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秘斯哲理小品一束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u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怖
  
  我们的谈话中突然来了一个停顿——我们常常有这种不愉快的一刹那,就是当我们坐着,带着固定的微笑,苦心搜索一些话来填满不合式的沉默。不过停顿了一会儿——“可是假设,”我带了可怕的好奇心暗自思忖,“假设我们中谁都找不到一句话来说,而我们已经继续沉默地坐下来了呢?”
  是因为怕发生什么事情,什么不可知而可怕的事情,我们才竭力使谈话的微焰不灭的。正如旅人在夜里,在一个不知名的森林中,长使火焰熊熊,为的怕野兽伺候在黑暗里,随时预备扑上他们去。
  (卞之琳/译)
  
  有各种各样的散文:有的是鸿篇巨制,洋洋洒洒;有的是三言两语,意味深长;有的精骛八极,着眼于宇宙、社会的感悟;有的就地取材,着眼于世态人情的探究。英国作家史密斯的哲理小品大体属于后者。在片段的生活场景和零星的内心思绪中,他往往能开掘出隽永的意味和独特的内涵。这篇《恐怖》即是一例。
  人们在聊天、谈话当中有时突然间卡了壳,出现了停顿——这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在那些不太投机、聊以打发时光的谈话当中,更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说,这是司空见惯,小事一桩。然而史密斯却捕捉到了生活中这不愉快的一刹那,通过这种尴尬的、“不合式的沉默”,悉心体察和省视人性与人际关系中的某些隐秘之处。
  作者并没有向我们指出,如果持续这种“不合式的沉默”将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但他却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暗示出了其中的潜在危险,使你忍不住去作进一步的思考:那隐藏在谈话双方内心黑暗中的野兽究竟会是什么呢?是厌倦、冷漠,还是憎恶、嫉妒?
  这里,作品的容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篇幅。
  
  无常
  戴了又扔掉的玫瑰,忘却的朋友,消失的音乐——从人世间以短促著称的一切中,我得了一个格言或教训,意谓愚蠢的是只看一个面孔,尽听一个声音,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据我所知,毕竟满是迷人的声音呀。
  可是总一样,我永远也不能完全忘却往日的热诚,小时候我常带了那种心情读颂扬坚贞,颂扬真爱,颂扬北极星的话呢。
  (卞之琳/译)
  
  《无常》是作者对现代社会风气的一种冷静的思索。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唯新是求,竞相追逐时髦。世间一切事物的生命似乎都变得短促了,像“戴了又扔掉的玫瑰,忘却的朋友,消失的音乐”等。一时之间,变化本身好像也已成为一种时尚,于是,“只看一个面孔,尽听一个声音”无疑变成了“愚蠢”的注脚。
  作者并未对上述时尚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世上确有许多美丽的面孔,的确“满是迷人的声音”,然而,变化之中毕竟还应该保留一些恒常的东西。作者强调不能忘却“往日的热诚”,不能忘却当年对“坚贞”、“真爱”、“北极星”的颂扬,这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广大读者来说,应当是很有启发的。
  
  白杨
  塞塞克斯有一株大树,一树疏朗的叶云高高地浮动在夏日的空中。画眉在里边歌唱,还有八哥,它们把傍晚适于装饰的阳光注满了一片金声的璀璨。夜莺在那里觅到了它的绿廊;在那些树枝上,有时候,像一只大果实,挂一轮柠檬色的月亮。在八月天的光耀中,当全世界热昏了,在那个清凉的幽深处总有一股微风,总有一阵声音,像流水的声音,在它轻轻地挂在上面的树叶间。
  可是这株树的主人却在伦敦,读书。
  (卞之琳/译)
  
  《白杨》以极短的篇幅、精练的文字写出了一株白杨树的美和它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享受。这种意蕴,虽然是浓缩在一个小小的段落中,但作者还是分了四个层次(总写大树之美,夕阳中树上的鸟鸣之美,夜间闻莺望月之美,八月天树间的风声之美)来表达。
  这株白杨树确实太美了,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它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享受,一种陶醉,一种满足。而正当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感觉交融在一起,仿佛已经来到这株树下,亲自享受着这一切的时候,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写道:“可是这株树的主人却在伦敦,读书。”这里,作者显然是在为树的主人未能享受到这一切而表示由衷的遗憾。同时,在对比之中,也更加鲜明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和热爱。
  
  单调
  喔,成天停顿在一个玻璃的静海上;成天听屋顶上的雨,或松间的风;成天坐在一个瀑布前,读精致的、雕琢的、单调的波斯诗,由它们讲一个绿洲园,那儿永远是春天,那儿玫瑰盛开,情人嗟叹,夜莺不停地悲歌,白衣人三三两两,坐在流水边,成天,一天又一天,讨论人生的意义。
  (卞之琳/译)
  
