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相机的收藏中,那些在经典相机时代生产的各种120、135精品相机成为主要的收藏对象。就135相机而言,可分为平视旁轴相机、单反相机和一些特殊的机型三大类。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这三十多年的时间是135平视旁轴相机发展和生产的鼎盛时期。
德国的徕兹公司是135相机的发明者,开启了相机小型化的新纪元,从而也打破了世界照相机发展的格局。昔日以法、英、美为代表的相机研发和生产中心也开始转移至德国,开启了经典相机发展和生产的新时代。徕卡、康太克斯、福伦达、蔡司等众多品牌的135平视旁轴高档专业相机的成功上市,曾对推动世界135相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英、法、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日本等也都纷纷开始研制各种不同品牌、功能和风格的135相机。时至今日,我们在二手相机市场可以看到品牌、种类、机型繁多的135平视旁轴相机,其中不乏有值得收藏和研究的精品相机。
众所周知,徕卡135相机是135相机的始祖,也是最具收藏和研究价值的精品之一。徕卡相机的发明人是德国的奥斯卡·巴纳克(1879年~1936年),他是一位摄影爱好者,1905年曾效力于德国耶那市的卡尔·蔡司公司。当时的欧美发达国家正是5×7英寸、4×5英寸等大画幅干版相机流行的时期,外出旅行拍片携带并不是很方便。因此,奥斯卡·巴纳克萌生了设计一款携带方便的小型相机的想法。
1913年,奥斯卡·巴纳克应聘进入了德国威兹勒市的一家显微镜制造商恩斯特·徕兹光学公司并担任实验部的负责人(图1),在此期间曾设计和手工制作出几种小巧、精密照相机的原型机,可以使用电影胶片剩余的胶片拍摄24mm×36mm底片的照片。在手工制作的幾台原型机样品中,有三台被保留了下来,其中最完整的一台原型机的样机被命名为UrLeica,意思为最初或首创的徕卡,这台样机现保存在德国索尔姆斯市的博物馆内(图2)。
图3为奥斯卡·巴纳克在1914年拍摄的埃森市场放大后的样片。这也是首次使用原型徕卡相机拍摄的样片之一,是一幅非常有名的照片。
从1914年到1924年,徕兹公司通过职业摄影师、相机专家、公司技术人员对原型机的使用和实拍的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后,最终于1925年在德国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徕卡Ⅰa型35mm相机首次登场,精彩亮相。从此,徕卡相机的标志“Leica”也历史性地被标注在各种徕卡相机的镜头盖上。徕卡相机的成功震动了当时的摄影界,预示着大画幅相机时代开始走向终结,中、小画幅相机时代即将到来。
据报道,徕兹公司在1923年~1924年共试制出徕卡0型系列样品机共31台,但是这些样机并没有上市销售。然而在2000年以前,徕卡公司又批量复制生产了一批徕卡0型相机的复制品,并投入市场限量销售。徕卡公司为什么在此时选择徕卡0型相机进行复制,始终是个谜。
徕卡0型相机的复制品出现在2000年的德国科隆摄影器材博览会上,徕兹公司特别介绍,徕卡0型相机的复制品在保持原来结构风貌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的改进,非常重视它的实用性,能使用现代的135胶卷拍摄(图4)。由于这31台徕卡0型原型机样机并没有上市销售,对于热衷于徕卡相机的收藏家和徕卡迷们来说非常遗憾,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促使徕兹公司决心投产一批徕卡0型的复制品。当时该机在日本的售价为3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1万元。
从以上所述的情况可以看到,徕卡相机从酝酿到上市,历经十几年的时间,徕兹公司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研发费用高昂。因此,作为世界首创小型化的高端35mm相机上市后的销售价格自然也相当不菲,不是一般摄影爱好者所能承受和享用的。所以,徕卡相机虽好,但是难以广泛地普及。
而一向以生产中、低档普及型相机为主的美国柯达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和分析认为,中、小画幅相机将会成为世界照相机发展的新方向。因此,1931年,柯达公司收购了在德国斯图加特技术力量雄厚的A·G·纳格尔公司,成为柯达设在德国的分公司,共同研制、开发和生产物美价廉、适合广大摄影爱好者使用的普及型135相机。经过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柯达公司于1934年首次向市场推出了柯达徕丁那Ⅰ型(编号117)普及型135折叠式相机(图5),售价为57.50美元。由于相机的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和安装有高素质镜头而获得成功,受到摄影爱好者的广泛欢迎。与此同时,柯达公司还统一了135胶卷的长度和暗盒的标准化,可以在日光下装卸胶卷,使这款相机的使用更加方便。
1934年,柯达徕丁那Ⅰ型相机首次在德国上市后,很快又进入我国的相机市场。图6为柯达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1936年出版的柯达杂志第4期封面内页刊登的柯达徕丁那Ⅰ型相机的广告,并详细介绍了相机的结构、性能和镜头的素质。当时的售价为大洋138元。有关柯达徕丁那Ⅰ型135相机的情况,本刊已有报道,可查阅。
如果说徕卡相机的成功对经典相机时代照相机小型化的发展起到了开拓性和引领性的重要影响和作用,那么柯达徕丁那相机的成功,给普及型135相机的发展作出了典范。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的普及型135相机纷纷上市。随后,前苏联、日本等也开始研制和生产各种不同档次的135相机,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形成了普及型135相机研制和生产的新高潮。
