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怖
我们的谈话中突然来了一个停顿——我们常常有这种不愉快的一刹那,就是当我们坐着,带着固定的微笑,苦心搜索一些话来填满不合式的沉默。不过停顿了一会儿——“可是假设,”我带了可怕的好奇心暗自思忖,“假设我们中谁都找不到一句话来说,而我们已经继续沉默地坐下来了呢?”
是因为怕发生什么事情,什么不可知而可怕的事情,我们才竭力使谈话的微焰不灭的。正如旅人在夜里,在一个不知名的森林中,长使火焰熊熊,为的怕野兽伺候在黑暗里,随时预备扑上他们去。
(卞之琳/译)
有各种各样的散文:有的是鸿篇巨制,洋洋洒洒;有的是三言两语,意味深长;有的精骛八极,着眼于宇宙、社会的感悟;有的就地取材,着眼于世态人情的探究。英国作家史密斯的哲理小品大体属于后者。在片段的生活场景和零星的内心思绪中,他往往能开掘出隽永的意味和独特的内涵。这篇《恐怖》即是一例。
人们在聊天、谈话当中有时突然间卡了壳,出现了停顿——这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在那些不太投机、聊以打发时光的谈话当中,更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说,这是司空见惯,小事一桩。然而史密斯却捕捉到了生活中这不愉快的一刹那,通过这种尴尬的、“不合式的沉默”,悉心体察和省视人性与人际关系中的某些隐秘之处。
作者并没有向我们指出,如果持续这种“不合式的沉默”将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但他却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暗示出了其中的潜在危险,使你忍不住去作进一步的思考:那隐藏在谈话双方内心黑暗中的野兽究竟会是什么呢?是厌倦、冷漠,还是憎恶、嫉妒?
这里,作品的容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篇幅。
无常
戴了又扔掉的玫瑰,忘却的朋友,消失的音乐——从人世间以短促著称的一切中,我得了一个格言或教训,意谓愚蠢的是只看一个面孔,尽听一个声音,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据我所知,毕竟满是迷人的声音呀。
可是总一样,我永远也不能完全忘却往日的热诚,小时候我常带了那种心情读颂扬坚贞,颂扬真爱,颂扬北极星的话呢。
(卞之琳/译)
《无常》是作者对现代社会风气的一种冷静的思索。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唯新是求,竞相追逐时髦。世间一切事物的生命似乎都变得短促了,像“戴了又扔掉的玫瑰,忘却的朋友,消失的音乐”等。一时之间,变化本身好像也已成为一种时尚,于是,“只看一个面孔,尽听一个声音”无疑变成了“愚蠢”的注脚。
作者并未对上述时尚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世上确有许多美丽的面孔,的确“满是迷人的声音”,然而,变化之中毕竟还应该保留一些恒常的东西。作者强调不能忘却“往日的热诚”,不能忘却当年对“坚贞”、“真爱”、“北极星”的颂扬,这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广大读者来说,应当是很有启发的。
白杨
塞塞克斯有一株大树,一树疏朗的叶云高高地浮动在夏日的空中。画眉在里边歌唱,还有八哥,它们把傍晚适于装饰的阳光注满了一片金声的璀璨。夜莺在那里觅到了它的绿廊;在那些树枝上,有时候,像一只大果实,挂一轮柠檬色的月亮。在八月天的光耀中,当全世界热昏了,在那个清凉的幽深处总有一股微风,总有一阵声音,像流水的声音,在它轻轻地挂在上面的树叶间。
可是这株树的主人却在伦敦,读书。
(卞之琳/译)
《白杨》以极短的篇幅、精练的文字写出了一株白杨树的美和它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享受。这种意蕴,虽然是浓缩在一个小小的段落中,但作者还是分了四个层次(总写大树之美,夕阳中树上的鸟鸣之美,夜间闻莺望月之美,八月天树间的风声之美)来表达。
这株白杨树确实太美了,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它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享受,一种陶醉,一种满足。而正当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感觉交融在一起,仿佛已经来到这株树下,亲自享受着这一切的时候,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写道:“可是这株树的主人却在伦敦,读书。”这里,作者显然是在为树的主人未能享受到这一切而表示由衷的遗憾。同时,在对比之中,也更加鲜明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和热爱。
单调
喔,成天停顿在一个玻璃的静海上;成天听屋顶上的雨,或松间的风;成天坐在一个瀑布前,读精致的、雕琢的、单调的波斯诗,由它们讲一个绿洲园,那儿永远是春天,那儿玫瑰盛开,情人嗟叹,夜莺不停地悲歌,白衣人三三两两,坐在流水边,成天,一天又一天,讨论人生的意义。
(卞之琳/译)
篇中短短的文字中写的几乎全是极其风雅的事:“成天听屋顶上的雨,或松间的风”;“成天坐在一个瀑布前”,读精致、雕琢的波斯诗。向往着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永远如诗如画的绿洲园,那里,“白衣人三三两两,坐在流水边,成天,一天又一天,讨论人生的意义”。
作品中对这种生活方式几乎无一贬词,然而“成天”二字的重复出现,遂使一种单调的感觉不言而喻地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以上四篇均选自《古今中外散文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略有改动。朱明/荐评)
我们的谈话中突然来了一个停顿——我们常常有这种不愉快的一刹那,就是当我们坐着,带着固定的微笑,苦心搜索一些话来填满不合式的沉默。不过停顿了一会儿——“可是假设,”我带了可怕的好奇心暗自思忖,“假设我们中谁都找不到一句话来说,而我们已经继续沉默地坐下来了呢?”
