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学化学探究活动中创新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当前中学化学探究活动教学中普遍创新不足的现状,介绍一些化学探究活动教学中可以参考或借鉴的一些创新模式,这是对于目前普遍开展的化学探究活动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
关键词:化学探究活动;创新;模式
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提出:“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按部就班、墨守陈规的教育就像一潭死水,终究葬送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设置化学探究活动课题或是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学科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因循守旧,不迷恋权威,而是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自己动手进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正确认识中学化学探究活动中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中学化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发现物质世界奥妙,解决化学世界未解难题、形成化学研究思想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创新,追求创新的过程对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创新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同时也可进一步促进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其次,在化学探究活动中创新能够逐步纠正应试教育留下的种种弊端,让学生逐步摆脱纸上谈兵的空洞和虚幻,真正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再者,一些学生自己创新设计的探究活动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开展的更有成效;当然,更重要的是探究活动中的点滴创新往往可能是一个未来化学家的萌芽。给予学生科学的启迪,推动中学化学学科探究活动深入开展。
在化工业发展迅速的当今时代,人类面临着种种自然或人类自身问题的挑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不足等问题,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在化学探究活动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解决人类未来面临挑战的必然选择。
二、正视高中化学探究活动教学中创新不足的现状
课程标准颁布后,科学探究活动成为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化学课堂教学都融入了许多探究活动。化学探究活动受到充分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作为提供多数探究素材的教材,有部分探究项目的形式及内容不够创新;其二,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对创新的作用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其三,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的学校重视不够,导致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再者,投入不足,很多探究活动的开展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
三、探索中学化学探究活动的创新模式
实施科学探究活动,应该从实际出发,创新性地开发设计一些新的探究活动项目或是对原有的探究方案进行修改。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提出以下几种探究活动的创新模式。
(一)探究活动的情景创新
学生虽然对化学探究活动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如果过分强调探究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往往导致探究情境严谨刻板或者气氛比较严肃紧张,而让学生的探索意识大大削弱。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可以创造一些虚拟有趣的情境,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意愿,获得更好的探究效果。例如,在探究CaCO3性质时,可以将实验用的大理石虚拟设定为“嫦娥X号”带回的月球岩石,让学生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是否含有CaCO3,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成为他们探究的驱动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寻找一些故事场景、时事热点和奇闻异事作为探究活动的情境,这些情境满足了学生的好奇而急于揭秘的心理。
(二)探究活动的形式创新
科学研究的方法多样化,因此探究活动的形式应力求多样化,进行形式上的创新。目前,新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大都是以化学实验为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合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等。形式的创新可以考虑让学生针对一个化学社会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对调查访问中的信息进行反馈,归纳原因或现象;也可以针对同一个课题,到图书馆或是网络上寻找相关的资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有些化学探究活动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例如必修二中电化学部分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溶液中微粒的运动和电路中电子的移动制成动画,然后集体分析讨论,这样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感性认识。
(三)探究活动的内容创新
中学化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必须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化学探究活动中,师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将教材中化学知识与当地的某些现象或资源利用相结合;也可以截取科学研究中的某些片段作为探究的内容;结合当前的倡导的低碳生活,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探究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如何才能使装置更节能、更环保、更安全;在内容上也可以适当结合其它学科的知识点,做一些综合性的探究。探究的内容也未必照搬教材,也可以做一些延伸或拓展。例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可以对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的利弊展开探究,通过对氯气消毒过的水质成分分析以及查找相关资料,分成两组进行探究:一组分析氯气用于水质净化的缘由和合理性,一组分析其中存在的弊端,然后两组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探究活动的空间创新
中学化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或者实验室中,也可以考虑让探究活动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工厂企业。目前,中学生的视野比较开阔,但是很多知识来源于课本,来源于网络,对真实场景的了解不多。因此,一些探究活动可以由学生自己采集原料,有些实验可以在野外开展,例如学习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由学生自己采集各种水样以及各种动植物的体液,让他们自己进行测试。原来人教版的教材中就设有“厨房化学”,有些探究活动在家里就可以独立完成,有些探究活动可以在游戏中,探究的创意可以说无处不在。
(五)探究活动的主体创新
当前高校中研究生的培养大多采用导师制,教师作为课题的负责人和主导者,负责对课题的计划、方案、方向及最后要达到的目的进行前瞻性的宏观把握,而具体的实施过程由所带学生完成。现在,中学阶段虽然并不适合推广这种研究模式,但作为一种体验,在某些探究活动中可以尝试采用这种模式。即教师作为化学探究活动课题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的相互协作配合。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设计探究活动主题,进行可行性论证后,由老师来具体实施,检验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充当一下“负责人”的角色,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总之,探究活动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让学生清楚在科学研究中不管是作为配角还是主角,都是同等重要的,这样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