柯达公司在德国研制、生产的普及型135相机——柯达徕丁那系列化的相机品牌,在外观和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德国风范。它的成功也带动了美国本土的一些相机公司纷纷研制和开发具有美式风格的普及型135相机的热潮,力图在相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是美国人的典型特征。在1940年前后,美国的相机市场先后上市了一批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特色鲜明、极具美式风格的普及型135相机,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欢迎。上世纪的四十年代也成为美国在普及型135相机设计思想上最活跃的时期。
本文所介绍的KODAK35、PERFEX55、CLARUS MS-35三款135相机均为1940年前后生产的自动测距型135相机,可作为美式风格135相机的典型代表和缩影,仅供参考。
美国柯达35自动测距135相机
柯达公司与德国的A·G·纳格尔公司联合研制成功的柯达徕丁那135普及型相机具有典型德制相机的风格特点,由于物美价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很好的后续发展,成为经典相机时代柯达公司著名的相机品牌之一。成功之后,柯达公司也开始了研制具有本公司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的135普及型相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柯达公司在1940年首次向市场推出了本公司研制、设计、生产的柯达35型135自动测距相机(图7、图8),该机有原机皮套,皮套内压印有伊斯曼·柯达公司、美国罗切斯特制造的标识。
这台柯达35型135相机为全金属、全机械制造。相机上部为银白色铝板经冲压成形制作的上盖,下部粘贴有牢靠的黑色饰皮。相机的外观设计新颖、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充分体现美式风格相机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给人以一种粗犷和豪放的美感,也体现了美国相机设计人员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和与众不同的特质。这台柯达35型135相机制作规整、规范、严密,自动测距的设计使这台相机具有较高档次。该机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和收藏、研究价值。
这台柯达35型相机是由柯达公司完全自主设计和加工制作的首款普及型135相机产品,上市后曾受到摄影爱好者的广泛欢迎。该机型从1940年开始生产,到1951年停产,生产时间长达11年之久,成为柯达135相机中的精品相机之一。
这台柯达35相机之所以受到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和好评,除了相机结实耐用、外观造型令人耳目一新之外,该机还安装有柯达公司发明的裂像式自动测距器和素质一流的柯达正光镜头,使相机的使用更加方便,所拍底片能放大令人满意的高品质照片。
柯达35型相机的外形尺寸为125mm×88mm×76mm,使用标准的135胶卷。相机为金属精密压铸制作,工艺技术先进,制作精密、精良。
相机的顶部十分简洁(图9),机身的两端为圆弧形状。机顶左端为倒片旋钮,旋钮上有使用胶卷类型的提示,可调整。机顶的右端为卷片旋钮,有箭头指示旋转方向。机顶中间为凸起的取景器,冲压的凹凸轮廓清晰明显。取景器与卷片旋钮的中间,有手动归0的自动计数器圆盘和自动计数按钮。从机顶看此机的外观,该机取景器的外观结构十分显眼。因此,该机的自动测距器外观不但极为少见,而且也成为该机外观的一大亮点。
相机的背部也十分简洁(图10),上部的左侧为测距窗,中间为取景窗。该机的裂像式自动测距方式,也是柯达公司发明和最早装置在大画幅相机上实现自动测距的重要发明之一。图11为柯达公司在1916年上市的世界第一款安装有裂像式自動测距的柯达3A大画幅折叠式相机的外观,这台柯达35型相机的裂像式自动测距机构是经过改进后的外观。在测距窗内可看到被一分为二分裂的影像,调整距离标尺,可使半个影像不断的移动,当被分割的影像合二为一时,测距完成,可以进行拍摄。
相机的底盖和后盖连成一体,可整体卸下(图12)。相机底部有经冲压加工的凹凸轮廓,右侧有三脚架螺丝孔。中间有一字形后盖开、合的锁定拨杆,把拨杆扳向OPEN一侧,后盖、底盖被卸下。把拨杆扳向LOCK一侧,后盖、底盖被锁定。后盖、底盖配合严密,装卸方便。相机底部压印有相机编号No.60100B。
图13为相机后盖和底盖的内部。可看到,相机的后盖和底盖的制作非常规整,经电镀的压片板十分光亮,并没有丝毫摩擦的痕迹。在后盖的一端粘贴有KODAK 35 FILM的提示。
相机内部的左端为胶卷仓,中间为片框,右端为输片八牙轮和固定的不锈钢卷片轴(图14)。卷片旋钮有箭头指示卷片方向,倒片时,向上提起卷片旋钮即可。
图15为机身底部设置的相机后盖、底盖锁定,开合的一字形不锈钢花纹板做工精致。后盖、底盖插入机身后,把一字形锁定拨杆旋转至LOCK一侧,相机内的锁定拨杆插头可被不锈钢花纹板卡死,相机后盖、底盖被锁定,万无一失。这个机构的设计简单、实用、可靠。
该机镜头的外观不俗、与众不同、特色鲜明(图16)。镜头右边的联动齿轮和镜头左边的联动自动测距器装置十分显眼,也成为该机的一大特色,很少见。该机采用前镜组调焦,旋转镜头右侧的齿轮,前镜组由镜头距离刻度∞开始旋转,测距器的裂像也开始移动。该机的调焦范围为∞~4英尺,前镜组旋转约330°。实测表明,这台柯达35相机的自动测距器测距准确,效果很好。
该机镜头的内圈标识为KODAK Anastigmat Special(红字)f3.5 50mm ES 12660。镜头有蓝色加膜,镜片洁净,特制的柯达正光镜头以红字标识。
该机的镜头和快门制作精良,镜头的底部有光圈调节刻度和调节拨杆,光圈调节的范围为F3.5~F16,共6档,各档之间有明确的定位。镜头底部设有闪光灯插口FLASH KODAK。该机的快门为柯达公司制作的一次按压方式的快门,快门的速度范围为T、B、1/10s、1/25s、1/50s、1/100s、1/200s,共7档,有快门线插口。
柯达公司为这款柯达35相机还专门生产了一些实用的摄影附件,如闪光灯、各种滤色镜和简易曝光参考表等。图17为柯达公司生产的部分滤色镜和遮光罩,这些滤色镜和遮光罩为φ32mm卡口,可以安装在这台柯达35相机上使用。 柯达公司早期设计、生产的各种滤色镜和遮光罩采用与众不同的组合方式,可分解为镜头卡口圈、镜片、镜片压圈和遮光罩四部分(图18),每个镜片外都有MADE IN USA标识。滤色镜的直径为φ30mm,镜头卡圈的直径为32mm,把镜片装入卡口圈内可用压圈压紧滤镜片,不使用遮光罩就可以进行拍摄。如果需使用遮光罩时,卡口压圈外的螺纹接口可以和遮光罩的螺纹接口相接(图19)。
