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广场协议成为金融危机之后的热门话题,是因为人们通常认为,正是美国搞阴谋、日元急剧升值,才导致日本经济出现上世纪90年代“失落的十年”,以及2000年之后的窘境。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政部长以及中央银行的行长,在纽约开会,达成了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因为协议的签署地点是纽约的广场饭店(Plaza Horel),因此被称为“广场协议”(Plaza Accord),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让美元有计划、有秩序地贬值。
广场协议之后,五个国家的央行联手在外汇市场上抛售美元,引发全世界投机者跟风,美元对主要货币明显下挫。以日元为例,广场协议前一个交易日,美元兑日元收报240.1,到9月底收报216.5,12月31日收报200.25。极端的情况是,1995年1美元兑79.7日元。从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时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201.26%。
美国所以逼迫日元等升值,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总统推行强势美元政策,美国在出[止的竞争力几乎丧失殆尽,经常项目贸易赤字急剧上升,在今天看,当时的那点赤字并没什么了不起,但是,美国曾是贸易顺差的大国,一下子出现这个情况,感到比较严重。
而整个80年代,正是日本制造大行其道的时候,质优价廉的日本货在全世界受到追捧,美国人曾惊呼,日本人要和平占领美国!美国人,特别是国会认为,正是日元等货币人为低估,导致了美国的贸易赤字,美国应该打一场“汇率战争’。
在中国,广场协议成为金融危机之后的热门话题,是因为人们通常认为,正是美国搞阴谋、日元急剧升值,才导致日本经济出现90年代“失落的十年”,以及2000年之后的窘境。
这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阴谋论之说,缺乏根据,日本失落的十年的根本原因也不在于此。
很简单,日元兑美元升值了,但是前联邦德国、英国、法国的货币也没能例外。从1985年1月到1987年,马克升值了101.27%,法郎升了100.55%,英镑升了66.98%。但是,它们没有出现类似的“失落的十年”。
而日本经济在广场协议后的5年,总体呈现的是增长态势,1990年后才开始放缓。日本的对外贸易并没有恶化,日本的工厂开始大量搬离国内,在世界各地开花,包括美国,日本的贸易顺差一直增加,外汇储备长期世界第一,直到后来被中国赶超。
如果说美国的初衷,或者说日元升值最直接的不利后果,是打击日本的出口的话,这个结果并没有如约出现。
日本出事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央行的超低利率政策。1987年美元过度弱势,引起美国的担忧,当时的G7开会,要求共同行动稳定美元汇率。10月26日,美国发生股灾,即“黑色星期一”,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对日本施压,令日本降低利率,这样美元的利率无形中就提高了,套利资金将回流美国救市。日本照办,将基准利率一下子降低50个基点,至2.5%。
利率降低之后,日本人觉得借钱的成本很低,就蜂拥向银行借钱炒地皮、炒楼、炒股票,催生了后来的资产泡沫。到了1989年,发现情况不妙,又急速提高利率至6%,刺破了泡沫。
日经指数暴跌,9个月就掉了一半;地价也暴跌,土地价值消失了800万亿日元;很多人还不上住房按揭贷款,房子被银行收走,过上了负债的日子,银行、房地产公司破产,当时不是什么新闻。过分严厉的紧缩政策,流动性的急剧收缩,令投资者和消费者惊恐,日本经济从1990年起就一蹶不振了。
日本政府的优柔寡断,是日本经济危机的又一个祸端。在泡沫开始形成的时候,犹犹豫豫,不敢提高利率,抑制泡沫生成;在泡沫已经很大,又过分着急、武断地刺破;当银行出现支付危机的时候,本该立即出手救助,实行国有化(奥巴马政府就救了花旗),可是,“姓社姓资”式的争论,妨碍了政府出手。
反观美国,美国在广场协议中,其实也没有什么阴谋。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可以随便开动印钞机,美元一直就泛滥着。不过,因为美国的科技创新很强,衍生出的新产业吸收了这些流动性,新产业又吸纳了大量劳动力,所以一切相安无事。
到了80年代,美国没有重大的技术革命出现,而劳动力成本大升,日本人善于学习,也善于模仿创新,比如卡拉OK、方便面等都是在别人创造基础上,日本人的创新。也许一些东西是美国人发明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技术扩散了,这时劳动力成本就是最大的制造成本,因为1947年签定于日内瓦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已经在有效运行了口彼时,日本就渐渐取代了美国制造业地位,美国的制造业工人开始失业,美国必须得找出替罪羊,这是广场协议的美国原因。
也许美国人想搞点贸易保护,但是,里根总统时期,美国在推行自由贸易方面,比较得力,日本产品,以及后来的中国产品大举占据美国市场,就是证明,因为美国人的比较优势早已经不是制造业,不买日本的,就买中国的,总之,比自己制造要好得多。
美国人从广场协议中,并没有得到直接的好处,美国的贸易逆差一年胜过一年。如前所述,还出现了严重的资本市场动荡,真正使美国经济好转的是,美国那个时候正在酝酿的技术革命,即90年代后期的互联网革命,以及类似于微软、辉瑞等巨人企业的出现。
