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到了耄耋之年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ufe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父母是老师,生前颇为节俭。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兄弟姐妹多,全家生活过得异常困难。父母临终前没留下什么遗产,但要说父母没有留下一点儿东西也不是,父母走后,留下了一辈子用心血做的一层红砖房和一大摞这个证那个证的,银行卡就没有了。
  临终前,父亲把当时仍未结婚的我叫到床前,郑重其事地交代了一件“神圣使命、千秋伟业”。
  “儿啊!你一定要把第二层红砖房盖起来!”
  我潸然泪下,自我懂事以来,印象里我们一直都在搬家。父亲年轻时,因“臭老九”下放农村,中年平反回城,家无定所,房子租了一茬又一茬,先后搬家二十二次。有时嫌房租贵,为省点儿租金,一年搬两次家是常有的事。1990 年,退休后的父母终于把一生省吃俭用的積蓄和东借西借来的钱建了一层红砖房。那一层红砖房是父母一生的心血,父亲说:“几十年搬家都搬怕了,建新房是我人生最大的夙愿。”父亲在六十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他认为最值得骄傲的人生大事。可惜父亲由于过于劳累,营养不良,住进新房才一年多就因肝癌去世了。我参加工作五年后,又加盖起了第二层红砖房,终于圆了父亲的房子梦。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先后见证并入住新房四处:老家农村的泥土房、红砖房,城里的楼房、电梯房;四十年来,我一直把老家这两层红砖房视为父母的人生“杰作”,尽管不经常住,空着,我也时不时地带全家去打扫卫生,每每看到那房子,就好像看到父母依然健在似的,心暖暖的。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我从未有过卖掉它的念头。直到去年,儿子参加工作,房价猛涨,且老屋断壁残垣,我最终把父母的人生“杰作”卖了,置换了首付款为儿子在城区买了一套将来结婚时用的新房。卖时,我十分心痛,为此还偷偷地在父母遗像前下跪,愧对父母。
  在中国,我们大部分人都有一个传统习惯,一生都在考虑下一代,从未考虑自己老了的出路,也许终有一天,当我们老了,要去敬老院的时候,也许我们生前积累的财富是多余的,它们并不属于自己,我们只不过是人生的看客而已。
  说实在的,直到今天,我只留下和父母一起合影的几张旧照,那些坛坛罐罐、衣柜衣物一样都没了。我会卖掉父母的“ 杰作”,我想几十年后,儿子也一定会卖掉我的“杰作”,也许将来他们也会像我一样只会留下几张值得回忆的珍贵照片,那就够了,我不会责怪他们,因为社会总是进步的,当年被我们视为“珍贵文物”的传家宝,几十年后一定会被子子孙孙们视为多余的陈年杂物,放着累赘!
  是啊!人生短暂,净身而来,徒身而去,我们只住一间房,睡一张床,再多的东西也都是享享眼福罢了。
其他文献
穿过淅淅沥沥的雨,去一条安静的街。  宽大的原木色茶桌,他坐在主人椅上。初次见面,也只是微微颔首,然后递过来一杯茶。透明的玻璃小茶杯,黄亮的茶汤。饮下去,饱满的口感,杯底留香。  他轻声问:“能品出来是什么茶吗?”  我稍有犹豫:“老班章?”  他点头,带着赞许的神情。  淡淡地讲起自己此前忙于建材等生意,后来与茶、与老班章结缘,于是有了这样一个叫“可以兴茶宴”的清静地。  这期间,有多少曲折,要
期刊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与姐一起自驾到这个叫岱山的地方,住在离大海最近的鹿栏晴沙星空帐篷酒店。这一夜,居然十点就进入梦乡,像是伴着一曲长长的粗鲁的催眠曲入睡的。  “听说舟山有个岱山,有一大片软软的沙滩,可以赤脚奔跑。”那日黄昏时分,她看着窗外残阳如血,有点儿神往。  我没有忽略掉那一丝神往,立马百度了岱山种种。“五一”假期,我便带着姐来到了岱山,来到了鹿栏山脚下这一片长长的沙滩。  长姐如母。贫穷
期刊