此外,柯达公司还生产有φ32镜头接口的组合式、成套大尺寸滤色镜和遮光罩,也可以供这台柯达35相机使用。图20为φ32mm大尺寸滤色镜的卡口接环、直径为φ41mm的滤色镜、滤色镜压环、遮光罩组合件的外观,遮光罩上压印有型号标识。把这4个组合件拧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带有不同颜色滤色镜的遮光罩。图21为柯达35相机安装大尺寸滤色镜和遮光罩的外观。柯达公司生产的这两套滤色镜和遮光罩都可以在镜头接口尺寸为直径φ32的相机上使用。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拍摄的成功率,获得正确的曝光效果,柯达公司还设计生产了卡片式曝光参考表(图22),供摄影爱好者拍照时使用和参考。旋转卡片上的圓盘,可得到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的正确曝光组合。卡片的背面标明在各种天气条件下,使用不同颜色的滤色镜时所拍样片的说明(图23)。
由以上所述的情况可以看到,柯达公司在1940年首次推出柯达35普及型自动测距相机的同时,还生产有较多实用的摄影附件,这些制作精致、精美的附件不但可以提高相机的拍摄功能和成功率,也给该机增色不少。
徕卡相机成功之后,柯达公司最先开始研发适合广大摄影爱好者使用、物美价廉的普及型135相机。1934年,柯达徕丁那普及型135相机上市的成功,对世界普及型135相机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极大的推动作用。受其影响,美国的一些相机公司也纷纷开始研制和生产具有美式风格的普及型135相机。1940年前后,在美国的相机市场可以看到各种不同品牌、设计新颖、与众不同、具有美国特色的普及型135相机,上述的柯达35相机是成功的一例。以下所介绍的PERFEX55型和CLAPUS MS-35型两款135相机,也同样是特色鲜明的普及型135相机。
美国PERFEX55自动测距普及型135相机
这台外观和结构具有美式风格的波非斯55型自动测距135相机和柯达35相机一样,都是1940年开始上市的新机型,由美国芝加哥相机公司制造,外观造型新颖、别具一格;全速布帘快门;裂像式自动测距;可更换镜头。该机是一款较高档次的普及型135相机,曾受到摄影爱好者的广泛欢迎(图24、图25)。
波非斯55型自动测距135相机的外观造型和结构的设计,完全可体现美国相机研发人员的相机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与众不同的特点。相机为全金属、全机械制造,结实、耐用,铝合金精密压铸的机身十分规整、规范,机身两端为圆弧形状。机身上部经抛光处理,光洁、细腻、美观;机身下部粘贴有黑色饰皮。相机的外形尺寸为141mm×83mm×72mm,机身厚度为28mm。机身前面板上有Perfex fifty five标识。
相机的顶部十分光洁(图26),两个外形大小、尺寸一样的旋钮分别在机身的两端,传统、经典。旋钮高8mm,侧面有十分精细、美观的滚花加工。右端旋钮下面的圆盘上有手动归零的自动计数圆盘。机顶的中间有闪光灯和附件插座。它的右边为布帘快门速度的调节盘和快门释放按钮。该机布帘快门速度调节的范围为1/25s~1/1000s,共6档,向上提起快门速度调节盘左右旋转对准标记即可。该机还设有慢速快门调节圆盘,设在机身右侧前部,与快速快门分离,形式类似徕卡方式。该机的慢速快门范围为B、1s、1/2s、1/5s、1/10s,共5档。
相机的背部也十分简洁(图27),机身上部左侧有裂像式自动测距窗和取景窗并列,测距和取景比较方便。
相机的底盖和后盖连成一体,可整体卸下(图28)。底盖的中间有三脚架螺丝孔,底盖前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底盖、后盖的开合锁定扳手,小扳手上有OPEN和CLOSED标识,把两个扳手扳向OPEN一侧,底盖、后盖可整个卸下。该机底盖、后盖开合方式,也是一种别出心裁的设计。
图29为相机的内部和卸下的后盖、底盖,底盖内压印有美国芝加哥CANDID相机公司制造的标识。机身内有相机的编号No.47118,从相机内部可看到,该机没有倒片机构,也没有卷片轴。因此,该机为使用双暗盒卷片的方式。相机的片门用光亮的不锈钢薄板盖住,可减小过片时的阻力。该机的布帘快门已有故障,时有时无,不能正常工作,压片板摩擦的痕迹明显,看来这台相机已使用多年,品相一般。
从相机的正面可看到,机身上部的两端为裂像式自动测距窗,中间靠右边的是取景窗。机身左侧下部为相机慢速快门调节旋钮,它的上面有释放按钮。
该机的镜头可以更换。图30为机身和卸下的镜头,实测的相机接口为M37mm螺纹接口。机身上设有直径为φ54mm、厚度为2mm的调焦大圆盘,圆盘上的距离刻度标识为由∞~3英尺,MADE IN USA。
相机镜头做工精致、精良、成像优异(图31),由美国著名的勿伦赛克光学公司制作,镜头外圈的标识为WOLLENSAK PERFEX VELOSTIMAT 50mm F2.8。镜头结构为4片3组,有深棕色的镀膜,质量上乘,镜片洁净。光圈范围由F2.8~F22,共7档。
与众不同的是,镜头有三组完全一样的光圈值刻度。调整好任何一组的光圈值,另两组光圈也可看到同样的光圈刻度值,给拍摄时带来一定的方便。
此外,镜头还可以分解成接圈和镜头两部分(图32),与机身相接的白色接圈的接口为M37的螺纹接口,黑色镜头与接圈的接口为M28的螺纹接口。表明这台相机即可使用M37的螺口镜头,也可以使用M28的螺口镜头,这样的设计非常少见。从有关的资料来看,这台相机是原装设计,并不是改制镜头。该机型的后期版有的是安装勿伦赛克光学公司生产的50mm F3.5的标头,其外形和结构与50mm F2.8标头的外形和结构完全一样,两者可以互换。根据这一时期美国普及型135相机设计的特点,这台波非斯55型相机应该还有一支广角和一支中焦镜头可以更换,遗憾的是该机的这两支镜头始终未见踪影。 这台美国芝加哥CANDID相机公司生产的波非斯55型135相机,从1940年开始生产到1947年停止生产,生产时间只有7年。图33为该机的后期产品,该机型的外观和结构与早期的版本基本一样,除了自动测距、布帘快门和可以更换镜头的特点之外,还增加了光阶测光的功能。该机的镜头也由原来50mm F2.8改为50mm F3.5的标头,两种镜头结构完全一样,可以互换。
纵观这台美制波非斯55型135相机可以看到,该机的外观和结构的设计,既有徕卡相机的影子,但在加工制作上又完全不同,是独立自主设计、加工制作的有特色的新机型。裂像式自动测距、布帘全速快门、高素质可交换镜头,成为该机的主要特色,具备了较高档次135相机的特征。在相机的加工制作上,采用了成熟的精密压铸工艺技术,不但可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也省去了不少的冲压加工件和模具的制作,降低了一些生产成本。因此,该机在外观、结构和加工制作上的与众不同,使这款相机也具备了特定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美国CLARUS MS-35自动测距135相机