所以,广场协议只是日本失落十年的表面原因,即使没有广场协议,日本的经济萧条恐怕也难以避免。最根本的是日本的国内政策不能审时度势调整,这对中国目前面临的困难是有借鉴价值的,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收入分配结构,是我们该立行的。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政部长以及中央银行的行长,在纽约开会,达成了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因为协议的签署地点是纽约的广场饭店(Plaza Horel),因此被称为“广场协议”(Plaza Accord),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让美元有计划、有秩序地贬值。
广场协议之后,五个国家的央行联手在外汇市场上抛售美元,引发全世界投机者跟风,美元对主要货币明显下挫。以日元为例,广场协议前一个交易日,美元兑日元收报240.1,到9月底收报216.5,12月31日收报200.25。极端的情况是,1995年1美元兑79.7日元。从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时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201.26%。
美国所以逼迫日元等升值,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总统推行强势美元政策,美国在出[止的竞争力几乎丧失殆尽,经常项目贸易赤字急剧上升,在今天看,当时的那点赤字并没什么了不起,但是,美国曾是贸易顺差的大国,一下子出现这个情况,感到比较严重。
而整个80年代,正是日本制造大行其道的时候,质优价廉的日本货在全世界受到追捧,美国人曾惊呼,日本人要和平占领美国!美国人,特别是国会认为,正是日元等货币人为低估,导致了美国的贸易赤字,美国应该打一场“汇率战争’。
在中国,广场协议成为金融危机之后的热门话题,是因为人们通常认为,正是美国搞阴谋、日元急剧升值,才导致日本经济出现90年代“失落的十年”,以及2000年之后的窘境。
这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阴谋论之说,缺乏根据,日本失落的十年的根本原因也不在于此。
很简单,日元兑美元升值了,但是前联邦德国、英国、法国的货币也没能例外。从1985年1月到1987年,马克升值了101.27%,法郎升了100.55%,英镑升了66.98%。但是,它们没有出现类似的“失落的十年”。
而日本经济在广场协议后的5年,总体呈现的是增长态势,1990年后才开始放缓。日本的对外贸易并没有恶化,日本的工厂开始大量搬离国内,在世界各地开花,包括美国,日本的贸易顺差一直增加,外汇储备长期世界第一,直到后来被中国赶超。
如果说美国的初衷,或者说日元升值最直接的不利后果,是打击日本的出口的话,这个结果并没有如约出现。
日本出事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央行的超低利率政策。1987年美元过度弱势,引起美国的担忧,当时的G7开会,要求共同行动稳定美元汇率。10月26日,美国发生股灾,即“黑色星期一”,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对日本施压,令日本降低利率,这样美元的利率无形中就提高了,套利资金将回流美国救市。日本照办,将基准利率一下子降低50个基点,至2.5%。
利率降低之后,日本人觉得借钱的成本很低,就蜂拥向银行借钱炒地皮、炒楼、炒股票,催生了后来的资产泡沫。到了1989年,发现情况不妙,又急速提高利率至6%,刺破了泡沫。
日经指数暴跌,9个月就掉了一半;地价也暴跌,土地价值消失了800万亿日元;很多人还不上住房按揭贷款,房子被银行收走,过上了负债的日子,银行、房地产公司破产,当时不是什么新闻。过分严厉的紧缩政策,流动性的急剧收缩,令投资者和消费者惊恐,日本经济从1990年起就一蹶不振了。
日本政府的优柔寡断,是日本经济危机的又一个祸端。在泡沫开始形成的时候,犹犹豫豫,不敢提高利率,抑制泡沫生成;在泡沫已经很大,又过分着急、武断地刺破;当银行出现支付危机的时候,本该立即出手救助,实行国有化(奥巴马政府就救了花旗),可是,“姓社姓资”式的争论,妨碍了政府出手。
反观美国,美国在广场协议中,其实也没有什么阴谋。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可以随便开动印钞机,美元一直就泛滥着。不过,因为美国的科技创新很强,衍生出的新产业吸收了这些流动性,新产业又吸纳了大量劳动力,所以一切相安无事。
到了80年代,美国没有重大的技术革命出现,而劳动力成本大升,日本人善于学习,也善于模仿创新,比如卡拉OK、方便面等都是在别人创造基础上,日本人的创新。也许一些东西是美国人发明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技术扩散了,这时劳动力成本就是最大的制造成本,因为1947年签定于日内瓦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已经在有效运行了口彼时,日本就渐渐取代了美国制造业地位,美国的制造业工人开始失业,美国必须得找出替罪羊,这是广场协议的美国原因。
也许美国人想搞点贸易保护,但是,里根总统时期,美国在推行自由贸易方面,比较得力,日本产品,以及后来的中国产品大举占据美国市场,就是证明,因为美国人的比较优势早已经不是制造业,不买日本的,就买中国的,总之,比自己制造要好得多。
美国人从广场协议中,并没有得到直接的好处,美国的贸易逆差一年胜过一年。如前所述,还出现了严重的资本市场动荡,真正使美国经济好转的是,美国那个时候正在酝酿的技术革命,即90年代后期的互联网革命,以及类似于微软、辉瑞等巨人企业的出现。
所以,广场协议只是日本失落十年的表面原因,即使没有广场协议,日本的经济萧条恐怕也难以避免。最根本的是日本的国内政策不能审时度势调整,这对中国目前面临的困难是有借鉴价值的,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收入分配结构,是我们该立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