人的思维就好比一座花园,你可以辛勤耕耘、精心照料,让鲜花遍园盛开;你也可以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让它变成一片荒芜。但是,无论你是精心耕耘、还是放任自流,它都会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下去,产生相应的结果。如果不播下有用的种子,杂草的种子就会散落土壤中,不断繁衍,不久整个花园就会杂草丛生。  如同园丁总是精心地开垦土地,小心翼翼地清除杂草,种上他所需要的花朵和果蔬一样,人类也应该悉心护理自己的心灵花园,清除
期刊
每年的腊八一过,父亲就会爬上屋顶“执漏”,哪里漏雨就补上新的瓦片。  父亲走了三年,再没人在老屋里面住了,更没有人去“执漏”。去年的除夕,弟弟就嚷嚷着要把老屋拆了,建幢新楼,说有些地方漏雨。我实在有些不舍,那沧桑的瓦片,记载着我许多难忘且温暖的乡音。  宋代曾觌有词句:“正枝头荔子,晚红皱、袅熏风。对碧瓦迷云,青山似浪,返照浮空。”我生于江南以南的地方,古称龚州,属岭南之地。初读到此词时,我的心尖
期刊
易老师:  不知不觉,您离开我已经22 年了。这么多年来,总觉得您就在某个地方注视着我。  那一年,因偏科严重,我高考失利。家境贫寒,做梦都想通过高考跳出“农门”的我,遭此挫折,心情万分沮丧。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该何去何从?我好茫然,好无助。是您,把我引进了您创办的免费农民夜校,是夜校那盏明灯把我的心点亮,让我重燃信心,重新振作。  您当然知道,我们村因解放初期易姓与柳姓两大宗族为地界纠纷发生过血
期刊
20年前,我们提前为在世的父母修坟。我请风水先生看地,他说这地方好。修好两座坟后,父母都说好。母亲还说,就算死了,也可以闭上眼了。  母亲走的那年,医生说:“这次你们真要安排好老人的后事了。”我们明白。母亲也清楚,说她想回家,还说故乡老人们都是这样的,不能死在外面。回到家,邻居都说母亲出院就好了,没有人点醒这是回光返照。第二天,母亲说不了话,只是疼痛地看着身边的人。因她说不了话,她的许多旨意身边的
期刊
我上初中时,学校距家6公里。每天穿着妈妈做的布鞋,背着妈妈做的书包,在土路上跑着、跳着,一个来回3个小时,妈妈很惦记。  一天,妈妈去姥姥家回来时,牛车上多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已看不出是什么牌。爸妈忙活了两天才能骑走。鞍座和脚蹬板是爸爸用木板做的,妈妈用厚厚的棉布包在木鞍座与没有把套的车把上,至今记得坐垫套的黄格布。内胎是新买的,气打足了能看见外胎鼓起的大包。骑时除了车铃不响哪儿都响,只有车闸好使
期刊
“沙沙、沙沙、沙沙……”一片片杏叶,一个个天使,从人间仰望的高处,从不经意间,雪花般纷纷跳下。  这是山城重庆,冬天赐予的一道美好风景。我喜欢这样的宁静:漫天杏叶,黄灿灿的,一片一片,从枝頭,从高空,义无反顾,向着泥土的方向奔去……我挚爱这样的画面:一夜间,山城大街小巷,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仿佛神笔马良,给这座城市勾勒出一幅落叶飘飘的动画。  上班途中,我下意识地驻足,数了数,一行行杏叶落雁一般,朝
期刊
永和九年的那一个日子,兰亭边云集天下的豪情才气,四十二位雅士,临流赋诗惠风和,酒樽举,长袖飘逸。  如果没有一片天朗气清,就没有魏晋风流,一地诗句。如果没有一席谈笑风生,就没有寒雨轻狂,暖風含蓄。如果没有心的自由放纵,就没有爱的奔放,水墨淋漓。如果没有醉意阑珊王羲之,就不会有千古流芳《兰亭序》。  时光柔软的那一次相遇,眉眼间,弥漫三月的春天气息,座上皆豪逸,洒脱无余,一觞酒,一首诗,漂流而去。
期刊
十月秋深,潦水消尽,高木苍瘦,人间陡然静寂了。正是听虫的好时节。  “喓喓、喓喓”一声声,声声入了心。书房内,也不知那只蟋蟀来自哪儿,藏在哪儿,像一个从聊斋里飘入我房间的女子,吹一管寒箫,音凉如水。其实,不必寻它,只需年年此时静坐下来,等它——听这好声音,养一心喧嚣后的静寂。  当然,这只秋虫,不仅仅属于我,它属于很多善于听心的人。也许,它是《诗经》中的那只蟋蟀,一不小心,在这十月的深夜入了我床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