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由微经济、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组成的“三位一体”新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梁春晓在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上表示,就中国而言,互联网经过了20年的发展,人们已从最一开始将其当成工具、渠道,直到现在把它视作基础设施,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彻底走过了“工具时代”。现在是将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的时代,从中又衍生出了信息经济、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等社会形态,正改变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状态。可以看出,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不是局部的、细枝末节的,而是一个总体性的变化,它推进了我国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大转变。
信息社会的三大动力
梁春晓指出,信息社会带来的整体变化中,有三个新的因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未来,不论人们是在思考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还是在思考整个社会创新的时候,它们都会显得特别重要,会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都分不开。”
第一,新基础设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作为新的基础设施,已经在商业领域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共识。“但是,这也正在成为整个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30年前,人们在谈及改革开放时,会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在,人们在说到基础设施时,已从当时的公路、铁路、机场变成了云网端、云计算,所以,现在已经迎来了以云网端、云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为基础设施的时代了。”梁春晓分析说。
第二,新要素。以前,在谈及社会发展时,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正在崛起,那就是数据。当前全球企业中,特别是互联网企业,价值就是通过“数据”来体现的。梁春晓举例说,Facebook曾在两年前收购了一家公司,虽然这家公司只有55人,但是当时的估值却很高。究其原因,其最核心的价值就是数据。他提到,目前中国以数据为基础的公司也已经越来越多。
第三,新结构。以前,我国的工作模式更多的是着眼于分工明确,未来则将更着眼于大规模协作的共享模式。因为,随着基础设施的升级,既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又使数据流动起来,最终产生了数据智能,这样的数据智能就成为共享经济的最大来源。那么,为什么会有共享经济?梁春晓表示,首先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发生的,等平台上有了大量的数据,并形成了非常高效匹配的数据资源,能够把大量的需求匹配起来,从而形成规模化的共享经济。例如,一直很受关注的网约车,就是涉及分享经济、共享经济的典型例子,它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人们通过什么方式去打车和出行的变化,它将非常有可能带来整个经济结构或者社会结构的大转型。因为,基础设施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使数据能够在空前的范围内流动和共享。这种流动和共享最终又支撑人们对所有的社会资源进行共享,从而改变了整个经济结构,让分享和共享成为整个经济的核心。
自由连接体:新型就业群体
当工业时代来临之时,出现了当时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大城市、大工厂能提供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很多人从高成本、低效率的地方被吸引过来,很多农民都走出农村来到城市。那么,有了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会发生什么?由于新基础设施的形成,“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美国称其为“自我雇佣者”,一个人可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张三:演员/电子商务论坛主持人/导演/策展人等等”。新基础设施为其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环境,使其可以随时改变角色。未来,这样的自由人会越来越多。
为此,阿里研究院提出了“自由连接体”的概念。即一个人,或一个小的组织,今天可以加入这个连接,明天可以加入那个连接,或者可以同时加入好几个连接。正是因为这种存在方式,才使得共享经济成为可能。“基于此,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或机构处于既是专家又很柔性的状态,我们称其为‘专业化+柔性化’的生存方式。”梁春晓说道,专家化有三个特点:人人都是专家,人人都在某一个领域全球第一;形成新木桶原理,即只需强化个人长板,无需弥补短板;人人也都必须要成为专家,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柔性化有两个特点:U盘式生存,即自带系统,随时拔插,类似“剧组”;人们选择更加自由,以前人们毫无选择地进入工厂,接受管理,现在人们可以越来越柔性地安排工作、生活、学习。
小前端+巨平台:大规模协作
互联网促进社会化大协作,平台模式是大协作方式的主要形态和体现。具体表现为互联网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协作的效率,使得企业外部协作成本下降迅速,远快于企业内部协作成本的下降速度。因此,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围墙松动、坍塌,“篱笆”到处都在被拆除,从而“大平台+海量前端”的开放化、社会化、大规模的协作方式开始出现并逐渐主流化。
