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汉语历史语法学者开始关注后汉和南北朝时期(二世纪中期到三世纪末)的佛经译本。他们认为这些汉语译本主要来自于梵文,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汉语口语形式。基于对这个时期佛教译本的详尽考察,本文认为这些译本对汉语语法进化研究不具有重大价值,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其源语言并不是普遍认为的梵语,而是目前仍然知之甚少的一种普拉克利特语;第二,译文所用的语言并不是彼时的汉语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