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化竞争愈发激烈,医院需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构建完善的制度及监督体系,优化配置资源,有效控制医院运营成本,强化综合竞争实力。然而当前医院实行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不少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本文从一些案例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并提出了建立内控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设想;品管圈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8-000-01
原协和医院财务处一名收费员贪污61.3万余元;原北京肿瘤医院住院处主任石巧玲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近千万元的虚假医院退费;哈尔滨“天价药品”事件中的收费员贪污970余万元……这些触目惊心的医院案例都直接指向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一、医院内控的现状
(一)认识不足
首先是医院领导阶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数医院院长来自医疗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认为内控只是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的事情,对内控工作缺乏统一领导,虎头蛇尾,不能建立和实施完善的内控制度。其次,单位员工往往作为旁观者,认为内控只是管理部门的事,没有很好地参与到内控的建设与完善上来。其三,医院领导层与员工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信息传递不顺畅,风险因素得不到反映和提示,风险无法及时防范和管控,内控就无法有效实施。
(二)内控措施缺失或流于形式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 起施行,多数医院建立起内控制度,但仅限于内部会计控制,远远未形成对整个医院的完善有效的内控流程或体系。不能反映医院的实际情况,深度、广度都与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执行与完善起来往往流于形式。
(三)缺乏风险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医院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营管理面临市场、经营、财务、服务等多种风险。但多数医院却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已由传统的内部牵制制度逐步发展成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整合框架,不能及时对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并有针对性地找出应对策略。案例中的收费结算存在漏洞,由于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巨额贪污发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四)监督机制不到位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内控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目的是对内控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保证各项内控措施的有效执行。但大多医院的内审部门力量薄弱,工作不受重视,人员配备和业务能力均达不到要求,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能发现内控漏洞、缺陷,不能有效评价内控,监控机制就发挥不了降低风险,为医院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设想
(一)统一认识,领导牵头,全民参与
《会计法》、《内控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因此,医院负责人应对本单位内控建设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能直接参与到内控建设过程并提供必要人力物力。单位员工应意识到内控建设“匹夫有责,从我做起”。只有全院一条心,提高内控意识,才能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
(二)完善内控流程,以制度来疏堵风险漏洞
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要考虑到医院的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不能仅仅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制定具体内控制度,并进行细化与落实。新业务发生,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经济业务运行过程中发现漏洞要及时修改、补充、完善,使内控制度覆盖各个角落和环节,不留死角。
(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内控信息化
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内部控制进行集成、转化和提升所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它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流程和措施嵌入信息系统中,既能明确各项业务活动的基本控制点,还能结合医院特点,针对关键控制点强化内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保护信息安全。在医院信息管理中要特别重视系统的权限管理,严格按照各自的权限使用系统,从流程设计入手,杜绝越权,防范风险。
(四)加强风险管理,强化监督力度
为及时发现风险,医院应当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评估;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内控建立与实施情况,关键岗位及人员的配置情況等,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同时应发挥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作用,构建严密的外部监督网络。
(五)推广品管圈在内控中的应用
品管圈是近几年应用到医院管理中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打破了以往自上而下行政命令模式,强调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发现实际工作中的漏洞、缺陷,利用“品管圈”知识,运用“品管圈”管理手段,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关键风险点,选择出风险应对策略。如医院往往人满为患,每天的现金流就达到上百万元,对收费业务的管理就成为医院收入管理的重点。我们可以设置品管圈,群策群力进行风险评估: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使现金流管理落实到细节。只有防患于未然,使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才不至于亡羊补牢,痛失羊后才想补救方法。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并积极实施,才能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新形式下只有积极发挥好医院内控的作用,才能不断推进医院改革与发展,减少经营风险,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3年.
[2]朱惠斌.新形势下医院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4(22).
[3]熊磊.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 2014(06).
[4]赵欣.新形势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会计师, 2014(09).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设想;品管圈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8-000-01
原协和医院财务处一名收费员贪污61.3万余元;原北京肿瘤医院住院处主任石巧玲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近千万元的虚假医院退费;哈尔滨“天价药品”事件中的收费员贪污970余万元……这些触目惊心的医院案例都直接指向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一、医院内控的现状
(一)认识不足
首先是医院领导阶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数医院院长来自医疗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认为内控只是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的事情,对内控工作缺乏统一领导,虎头蛇尾,不能建立和实施完善的内控制度。其次,单位员工往往作为旁观者,认为内控只是管理部门的事,没有很好地参与到内控的建设与完善上来。其三,医院领导层与员工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信息传递不顺畅,风险因素得不到反映和提示,风险无法及时防范和管控,内控就无法有效实施。
(二)内控措施缺失或流于形式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 起施行,多数医院建立起内控制度,但仅限于内部会计控制,远远未形成对整个医院的完善有效的内控流程或体系。不能反映医院的实际情况,深度、广度都与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执行与完善起来往往流于形式。
(三)缺乏风险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医院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营管理面临市场、经营、财务、服务等多种风险。但多数医院却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已由传统的内部牵制制度逐步发展成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整合框架,不能及时对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并有针对性地找出应对策略。案例中的收费结算存在漏洞,由于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巨额贪污发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四)监督机制不到位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内控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目的是对内控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保证各项内控措施的有效执行。但大多医院的内审部门力量薄弱,工作不受重视,人员配备和业务能力均达不到要求,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能发现内控漏洞、缺陷,不能有效评价内控,监控机制就发挥不了降低风险,为医院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设想
(一)统一认识,领导牵头,全民参与
《会计法》、《内控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因此,医院负责人应对本单位内控建设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能直接参与到内控建设过程并提供必要人力物力。单位员工应意识到内控建设“匹夫有责,从我做起”。只有全院一条心,提高内控意识,才能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
(二)完善内控流程,以制度来疏堵风险漏洞
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要考虑到医院的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不能仅仅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制定具体内控制度,并进行细化与落实。新业务发生,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经济业务运行过程中发现漏洞要及时修改、补充、完善,使内控制度覆盖各个角落和环节,不留死角。
(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内控信息化
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内部控制进行集成、转化和提升所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它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流程和措施嵌入信息系统中,既能明确各项业务活动的基本控制点,还能结合医院特点,针对关键控制点强化内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保护信息安全。在医院信息管理中要特别重视系统的权限管理,严格按照各自的权限使用系统,从流程设计入手,杜绝越权,防范风险。
(四)加强风险管理,强化监督力度
为及时发现风险,医院应当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评估;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内控建立与实施情况,关键岗位及人员的配置情況等,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同时应发挥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作用,构建严密的外部监督网络。
(五)推广品管圈在内控中的应用
品管圈是近几年应用到医院管理中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打破了以往自上而下行政命令模式,强调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发现实际工作中的漏洞、缺陷,利用“品管圈”知识,运用“品管圈”管理手段,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关键风险点,选择出风险应对策略。如医院往往人满为患,每天的现金流就达到上百万元,对收费业务的管理就成为医院收入管理的重点。我们可以设置品管圈,群策群力进行风险评估: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使现金流管理落实到细节。只有防患于未然,使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才不至于亡羊补牢,痛失羊后才想补救方法。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并积极实施,才能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新形式下只有积极发挥好医院内控的作用,才能不断推进医院改革与发展,减少经营风险,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3年.
[2]朱惠斌.新形势下医院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4(22).
[3]熊磊.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 2014(06).
[4]赵欣.新形势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会计师,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