这台美国卡拉路斯MS-35自动测距普及型135相机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州阿波利斯市的卡拉路斯相机公司生产,于1939年首次上市销售,当时的售价为116.25美元(图34、图35)。与上述的两台135相机一样,卡拉路斯MS-35相机也是一台设计新颖、与众不同、具有美式风格特色的自动测距135相机,粗犷、豪放的美感令人耳目一新。
卡拉路斯M S - 3 5相机外形尺寸为1 4 5 m m×7 7 m m×68mm,体积较大、较重。相机的两端为大圆弧形状,机身的厚度较大,达43mm,机型敦厚十分显眼,成为该机的主要特点。美国的精密压铸工艺和抛光技术十分先进、成熟,无可挑剔。相机的外观规整、规范、严丝合缝,制作精良。该机基本全新、品相很好,功能正常。机身的上部、底盖边角和镜头座面板经过质量上乘的抛光处理后,十分光亮、细腻、美观。机身和底盖粘贴有十分牢靠的黑色饰皮。相机前面右侧有CLARUS标识,左侧距窗的下面有MEDEL MS-35标识。
相机顶部宽大的平台上错落有致的布满了相机的控制机构(图36),十分宽松、舒展,没有很多相机机顶控制机构控制操作的紧凑感,给人以操作从容的稳定感。机顶的左端为倒片旋钮,右端为卷片旋钮,两个旋钮的高度均为7mm,卷片顺畅,手感较好。两个旋钮的侧面都有5圈十分精细的直丝滚花,非常美观,卷片旋钮的下面有相机0~36的自动计数圆盘。
机顶中间的左侧有闪光灯和附件插座,右侧有该机布帘快门速度的调节盘和快门释放按钮。该机快门速度调节的范围B、1/25s~1/1000s,共7档。调节快门速度時,需先卷片上快门,然后向上提起调速盘左右旋转,使缺口对准标记即可。
相机的背部十分简洁(图37),机身上部的左侧为取景窗,右侧为裂像式测距窗。相机的底部只有一个三脚架螺丝孔。
该机后盖的开合方式与常见的相机后盖的开合方式一样,但结构有所不同。旋转机身右侧的后盖开合锁定板,机身后盖可被弹开(图38)。这个机身后盖开、合锁定机构加工严密、简单、实用、方便。
相机的内部也十分简洁(图39),后盖内压印有该机制造公司的标识。机身的左端为胶卷仓,中间为片框,左端有输片八牙轮和卷片轴。该机各档的快门速度均能正常工作。
和上述的波非斯55型相机一样,该机也安装有美国勿伦赛克光学公司生产的高素质镜头(图40),但是镜头的外观设计有所不同。镜头内圈的标识为WOLLENSAK 2 INCH(50mm) f/2.8 VELOSTIGMAT No553987。镜头结构为4片3组,有深紫色镀膜,非常漂亮,镜片洁净。镜头的光圈有上、下两组刻度,光圈调节时,光圈值可同步指示。光圈调节的范围F2.8~F22,共7档。相机的调焦大圆环设在镜头的中间,它后面有调焦距离范围的刻度和与机身相连接的螺纹接口。
图41为卸下的镜头和相机螺纹接口机身。可看到,与机身相接的螺纹接口直径比调焦环的外径小得多,而且调焦环与机身只有7mm距离。因此该机型镜头的装卸不是很方便,安装镜头时不可拧得太紧。该机的调焦范围由∞~3.5英尺。调焦环和光圈调节环的厚度均为3mm,圆环的周边有加工的直丝滚花。镜头的做工精细、精良。
经测量,该机型镜头的螺纹接口为M42×1mm,与M42螺口的135单反相机完全一样。因此,这支镜头也可以安装在M42螺口135单反相机上使用(图42)。但是,由于镜头结构的原因,只能进行近距的拍摄。
如果这支卡拉路斯相机的镜头加接M42近摄接圈或近摄皮腔就可以进行0.5米以内的近距、微距和大于1:1微距的拍摄。图43为M42螺口135单反机身+近摄皮腔+卡拉路斯相机镜头的外观。加接后皮腔未展开,可看到的影像已达到1:1的微距效果。此时,镜头与被摄物的距离为100mm。皮腔逐渐伸长,影像被进一步的放大,看到的细节也越来越清晰。
为了解这台卡拉路斯MS-35相机安装的勿伦赛克光学公司生产的这支VELOSTIGMAT 50mm F2.8正光镜头的素质如何,使用彩色135负片和黑白135胶卷进行了实拍,效果很好。
图44为使用柯达金100彩色负片近距翻拍的儿童画样片效果。F8、1/25s拍摄,底片放大8×12英寸。
图45为使用乐凯135盘片近距翻拍的老照片样片效果。F11、1/50s拍摄,底片放大10×12英寸。
从实拍的一些样片来看,这支做工精良的卡拉路斯相机的镜头素质相当不错,清晰度、反差高、线条十分锐利。色彩还原真实、饱和、层次丰富。
这台外观造型新颖、别具一格的卡拉路斯MS-35布帘快门135普及型相机在1939年首次推向市场,曾受到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和使用。早期的机型由于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故障率较高。因此,曾遭到一些用户的退货和要求返厂维修,致使该公司的声誉受到重创。虽然经过及时的改正,解决了问题,但为时已晚。这款相机的生产时间不长,很快便淡出了市场。
柯达35、波非斯55和卡拉路斯MS-35这三款具有典型美式风格的普及型135相机,是由美国相机公司完全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的各具特色的机型,不但体现了美国的相机设计人员的创新精神和设计思想的活跃,而且在相机制作上也是一丝不苟,精心加工、精心制作,在三款相机上都有很好的体现。三款相机都有裂像式自动测距功能,都安装有高素质镜头,两款相机都安装有先进的布帘快门和可交换镜头等,表明了相机的较高档次。令人耳目一新的外观和相机结构,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上市后,很快得到市场和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和认可,是可想而知的。
值得一提的是,柯达公司在1916年发明的世界首款装有裂像式自动测距相机的测距方式,经过改进后,又成功的安装在普及型135相机上,提高了相机的拍摄功能和档次。1934年,柯达徕丁那普及型135相机的成功上市和135胶卷规格标准的统一,使摄影师在日光下可以方便地装卸胶卷。随后,又带动美国本土不少相机公司纷纷研制和开发具有美式风格的普及型135相机的热潮,并于1940年前后,美式风格的普及型135相机开始批量上市,受到了海内外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和好评。因此,在经典相机时代,柯达公司在研制和发展物美价廉的普及型相机方面又一次做出了令人信服的重要贡献。