其实,平台模式由来已久,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了全新的规模、内涵与影响力。全球性的巨型平台开始出现,其生态化程度非常高(物种多样性与自组织化程度很高)。而且,由于举行平台及其生态圈的发育,社会的“分工——协作”全面突破了工业时代“分工深化”与“协作成本上升”之间的互相锁定,提供了一套全新高度上的分工与协作体系,极大地扩展了社会经济的新边疆与可能性,提升了社会福祉。
小前端+巨平台:网商+电子商务平台
由于互联网技术创新的推动,出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商业模式和新商业形态,即商业创新。现在,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创新,所导致的变化不仅是经济层面,不仅是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而是整个社会的变化。
网商的崛起:使电子商务从边缘到主流。海量网商的出现,是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电子商务由此大规模、大范围展开。电子商务平台:主导新商业生态。电子商务平台是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重要差别,是电子商务生态演进的关键。
为什么需要小前端?梁春晓解释道,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个体化的,必须以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但是,这样的小前端如果是孤立的运作,需要通过什么来支撑成本呢?就是巨平台,比如现在微信、淘宝的平台上都聚集了很多小前端,他们都同时存在于一个巨大的平台,这就是小前端+巨平台的大规模协作形态。 这样的形态,在梁春晓看来,从一定意义上也是人们理解电子商务的一把“钥匙”,电子商务最近这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动力就是网商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相互的促进和相互的拉动。因为出现了平台,所以有更多网商可以低成本进行创新,所以就吸引了更多的网商,更多的网商就催生了更大的平台,从而催生了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
新经济“三位一体”:微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
如果说在2008年,人们看到了“网上交易”出现巨大规模的可能性,那么在2015年,人们则看到了“通过云计算处理”这种巨大规模的可能性。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可以看到微经济、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三位一体”的新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微经济:现在,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自由连接体,亦或很多小微企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创新发展,这正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小微企业的主体,是数以千万计的卖家,甚至超过50%的人都是工作家庭化。
平台经济:目前我国市值公司排名前十的基本都是做平台的公司,平台已经成了最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不光是企业,一些政府部门也在针对平台发展进行思考,例如,上海市在2015年发布了《关于上海加快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共享经济: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时代,社会问题众多,环境问题、老龄化问题、贫富悬殊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等,但有一个问题可能是最大的:人类创造的财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总量巨大、人均丰裕但分布严重失衡,并且自然资源难以持续支撑。人类不可能把财富之饼无限摊大,因为资源有限,所以,共享经济是唯一出路。共享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因为目前已经有信息时代的新基础设施、新要素和新结构做基础。可以同时在线几千万、上亿网民,每天产生几千万笔交易,存有数以十亿计的商品数,超过1000万卖家,这些在以前都是无法想象的,但是现在都可以做到,所以共享是可以实现的。
微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这三种“经济”是一体化的。如果没有微经济,平台就没有用处;如果没有平台,就不可能有共享;如果不能产生共享,那么微经济的优势就无法发挥。所以,三种“经济”是三位一体,不可能孤立存在。
在后天的世界里,有你位置吗?
近些年,阿里研究院常讲一个词——“后天”。梁春晓指出,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在谈论明天、规划明天,但是如果人们仅仅只从今天看明天,明天很可能只是又一个今天,无非是量的修正和调整。届时,当人们真到了明天,可能会发现别人已经远远超越了自己。所以,阿里研究院特别强调“后天”,一定要超越明天,看得更远,预测全新的变化和未来。
众所周知,工业时代的宏观经济体系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当中国移动与理发师都同属于第三产业时,人们会感觉到这个划分体系本身出现了问题。在目前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已经没法再套用工业时代的产业划分方式来划分和解释了。因为一、二、三产业的划分,是横向分工式的划分。比如种小麦是第一产业,把小麦磨成面粉是第二产业,将面粉做成包子卖出去是第三产业。它所强调的是“分工”,但目前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共享”。
未来,要关注的是这个事物到底是做基础设施的,还是做平台的,或者是做自由连接体的;是生产者、服务者还是消费者。其价值不再是取决于在某个环节中创造了什么价值,而是取决于该事物能提供的共享能力有多强。
这是一个大时代的变化,意味着原来很多熟知的东西需要重新思考。谈到“后天”,特别要看到当整个体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人们在“后天”的世界里是否还有自己的席位。例如,近年来许多传统IT企业感到焦虑或者干脆走向没落,原来纯粹卖软件许可的公司,当云计算发展起来后,突然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变得茫然失措,这都需要进行重新思考,要反复提醒自己,现在已经到了新的时代——信息时代。
