物模型、电脑动画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再现历史现象,完善知识传递媒介,调动一切视听感觉,使抽象的知识尽可能地具有形象、生动的特征,这可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让学生看邓世昌和黄海大战的视频剪辑片段,创设学习气氛,然后再带着感情去讲解有关内容,激发了学生浓浓的爱国之情,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历史场景、事件和人物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激发了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组织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时常组织一些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唐诗宋词朗诵会、外出参观等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中国近代史知识竞赛”,其范围就是中国近代史的方方面面,同学们踊跃参加。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近代史知识。如中央电视台在播放《我的1919》时,刚好教学进度也到了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就通知高中三个年级的同学收看,当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就让学生阐述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他们讲得头头是道,语言表述也较为准确。类似这样的活动,都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的途径。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离不开这个前提。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因此,要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兴趣在学生学史过程中的动力和作用,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持久地、主动地学习历史。
其他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它是指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由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围绕小组或团队的共同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但目前的英语课堂中,存在着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教材任务重的问题,教师教学用书上提供的一些组织形式根本无法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即同桌学习、小组学习、自由学习,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大量的发言
期刊
以“合作”为关键词在百度上进行搜索,可以找到几百篇相关文章,而这些文章几乎都是近五、六年内发表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关于合作精神与培养合作能力方面的研究。随着与国际教育改革思想的交流,人们已经意识到社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群体乃至国家之间的实力较量,只有学会和实现内部的合作,才能具有竞争力,我个人认为合作教育应该是品质教育。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
期刊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砍柴工”,那么学生的预习就是在“磨刀”了,可见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前提,听课的效果与预习的质量常常是成正比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预习”旨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表现自我等。如今,我们正在实施“动感教学”,预习更是前提保障。如何有效地指导中高年级的学生课前预习,切实加强课前预习的有
期刊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现阶段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期刊
识字能力是学习之中最基础的能力,如果识字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学习之路将会困难重重。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加。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这样多的字,作为老师是能完成任务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变化环境后不能灵活识字。怎样功破难关,使学生认得清、记得牢,并能灵活运用呢?下面我将谈谈这几年从事低年级识字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期刊
一、微课是什么  1.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教师把学科的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通过视频或音频的方式,进行录制,制作成一种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其中的知识点可以是学科的重点、难点或者是考试中常考到的知识点。教学环节可以是课堂教学中所组织的教学活动或者教学任务等。微课在时间和内容上――短小精炼,一般时长控制在5~10分钟,主要围绕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开展教学;在形式上――丰富有趣,主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大量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基于以上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在“熟读”中实现“其义自见”在“读懂”中发展语言,在读课文中实现“陶冶情操”。从而达到“增长知识,受到教育,发展思维,丰富情感”的目的。  一、熟读  必须强化预习的功能,强调初读、整体感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的身高56米”“床的长度是2厘米”“100米比赛的成绩是10分钟”……对于这类错误的认识,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学生太粗心或解题方法有误,其实探究其深层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数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数感问题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点滴浅显的经验,总结如下。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重视估算,讲究方法,形成
期刊
随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在语文课堂教学层面上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课堂教学的无效和低效。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教学时被许多条框束缚住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命题。笔者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积累,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和措施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就工作中的一些思考与大家交流一下。  有效课堂教学是在新课堂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行为,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
期刊
记得去年参加 “国培”网上学习时,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都在“讨论帖吧”中谈到作文教学方面的问题和困惑以及自己的见解。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一名曾经的中文专业的学生,一位一直以来都对语文,对文学钟爱有加的普通人,我在这些方面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接下来,我就从“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和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两个大的方面谈一点自己在作文教学方面的感悟和体会,以及一些具体的做法。  我认为,要想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