现如今,大量在经典相机时代生产的具有美式风格的各种相机,早已成为相机收藏爱好者的收藏、研究和欣赏的佳品。
德国的徕兹公司是135相机的发明者,开启了相机小型化的新纪元,从而也打破了世界照相机发展的格局。昔日以法、英、美为代表的相机研发和生产中心也开始转移至德国,开启了经典相机发展和生产的新时代。徕卡、康太克斯、福伦达、蔡司等众多品牌的135平视旁轴高档专业相机的成功上市,曾对推动世界135相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英、法、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日本等也都纷纷开始研制各种不同品牌、功能和风格的135相机。时至今日,我们在二手相机市场可以看到品牌、种类、机型繁多的135平视旁轴相机,其中不乏有值得收藏和研究的精品相机。
众所周知,徕卡135相机是135相机的始祖,也是最具收藏和研究价值的精品之一。徕卡相机的发明人是德国的奥斯卡·巴纳克(1879年~1936年),他是一位摄影爱好者,1905年曾效力于德国耶那市的卡尔·蔡司公司。当时的欧美发达国家正是5×7英寸、4×5英寸等大画幅干版相机流行的时期,外出旅行拍片携带并不是很方便。因此,奥斯卡·巴纳克萌生了设计一款携带方便的小型相机的想法。
1913年,奥斯卡·巴纳克应聘进入了德国威兹勒市的一家显微镜制造商恩斯特·徕兹光学公司并担任实验部的负责人(图1),在此期间曾设计和手工制作出几种小巧、精密照相机的原型机,可以使用电影胶片剩余的胶片拍摄24mm×36mm底片的照片。在手工制作的幾台原型机样品中,有三台被保留了下来,其中最完整的一台原型机的样机被命名为UrLeica,意思为最初或首创的徕卡,这台样机现保存在德国索尔姆斯市的博物馆内(图2)。
图3为奥斯卡·巴纳克在1914年拍摄的埃森市场放大后的样片。这也是首次使用原型徕卡相机拍摄的样片之一,是一幅非常有名的照片。
从1914年到1924年,徕兹公司通过职业摄影师、相机专家、公司技术人员对原型机的使用和实拍的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后,最终于1925年在德国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徕卡Ⅰa型35mm相机首次登场,精彩亮相。从此,徕卡相机的标志“Leica”也历史性地被标注在各种徕卡相机的镜头盖上。徕卡相机的成功震动了当时的摄影界,预示着大画幅相机时代开始走向终结,中、小画幅相机时代即将到来。
据报道,徕兹公司在1923年~1924年共试制出徕卡0型系列样品机共31台,但是这些样机并没有上市销售。然而在2000年以前,徕卡公司又批量复制生产了一批徕卡0型相机的复制品,并投入市场限量销售。徕卡公司为什么在此时选择徕卡0型相机进行复制,始终是个谜。
徕卡0型相机的复制品出现在2000年的德国科隆摄影器材博览会上,徕兹公司特别介绍,徕卡0型相机的复制品在保持原来结构风貌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的改进,非常重视它的实用性,能使用现代的135胶卷拍摄(图4)。由于这31台徕卡0型原型机样机并没有上市销售,对于热衷于徕卡相机的收藏家和徕卡迷们来说非常遗憾,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促使徕兹公司决心投产一批徕卡0型的复制品。当时该机在日本的售价为3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1万元。
从以上所述的情况可以看到,徕卡相机从酝酿到上市,历经十几年的时间,徕兹公司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研发费用高昂。因此,作为世界首创小型化的高端35mm相机上市后的销售价格自然也相当不菲,不是一般摄影爱好者所能承受和享用的。所以,徕卡相机虽好,但是难以广泛地普及。
而一向以生产中、低档普及型相机为主的美国柯达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和分析认为,中、小画幅相机将会成为世界照相机发展的新方向。因此,1931年,柯达公司收购了在德国斯图加特技术力量雄厚的A·G·纳格尔公司,成为柯达设在德国的分公司,共同研制、开发和生产物美价廉、适合广大摄影爱好者使用的普及型135相机。经过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柯达公司于1934年首次向市场推出了柯达徕丁那Ⅰ型(编号117)普及型135折叠式相机(图5),售价为57.50美元。由于相机的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和安装有高素质镜头而获得成功,受到摄影爱好者的广泛欢迎。与此同时,柯达公司还统一了135胶卷的长度和暗盒的标准化,可以在日光下装卸胶卷,使这款相机的使用更加方便。
1934年,柯达徕丁那Ⅰ型相机首次在德国上市后,很快又进入我国的相机市场。图6为柯达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1936年出版的柯达杂志第4期封面内页刊登的柯达徕丁那Ⅰ型相机的广告,并详细介绍了相机的结构、性能和镜头的素质。当时的售价为大洋138元。有关柯达徕丁那Ⅰ型135相机的情况,本刊已有报道,可查阅。
如果说徕卡相机的成功对经典相机时代照相机小型化的发展起到了开拓性和引领性的重要影响和作用,那么柯达徕丁那相机的成功,给普及型135相机的发展作出了典范。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的普及型135相机纷纷上市。随后,前苏联、日本等也开始研制和生产各种不同档次的135相机,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形成了普及型135相机研制和生产的新高潮。
柯达公司在德国研制、生产的普及型135相机——柯达徕丁那系列化的相机品牌,在外观和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德国风范。它的成功也带动了美国本土的一些相机公司纷纷研制和开发具有美式风格的普及型135相机的热潮,力图在相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是美国人的典型特征。在1940年前后,美国的相机市场先后上市了一批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特色鲜明、极具美式风格的普及型135相机,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欢迎。上世纪的四十年代也成为美国在普及型135相机设计思想上最活跃的时期。
