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科学美术运用通俗而又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的语言,搭建艺术与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美术不仅阐述了科学的真谛,而且使科学理念、科学知识得以普及;不仅表现人文环境、自然物质,而且描绘了科学世界,反映了认得观念意识。科学美术在促进人类社会艺术、科学思想、精神境界提升和发展方面,作用越来越大。
关键词 学科整合 艺术科学化 美术活动 幼儿园课程
知识是统一的整体,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是21世纪人类发展研究的重要主题。科学和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依赖于人的社会实践。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这样描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与科学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曾预言:时代的前进将使艺术越来越“科学化”,而使科学越来越“艺术化”。艺术与科学的统一是时代的呼唤,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类进步的必然。
美术是艺术领域的一个方面,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有位艺术家说:“绘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和美术有着和谐互动的关系。就幼儿园教育而言,幼儿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可视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幼儿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幼儿科学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郑重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要有“全面性”“启蒙性”,并要和各个方面教育内容“相互渗透”,反映了幼儿教育课程整体观念的新导向。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理论,也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整个的、连贯的。”因此,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将各种教学途径、手段、方法整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并使之渗透在幼儿的科学学习活动中。我们探索着将美术手段运用到幼儿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其科学探索的精神,发展智力,提高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情感;引导幼儿适当地运用各种美术手段,表达自己对科学认知对象的理解,更好地达成科学活动的目标,从而实现科学活动与美术活动的整合,全面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
一、给幼儿观察的空间,引起探索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科学领域的学习要求中明确指出幼儿要 “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美术领域同样提出了“引导儿童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要求。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是培养儿童科学精神的出发点,要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对周围事物留心观察和进行思考的习惯。幼儿对新奇的事物较为敏感,并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我们不仅要组织幼儿对事物进行观察,还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儿童兴趣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学习。通过让幼儿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幼儿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这个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进行观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又运用拼图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家用电器各部分的构造,最后请幼儿用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纸片拼成家用电器。通过对家用电器实物、图片的观察,使幼儿印象深刻,因而在幼儿自己动手拼“家用电器”的时候,十分顺利。再如:在美丽的春季、丰收的秋季来临的时候,我们经常要带幼儿去散步,观察季节的变化。幼儿往往会有很多的发现。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自由地去描绘自己多看到的景物,如小动物、植物等,让幼儿用美术的手段表达自己对季节变化的理解。让幼儿在欣赏美的同时,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二、给幼儿适宜的环境,使其乐于探索
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美术角主要有颜料、画笔、手工工具等。而一般科学角的材料是一些动植物以及观察器具如放大镜之类的。要促进两者融合,使其蕴藏着艺术创造和科学知识,就主要取决于区角中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于是,我们特别设置了科艺操作区,就是在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操作区,提供丰富的工具材料满足幼儿不同的操作需要,所提供的工具材料尽可能集学、做、玩、用为一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操作欲望。我们根据主题活动,进行相关的材料收集,如供幼儿科学探索的布、水、镜子、万花筒、磁铁等,供幼儿开展美术活动的颜料、蜡笔、水彩笔、纸张、剪刀等,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探索、设计、制作和记录活动。在“有趣的种子”活动中,我们先组织幼儿认识许多种子,收集了许多种子投放在操作区。然后请幼儿创造性地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的形象。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有的将种子拼成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有的拼成机器猫,有的拼成白雪公主等。我把幼儿的作品一一展示出来,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此时,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发展。
三、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其学会探索
科学活动注重让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动手操作是其主要特征。而幼儿的美术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使用纸笔或运用其他工具材料的操作行为,幼儿美术教育是操作性教育。重视操作,在实践中让科学活动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力。
1.科美融合教育在科学活动中的渗透。
常规科学活动范围很广,我们尝试着将科美融合的教育渗透在日常科学教学中,在原有的活动方案上加上美术的环节,使其巧妙结合。如:科学活动“认识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地教学,观察雨滴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落在人的衣服、脸上,落在窗户上、落在地上有什么不同;师生一起打着伞穿着雨衣、雨靴走到雨中,享受雨带来的乐趣。有了雨中玩耍的经验,幼儿的艺术灵感也得到了激发,画起小雨滴、小雨伞都惟妙惟肖。再如:科学活动“轮子”,在活动中我们增加了让幼儿运用收集的牙膏盒、吸管、瓶盖制作汽车的环节,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了轮子的外形和工作原理。小制作这个环节的加入,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科美融合教育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美教育的融合,我们在美术活动中适当地加入了科学知识的认知活动。如小班以“玩色”为主要手段,开展“花被子”“颜色变变变”“玻璃滚画”等一系列活动,利用玻璃、积木等作为作画工具玩玩画画,利用三原色两两结合变成其他颜色的原理,让幼儿在玩和画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再如,美术活动“七彩太阳”,我们通过用三棱镜做实验的方法,了解太阳光能分解成七种颜色,在活动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彩虹形成的原理,而且在给太阳涂色时色彩也更加丰富了。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寻找那些幼儿便于操作又感兴趣的材料,如:报纸团印花、毛线印花、棉签画花、小手印树叶等等。不同的材料带来出不同的效果,激发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3.科美融合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在科学活动之前,我们会布置相关任务让儿童在生活中观察,我们要求幼儿用图画的方法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如:科学活动“神气的尾巴”,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认识了许多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并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为科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特别注意科美教育的融合。种植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教师在教会幼儿种植的方法之外,让孩子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将这个过程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积累成册后,孩子不仅认识了植物的生长,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 学科整合 艺术科学化 美术活动 幼儿园课程