(作者单位:阿里研究院)
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梁春晓在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上表示,就中国而言,互联网经过了20年的发展,人们已从最一开始将其当成工具、渠道,直到现在把它视作基础设施,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彻底走过了“工具时代”。现在是将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的时代,从中又衍生出了信息经济、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等社会形态,正改变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状态。可以看出,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不是局部的、细枝末节的,而是一个总体性的变化,它推进了我国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大转变。
信息社会的三大动力
梁春晓指出,信息社会带来的整体变化中,有三个新的因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未来,不论人们是在思考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还是在思考整个社会创新的时候,它们都会显得特别重要,会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都分不开。”
第一,新基础设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作为新的基础设施,已经在商业领域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共识。“但是,这也正在成为整个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30年前,人们在谈及改革开放时,会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在,人们在说到基础设施时,已从当时的公路、铁路、机场变成了云网端、云计算,所以,现在已经迎来了以云网端、云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为基础设施的时代了。”梁春晓分析说。
第二,新要素。以前,在谈及社会发展时,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正在崛起,那就是数据。当前全球企业中,特别是互联网企业,价值就是通过“数据”来体现的。梁春晓举例说,Facebook曾在两年前收购了一家公司,虽然这家公司只有55人,但是当时的估值却很高。究其原因,其最核心的价值就是数据。他提到,目前中国以数据为基础的公司也已经越来越多。
第三,新结构。以前,我国的工作模式更多的是着眼于分工明确,未来则将更着眼于大规模协作的共享模式。因为,随着基础设施的升级,既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又使数据流动起来,最终产生了数据智能,这样的数据智能就成为共享经济的最大来源。那么,为什么会有共享经济?梁春晓表示,首先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发生的,等平台上有了大量的数据,并形成了非常高效匹配的数据资源,能够把大量的需求匹配起来,从而形成规模化的共享经济。例如,一直很受关注的网约车,就是涉及分享经济、共享经济的典型例子,它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人们通过什么方式去打车和出行的变化,它将非常有可能带来整个经济结构或者社会结构的大转型。因为,基础设施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使数据能够在空前的范围内流动和共享。这种流动和共享最终又支撑人们对所有的社会资源进行共享,从而改变了整个经济结构,让分享和共享成为整个经济的核心。
自由连接体:新型就业群体
当工业时代来临之时,出现了当时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大城市、大工厂能提供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很多人从高成本、低效率的地方被吸引过来,很多农民都走出农村来到城市。那么,有了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会发生什么?由于新基础设施的形成,“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美国称其为“自我雇佣者”,一个人可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张三:演员/电子商务论坛主持人/导演/策展人等等”。新基础设施为其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环境,使其可以随时改变角色。未来,这样的自由人会越来越多。
为此,阿里研究院提出了“自由连接体”的概念。即一个人,或一个小的组织,今天可以加入这个连接,明天可以加入那个连接,或者可以同时加入好几个连接。正是因为这种存在方式,才使得共享经济成为可能。“基于此,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或机构处于既是专家又很柔性的状态,我们称其为‘专业化+柔性化’的生存方式。”梁春晓说道,专家化有三个特点:人人都是专家,人人都在某一个领域全球第一;形成新木桶原理,即只需强化个人长板,无需弥补短板;人人也都必须要成为专家,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柔性化有两个特点:U盘式生存,即自带系统,随时拔插,类似“剧组”;人们选择更加自由,以前人们毫无选择地进入工厂,接受管理,现在人们可以越来越柔性地安排工作、生活、学习。
小前端+巨平台:大规模协作
互联网促进社会化大协作,平台模式是大协作方式的主要形态和体现。具体表现为互联网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协作的效率,使得企业外部协作成本下降迅速,远快于企业内部协作成本的下降速度。因此,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围墙松动、坍塌,“篱笆”到处都在被拆除,从而“大平台+海量前端”的开放化、社会化、大规模的协作方式开始出现并逐渐主流化。
其实,平台模式由来已久,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了全新的规模、内涵与影响力。全球性的巨型平台开始出现,其生态化程度非常高(物种多样性与自组织化程度很高)。而且,由于举行平台及其生态圈的发育,社会的“分工——协作”全面突破了工业时代“分工深化”与“协作成本上升”之间的互相锁定,提供了一套全新高度上的分工与协作体系,极大地扩展了社会经济的新边疆与可能性,提升了社会福祉。
