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理解的关键:语境和转换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理解文学性文本(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意)一直是高考大阅读的高频考点,我们应该如何去解答此类题目呢?
  理解重点词句的核心是转换,即将文本中没有明确表达的词、句深刻含义(意)依据语境通过思维转换解释清楚,以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课后题目要求理解动词“泻”的表达效果。
  语境——描写荷塘月色,表达作者超然物外的愉悦心情;此句正是通过比喻来描写荷塘上柔美的月色和宁静氛围的。
  转换——将比喻意义转换成具体的意义。“泻”即“倾泻”“一泻千里”,意在表达“多而猛”,而“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中的“泻”字含义就很丰富了,它动感极强,将月光写活了,写出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的景象,突出了月色的明朗、皎洁,联系语境可知,“泻”字写出了作者宁静的心情。
  再如: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拿来主义》)课后题目要求体会加点词“丰富”和“大度”的含义。
  语境——整篇文章的主旨是批评送去主义,主张拿来主义;此句正是议论送去主义的。
  转换——将讽刺意义和附加意义转换成具体的意义。“丰富”“大度”均为褒义词,联系语境可知,此处系褒词贬用,讽刺“送去主义”者掩盖媚外和卖国行径的实质,指出这是欺世惑众的自夸,是媚外求荣的借口,是对民族利益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
  理解重点词语是理解重点句子的基础,因为一个句子中需要理解的也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词,其余都明白如话,无需解释,而对句子的理解则要建立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其方法是结合重点词语的理解将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同时兼顾作品的感情。所以,课本中有的篇目特意安排了一些题目,让学生在句子中寻找需要重点解释的词语,再体会句意,有的甚至直接指出句子中某个词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含意。
  如: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祝福》)课后题目如是提问:“特意”“满足”表现了这些老女人怎样的心理?
  语境——文章批判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毒害,此处描写一群老女人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兴趣。
  转换——将特定义转换成具体的意义,从语境中可以看出这里运用了反语,这些人“特意”寻来,并不是真心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猎奇之后得到一种“满足”,以他人的痛苦,填补了自己空虚的生活,所以,此句说明了封建思想对人们造成的毒害之深,同为底层妇女,她们却如此践踏祥林嫂的人格,以他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快乐。
  再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寻找句中关键词,揣摩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想。”
  语境——这是写作者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马克思,
  转换——将临时义转换成具体意义。“停止思想”是本句的关键,它是一种委婉表达,联系语境可知,本句包含了作者对马克思这位思想家去世之后无限痛惜的感情。
  下面我们即将课本知识迁移到高考试题中,如2010年湖北高考卷的第19题: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语境——全文列举了许多诗句,描写了扬州城的历史和文化,其主旨是:扬州是追寻诗意的梦境所在,表现了对扬州“风流不在”的怅然若失。此句出现在文末,本段含有今昔对比意味,应结合全文主旨来理解。
  转换——将修辞义、抽象义转换成具体义。“繁华”表意抽象,“唐代的风流”运用了借代,联系语境可知,答题的要点可总结为(1)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2)“唐代的风流”代表古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不再”一词表明这种情境在今日的扬州已难觅踪迹。(3)它的消逝令人感怀和惋惜,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感受。
  再如2012年湖北高考卷的第19题: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以探究。
  语境——本文围绕杜鹃鸟安排了三大块的内容:有关的诗句及内涵、动物学上杜鹃鸟的习性、有关的民间故事。词句出现在民间故事之后,也是对全文的总结,其中的重点词是“这样”,联系上文,“这样”指代什么呢?
  转换——将指代义转换成具体意义。联系上文即语境可能有以下三种原因即答案。
  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娥》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的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则赋予了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
  示例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
  示例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乡之情。这些丰富的意蕴,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肥胖儿童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和睡眠低通气的发病情况,并探讨肥胖与儿童OSAHS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