  篇中短短的文字中写的几乎全是极其风雅的事:“成天听屋顶上的雨,或松间的风”;“成天坐在一个瀑布前”,读精致、雕琢的波斯诗。向往着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永远如诗如画的绿洲园,那里,“白衣人三三两两,坐在流水边,成天,一天又一天,讨论人生的意义”。
  作品中对这种生活方式几乎无一贬词,然而“成天”二字的重复出现,遂使一种单调的感觉不言而喻地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以上四篇均选自《古今中外散文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略有改动。朱明/荐评)
其他文献
尊敬的《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的编辑们: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的下午,我如愿以偿地收到你们寄给我的刊物,这是新年收到的第一份心爱的礼物,我非常高兴。  多年来,我和我身边的每一位学生,一直都是《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杂志的忠实读者。对每期新到的刊物,大家都爱不释手,每篇文章都认真地阅读。通过阅读。大家开阔了视野,汲取到: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滋润了渴望成长的年轻的心灵。  贵部近年新创办的《中学
期刊
紧挨着我们家的地头有一块怕人的、黑黢黢的洼地,大家都管它叫“地狱”。它三面由陡坡环绕,活像一口深锅,只有一个隐没在晦暗、神秘的密林里的出口。山坡上长满了杂乱的灌木、黄檗、千金榆幼树、乌荆子、野樱桃树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林丛间荒草蔓生,它们只宜于作羊饲料。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扫石南、蕨草、木贼、藜芦和其他一些无用的野草。“地狱”里人迹罕至,阴森森的,人们来到这里,心都会不由自主地紧缩起来。那里唯一有
期刊
充从孩提时就憧憬着有朝一日拥有亿万财富。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在朋友和学校老师面前夸口,说自己总有一天会成为大富豪。 一次,老师问他:“你希望拥有多少财富呢?” 充说:“我希望拥有1万亿日元。” “充,你知道1万亿日元到底是多少钱吗?” “我想我知道。” “那么,我问你,如果你每天花400万日元的话,1万亿日元得花多少年?” 400万日元可不是个小数目。父亲辛苦工作一年的收入也只有400多
期刊
父亲很少穿鞋,几乎打了一辈子的赤脚。  我老家的山民们几乎都不穿鞋。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很穷,穿不起鞋:另一方面是山高路险,有鞋也穿不成。那山陡得猴子过时淌眼泪,岩羊下山滚落坡,山草绳一样细的小路,弯弯曲曲,挂在山腰上。行人像壁虎一样贴着悬崖小心翼翼地移动,稍不留心,脚下轻轻一滑,人就会像鸟一样在峡谷中飞起来,一直飞下万丈深渊。在这样危险的山路上行走。打赤脚是最稳妥的。  父亲从小就赤脚在这样的山路
期刊
我曾经为追逐梦想付出过不菲的代价。出生于湘江边的我从小离开家乡,跟着父母走南闯北,最后全家定居于东莞。直到我读小学六年级,我们家才在侨苑山庄买了一套房子。那时我就有过简单的想法:我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我考上重点高中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我必须努力再努力,奋斗再奋斗!  初一时,我走进了这所学校,苍翠的树木随风摆动,9月,树叶依旧绿得那么张扬。阳光真的很灿烂,风也十分柔和,我的梦想在这
期刊
我的爸爸年轻时可是个仪表堂堂的美男子,现在变瘦变黑变老了。  我跟爸爸不像父女,更像朋友,从小爸爸就对我疼爱有加,经常跟我打打闹闹,有说有笑。有爸爸在家的口子,我一直都沉浸在欢笑中。我总喜欢让爸爸背我,爸爸也总喜欢背着我。爸爸背着我的时候,我就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上小学了,我还经常趴在爸爸背上,跟我同龄的孩子都不可能像这样赖在爸爸身上,而我却可以。周围的人都说:“那么大的女孩儿还要背啊,真是
期刊
提到作文的浅与深,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立意的浅与深。而我这里说的浅与深,是细节描写的浅与深。平时写作文,大家都知道细节描写很重要,很多同学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细节写好,作文中的大多数细节描写不够细,比较浮浅,没有深度,流于一般化,细节描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那种有深度的细节描写。能产生以下效果:一是显得有个性;二是显得鲜明真切;三是现场感强;四是包含更丰富的信息,能深化文章内容。那么,怎样才能把细节
期刊
阿寿看了我一眼,什么话都没说,就转身往墙洞那里走。我急忙跟上去,伸手想要拦住他,他却把我的胳膊往旁边一推,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我回过头看秦宝儿,指望她能回心转意挽留一下阿寿,不料她竟抱着胳膊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  亏她还说我是头猪,我看她这会儿倔得像头牛!  “秦宝儿,你,你太自私了!”说完,我跟在阿寿身后,从墙洞钻了过去。  回安宅的路上,我和阿寿都一声不吭地埋头走路,  我觉得很沮丧,还觉
期刊
我的妈妈是一个农村妇女,今年才36岁,看上去却像40多岁的人。她的眼角满是皱纹,黑发中也夹着银丝。为了我,为了我上学每星期的生活费,为了这个家,她不曾买过一件化妆品来修饰她那双从不停歇的手。  整个夏天,妈妈都跟着村里的建筑队,给人家搬砖、砍砖、拉车。那时妈妈就像一头拉车的牛,任人使唤,在那热浪炽人的中午,除了蝉的叫声,整个宇宙都是静的。花草树木都低着头,小狗在树下卧着打肫儿,人们在开着空调或电扇
期刊
到省城去看望一位朋友,恰好,他的一位来自美国的朋友也在。这个中文名叫“蜡笔”的美国人,鼻子很尖,人中特长,一笑,两个嘴角就高高扯起。“你好。”他一张嘴,就露出雪白的牙齿。哦,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朋友为我们作过介绍,就特意对我说:“蜡笔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身上总是带着三个本子,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会随手记下来——连花多少钱买了一根雪糕,也会记下来。”  蜡笔的表情很认真,他说:“我买了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