总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学习习惯。在中学化学探究活动中不断进行创新,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创新对于提高化学学科发展水平,改变传统的化学教育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化学探究活动;创新;模式
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提出:“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按部就班、墨守陈规的教育就像一潭死水,终究葬送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设置化学探究活动课题或是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学科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因循守旧,不迷恋权威,而是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自己动手进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正确认识中学化学探究活动中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中学化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发现物质世界奥妙,解决化学世界未解难题、形成化学研究思想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创新,追求创新的过程对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创新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同时也可进一步促进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其次,在化学探究活动中创新能够逐步纠正应试教育留下的种种弊端,让学生逐步摆脱纸上谈兵的空洞和虚幻,真正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再者,一些学生自己创新设计的探究活动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开展的更有成效;当然,更重要的是探究活动中的点滴创新往往可能是一个未来化学家的萌芽。给予学生科学的启迪,推动中学化学学科探究活动深入开展。
在化工业发展迅速的当今时代,人类面临着种种自然或人类自身问题的挑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不足等问题,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在化学探究活动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解决人类未来面临挑战的必然选择。
二、正视高中化学探究活动教学中创新不足的现状
课程标准颁布后,科学探究活动成为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化学课堂教学都融入了许多探究活动。化学探究活动受到充分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作为提供多数探究素材的教材,有部分探究项目的形式及内容不够创新;其二,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对创新的作用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其三,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的学校重视不够,导致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再者,投入不足,很多探究活动的开展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
三、探索中学化学探究活动的创新模式
实施科学探究活动,应该从实际出发,创新性地开发设计一些新的探究活动项目或是对原有的探究方案进行修改。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提出以下几种探究活动的创新模式。
(一)探究活动的情景创新
学生虽然对化学探究活动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如果过分强调探究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往往导致探究情境严谨刻板或者气氛比较严肃紧张,而让学生的探索意识大大削弱。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可以创造一些虚拟有趣的情境,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意愿,获得更好的探究效果。例如,在探究CaCO3性质时,可以将实验用的大理石虚拟设定为“嫦娥X号”带回的月球岩石,让学生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是否含有CaCO3,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成为他们探究的驱动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寻找一些故事场景、时事热点和奇闻异事作为探究活动的情境,这些情境满足了学生的好奇而急于揭秘的心理。
(二)探究活动的形式创新
科学研究的方法多样化,因此探究活动的形式应力求多样化,进行形式上的创新。目前,新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大都是以化学实验为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合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等。形式的创新可以考虑让学生针对一个化学社会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对调查访问中的信息进行反馈,归纳原因或现象;也可以针对同一个课题,到图书馆或是网络上寻找相关的资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有些化学探究活动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例如必修二中电化学部分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溶液中微粒的运动和电路中电子的移动制成动画,然后集体分析讨论,这样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感性认识。
(三)探究活动的内容创新
中学化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必须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化学探究活动中,师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将教材中化学知识与当地的某些现象或资源利用相结合;也可以截取科学研究中的某些片段作为探究的内容;结合当前的倡导的低碳生活,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探究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如何才能使装置更节能、更环保、更安全;在内容上也可以适当结合其它学科的知识点,做一些综合性的探究。探究的内容也未必照搬教材,也可以做一些延伸或拓展。例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可以对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的利弊展开探究,通过对氯气消毒过的水质成分分析以及查找相关资料,分成两组进行探究:一组分析氯气用于水质净化的缘由和合理性,一组分析其中存在的弊端,然后两组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探究活动的空间创新
中学化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或者实验室中,也可以考虑让探究活动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工厂企业。目前,中学生的视野比较开阔,但是很多知识来源于课本,来源于网络,对真实场景的了解不多。因此,一些探究活动可以由学生自己采集原料,有些实验可以在野外开展,例如学习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由学生自己采集各种水样以及各种动植物的体液,让他们自己进行测试。原来人教版的教材中就设有“厨房化学”,有些探究活动在家里就可以独立完成,有些探究活动可以在游戏中,探究的创意可以说无处不在。
(五)探究活动的主体创新
当前高校中研究生的培养大多采用导师制,教师作为课题的负责人和主导者,负责对课题的计划、方案、方向及最后要达到的目的进行前瞻性的宏观把握,而具体的实施过程由所带学生完成。现在,中学阶段虽然并不适合推广这种研究模式,但作为一种体验,在某些探究活动中可以尝试采用这种模式。即教师作为化学探究活动课题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的相互协作配合。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设计探究活动主题,进行可行性论证后,由老师来具体实施,检验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充当一下“负责人”的角色,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总之,探究活动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让学生清楚在科学研究中不管是作为配角还是主角,都是同等重要的,这样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
总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学习习惯。在中学化学探究活动中不断进行创新,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创新对于提高化学学科发展水平,改变传统的化学教育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