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琴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儿童学习柳琴不仅有利于提升艺术素养,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是儿童的柳琴启蒙教育因缺少专门教程而过于成人化。为此,笔者尝试从儿童兴趣出发,建构柳琴启蒙课程。
一、儿童柳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1.目标问题
当前我国儿童柳琴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以考级为目的,侧重弹奏、演唱等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儿童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偏向成人化、专业化。枯躁重复的柳琴弹奏训练缺少音乐欣赏、表现与创作等环节,缺少文化渗透,使得柳琴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行为,容易导致儿童的排斥或逃避,难以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
2.内容问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感受与欣赏、体验与表达、实践与创造、音乐与文化,都是音乐教学应关注的领域。柳琴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多元的,其中乐器弹奏是基础,但教师往往不能较好地把握技能和素养的关系,过分侧重弹奏技能训练而使教学内容单一化。
3.教学方法问题
教师过分依赖传统的柳琴教学方法,如口传心授式、灌输讲解式、示范模仿式。这些方法形式单调,缺乏情景设定,缺少有趣的活动,缺乏创造性与融合性,不适用于艺术体验式的学习,不利于丰富儿童的艺术感受,不利于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二、儿童柳琴启蒙课程要解决的问题
儿童在初学柳琴时,如果只是练习技能技巧,很快就会厌烦,不仅难以坚持学习,也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因此,柳琴的启蒙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既要帮助儿童快速掌握技法,还要使他们保持学习兴趣,将审美情趣、文化内涵、国家认同等核心素养渗透其中。柳琴教学应以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为目的。让儿童通过学习柳琴而参与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从中探究、发现、领略艺术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发展艺术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在传统技能技巧的学习中拓展文化背景,发展音乐听觉,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表现与创作能力。
为此,笔者在进行儿童柳琴启蒙课程设计时,尝试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课程目标体系的建立;课程教学内涵的丰富;基于校外教育特色与价值的拓展;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三、儿童柳琴启蒙课程体系的建构
1.课程理念
一是专业性。柳琴的演奏技术具有普遍规律,然而每个儿童在弹奏时又有其特殊性,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对儿童进行全面的演奏技能、心理素质、音乐表现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二是人文性。音乐课是一门艺术学科,更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人文性,凸显人文关怀。在儿童柳琴启蒙课程的乐曲选择上,要挖掘适合儿童演奏、具有民族特色、人们耳熟能详的儿歌和经典作品。
三是审美性。柳琴启蒙教学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或单纯训练技能技巧,而是要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审美情趣,激发儿童的音乐审美意识、审美渴望,提高其审美判断和创造能力。
四是实践性。要让儿童在切身体验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通过投入丰富的学习活动、参加音乐会等,使儿童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得到发展。
五是融合性。即便是针对儿童的柳琴启蒙课程,也应融入器乐的历史、文化(包括代表人物),实现技能教学与人文内涵的融合。课程内容要相互联系与呼应,要有明显的主线贯穿整个课程。
2.课程目标
柳琴启蒙课程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知识目标——培养儿童的专业素养;二是艺术目标——培养儿童的审美素养;三是健康人格目标——培养儿童的人文素养。
3.教学方法
针对儿童的柳琴启蒙课程,要采取丰富而灵活的教学方法,包括体验、模仿、创造、合作、综合、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4.课程内容
根据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规划和定位,可从5岁儿童起步,参考《3—6岁儿童学習与发展指南》,由简到难地设计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感受与欣赏。可首先通过聆听乐曲,让儿童学会欣赏柳琴音乐。例如,先让儿童听教师演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体会柳琴发出的清脆、高昂、明亮的声音,逐步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儿童会哼唱乐曲的旋律,进行初步模仿。接着,教师可介绍乐曲的背景和内容,让儿童了解它是一首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乐曲,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这样既可寓教于乐,又培养了儿童的爱国情怀。
二是体验与表达。课程要能够丰富儿童的音乐体验,提高其与音乐有关的表达能力。如选择恰当的乐曲,引导儿童在柳琴演奏中体验音乐中的丰富情感,如《小白菜》《小草》中的悲伤,《快乐的节日》《上学歌》中的喜悦等。还可通过“五线谱儿歌”“手指谱儿歌”等帮助儿童了解柳琴的乐理知识;让儿童自己画柳琴,并标记出柳琴各部分的名称等;安排儿童分享音乐故事或音乐家故事的环节,以此培养儿童自主学习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是实践与创造。以乐曲《小星星》为例,首先让儿童打着拍子唱出曲谱,这是儿童实践的过程;再结合柳琴演奏,再现主题印象,这时儿童可以进行创作,根据《小星星》的曲谱再写出新的主题旋律,反复演奏;还可以分小组演奏主旋律,通过木鱼、三角铁等打击乐器的配合,创造不同的音乐场面。这样不仅丰富了音乐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儿童的创作空间,使儿童通过表演自创音乐的情景进一步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
四是音乐与文化。课程要以我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为重要内容,通过欣赏经典乐曲,帮助儿童熟悉进而热爱祖国灿烂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同时也进一步开拓视野,感受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以上是笔者对儿童柳琴启蒙课程的初步探索,下一步将围绕儿童健康人格发展的目标,促进课程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从单一、封闭的授课模式向综合、开放的模式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校外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的优势,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儿童柳琴启蒙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一、儿童柳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1.目标问题
