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上到初三,功利主义和实用性便占了上风,语文课堂不再“风花雪月”,取而代之的是老南瓜、小米饭,此时的语文又纯粹还原为“工具性”,此时的学生也完全被僵化、简单化、机械化,反复讲、反复背、反复默、反复练成了初三语文老师向学生索要成绩的“祖传秘方”,这往往会产生老师学生弄得筋疲力尽,学生成绩却不见提高的尴尬局面。因此,我认为,初三阶段无论是常规教学还是总复习,语文课堂教学依然要尊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性质,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事实证明,不落实到应试的素质教育是空中楼阁,不注重素质的应试教育是无源之水。所以,找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方能大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一、一定要重视语文基础训练
这里的基础是指学会识字,写字;学会阅读,写作;学会口语交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学会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初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个基础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扎实而灵活的基础
(一)夯实基础,字词训练不偏废
结合中考题型的分析,字音与字形的考查虽然占分不多,但却是每年中考的“保留节目”,所以除了在平时学课文时做到生字、易错字的音形字字落实外,还要整理出一些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专题训练,在读音上侧重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区分ai、 an、 e 、ou,字形上侧重查找成语中的错字,课外辅导资料上有这方面的专题,可将易错的成语来一个汇编,利用早读课时进行朗读、记忆,当然,切忌死记硬背,应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
(二)阅读训练,观其文行其道,解题技巧要点拨
对课外阅读文章的讲解,做到有针对性,善于总结历年中考的考查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说明文的阅读要注意信息的提炼,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几乎”“大多数”“一般来说”“必定”“可能”“左右”“有记载以来”等,同时要教给学生完整性答题的要素;议论文阅读要抓住观点和论证方法,要明白观点所在的几个位置,要懂得区分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等;散文阅读,可选一些关注人文、关注生活的文质兼美意韵深刻的文章。而且所有课外阅读文章,都必须向学生指出:答案绝大部分都在文章中,不要脱离文章由着自己的思维去思考答案,除非是谈自己感受凸现个性化色彩的题目,否则,都要忠实于原文,尊重作者的体验和感受;文言文阅读,应充分调动已有的课内文言知识的积累,注重文言常用虚词与实词的用法的归纳、总结,注意常见的通假、词类活用现象并适当拓宽范围。告诉学生,课外文言阅读不可怕,只要充分调用课内文言文中的有效信息,读懂课外文言尽在掌握之中。
二、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中考与日常教学的关系,用好教材,用足教材
不能以中考试题为依据,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不可因时间紧而放弃略读课文(即课内自读课)的教学。还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完成这六册教材所规定的“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要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各种知识、各项能力是相辅相成、厚积薄发的。
三、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强化作文指导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强化训练。
(一)就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结构布局等方面,按专题选择经典的中考题目及优秀的考场作文,提供参考借鉴,对学生进行辅导,开拓他们的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规范他们的习惯
可以按题材,分别从自我、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入手进行练习;可以按表达方式,分别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角度进行练习;还应该进行专项练习,对审清文题、确定文体、打好腹稿、巧用修辞、规范格式这些作文常规进行认真复习、强化训练。指导学生做到中规中矩作文,合情合理创新。
(二)指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注意观察生活细节,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积累一些典型的素材,特别是一些典型的细节,以丰富自己作文的写作内容
还要指导学生去注意一些虽然不大熟悉但作为初中学生应该关注和知道的内容,如在初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语词、物件、歌曲等,或在本地引起大家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并能够站在相对宏观和相对客观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看法。可以提倡“拿来主义”和创新运用,指导学生将阅读积累化为己用,活用材料。希望能通过诸如此类的途径和方式,充实我们学生的写作材料的储备“仓库”,为中考作文蓄积“能量”。
(三)培养学生作文的“读者意识”
中考作文的读者是阅卷教师,要让这些特殊的“读者”满意,就要做到:①增强文体意识,只要动笔,就必须选定一种文体,就得按这种文体的常规要求来写作。②内容集中、主题鲜明,开好头、结好尾,让阅卷教师在短时间内就能把握作文内容,不需要阅卷教师反复阅读、费心劳神去归纳提炼作文的思想内容。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信笔涂鸦、不用涂改液,能让阅卷教师评卷时一目了然、神清气爽,不需要皱着眉头去辨认文字,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