本文所介绍的KODAK35、PERFEX55、CLARUS MS-35三款135相机均为1940年前后生产的自动测距型135相机,可作为美式风格135相机的典型代表和缩影,仅供参考。
美国柯达35自动测距135相机
柯达公司与德国的A·G·纳格尔公司联合研制成功的柯达徕丁那135普及型相机具有典型德制相机的风格特点,由于物美价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很好的后续发展,成为经典相机时代柯达公司著名的相机品牌之一。成功之后,柯达公司也开始了研制具有本公司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的135普及型相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柯达公司在1940年首次向市场推出了本公司研制、设计、生产的柯达35型135自动测距相机(图7、图8),该机有原机皮套,皮套内压印有伊斯曼·柯达公司、美国罗切斯特制造的标识。
这台柯达35型135相机为全金属、全机械制造。相机上部为银白色铝板经冲压成形制作的上盖,下部粘贴有牢靠的黑色饰皮。相机的外观设计新颖、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充分体现美式风格相机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给人以一种粗犷和豪放的美感,也体现了美国相机设计人员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和与众不同的特质。这台柯达35型135相机制作规整、规范、严密,自动测距的设计使这台相机具有较高档次。该机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和收藏、研究价值。
这台柯达35型相机是由柯达公司完全自主设计和加工制作的首款普及型135相机产品,上市后曾受到摄影爱好者的广泛欢迎。该机型从1940年开始生产,到1951年停产,生产时间长达11年之久,成为柯达135相机中的精品相机之一。
这台柯达35相机之所以受到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和好评,除了相机结实耐用、外观造型令人耳目一新之外,该机还安装有柯达公司发明的裂像式自动测距器和素质一流的柯达正光镜头,使相机的使用更加方便,所拍底片能放大令人满意的高品质照片。
柯达35型相机的外形尺寸为125mm×88mm×76mm,使用标准的135胶卷。相机为金属精密压铸制作,工艺技术先进,制作精密、精良。
相机的顶部十分简洁(图9),机身的两端为圆弧形状。机顶左端为倒片旋钮,旋钮上有使用胶卷类型的提示,可调整。机顶的右端为卷片旋钮,有箭头指示旋转方向。机顶中间为凸起的取景器,冲压的凹凸轮廓清晰明显。取景器与卷片旋钮的中间,有手动归0的自动计数器圆盘和自动计数按钮。从机顶看此机的外观,该机取景器的外观结构十分显眼。因此,该机的自动测距器外观不但极为少见,而且也成为该机外观的一大亮点。
相机的背部也十分简洁(图10),上部的左侧为测距窗,中间为取景窗。该机的裂像式自动测距方式,也是柯达公司发明和最早装置在大画幅相机上实现自动测距的重要发明之一。图11为柯达公司在1916年上市的世界第一款安装有裂像式自動测距的柯达3A大画幅折叠式相机的外观,这台柯达35型相机的裂像式自动测距机构是经过改进后的外观。在测距窗内可看到被一分为二分裂的影像,调整距离标尺,可使半个影像不断的移动,当被分割的影像合二为一时,测距完成,可以进行拍摄。
相机的底盖和后盖连成一体,可整体卸下(图12)。相机底部有经冲压加工的凹凸轮廓,右侧有三脚架螺丝孔。中间有一字形后盖开、合的锁定拨杆,把拨杆扳向OPEN一侧,后盖、底盖被卸下。把拨杆扳向LOCK一侧,后盖、底盖被锁定。后盖、底盖配合严密,装卸方便。相机底部压印有相机编号No.60100B。
图13为相机后盖和底盖的内部。可看到,相机的后盖和底盖的制作非常规整,经电镀的压片板十分光亮,并没有丝毫摩擦的痕迹。在后盖的一端粘贴有KODAK 35 FILM的提示。
相机内部的左端为胶卷仓,中间为片框,右端为输片八牙轮和固定的不锈钢卷片轴(图14)。卷片旋钮有箭头指示卷片方向,倒片时,向上提起卷片旋钮即可。
图15为机身底部设置的相机后盖、底盖锁定,开合的一字形不锈钢花纹板做工精致。后盖、底盖插入机身后,把一字形锁定拨杆旋转至LOCK一侧,相机内的锁定拨杆插头可被不锈钢花纹板卡死,相机后盖、底盖被锁定,万无一失。这个机构的设计简单、实用、可靠。
该机镜头的外观不俗、与众不同、特色鲜明(图16)。镜头右边的联动齿轮和镜头左边的联动自动测距器装置十分显眼,也成为该机的一大特色,很少见。该机采用前镜组调焦,旋转镜头右侧的齿轮,前镜组由镜头距离刻度∞开始旋转,测距器的裂像也开始移动。该机的调焦范围为∞~4英尺,前镜组旋转约330°。实测表明,这台柯达35相机的自动测距器测距准确,效果很好。
该机镜头的内圈标识为KODAK Anastigmat Special(红字)f3.5 50mm ES 12660。镜头有蓝色加膜,镜片洁净,特制的柯达正光镜头以红字标识。
该机的镜头和快门制作精良,镜头的底部有光圈调节刻度和调节拨杆,光圈调节的范围为F3.5~F16,共6档,各档之间有明确的定位。镜头底部设有闪光灯插口FLASH KODAK。该机的快门为柯达公司制作的一次按压方式的快门,快门的速度范围为T、B、1/10s、1/25s、1/50s、1/100s、1/200s,共7档,有快门线插口。
柯达公司为这款柯达35相机还专门生产了一些实用的摄影附件,如闪光灯、各种滤色镜和简易曝光参考表等。图17为柯达公司生产的部分滤色镜和遮光罩,这些滤色镜和遮光罩为φ32mm卡口,可以安装在这台柯达35相机上使用。 柯达公司早期设计、生产的各种滤色镜和遮光罩采用与众不同的组合方式,可分解为镜头卡口圈、镜片、镜片压圈和遮光罩四部分(图18),每个镜片外都有MADE IN USA标识。滤色镜的直径为φ30mm,镜头卡圈的直径为32mm,把镜片装入卡口圈内可用压圈压紧滤镜片,不使用遮光罩就可以进行拍摄。如果需使用遮光罩时,卡口压圈外的螺纹接口可以和遮光罩的螺纹接口相接(图19)。