知识是统一的整体,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是21世纪人类发展研究的重要主题。科学和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依赖于人的社会实践。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这样描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与科学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曾预言:时代的前进将使艺术越来越“科学化”,而使科学越来越“艺术化”。艺术与科学的统一是时代的呼唤,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类进步的必然。
美术是艺术领域的一个方面,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有位艺术家说:“绘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和美术有着和谐互动的关系。就幼儿园教育而言,幼儿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可视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幼儿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幼儿科学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郑重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要有“全面性”“启蒙性”,并要和各个方面教育内容“相互渗透”,反映了幼儿教育课程整体观念的新导向。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理论,也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整个的、连贯的。”因此,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将各种教学途径、手段、方法整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并使之渗透在幼儿的科学学习活动中。我们探索着将美术手段运用到幼儿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其科学探索的精神,发展智力,提高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情感;引导幼儿适当地运用各种美术手段,表达自己对科学认知对象的理解,更好地达成科学活动的目标,从而实现科学活动与美术活动的整合,全面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
一、给幼儿观察的空间,引起探索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科学领域的学习要求中明确指出幼儿要 “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美术领域同样提出了“引导儿童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要求。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是培养儿童科学精神的出发点,要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对周围事物留心观察和进行思考的习惯。幼儿对新奇的事物较为敏感,并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我们不仅要组织幼儿对事物进行观察,还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儿童兴趣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学习。通过让幼儿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幼儿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这个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进行观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又运用拼图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家用电器各部分的构造,最后请幼儿用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纸片拼成家用电器。通过对家用电器实物、图片的观察,使幼儿印象深刻,因而在幼儿自己动手拼“家用电器”的时候,十分顺利。再如:在美丽的春季、丰收的秋季来临的时候,我们经常要带幼儿去散步,观察季节的变化。幼儿往往会有很多的发现。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自由地去描绘自己多看到的景物,如小动物、植物等,让幼儿用美术的手段表达自己对季节变化的理解。让幼儿在欣赏美的同时,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二、给幼儿适宜的环境,使其乐于探索
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美术角主要有颜料、画笔、手工工具等。而一般科学角的材料是一些动植物以及观察器具如放大镜之类的。要促进两者融合,使其蕴藏着艺术创造和科学知识,就主要取决于区角中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于是,我们特别设置了科艺操作区,就是在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操作区,提供丰富的工具材料满足幼儿不同的操作需要,所提供的工具材料尽可能集学、做、玩、用为一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操作欲望。我们根据主题活动,进行相关的材料收集,如供幼儿科学探索的布、水、镜子、万花筒、磁铁等,供幼儿开展美术活动的颜料、蜡笔、水彩笔、纸张、剪刀等,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探索、设计、制作和记录活动。在“有趣的种子”活动中,我们先组织幼儿认识许多种子,收集了许多种子投放在操作区。然后请幼儿创造性地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的形象。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有的将种子拼成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有的拼成机器猫,有的拼成白雪公主等。我把幼儿的作品一一展示出来,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此时,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发展。
三、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其学会探索
科学活动注重让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动手操作是其主要特征。而幼儿的美术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使用纸笔或运用其他工具材料的操作行为,幼儿美术教育是操作性教育。重视操作,在实践中让科学活动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力。
1.科美融合教育在科学活动中的渗透。
常规科学活动范围很广,我们尝试着将科美融合的教育渗透在日常科学教学中,在原有的活动方案上加上美术的环节,使其巧妙结合。如:科学活动“认识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地教学,观察雨滴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落在人的衣服、脸上,落在窗户上、落在地上有什么不同;师生一起打着伞穿着雨衣、雨靴走到雨中,享受雨带来的乐趣。有了雨中玩耍的经验,幼儿的艺术灵感也得到了激发,画起小雨滴、小雨伞都惟妙惟肖。再如:科学活动“轮子”,在活动中我们增加了让幼儿运用收集的牙膏盒、吸管、瓶盖制作汽车的环节,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了轮子的外形和工作原理。小制作这个环节的加入,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科美融合教育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美教育的融合,我们在美术活动中适当地加入了科学知识的认知活动。如小班以“玩色”为主要手段,开展“花被子”“颜色变变变”“玻璃滚画”等一系列活动,利用玻璃、积木等作为作画工具玩玩画画,利用三原色两两结合变成其他颜色的原理,让幼儿在玩和画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再如,美术活动“七彩太阳”,我们通过用三棱镜做实验的方法,了解太阳光能分解成七种颜色,在活动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彩虹形成的原理,而且在给太阳涂色时色彩也更加丰富了。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寻找那些幼儿便于操作又感兴趣的材料,如:报纸团印花、毛线印花、棉签画花、小手印树叶等等。不同的材料带来出不同的效果,激发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3.科美融合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在科学活动之前,我们会布置相关任务让儿童在生活中观察,我们要求幼儿用图画的方法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如:科学活动“神气的尾巴”,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认识了许多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并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为科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特别注意科美教育的融合。种植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教师在教会幼儿种植的方法之外,让孩子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将这个过程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积累成册后,孩子不仅认识了植物的生长,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