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学习不在课堂”,安德烈·焦尔当《学习的本质》一书开篇的首句,很可能会惹怒众多的一线教师。读完全书,你会发现这个看似偏激的表达,用一种矫枉过正的说法提醒教育者,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广阔的舞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同时也点出了当代教育的一大问题:学校教育与真实生活的脱节与割裂。
作者认为,“我们所受的学校教育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一条巨大鸿沟,学生所学知识顶多可以在考试中过关,却很少被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学以应试为导向,而考试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再现真实世界中人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解决它所需要的灵活性。在一切以考试为指挥棒的环境下,教学映射测试,亦无法呈现其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学校主要教授抽象层面上的知识,那些存在于教材中的公式、定理、观点和结论,经过大幅度的筛选,往往抽离掉了个人的特殊经验,再经过客观化、标准化,形成学校教授的知识体系。这些经过处理的知识,已经看不到个人经验的痕迹,学生不容易拿自己的经验与所学知识相印证,其结果导致他们只是掌握一些抽象法则,所学知识与真实世界严重断裂。
对于教育而言,这种断裂的危害巨大而深远。从微观层面看,它导致学习者无法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各级学校中大量厌学者的存在,与此不无关系。即便是那些优秀的学生,真正热爱学习的也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的努力还是受到外在功利动机的驱动。一旦他们走出校园,就会丢下书本,甚至愤怒地撕毁那些曾经“折磨”过自己的知识。从宏观层面说,它导致了整个社会对学习的误解:认为书本里的知识和道理不过是说说而已,与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并无关联。你读了书,不过是学了些答案,能够在考试中写给老师看,其实你自己对所学的知识和道理并没有什么深刻体验,也没有由此形成对学习本身的信仰。
然而,书中的道理、抽象的知识与真实人生之间的鸿沟并非“天灾”,实为“人祸”:人类所有的抽象知识都是对实践生活的思考和提炼,只是因为学校教育出于种种考虑,没能再现这个从生动具体到抽象概括的过程。笔者认为,各级学校在应对上述挑战时,必须转换思路,积极探索所学知识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用真实世界的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法国儿童心理学家瓦龙·亨利说:“把人和社会分开,就等于把他的大脑剥除。”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猛说:“教育中最根本的东西,无论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一定要面对日常生活每个人经验中能最强烈触动我们的东西。”我们的学校教育绝不该剥离学生和真实世界的联系,相反学校应该创设更多的情境,帮助学生打开经验世界,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互动、尝试、表达。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习就变成了一件苦差事,大家都在拼命地学习,为了记住更多的知识,为了考取更高的分数,而与真正的学习愈行愈远。安德烈·焦尔当正本清源,从学习的本质入手,在点出教育问题的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破解当下的教育困境提供了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作者认为,“我们所受的学校教育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一条巨大鸿沟,学生所学知识顶多可以在考试中过关,却很少被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学以应试为导向,而考试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再现真实世界中人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解决它所需要的灵活性。在一切以考试为指挥棒的环境下,教学映射测试,亦无法呈现其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学校主要教授抽象层面上的知识,那些存在于教材中的公式、定理、观点和结论,经过大幅度的筛选,往往抽离掉了个人的特殊经验,再经过客观化、标准化,形成学校教授的知识体系。这些经过处理的知识,已经看不到个人经验的痕迹,学生不容易拿自己的经验与所学知识相印证,其结果导致他们只是掌握一些抽象法则,所学知识与真实世界严重断裂。
对于教育而言,这种断裂的危害巨大而深远。从微观层面看,它导致学习者无法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各级学校中大量厌学者的存在,与此不无关系。即便是那些优秀的学生,真正热爱学习的也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的努力还是受到外在功利动机的驱动。一旦他们走出校园,就会丢下书本,甚至愤怒地撕毁那些曾经“折磨”过自己的知识。从宏观层面说,它导致了整个社会对学习的误解:认为书本里的知识和道理不过是说说而已,与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并无关联。你读了书,不过是学了些答案,能够在考试中写给老师看,其实你自己对所学的知识和道理并没有什么深刻体验,也没有由此形成对学习本身的信仰。
然而,书中的道理、抽象的知识与真实人生之间的鸿沟并非“天灾”,实为“人祸”:人类所有的抽象知识都是对实践生活的思考和提炼,只是因为学校教育出于种种考虑,没能再现这个从生动具体到抽象概括的过程。笔者认为,各级学校在应对上述挑战时,必须转换思路,积极探索所学知识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用真实世界的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法国儿童心理学家瓦龙·亨利说:“把人和社会分开,就等于把他的大脑剥除。”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猛说:“教育中最根本的东西,无论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一定要面对日常生活每个人经验中能最强烈触动我们的东西。”我们的学校教育绝不该剥离学生和真实世界的联系,相反学校应该创设更多的情境,帮助学生打开经验世界,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互动、尝试、表达。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习就变成了一件苦差事,大家都在拼命地学习,为了记住更多的知识,为了考取更高的分数,而与真正的学习愈行愈远。安德烈·焦尔当正本清源,从学习的本质入手,在点出教育问题的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破解当下的教育困境提供了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