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了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天天与小朋友接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才。问题是我对他们关心太少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的确有些困难,因为我要面对的是五个班级的学生,精力较为分散。而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因难,也应该多加关心和帮助。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教学经历的体会,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师德师风教育是极有必要的。
一个为人师表的教师,只有认真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思想灵魂的导航灯。
教育振兴必然推动民族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师德必须高尚,师德是教师的根。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将师德归结为:一个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古人为我们现代人做出了榜样,而我们现代的“人民教师”又该怎样去做呢?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充满活力和希望的茁壮成长的孩子们。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要热爱学生,尊重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忌以分数取人,忌借手打人。在教育工作中,我们难免遇到激动行为,比如题错了罚抄10遍、100遍,上课捣乱就罚学生站或赶出教室等。这些做法对于教学没有一点儿好处,反而会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鸿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不能用时间洗掉的阴影。
曾在报纸上看到过一篇相关报导:一位教师罚一名学生抄题,5道题500遍,于是学生受不了教师的惩罚而跳楼自杀。这件事给我启示很大:一方面让学生抄写更多的遍数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负担,另一方面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最后学生自杀。这样做有百害无一利。这个事例使我认识到,虽然每个孩子在心理上、智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总的趋势是积极向上的,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地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进步。
教师是一棵参天大树,教师是一本厚厚的书,教师是一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有的教师行程一万多里,利用暑假自费到学生家家访,他不是告学生的状,而是去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许多的学生,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为学生遮风挡雨,他是一盏灯,为学生的前进指路。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身正为范”是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仅要有学富五车的知识,更要有敬业的精神、博爱的思想、创新的意识、诲人不倦的品格,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师德的自觉性是行风建设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为拥有良好口碑的教师,重温天底下最灿烂的工作。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了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天天与小朋友接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才。问题是我对他们关心太少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的确有些困难,因为我要面对的是五个班级的学生,精力较为分散。而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因难,也应该多加关心和帮助。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教学经历的体会,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师德师风教育是极有必要的。
一个为人师表的教师,只有认真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思想灵魂的导航灯。
教育振兴必然推动民族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师德必须高尚,师德是教师的根。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将师德归结为:一个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古人为我们现代人做出了榜样,而我们现代的“人民教师”又该怎样去做呢?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充满活力和希望的茁壮成长的孩子们。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要热爱学生,尊重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忌以分数取人,忌借手打人。在教育工作中,我们难免遇到激动行为,比如题错了罚抄10遍、100遍,上课捣乱就罚学生站或赶出教室等。这些做法对于教学没有一点儿好处,反而会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鸿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不能用时间洗掉的阴影。
曾在报纸上看到过一篇相关报导:一位教师罚一名学生抄题,5道题500遍,于是学生受不了教师的惩罚而跳楼自杀。这件事给我启示很大:一方面让学生抄写更多的遍数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负担,另一方面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最后学生自杀。这样做有百害无一利。这个事例使我认识到,虽然每个孩子在心理上、智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总的趋势是积极向上的,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地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进步。
教师是一棵参天大树,教师是一本厚厚的书,教师是一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有的教师行程一万多里,利用暑假自费到学生家家访,他不是告学生的状,而是去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许多的学生,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为学生遮风挡雨,他是一盏灯,为学生的前进指路。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身正为范”是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仅要有学富五车的知识,更要有敬业的精神、博爱的思想、创新的意识、诲人不倦的品格,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师德的自觉性是行风建设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为拥有良好口碑的教师,重温天底下最灿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