小前端+巨平台:网商+电子商务平台
由于互联网技术创新的推动,出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商业模式和新商业形态,即商业创新。现在,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创新,所导致的变化不仅是经济层面,不仅是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而是整个社会的变化。
网商的崛起:使电子商务从边缘到主流。海量网商的出现,是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电子商务由此大规模、大范围展开。电子商务平台:主导新商业生态。电子商务平台是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重要差别,是电子商务生态演进的关键。
为什么需要小前端?梁春晓解释道,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个体化的,必须以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但是,这样的小前端如果是孤立的运作,需要通过什么来支撑成本呢?就是巨平台,比如现在微信、淘宝的平台上都聚集了很多小前端,他们都同时存在于一个巨大的平台,这就是小前端+巨平台的大规模协作形态。 这样的形态,在梁春晓看来,从一定意义上也是人们理解电子商务的一把“钥匙”,电子商务最近这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动力就是网商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相互的促进和相互的拉动。因为出现了平台,所以有更多网商可以低成本进行创新,所以就吸引了更多的网商,更多的网商就催生了更大的平台,从而催生了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
新经济“三位一体”:微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
如果说在2008年,人们看到了“网上交易”出现巨大规模的可能性,那么在2015年,人们则看到了“通过云计算处理”这种巨大规模的可能性。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可以看到微经济、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三位一体”的新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微经济:现在,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自由连接体,亦或很多小微企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创新发展,这正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小微企业的主体,是数以千万计的卖家,甚至超过50%的人都是工作家庭化。
平台经济:目前我国市值公司排名前十的基本都是做平台的公司,平台已经成了最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不光是企业,一些政府部门也在针对平台发展进行思考,例如,上海市在2015年发布了《关于上海加快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共享经济: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时代,社会问题众多,环境问题、老龄化问题、贫富悬殊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等,但有一个问题可能是最大的:人类创造的财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总量巨大、人均丰裕但分布严重失衡,并且自然资源难以持续支撑。人类不可能把财富之饼无限摊大,因为资源有限,所以,共享经济是唯一出路。共享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因为目前已经有信息时代的新基础设施、新要素和新结构做基础。可以同时在线几千万、上亿网民,每天产生几千万笔交易,存有数以十亿计的商品数,超过1000万卖家,这些在以前都是无法想象的,但是现在都可以做到,所以共享是可以实现的。
微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这三种“经济”是一体化的。如果没有微经济,平台就没有用处;如果没有平台,就不可能有共享;如果不能产生共享,那么微经济的优势就无法发挥。所以,三种“经济”是三位一体,不可能孤立存在。
在后天的世界里,有你位置吗?
近些年,阿里研究院常讲一个词——“后天”。梁春晓指出,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在谈论明天、规划明天,但是如果人们仅仅只从今天看明天,明天很可能只是又一个今天,无非是量的修正和调整。届时,当人们真到了明天,可能会发现别人已经远远超越了自己。所以,阿里研究院特别强调“后天”,一定要超越明天,看得更远,预测全新的变化和未来。
众所周知,工业时代的宏观经济体系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当中国移动与理发师都同属于第三产业时,人们会感觉到这个划分体系本身出现了问题。在目前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已经没法再套用工业时代的产业划分方式来划分和解释了。因为一、二、三产业的划分,是横向分工式的划分。比如种小麦是第一产业,把小麦磨成面粉是第二产业,将面粉做成包子卖出去是第三产业。它所强调的是“分工”,但目前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共享”。
未来,要关注的是这个事物到底是做基础设施的,还是做平台的,或者是做自由连接体的;是生产者、服务者还是消费者。其价值不再是取决于在某个环节中创造了什么价值,而是取决于该事物能提供的共享能力有多强。
这是一个大时代的变化,意味着原来很多熟知的东西需要重新思考。谈到“后天”,特别要看到当整个体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人们在“后天”的世界里是否还有自己的席位。例如,近年来许多传统IT企业感到焦虑或者干脆走向没落,原来纯粹卖软件许可的公司,当云计算发展起来后,突然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变得茫然失措,这都需要进行重新思考,要反复提醒自己,现在已经到了新的时代——信息时代。
(作者单位:阿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