此外,柯达公司还生产有φ32镜头接口的组合式、成套大尺寸滤色镜和遮光罩,也可以供这台柯达35相机使用。图20为φ32mm大尺寸滤色镜的卡口接环、直径为φ41mm的滤色镜、滤色镜压环、遮光罩组合件的外观,遮光罩上压印有型号标识。把这4个组合件拧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带有不同颜色滤色镜的遮光罩。图21为柯达35相机安装大尺寸滤色镜和遮光罩的外观。柯达公司生产的这两套滤色镜和遮光罩都可以在镜头接口尺寸为直径φ32的相机上使用。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拍摄的成功率,获得正确的曝光效果,柯达公司还设计生产了卡片式曝光参考表(图22),供摄影爱好者拍照时使用和参考。旋转卡片上的圓盘,可得到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的正确曝光组合。卡片的背面标明在各种天气条件下,使用不同颜色的滤色镜时所拍样片的说明(图23)。
由以上所述的情况可以看到,柯达公司在1940年首次推出柯达35普及型自动测距相机的同时,还生产有较多实用的摄影附件,这些制作精致、精美的附件不但可以提高相机的拍摄功能和成功率,也给该机增色不少。
徕卡相机成功之后,柯达公司最先开始研发适合广大摄影爱好者使用、物美价廉的普及型135相机。1934年,柯达徕丁那普及型135相机上市的成功,对世界普及型135相机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极大的推动作用。受其影响,美国的一些相机公司也纷纷开始研制和生产具有美式风格的普及型135相机。1940年前后,在美国的相机市场可以看到各种不同品牌、设计新颖、与众不同、具有美国特色的普及型135相机,上述的柯达35相机是成功的一例。以下所介绍的PERFEX55型和CLAPUS MS-35型两款135相机,也同样是特色鲜明的普及型135相机。
美国PERFEX55自动测距普及型135相机
这台外观和结构具有美式风格的波非斯55型自动测距135相机和柯达35相机一样,都是1940年开始上市的新机型,由美国芝加哥相机公司制造,外观造型新颖、别具一格;全速布帘快门;裂像式自动测距;可更换镜头。该机是一款较高档次的普及型135相机,曾受到摄影爱好者的广泛欢迎(图24、图25)。
波非斯55型自动测距135相机的外观造型和结构的设计,完全可体现美国相机研发人员的相机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与众不同的特点。相机为全金属、全机械制造,结实、耐用,铝合金精密压铸的机身十分规整、规范,机身两端为圆弧形状。机身上部经抛光处理,光洁、细腻、美观;机身下部粘贴有黑色饰皮。相机的外形尺寸为141mm×83mm×72mm,机身厚度为28mm。机身前面板上有Perfex fifty five标识。
相机的顶部十分光洁(图26),两个外形大小、尺寸一样的旋钮分别在机身的两端,传统、经典。旋钮高8mm,侧面有十分精细、美观的滚花加工。右端旋钮下面的圆盘上有手动归零的自动计数圆盘。机顶的中间有闪光灯和附件插座。它的右边为布帘快门速度的调节盘和快门释放按钮。该机布帘快门速度调节的范围为1/25s~1/1000s,共6档,向上提起快门速度调节盘左右旋转对准标记即可。该机还设有慢速快门调节圆盘,设在机身右侧前部,与快速快门分离,形式类似徕卡方式。该机的慢速快门范围为B、1s、1/2s、1/5s、1/10s,共5档。
相机的背部也十分简洁(图27),机身上部左侧有裂像式自动测距窗和取景窗并列,测距和取景比较方便。
相机的底盖和后盖连成一体,可整体卸下(图28)。底盖的中间有三脚架螺丝孔,底盖前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底盖、后盖的开合锁定扳手,小扳手上有OPEN和CLOSED标识,把两个扳手扳向OPEN一侧,底盖、后盖可整个卸下。该机底盖、后盖开合方式,也是一种别出心裁的设计。
图29为相机的内部和卸下的后盖、底盖,底盖内压印有美国芝加哥CANDID相机公司制造的标识。机身内有相机的编号No.47118,从相机内部可看到,该机没有倒片机构,也没有卷片轴。因此,该机为使用双暗盒卷片的方式。相机的片门用光亮的不锈钢薄板盖住,可减小过片时的阻力。该机的布帘快门已有故障,时有时无,不能正常工作,压片板摩擦的痕迹明显,看来这台相机已使用多年,品相一般。
从相机的正面可看到,机身上部的两端为裂像式自动测距窗,中间靠右边的是取景窗。机身左侧下部为相机慢速快门调节旋钮,它的上面有释放按钮。
该机的镜头可以更换。图30为机身和卸下的镜头,实测的相机接口为M37mm螺纹接口。机身上设有直径为φ54mm、厚度为2mm的调焦大圆盘,圆盘上的距离刻度标识为由∞~3英尺,MADE IN USA。
相机镜头做工精致、精良、成像优异(图31),由美国著名的勿伦赛克光学公司制作,镜头外圈的标识为WOLLENSAK PERFEX VELOSTIMAT 50mm F2.8。镜头结构为4片3组,有深棕色的镀膜,质量上乘,镜片洁净。光圈范围由F2.8~F22,共7档。
与众不同的是,镜头有三组完全一样的光圈值刻度。调整好任何一组的光圈值,另两组光圈也可看到同样的光圈刻度值,给拍摄时带来一定的方便。
此外,镜头还可以分解成接圈和镜头两部分(图32),与机身相接的白色接圈的接口为M37的螺纹接口,黑色镜头与接圈的接口为M28的螺纹接口。表明这台相机即可使用M37的螺口镜头,也可以使用M28的螺口镜头,这样的设计非常少见。从有关的资料来看,这台相机是原装设计,并不是改制镜头。该机型的后期版有的是安装勿伦赛克光学公司生产的50mm F3.5的标头,其外形和结构与50mm F2.8标头的外形和结构完全一样,两者可以互换。根据这一时期美国普及型135相机设计的特点,这台波非斯55型相机应该还有一支广角和一支中焦镜头可以更换,遗憾的是该机的这两支镜头始终未见踪影。 这台美国芝加哥CANDID相机公司生产的波非斯55型135相机,从1940年开始生产到1947年停止生产,生产时间只有7年。图33为该机的后期产品,该机型的外观和结构与早期的版本基本一样,除了自动测距、布帘快门和可以更换镜头的特点之外,还增加了光阶测光的功能。该机的镜头也由原来50mm F2.8改为50mm F3.5的标头,两种镜头结构完全一样,可以互换。
纵观这台美制波非斯55型135相机可以看到,该机的外观和结构的设计,既有徕卡相机的影子,但在加工制作上又完全不同,是独立自主设计、加工制作的有特色的新机型。裂像式自动测距、布帘全速快门、高素质可交换镜头,成为该机的主要特色,具备了较高档次135相机的特征。在相机的加工制作上,采用了成熟的精密压铸工艺技术,不但可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也省去了不少的冲压加工件和模具的制作,降低了一些生产成本。因此,该机在外观、结构和加工制作上的与众不同,使这款相机也具备了特定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美国CLARUS MS-35自动测距135相机