总之,初三语文教学更应将提高教学质量与研究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将保证学生从容应试与全面提升素养结合起来,将盯住学生评价考试与促进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结合起来,抛却功利主义,应对考试与提升素养完全可以两全。用钱梦龙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方格”之内求“圆融”,在应试体制下游刃有余地实施素质教育,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一定要重视语文基础训练
这里的基础是指学会识字,写字;学会阅读,写作;学会口语交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学会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初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个基础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扎实而灵活的基础
(一)夯实基础,字词训练不偏废
结合中考题型的分析,字音与字形的考查虽然占分不多,但却是每年中考的“保留节目”,所以除了在平时学课文时做到生字、易错字的音形字字落实外,还要整理出一些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专题训练,在读音上侧重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区分ai、 an、 e 、ou,字形上侧重查找成语中的错字,课外辅导资料上有这方面的专题,可将易错的成语来一个汇编,利用早读课时进行朗读、记忆,当然,切忌死记硬背,应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
(二)阅读训练,观其文行其道,解题技巧要点拨
对课外阅读文章的讲解,做到有针对性,善于总结历年中考的考查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说明文的阅读要注意信息的提炼,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几乎”“大多数”“一般来说”“必定”“可能”“左右”“有记载以来”等,同时要教给学生完整性答题的要素;议论文阅读要抓住观点和论证方法,要明白观点所在的几个位置,要懂得区分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等;散文阅读,可选一些关注人文、关注生活的文质兼美意韵深刻的文章。而且所有课外阅读文章,都必须向学生指出:答案绝大部分都在文章中,不要脱离文章由着自己的思维去思考答案,除非是谈自己感受凸现个性化色彩的题目,否则,都要忠实于原文,尊重作者的体验和感受;文言文阅读,应充分调动已有的课内文言知识的积累,注重文言常用虚词与实词的用法的归纳、总结,注意常见的通假、词类活用现象并适当拓宽范围。告诉学生,课外文言阅读不可怕,只要充分调用课内文言文中的有效信息,读懂课外文言尽在掌握之中。
二、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中考与日常教学的关系,用好教材,用足教材
不能以中考试题为依据,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不可因时间紧而放弃略读课文(即课内自读课)的教学。还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完成这六册教材所规定的“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要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各种知识、各项能力是相辅相成、厚积薄发的。
三、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强化作文指导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强化训练。
(一)就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结构布局等方面,按专题选择经典的中考题目及优秀的考场作文,提供参考借鉴,对学生进行辅导,开拓他们的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规范他们的习惯
可以按题材,分别从自我、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入手进行练习;可以按表达方式,分别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角度进行练习;还应该进行专项练习,对审清文题、确定文体、打好腹稿、巧用修辞、规范格式这些作文常规进行认真复习、强化训练。指导学生做到中规中矩作文,合情合理创新。
(二)指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注意观察生活细节,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积累一些典型的素材,特别是一些典型的细节,以丰富自己作文的写作内容
还要指导学生去注意一些虽然不大熟悉但作为初中学生应该关注和知道的内容,如在初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语词、物件、歌曲等,或在本地引起大家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并能够站在相对宏观和相对客观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看法。可以提倡“拿来主义”和创新运用,指导学生将阅读积累化为己用,活用材料。希望能通过诸如此类的途径和方式,充实我们学生的写作材料的储备“仓库”,为中考作文蓄积“能量”。
(三)培养学生作文的“读者意识”
中考作文的读者是阅卷教师,要让这些特殊的“读者”满意,就要做到:①增强文体意识,只要动笔,就必须选定一种文体,就得按这种文体的常规要求来写作。②内容集中、主题鲜明,开好头、结好尾,让阅卷教师在短时间内就能把握作文内容,不需要阅卷教师反复阅读、费心劳神去归纳提炼作文的思想内容。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信笔涂鸦、不用涂改液,能让阅卷教师评卷时一目了然、神清气爽,不需要皱着眉头去辨认文字,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
总之,初三语文教学更应将提高教学质量与研究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将保证学生从容应试与全面提升素养结合起来,将盯住学生评价考试与促进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结合起来,抛却功利主义,应对考试与提升素养完全可以两全。用钱梦龙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方格”之内求“圆融”,在应试体制下游刃有余地实施素质教育,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