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上午,我听了一节二年级的语文公开课《鸟岛》。上课伊始,老师郑重地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高兴吗?老师想对大家提三个要求:认真听,认真想,发言声音要响亮。如果哪个小朋友做到了,老师就奖励他一张去鸟岛的门票,就可以去那里看鸟了。”说完,老师扬了扬手中一大叠花花绿绿的所谓去鸟岛的“门票”。
小朋友一下子就激动了,个个争着表现自己。课堂上出现了令人满意的气氛——孩子们不仅认真听讲,还一个个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嘴里不停地叫着:“我来,我来……”被指名发言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得到了奖品,没有发言机会的小朋友则着急、懊恼,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手里的“门票”。下课后,我们听课的老师还没有来得及离开,就听到了几个小朋友激动地询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鸟岛?”老师愣了一下,随口说道:“下次吧,我们刚才只是玩了一个游戏,怎么能当真呢?”一下子,失望写满了孩子的小脸。
为了在课堂上通过“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的教师真是煞费苦心:可爱的动物头饰、闪烁的星星小棒、精致的小花小草图形……“谁读得好,老师就把这些礼物奖给他!”今天,这位老师创意出了这样一份奖品——一张作秀的“门票”。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是新课改的生命线,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体是学生。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它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贯彻德育。教师的言传身教是课堂德育渗透的重要内容。“言谈举止有修养,举手投足有素质”“教师在学生面前无小事”“名师出高徒”都说明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德育的渗透。
冷静地思考一下,德育不就是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当人看吗?这种虚情假意的不能兑现的奖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吗?我们把孩子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有情感的独立的“人”来对待,正视他的存在了吗?我们要求学生要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可是,我们教师为他们作表率了吗?他们以后还会相信老师吗?还会为这样的奖励而兴奋吗?这种不负责任的欺骗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
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有着他自己的人格,他自身具有创造精神的美和尊严。这种美和尊严是永远不能磨灭的,所以他的纯洁而非常敏感的心灵需要我们最审慎的爱护。”爱默生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倘若真能做到尊重,许多教育失误都是能够避免的。任何一个人只要受到尊重,便能发挥潜能,便有可能做出惊人之举。大部分教育失误,并不在方法不当,而在于爱心和尊重不够。”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更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我们的课堂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激励首先必须以尊重孩子为前提,以关心“人”为前提,而不是以关心学习为前提。如果上述案例中的那位老师把那张不能兑现的去鸟岛的门票改换成一张去学校电脑室或阅览室的门票,让孩子凭门票来一个网上游鸟岛或者书中逛鸟岛,开放孩子语文学习的空间,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宽孩子的视野,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有关鸟岛的知识,激发起主动探索的兴趣,唤起孩子们热爱鸟类、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岂不是一种更好的奖励?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我们对他们无意的“忽悠”和糊弄会误导天真的孩子,甚至给他们的一生都留下不好的影响。我们教师只有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中,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个体人格,将理解、尊重、服务学生的思想贯穿于每一个教育细节中,表里如一,身正为范,给学生一个真、善、美的学习生活环境,使教育基于生命,生命融入教育,才能最终使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的栖息地。
小朋友一下子就激动了,个个争着表现自己。课堂上出现了令人满意的气氛——孩子们不仅认真听讲,还一个个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嘴里不停地叫着:“我来,我来……”被指名发言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得到了奖品,没有发言机会的小朋友则着急、懊恼,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手里的“门票”。下课后,我们听课的老师还没有来得及离开,就听到了几个小朋友激动地询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鸟岛?”老师愣了一下,随口说道:“下次吧,我们刚才只是玩了一个游戏,怎么能当真呢?”一下子,失望写满了孩子的小脸。
为了在课堂上通过“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的教师真是煞费苦心:可爱的动物头饰、闪烁的星星小棒、精致的小花小草图形……“谁读得好,老师就把这些礼物奖给他!”今天,这位老师创意出了这样一份奖品——一张作秀的“门票”。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是新课改的生命线,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体是学生。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它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贯彻德育。教师的言传身教是课堂德育渗透的重要内容。“言谈举止有修养,举手投足有素质”“教师在学生面前无小事”“名师出高徒”都说明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德育的渗透。
冷静地思考一下,德育不就是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当人看吗?这种虚情假意的不能兑现的奖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吗?我们把孩子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有情感的独立的“人”来对待,正视他的存在了吗?我们要求学生要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可是,我们教师为他们作表率了吗?他们以后还会相信老师吗?还会为这样的奖励而兴奋吗?这种不负责任的欺骗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
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有着他自己的人格,他自身具有创造精神的美和尊严。这种美和尊严是永远不能磨灭的,所以他的纯洁而非常敏感的心灵需要我们最审慎的爱护。”爱默生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倘若真能做到尊重,许多教育失误都是能够避免的。任何一个人只要受到尊重,便能发挥潜能,便有可能做出惊人之举。大部分教育失误,并不在方法不当,而在于爱心和尊重不够。”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更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我们的课堂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激励首先必须以尊重孩子为前提,以关心“人”为前提,而不是以关心学习为前提。如果上述案例中的那位老师把那张不能兑现的去鸟岛的门票改换成一张去学校电脑室或阅览室的门票,让孩子凭门票来一个网上游鸟岛或者书中逛鸟岛,开放孩子语文学习的空间,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宽孩子的视野,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有关鸟岛的知识,激发起主动探索的兴趣,唤起孩子们热爱鸟类、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岂不是一种更好的奖励?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我们对他们无意的“忽悠”和糊弄会误导天真的孩子,甚至给他们的一生都留下不好的影响。我们教师只有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中,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个体人格,将理解、尊重、服务学生的思想贯穿于每一个教育细节中,表里如一,身正为范,给学生一个真、善、美的学习生活环境,使教育基于生命,生命融入教育,才能最终使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