这台美国卡拉路斯MS-35自动测距普及型135相机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州阿波利斯市的卡拉路斯相机公司生产,于1939年首次上市销售,当时的售价为116.25美元(图34、图35)。与上述的两台135相机一样,卡拉路斯MS-35相机也是一台设计新颖、与众不同、具有美式风格特色的自动测距135相机,粗犷、豪放的美感令人耳目一新。
卡拉路斯M S - 3 5相机外形尺寸为1 4 5 m m×7 7 m m×68mm,体积较大、较重。相机的两端为大圆弧形状,机身的厚度较大,达43mm,机型敦厚十分显眼,成为该机的主要特点。美国的精密压铸工艺和抛光技术十分先进、成熟,无可挑剔。相机的外观规整、规范、严丝合缝,制作精良。该机基本全新、品相很好,功能正常。机身的上部、底盖边角和镜头座面板经过质量上乘的抛光处理后,十分光亮、细腻、美观。机身和底盖粘贴有十分牢靠的黑色饰皮。相机前面右侧有CLARUS标识,左侧距窗的下面有MEDEL MS-35标识。
相机顶部宽大的平台上错落有致的布满了相机的控制机构(图36),十分宽松、舒展,没有很多相机机顶控制机构控制操作的紧凑感,给人以操作从容的稳定感。机顶的左端为倒片旋钮,右端为卷片旋钮,两个旋钮的高度均为7mm,卷片顺畅,手感较好。两个旋钮的侧面都有5圈十分精细的直丝滚花,非常美观,卷片旋钮的下面有相机0~36的自动计数圆盘。
机顶中间的左侧有闪光灯和附件插座,右侧有该机布帘快门速度的调节盘和快门释放按钮。该机快门速度调节的范围B、1/25s~1/1000s,共7档。调节快门速度時,需先卷片上快门,然后向上提起调速盘左右旋转,使缺口对准标记即可。
相机的背部十分简洁(图37),机身上部的左侧为取景窗,右侧为裂像式测距窗。相机的底部只有一个三脚架螺丝孔。
该机后盖的开合方式与常见的相机后盖的开合方式一样,但结构有所不同。旋转机身右侧的后盖开合锁定板,机身后盖可被弹开(图38)。这个机身后盖开、合锁定机构加工严密、简单、实用、方便。
相机的内部也十分简洁(图39),后盖内压印有该机制造公司的标识。机身的左端为胶卷仓,中间为片框,左端有输片八牙轮和卷片轴。该机各档的快门速度均能正常工作。
和上述的波非斯55型相机一样,该机也安装有美国勿伦赛克光学公司生产的高素质镜头(图40),但是镜头的外观设计有所不同。镜头内圈的标识为WOLLENSAK 2 INCH(50mm) f/2.8 VELOSTIGMAT No553987。镜头结构为4片3组,有深紫色镀膜,非常漂亮,镜片洁净。镜头的光圈有上、下两组刻度,光圈调节时,光圈值可同步指示。光圈调节的范围F2.8~F22,共7档。相机的调焦大圆环设在镜头的中间,它后面有调焦距离范围的刻度和与机身相连接的螺纹接口。
图41为卸下的镜头和相机螺纹接口机身。可看到,与机身相接的螺纹接口直径比调焦环的外径小得多,而且调焦环与机身只有7mm距离。因此该机型镜头的装卸不是很方便,安装镜头时不可拧得太紧。该机的调焦范围由∞~3.5英尺。调焦环和光圈调节环的厚度均为3mm,圆环的周边有加工的直丝滚花。镜头的做工精细、精良。
经测量,该机型镜头的螺纹接口为M42×1mm,与M42螺口的135单反相机完全一样。因此,这支镜头也可以安装在M42螺口135单反相机上使用(图42)。但是,由于镜头结构的原因,只能进行近距的拍摄。
如果这支卡拉路斯相机的镜头加接M42近摄接圈或近摄皮腔就可以进行0.5米以内的近距、微距和大于1:1微距的拍摄。图43为M42螺口135单反机身+近摄皮腔+卡拉路斯相机镜头的外观。加接后皮腔未展开,可看到的影像已达到1:1的微距效果。此时,镜头与被摄物的距离为100mm。皮腔逐渐伸长,影像被进一步的放大,看到的细节也越来越清晰。
为了解这台卡拉路斯MS-35相机安装的勿伦赛克光学公司生产的这支VELOSTIGMAT 50mm F2.8正光镜头的素质如何,使用彩色135负片和黑白135胶卷进行了实拍,效果很好。
图44为使用柯达金100彩色负片近距翻拍的儿童画样片效果。F8、1/25s拍摄,底片放大8×12英寸。
图45为使用乐凯135盘片近距翻拍的老照片样片效果。F11、1/50s拍摄,底片放大10×12英寸。
从实拍的一些样片来看,这支做工精良的卡拉路斯相机的镜头素质相当不错,清晰度、反差高、线条十分锐利。色彩还原真实、饱和、层次丰富。
这台外观造型新颖、别具一格的卡拉路斯MS-35布帘快门135普及型相机在1939年首次推向市场,曾受到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和使用。早期的机型由于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故障率较高。因此,曾遭到一些用户的退货和要求返厂维修,致使该公司的声誉受到重创。虽然经过及时的改正,解决了问题,但为时已晚。这款相机的生产时间不长,很快便淡出了市场。
柯达35、波非斯55和卡拉路斯MS-35这三款具有典型美式风格的普及型135相机,是由美国相机公司完全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的各具特色的机型,不但体现了美国的相机设计人员的创新精神和设计思想的活跃,而且在相机制作上也是一丝不苟,精心加工、精心制作,在三款相机上都有很好的体现。三款相机都有裂像式自动测距功能,都安装有高素质镜头,两款相机都安装有先进的布帘快门和可交换镜头等,表明了相机的较高档次。令人耳目一新的外观和相机结构,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上市后,很快得到市场和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和认可,是可想而知的。
值得一提的是,柯达公司在1916年发明的世界首款装有裂像式自动测距相机的测距方式,经过改进后,又成功的安装在普及型135相机上,提高了相机的拍摄功能和档次。1934年,柯达徕丁那普及型135相机的成功上市和135胶卷规格标准的统一,使摄影师在日光下可以方便地装卸胶卷。随后,又带动美国本土不少相机公司纷纷研制和开发具有美式风格的普及型135相机的热潮,并于1940年前后,美式风格的普及型135相机开始批量上市,受到了海内外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和好评。因此,在经典相机时代,柯达公司在研制和发展物美价廉的普及型相机方面又一次做出了令人信服的重要贡献。
现如今,大量在经典相机时代生产的具有美式风格的各种相机,早已成为相机收藏爱好者的收藏、研究和欣赏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