是因为怕发生什么事情,什么不可知而可怕的事情,我们才竭力使谈话的微焰不灭的。正如旅人在夜里,在一个不知名的森林中,长使火焰熊熊,为的怕野兽伺候在黑暗里,随时预备扑上他们去。
(卞之琳/译)
有各种各样的散文:有的是鸿篇巨制,洋洋洒洒;有的是三言两语,意味深长;有的精骛八极,着眼于宇宙、社会的感悟;有的就地取材,着眼于世态人情的探究。英国作家史密斯的哲理小品大体属于后者。在片段的生活场景和零星的内心思绪中,他往往能开掘出隽永的意味和独特的内涵。这篇《恐怖》即是一例。
人们在聊天、谈话当中有时突然间卡了壳,出现了停顿——这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在那些不太投机、聊以打发时光的谈话当中,更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说,这是司空见惯,小事一桩。然而史密斯却捕捉到了生活中这不愉快的一刹那,通过这种尴尬的、“不合式的沉默”,悉心体察和省视人性与人际关系中的某些隐秘之处。
作者并没有向我们指出,如果持续这种“不合式的沉默”将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但他却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暗示出了其中的潜在危险,使你忍不住去作进一步的思考:那隐藏在谈话双方内心黑暗中的野兽究竟会是什么呢?是厌倦、冷漠,还是憎恶、嫉妒?
这里,作品的容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篇幅。
无常
戴了又扔掉的玫瑰,忘却的朋友,消失的音乐——从人世间以短促著称的一切中,我得了一个格言或教训,意谓愚蠢的是只看一个面孔,尽听一个声音,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据我所知,毕竟满是迷人的声音呀。
可是总一样,我永远也不能完全忘却往日的热诚,小时候我常带了那种心情读颂扬坚贞,颂扬真爱,颂扬北极星的话呢。
(卞之琳/译)
《无常》是作者对现代社会风气的一种冷静的思索。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唯新是求,竞相追逐时髦。世间一切事物的生命似乎都变得短促了,像“戴了又扔掉的玫瑰,忘却的朋友,消失的音乐”等。一时之间,变化本身好像也已成为一种时尚,于是,“只看一个面孔,尽听一个声音”无疑变成了“愚蠢”的注脚。
作者并未对上述时尚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世上确有许多美丽的面孔,的确“满是迷人的声音”,然而,变化之中毕竟还应该保留一些恒常的东西。作者强调不能忘却“往日的热诚”,不能忘却当年对“坚贞”、“真爱”、“北极星”的颂扬,这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广大读者来说,应当是很有启发的。
白杨
塞塞克斯有一株大树,一树疏朗的叶云高高地浮动在夏日的空中。画眉在里边歌唱,还有八哥,它们把傍晚适于装饰的阳光注满了一片金声的璀璨。夜莺在那里觅到了它的绿廊;在那些树枝上,有时候,像一只大果实,挂一轮柠檬色的月亮。在八月天的光耀中,当全世界热昏了,在那个清凉的幽深处总有一股微风,总有一阵声音,像流水的声音,在它轻轻地挂在上面的树叶间。
可是这株树的主人却在伦敦,读书。
(卞之琳/译)
《白杨》以极短的篇幅、精练的文字写出了一株白杨树的美和它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享受。这种意蕴,虽然是浓缩在一个小小的段落中,但作者还是分了四个层次(总写大树之美,夕阳中树上的鸟鸣之美,夜间闻莺望月之美,八月天树间的风声之美)来表达。
这株白杨树确实太美了,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它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享受,一种陶醉,一种满足。而正当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感觉交融在一起,仿佛已经来到这株树下,亲自享受着这一切的时候,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写道:“可是这株树的主人却在伦敦,读书。”这里,作者显然是在为树的主人未能享受到这一切而表示由衷的遗憾。同时,在对比之中,也更加鲜明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和热爱。
单调
喔,成天停顿在一个玻璃的静海上;成天听屋顶上的雨,或松间的风;成天坐在一个瀑布前,读精致的、雕琢的、单调的波斯诗,由它们讲一个绿洲园,那儿永远是春天,那儿玫瑰盛开,情人嗟叹,夜莺不停地悲歌,白衣人三三两两,坐在流水边,成天,一天又一天,讨论人生的意义。
(卞之琳/译)
篇中短短的文字中写的几乎全是极其风雅的事:“成天听屋顶上的雨,或松间的风”;“成天坐在一个瀑布前”,读精致、雕琢的波斯诗。向往着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永远如诗如画的绿洲园,那里,“白衣人三三两两,坐在流水边,成天,一天又一天,讨论人生的意义”。
作品中对这种生活方式几乎无一贬词,然而“成天”二字的重复出现,遂使一种单调的感觉不言而喻地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以上四篇均选自《古今中外散文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略有改动。朱明/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