当前我国儿童柳琴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以考级为目的,侧重弹奏、演唱等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儿童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偏向成人化、专业化。枯躁重复的柳琴弹奏训练缺少音乐欣赏、表现与创作等环节,缺少文化渗透,使得柳琴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行为,容易导致儿童的排斥或逃避,难以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
2.内容问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感受与欣赏、体验与表达、实践与创造、音乐与文化,都是音乐教学应关注的领域。柳琴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多元的,其中乐器弹奏是基础,但教师往往不能较好地把握技能和素养的关系,过分侧重弹奏技能训练而使教学内容单一化。
3.教学方法问题
教师过分依赖传统的柳琴教学方法,如口传心授式、灌输讲解式、示范模仿式。这些方法形式单调,缺乏情景设定,缺少有趣的活动,缺乏创造性与融合性,不适用于艺术体验式的学习,不利于丰富儿童的艺术感受,不利于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二、儿童柳琴启蒙课程要解决的问题
儿童在初学柳琴时,如果只是练习技能技巧,很快就会厌烦,不仅难以坚持学习,也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因此,柳琴的启蒙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既要帮助儿童快速掌握技法,还要使他们保持学习兴趣,将审美情趣、文化内涵、国家认同等核心素养渗透其中。柳琴教学应以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为目的。让儿童通过学习柳琴而参与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从中探究、发现、领略艺术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发展艺术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在传统技能技巧的学习中拓展文化背景,发展音乐听觉,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表现与创作能力。
为此,笔者在进行儿童柳琴启蒙课程设计时,尝试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课程目标体系的建立;课程教学内涵的丰富;基于校外教育特色与价值的拓展;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三、儿童柳琴启蒙课程体系的建构
1.课程理念
一是专业性。柳琴的演奏技术具有普遍规律,然而每个儿童在弹奏时又有其特殊性,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对儿童进行全面的演奏技能、心理素质、音乐表现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二是人文性。音乐课是一门艺术学科,更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人文性,凸显人文关怀。在儿童柳琴启蒙课程的乐曲选择上,要挖掘适合儿童演奏、具有民族特色、人们耳熟能详的儿歌和经典作品。
三是审美性。柳琴启蒙教学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或单纯训练技能技巧,而是要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审美情趣,激发儿童的音乐审美意识、审美渴望,提高其审美判断和创造能力。
四是实践性。要让儿童在切身体验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通过投入丰富的学习活动、参加音乐会等,使儿童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得到发展。
五是融合性。即便是针对儿童的柳琴启蒙课程,也应融入器乐的历史、文化(包括代表人物),实现技能教学与人文内涵的融合。课程内容要相互联系与呼应,要有明显的主线贯穿整个课程。
2.课程目标
柳琴启蒙课程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知识目标——培养儿童的专业素养;二是艺术目标——培养儿童的审美素养;三是健康人格目标——培养儿童的人文素养。
3.教学方法
针对儿童的柳琴启蒙课程,要采取丰富而灵活的教学方法,包括体验、模仿、创造、合作、综合、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4.课程内容
根据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规划和定位,可从5岁儿童起步,参考《3—6岁儿童学習与发展指南》,由简到难地设计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感受与欣赏。可首先通过聆听乐曲,让儿童学会欣赏柳琴音乐。例如,先让儿童听教师演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体会柳琴发出的清脆、高昂、明亮的声音,逐步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儿童会哼唱乐曲的旋律,进行初步模仿。接着,教师可介绍乐曲的背景和内容,让儿童了解它是一首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乐曲,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这样既可寓教于乐,又培养了儿童的爱国情怀。
二是体验与表达。课程要能够丰富儿童的音乐体验,提高其与音乐有关的表达能力。如选择恰当的乐曲,引导儿童在柳琴演奏中体验音乐中的丰富情感,如《小白菜》《小草》中的悲伤,《快乐的节日》《上学歌》中的喜悦等。还可通过“五线谱儿歌”“手指谱儿歌”等帮助儿童了解柳琴的乐理知识;让儿童自己画柳琴,并标记出柳琴各部分的名称等;安排儿童分享音乐故事或音乐家故事的环节,以此培养儿童自主学习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是实践与创造。以乐曲《小星星》为例,首先让儿童打着拍子唱出曲谱,这是儿童实践的过程;再结合柳琴演奏,再现主题印象,这时儿童可以进行创作,根据《小星星》的曲谱再写出新的主题旋律,反复演奏;还可以分小组演奏主旋律,通过木鱼、三角铁等打击乐器的配合,创造不同的音乐场面。这样不仅丰富了音乐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儿童的创作空间,使儿童通过表演自创音乐的情景进一步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
四是音乐与文化。课程要以我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为重要内容,通过欣赏经典乐曲,帮助儿童熟悉进而热爱祖国灿烂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同时也进一步开拓视野,感受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以上是笔者对儿童柳琴启蒙课程的初步探索,下一步将围绕儿童健康人格发展的目标,促进课程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从单一、封闭的授课模式向综合、开放的模式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校外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的优势,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儿童柳琴启蒙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